活动变人形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苏止墨 2017-10-23 09:40:45

    因为现代文学的卓越,对80年代作家成就其实一直很不屑,结果被他们一次又一次惊到,不敢相信这个王蒙和写《组织部来了个新青年》的王蒙是一个人!王蒙冷峻审视着中西结合下的知识分子,用讽刺的语调步步揭露社会的病态和畸形,人物塑造没话说!绝对不是非善即恶的概念化模式,而是社会的大多数。

  • 6 丁不三 2020-03-21 23:14:19

    此后倪藻多次在睡梦里与姨母相见。姨母脸上擦着白粉,满脸泪痕。他问:“您不是死了吗?”姨母微笑着娴静地回答:“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王蒙 活动变人形)

  • 4 sunny 2019-01-20 15:53:16

    心高气傲又卑微懦弱,一个高大的身躯却藏着矮小的灵魂。想起了一段《艋舺》里的台词,很适合男主人公“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是风。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 3 祝馀 2020-05-17 13:39:15

    最明显感觉到的是历史在个体身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偏偏这阴影中除了鬼魅还有花木的影子,让人眷恋的存在。矛盾复杂的人如何在暗淡与光明断然切分的世界不假思索地生存呢,只有倪荷一人能斩断历史的根脉真正走向未来,她才能算得上现代化新人,但这种生存方式又未被作者作为合理途径去倡导。/一开始以为史是一个重要角色,但过去日子的追述又未见其重要性/叙事节奏和话语都不统一,割裂感明显

  • 0 雨林 2020-05-03 15:03:24

    比较引人入胜,从小说中的大量细节可以看到,倪吾诚这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对于自己的孩子其实是非常怜爱的,甚至在爱的方式中也要尽力体现他所崇拜的西方文明,有时这种刻板的、不能吸收消化的文明观还会造成自己孩子的讨厌与反感。对于自己的妻子,则始终认为她不是现代女性,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而瞧不起她,藐视她。家庭中的矛盾核心往往也因此而起。在王蒙的自传《半生多事》中也提到“父亲热心于做一些大事,发表治国救民的高论,研究学问,引进和享受西洋文明,启蒙愚众至少是教育下一代,都不成功。同时,他更加不擅长做任何小事具体事。”在小说中,在与自己学生的互动中,也不能为他们打开对世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缺陷被充分表现出来了。

  • 0 Shine 2022-04-02 09:32:31

    代表传统落后观念的赵家母女愚昧无知却让人同情,一心学习西方的倪吾诚反而面目可憎,既有对“新的一切都好”的反思,也有“自古以来”的讽刺,人性这种东西难以抽象提炼。小说重点放在人物的刻画,也展示了时代的掠影,特别是续集里的四章,寥寥几笔、点到即止,在时代的洪流前面,个体的人形又变得了多少呢?

  • 0 江户川跑步 2022-03-14 15:56:55

    两三年前读过的,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大段的排比真是让人酣畅淋漓!

  • 0 成畦 2022-02-12 08:27:10

    王蒙词汇出奇丰富的心理描写,倪吾诚这个人物的典型与深刻,读来的确有些可怜和悲凉,但他又是一个还没有立起来就想要摸月亮的人,自勉。次要人物如姜静珍、倪萍、姜静宜、史福岗、赵尚同等也塑造得很好,反而倪藻这个贯穿全文的角色面目模糊。

  • 0 一只小鳄鱼 2022-01-10 17:06:21

    不容易看下去,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对于任何一个遭受过类似家庭悲剧的人来说,一切都太揪心了。倪萍就是小时候的我啊……我们的想法都惊人的相似。 倪吾诚从没有什么自我,他只是永远在怀疑自我。想一想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这样的时刻呢?如果不加注意,恐怕不论生活在什么时代都会是悲剧吧。

  • 0 糖多233 2022-01-20 21:54:59

    第一次看王蒙 推荐 排山倒海的心理描写 入木三分并自带幽默 抒情和市井兼有 很好看

  • 0 豆瓣首席江湖骗子 2022-05-15 01:21:48

    时代的不幸造就个人的不幸,但倪吾诚的不幸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时代。他自大,狂妄,却又懦弱,空谈。少时割裂的家庭创造了分裂的倪吾诚,分裂的倪吾诚又成了不幸的新家庭的始作俑者。他确确实实是静宜等人痛苦的源泉,但若是今日,他不过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 0 海山 2022-09-23 21:04:47 山东

