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服饰的笔记(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魏晋时襦裙的特色是飞襳垂髾。襳和髾都是女上衣的一种丝绸装饰物。上衣的长飘带是“襳”;固定在长裙下摆的燕尾状装饰是“髾”。行步时长长的襳牵动着髾的尖角,随风飘曳,如燕子飞舞,这种装饰时在深衣曲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周妇女在深衣的前襟续一三角形的帬,并绕至身后,直至汉代贵族妇女还保留遗风。汉魏以来,深衣演变至袿衣,即在上衣前襟加缀三角形的、上广下狭的装饰,如刀圭状,故名袿衣。曲裾演变为襳髾,更富...

    2017-01-03 20:16:04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蹀躞,胡名郭络带,是一种挂饰物的腰带,以皮革为鞓,皮带端首缀带舌的套环,环上刻垂挂各种杂物。

    2017-01-03 19:54:25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筌蹄、方褥、尘尾都属于南朝士大夫的时尚,是玄学思潮的标志。由敦煌壁画可以追溯到胡族的胡床与筌蹄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江南的脉络。

    2017-01-03 13:44:25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筌蹄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坐具,筌是捉鱼用的竹器,圆形细腰,形似蹄。南朝在士大夫阶层流行这种坐具,出门必带筌蹄,便于坐而论探,因此成为时髦用具。隋唐以后筌蹄演变成为圆凳,在王室贵族家居中担当主角。

    2017-01-03 13:39:10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先秦至汉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身着裹体的深衣,两腿并拢跪地而坐,称为跽坐式,与深衣相配,姿态高雅,符合周礼的仪轨。而西北地区以至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流行一种简便的折叠凳,称为胡床。人们坐在胡床上都是自然垂足而坐。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在大举进攻中原的同时,胡床也传入,深受上层社会的青睐。胡床的流行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跽坐式习俗,改为垂足而坐。这种新式的坐式很不利于穿着紧身裹体的汉服,由此也引发...

    2017-01-03 13:30:18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深衣是周礼的产物,“短毋见肤,长毋被土”。上衣与下裳合一,长至脚踝,全身掩蔽,披体深邃,将整个身体紧紧包裹束缚起来。汉代以后,人们逐渐从深衣中解放出来,衣服越来越宽大。

    2017-01-03 13:23:24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中世纪服饰

>中世纪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