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微茫 短评

热门
  • 29 白川獭 2016-10-06 16:50:44

    从宇宙的尺度看,人生一世不过是蜉蝣一日,然而从人类这种生物的角度看,人生又是阔大而沉重的,生在此中活着或者不觉得,读别人廿年家信,好比长时间离稍远些旁观别人的生活,就颇觉触目惊心了。张宗和与傅汉思都是焦虑抑郁已到了躯体症状严重的地步。人到中年,生活的善意已经褪尽,诸般折磨都需默默吞入,老年就更像《红楼》进入后四十回,晦暗而失去兴味,这是存在的悲剧。

  • 17 chat_shi 2016-09-01 19:46:08

    张充和跟她弟弟的书信,能看到旧时代大家族的传承素养。相当高明的。从年谱上看,她大概是三十一岁(记不清了)跟一个老外结婚,就在建国之前,旋即去了美国。跑路的姿势相当飘逸啊!

  • 11 万人如海一身藏 2016-09-09 18:15:02

    真是烟火气十足的雅致。

  • 13 Suzume 2016-09-16 10:12:25

    读来真是令人唏嘘。“谈艺”除了1962年,1973年比较集中外,其它都太零散。从际遇看,姐姐去国伊始,生活是颓唐地很的,直到傅汉思在耶鲁稳定下来,通信里的感觉才为之一变。但弟弟此时又从开始陷入无穷尽的问题中。短评里多有轻飘飘说充和跑路聪明等等,真的这么简单吗?你们真的看了这本书?另,虽未明示,但傅汉思与张宗和不约而同患忧郁症内容,对今天人有明显的参考价值。

  • 8 曼殊 2016-08-26 10:08:26

    一曲微茫读完。宗和最后一封信是76年底,充和数月后才得知弟弟去世。期间宗和并未多提自己病重和文革遭遇,只是家常。读完又去翻曲人鸿爪,看了几个故人笔迹,如常出现的陶光和项馨吾。宗和去世后,她女儿和充和继续通信,但再也见不到姐弟间无所不谈的轻松随和了。

  • 1 青丝 2020-05-10 15:58:46

    张宗和是“死亡是快乐的,是忧愁的,快乐的是抛弃世间的一切忧愁;忧愁的是抛却世间的一切快乐”,张充和是“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两种人生底色;比较遗憾很多年份书信太少,毕竟是1949-2000年间中美两地书信集,太恬淡了。是一本看完想练字的书。

  • 1 摸鱼居士 2019-03-01 23:23:32

    艺术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 2 momo 2020-12-21 21:28:43

    好喜欢看这种家常,60年代,弟弟活在愚昧的饥荒年,姐姐已经拥有了现代女性的生活和困惑。蛮惊奇姐姐前期谈经济状态的窘迫,6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家庭竟然要节衣缩食

  • 1 .... 2017-02-21 23:41:35

    曲家的细碎温馨家常=外人(我)看来琐碎至极的流水账日常,对不起打了三星,看这本书太容易为书中琐事所焦躁了

  • 2 悠悠,慢慢 2020-02-03 16:43:04

    闲话家常。 琐碎生活磨了张家四小姐的脾性,却也长了她的韧性。生活嘛,哪能处处是风花雪月呢。

  • 1 SmallPlane 2016-09-13 18:17:03

    本以为文革那段会很惨烈,结果压根没找到文革的影子,读完回想张宗和提到多次的开会估计即指批斗会…张充和很多观点都颇为认同。

  • 1 云谁之思 2018-08-10 11:25:42

    在多看上看了试读版,谈艺不多,多是家庭日常琐事,一个真实的张充和,比诗文集有趣太多,停不下来的感觉。

  • 1 * 薄荷 2017-04-13 19:09:05

    谈艺的部分并不多,大多数就是柴米油盐啊。随时可翻起一篇读,亲近如你家隔壁邻居。

  • 0 🥕 2018-03-14 14:22:59

    竟看完了。

  • 0 M June 2019-10-17 08:41:48

    书信来往中更真实地了解了张充和对书法艺术昆曲的爱好是天然,烟火日子里的平衡和精神上的追求。

  • 0 孤独的寐释迦 2019-09-05 20:03:02

    姐弟家书,内容琐碎。充和小有意致,宗和人极幼稚。所谓“谈艺”指充和指点宗和习字而已。几乎无谈及时事处,不知是写时自我审查,还是编集时有所取舍……

  • 1 树犹如此 2017-06-30 08:49:10

    的确是遍布家长里短烟火气的文人雅致,为什么我看到最后觉得很励志?呵呵

  • 0 绫懒遥 2018-06-22 16:45:19

    考虑入张女士全套纸质版收藏了。

  • 0 水滴 2021-07-10 20:02:20

    因《往事分明在 琴笛高楼》一书提到,有关心内容,便找了来看。句句是真,朴实无华,不知不觉了解了很多。

  • 0 书不释手 2021-04-04 15:18:29

    21.04.04 03C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与其大弟张宗和的书信往来录。议的家常,细微琐碎,苦中有乐;论的国政,被迫无奈,又满含热望。“日记是戏上一人的独白,信是戏上两人的对白。”适合充当睡前书,人间烟火气,深深有味。遗憾的是有些年代书信遗失的多,有来有往的年份屈指可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