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祖先的猪 短评

热门
  • 12 辄馨 2017-03-31 11:31:20

    这书有一个问题,就是强行上模型。史徒华当年研究肖肖尼人,提出生态与文化的关系,被拉帕波特滥用了。生态决定了养猪,但养猪不决定仪式(而是相反,仪式顺应了养猪)。杀猪只是想吃肉了。。。有一处奇怪翻译,“长着天堂羽毛的鸟”什么鬼,天堂鸟的羽毛,好伐!

  • 1 春花! 2019-11-06 17:25:52

    作者讲猪的部分要比其他部分好很多,看着更让人享受。其次,将现实世界量化成为一个系统,仪式不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手段,而是变量变动后产生的结果,相对的,既然不是手段那么必然会带来其他变量的改变,仪式没有解决问题,只是让问题陷入另一种更糟糕或者恢复稳态的情景,这一点在逻辑上还是和马那一代人有一些区别。最后,数据不过是拿来建模的工具,用于解释,甚至说是描绘一个地方,某种程度上来说平庸感难以消磨,有一点失落。或者说,数字的使用太泛滥,模型太强行。

  • 1 Tayadawahkugh 2019-07-16 06:53:28

    从生态的角度切入,研究仪式的功能。虽然收集并分析了一大堆和仪式主题无关的地方数据,但出来的问题是真问题,类似于《绿蚂蚁做梦的地方》:土著用仪式、神话等智识活动理解和表达的人与世界关系的理念,和现代人用所谓实证、数据、科学等技术解释世界的观念是殊途同归的。但总的来说,前者更具诗意和想象力。

  • 0 成疏 2021-12-05 23:28:16

    如果对文化生态学和我一样约等于一无所知,1984年的后记即便再雄辩,读者如我只能头晕眼花。回归1968年的民族志部分,虽然我不喜欢模型的方法,但拉帕波特拟构的模型有着相当的解释力。以包含人的生态系统为基础,将地方群落视作单位,以仪式为核心来解释当地人的实现动态平衡的适应机制。生物学与地理学的方法引入整合了大量数据,更添理性之感(当然争论也由此而生,无怪乎拉帕波特在后记围绕生态理性展开辩驳)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给我呈现出一种如何切割出来“人类世”的可能。性别、禁忌、婚姻与战争等都整合在自然环境之中,神圣的仪式根本在于自然。微观盆景之中个体的存在以及意义世界确实容易被忽视,但唯物的思维至少提供一种约莫于上帝视角的进路。也许正因如此这研究才会受到批判,毕竟再多的客观数据聚合也难以拟造真正的上帝视角

  • 0 面筋西🍥 2022-10-03 20:52:15 湖北

    这本书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民族志写得拉拉杂杂难看极了。拉帕波特对仪式的思考谱系颇为开阔,后记拉上瓦格纳之后越来越像一个苦心于实证的理学思想家。仪式展演了特定文化的多层级认知模式,重新统合了地方生态系统和群体间社会关系于平衡秩序之下,物质、信息、能量尽皆流动而不失规律。对于功能分析来说,将对象置于具体时空间特殊情境下并力所能及地考察历史变迁已经是极限,读者很难要求作者给出一个有关起源事件或者行动动机的判断。系统论依旧适合作为阐释的开端。

  • 0 vita 2022-08-12 17:49:40

    我觉得就题目来讲,内容并没有达到题目的一半,仪式部分写的很流水的感觉。感觉有些过度在系统和数字上,一个很有趣的课题,写的比较平庸,翻译感觉也很一般。对生态人类学不了解的话,阅读起来还有些磕绊

  • 0 陈浮 2022-08-05 12:14:31

    有生态的数学计算,各种能量收支卡路里的计算。僧巴珈人平常不吃猪,仪式时才杀猪,周期性(约八年十年)大规模杀猪。当猪多的时候,庄稼收获的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有喂猪,让负责的女性感到辛苦,催促仪式快点举行。对男性有些野生肉类的饮食禁忌,正好可以把蛋白质留给妇女儿童。群体之间的战争一般不会占领对方地盘,也不吃对方的食物,认为敌人的祖先在那,除非对方抛荒了,不回来种植树桩举行仪式。两个群体打完仗谈和,会为战死者交换女性,并把战死者的名字给生出来的孩子。

  • 0 眉间尺 2022-07-04 01:29:03

    这种民族学调查好难,人类学者感觉什么都要懂。呕心沥血,但其实会有很多很多批评和漏洞,因为其本身的难度决定了有缺憾的研究。

  • 0 野艹 2023-04-25 20:13:08 广西

    仪式在生态中,以往的仪式研究传统有思维层面讨论宗教、理性问题,从社会层面讨论结构、团结,从阐释角度讨论符号、象征,这里是1950s新进化论发展后,拉帕波特从生态角度讨论仪式,仪式在生态中,调节生态平衡,自然的生态和文化的生态相互作用。

  • 0 当我是植物 2019-09-28 01:04:36

    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 生态啥啥? 后边是虽然也分析生态但重在人和文化 好的 猪和仪式和神话 结合全京秀

  • 0 兔丸 2019-11-19 16:56:02

    emm咋说,看不懂后记。

  • 0 已注销 2016-10-26 11:06:15

    就,有骨和鱼在小区里突然穿过,幻想阻碍坠落,闻到了走路,多无聊的中央,关于你的名字,如你那样道德的爱情,将,身体举进上帝那一瞬,你说,听到了杀人的动作,一切感官在流窜,我也没有重量,从来不是土地,对着幻想有两次升高,是岩壁,是发光的水,大而且没有嗅觉

  • 0 荧光胖 2018-08-18 20:45:03

    故事很好玩,方法很平庸,平衡社会与生态的是“替罪猪”

  • 0 whig 2021-02-04 18:49:44

    作者属于差点被时代潮流带歪却有幸仍留在正轨上的那种,不错的专题研究

  • 0 恶夫 2017-04-25 18:05:47

    硕士时春哥办公室有本英文版,当时开玩笑说“你们谁想读拿回去读,读完给我讲讲就行,我是看不懂”。中文版读毕,还是不明就里,事情不复杂,但是引入很多新概念。老庄编的《人类学经典导读》中收录有第六章的中译,翻译得也不怎么样。

  • 0 胖虫 2018-04-03 13:10:06

    量化了的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论.研究了仪式的非象征的实际功能.数据精细详实

  • 0 林林总总 2020-07-02 19:12:33

    作者对关于环境的认知模式和观察模式的阐述和区分看得很开心,之前田野里也好跟老师写论文也好,都是一边干活一边在心里怀疑:我们觉得这样这样有啥啥用,但是村民并不觉得啊,这是不是在强行解释?现在释怀了(。

  • 0 momo 2019-10-10 10:09:24

    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