    “我特别喜欢你,去年夏天。” 真是好感慨啊,不知不觉把胡适带入了倪吾诚的角色。婚姻生活对他来说确实是泥潭了,虽然他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更不是一个好的丈夫。踏实与潇洒的生活,他两边都沾不上,这辈子过得太难受了。

  • 0 Wi 2022-04-17 15:16:47

    太歇斯底里了,读得我好心累。给方言正经标注读音的做法未免太高傲了,或许作者是在把自己当成倪吾诚来批判吗?

  • 0 不学之学 2022-10-09 15:13:48 江苏

    所谓的先锋本不在于一个新字,而在于一个少字,因为事物总会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然后我们就看到它兴起又没落,消失又浮现。

  • 0 秋落山陵 2023-11-21 20:17:46 江苏

    王蒙真好会写家长里短的吵架,无论是倪吾诚和静宜夫妻的争执还是母女三人的“内讧”又或是和邻居的争执,四字成语、歇后语、排比句比比皆是,气势恢宏,尖酸刻薄、字字戳心。倪吾诚是个很别扭的人,出身看似传统但精神向往西方新学,极度乐观主义、有着无限理想却很难立足于实际,解决困扰家庭最基本的茶米油盐问题,爱国却又做不了实事,一生挣扎。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亲戚关系等等在近代历史的长河里一一展现,作者从每个角色的角度给读者看倪家的数十年命运,既是创作的小说故事也似乎是作者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自白。

  • 0 双子座无星可堪 2022-06-22 15:37:53

    结局让我蒙了头 突如其来的表白,很喜欢姨母的描写,妙语连珠 喜爱读书 贞洁烈女还是值得歌颂的吧即使是新时代 对一个人专一也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只是如果是迫于social不找的那就另说。还有就是那种逃脱不了祖辈在自己身上留下缩影的无力感,期望美好但却在泥潭中挣扎的部分 感觉后部分的人称视角在变 有点迷糊了 还是有点期待剧要怎么排 可惜YQ取消了 而且也太早取消了🥹三个月前就开始取消也是绝了

  • 0 Glacies 2022-09-16 01:37:20 广东

    因为《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和原定年初上演的同名舞台剧才加入的tbr… 书名“活动变人形”来源于主人公倪吾诚在玩具店里看到的一本日本名古屋出产的画册,里面的画都是分为头、上身、下身三部分,都可以独立翻动排列组合,可以组成无数不同的人形图案。小说大部分以1942-1943年为时间背景,主要讲述倪姜两家六口的故事。小说以夫妻吵架为情节主轴,重复排比夸饰讽刺是语言特色。人物刻画以倪吾诚最为饱满。他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地命海心”,是连儿子倪藻都“无法判定父亲的类别归属”。(续集第二章的31个问号,确立“审父”之作的定位)吵架的夫妻双方代表着男女,城乡,中西,资封,两败俱伤谁也没胜。第五章作者空降现身说法,确立“撕裂灵魂”之作的定位。 PS对过度的排比和重复有些腻烦。充当若干夜晚的伴睡读物。期待舞台剧

  • 0 yikin 2022-07-30 08:57:56

    补 2020.10.08

  • 0 侠未 2023-03-15 10:12:33 四川

    怎么看,倪吾诚都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堂吉诃德?享乐主义者?阿Q?理想主义者?市侩?也是懦弱而没有担当的,一直为自己并不真实存在的空想所支撑,可叹!

  • 0 超cute侠 2020-11-30 22:32:09

    故事很大的篇幅放在家人互相间的精神折磨上,父亲这个角色有点儿孔乙己的悲剧色彩,王蒙敢于写出知识分子的虚伪,尤其抨击了他们眼高手低精神空泛的事实,但同时也承认婚姻对倪吾诚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耗,留洋开的眼界与回来后的环境造成了他的心理落差,却又无力改变命运,使得其在解放后也变得泯然众人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