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皇权一统”与“族类隔离”:清朝政府的族类政治及其历史遗产
“族类隔离”:清朝族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
“分其势而众建之”:清朝实行族类隔离政策的原因
三清末新政:皇权体制的穷途末路
四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二章“五族共和”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局限
一“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改良”与“革命”的思想分歧与政治论争
二“规复旧制”的奢望:“五族共和”的贡献、局限与影响
三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三章“民族自决”与“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历史真相
一孙中山为什么反对“民族自决”
一“民族自决权”:违背还是贯彻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民族自决权”:代表国际主义,还是谋求国家利益
四“庞杂”而“革命”的思想体系: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灵魂与精髓
五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四章从戴季陶到蒋介石(上):伪篡“三民主义”的歪理邪说
一国民党“右派”与“戴季陶主义”的崛起
二“戴季陶主义”与蒋介石的政治学说
三戴季陶与蒋介石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
四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五章从戴季陶到蒋介石(下):“国族—宗族论”的政治谎言
一蒋介石集团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危害
二蒋介石集团的政治困境与“国族—宗族论”的提出
三“国族—宗族论”的理论路径与历史误会
四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六章“国族主义”的起源与异变(上):“美国模式”的影响
一“以美国为榜样”:孙中山“国族主义”学说的早期构建
二“美国梦”的破灭与“国族主义”的异变
三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七章“国族主义”的起源与异变(下):“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渊源
一顾颉刚的“救国理想”及其“边疆/民族”研究
二顾颉刚与孙中山
三顾颉刚的政治宿命
四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八章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新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上):共产国际与“民族自决”
一被忽略的转变:“民族自决”的提出、调整与放弃
二从“国际革命”到“国内联合”:决定“民族自决”政治命运的历史因素
三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九章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新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下):中苏同盟与新民主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
一从“联邦”到“自治”:令人困惑的“转变”
二“斯大林式”的“道歉”:苏共中央的秘密建议
三“自治”与“联邦”,孰为中共策略
四几点思考和结论
第十章走向人民共和:逾越“国族主义”的缺陷与藩篱
一“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分歧与论争
二从孙中山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对比分析
三几点思考和结论
附论1
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基本迈向——英国宪政革命、法国大革命与德国统一的历史遗产
附论2近代中国的“民族”概念及其衍化——皇权、天下、革命与“民族”建构
附论3
西方自由主义天平之上的“民族”与“国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1 有用 逆风飞扬 2023-04-24 17:58:52 广东
五族共和(互相不打),闽族自决(有话语权),国族主义(新和联胜),闽族自治(治权分享)——政策是越来越明悉了,只不过开始共产国际和老孙各自在库伦打的小算盘,居然是北伐往南打,挺创新的
0 有用 Plateau Shaman 2022-04-20 14:54:31
通过阅读本书,简要的了解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变迁是如何的,作者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与档案来描述从清末到共和国建国之初的民族政策的发展究竟是如何演变的。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国民党执政时期的民族政策让读者眼前一亮,打开了新的世界。
1 有用 阿布拉克萨斯 2022-06-14 17:12:12
作者系统梳理了1644-1949近三百年的中国民族政策及理论交锋,对后辈用处很大。尤其是对于清政府族类隔离和孙中山民族思想的转变,作者考证翔实,论证充分,解决了我很多困惑。虽然最后几章得出结论的方式不是很合我个人想法,要继续读书。熊老师不是民族专业出身,在工作之余能写出这样一本见解独到的理论书籍,耗费心血可见一斑。搞民族工作的,需要这样的人。祝身体健康!
0 有用 摄提格 2017-11-21 00:57:15
书不厚,综述不错
1 有用 油头虚翁 2019-10-09 10:27:22
引人入胜的前三章,佩服作者对文献和史料的发掘和独立思考的学术功力,后面几章的内容,作者应用的一些概念和从文字解读中引出的一些因果关系并不适当,对一些历史人物「民族主义」思想的概括并不准确,未免掺入个人意识形态的情感在其中,「蒋公」和「戴季陶」的政治学说和民族理论,真的就是歪理邪说和政治谎言吗?真的就是一无是处和嗤之以鼻吗?无法信服和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