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的时间 短评

热门
  • 44 社会正义武士 2016-11-07 02:31:54

    感觉阿甘本挺矛盾的。一方面,他通过剩余这个概念指出,除非是普遍解放,否则就将保有剩余。这个剩余既可能是主权者,又可能是神圣人,那此时解放就是不彻底的;但另一方面,他也继承了福柯最糟糕的地方,即认为只要人具有思想的潜能/把握住弥赛亚时间,那人就能摆脱被作为神圣人的命运,并获得形式生命这一个体解放的思路。但是,集中营里的思想家们,现时代的思想家们,甚至是阿甘本自己,他们真的解放了吗?(现在看来这个看法问题很大,以后再修改了)

  • 20 Lowlibrarian 2016-10-05 16:30:41

    私货夹了不少,称不上是“解读”,倒像是“六经注我”:Agamben否定洛维特、布鲁门伯格对末世论的解读(当然也是教会正统的解释)——末世论是时间的终点,而阿甘本认为是终末的时间,一个从创世开始就开始减少的【剩余时间】,这无视了奥古斯丁的诠释传统。致敬陶伯斯;保罗是别名;弥赛亚的召唤是核心;人的本质是相信自己不同于【自己所是】的才能;颠倒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强调存在者对可能性的要求;律法的原则是划分,而保罗是在律法划分之上进行【灵肉之分】;说保罗是普遍主义无意义,只有划分的划分与剩余;不是“作为”剩余(选民)而得救,剩余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前提,这种无法挽回使得得救成为可能;把弥赛亚拉回当下,受本雅明的Jetztzeit启发;“我信”的普遍性是个体的普遍性;批评自由主义。

  • 13 一只大鱼 2016-10-04 20:50:24

    字里行间都是本雅明,可与《历史哲学论纲》一起读。“剩余时间”的概念极为迷人,它使得“今时”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随时内爆的紧张,而由剩余时间到余留者以及当代人,所欲寻求的依然是不确定的主体性。

  • 10 嗜血圣人hce 2016-08-16 20:33:28

    阿甘本之后的作品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

  • 8 Blackspirits 2019-11-18 21:11:44

    “我很担心我们永远都摆脱不了上帝,因为我们仍相信语法”

  • 5 Sid 2017-03-29 23:27:32

    我觉得我可以去给阿甘本讲课了。

  • 3 桃吉诃德 2021-05-14 01:16:47

    如果熟悉阿甘本的套路,读个开头就不难推测本书的核心论证:弥赛亚并非是要废除律法,而是使律法失效,消解实事或律法状况,从而使它得以完成——阿甘本从这里连接上了《神圣人》中他所钟爱的本雅明那个“法律之门”的隐喻。对《罗马书》的注疏内容相当庞杂,从保罗对律法效力的废止开始,经由“要像不”的行为构建一种“非—非”结构,以及对时间的阿佩利斯分割和先知与使徒的身份差别,抵达一种剩余状态,即时间/个体与自身的无法一致性,由此又再次回到了关于律法和信仰的辩证统一问题上,也就是弥赛亚/恩典作为一种原初的潜能,是一种在当下“随时临在”可能性的剩余,从而推翻了对弥赛亚的末世论解读。语源学部分只能读个半懂,对时间(尤其是统摄)的解读很容易令人想起胡塞尔或伯格森,过去与现时之间复杂的预示关系在当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 6 Ludwigsama 2021-12-02 16:15:41

    阿甘本显然在非常严肃地和德里达争论:剩余的时间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被理解为“时间的增补”,理解为一种终极的不确定性;恰恰相反剩余的时间是一个“标志出终结的时间—影像”,它在当下就内在地瓦解线性的时间(“弥赛亚就在自身一边,由于它从未与通常意义上的瞬间一致,也从未把自身加到这种瞬间上去,所以它把握住了这种瞬间并将之实现”)。故而,它直接地开启了一种生成,这种生成将我们带向了内在地超越了被权力支配的线性时间的永恒。阿甘本呼唤一种行动(和很多人设想的相反),但这种行动必然要让我们引入这种永恒:它不需要历史(如果历史意味着线性时间中的经验性事项的话),它在新的时间中创造历史。

  • 4 一次买够作用子 2024-03-05 15:42:03 上海

    老话新说,把本子哥当文学发明家的话那他实在是他那一代里最伟大的发明人,建议积极学习其强而有力,古典纯雅又直言不讳的修辞,尤其《诗与韵》一章对韵律的神学解释确实是让我开眼了。但要说的事情依然是那些事情,并没有多少新鲜玩意,我怀疑这书甚至不能增进我对保罗和罗马书的理解。

  • 3 手枝 2023-09-04 00:07:22 江西

    阿甘本从本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提出的弥赛亚时间开始,把使徒保罗的《罗马书》细读和重解了一遍。从中你会发现一个和尼采在《敌基督者》里所攻击的截然不同的保罗形象,阿甘本还告诉你,尼采恰以基督教传统中特定的叛逆者形象实际上重复了保罗所写下的东西。问题是,即便阿甘本在保罗身上发现了一种和德勒兹在尼采身上发现的如此相似的东西,就能说是尼采重复了保罗吗?我总忍不住赞美德勒兹是一个多么天才的读者,因为他重演了尼采,如同尼采重演了他自己,就是说,始终是差异在言说。老实说,我不信任阿甘本对保罗的解,虽然不是全部,但我似乎看见他读《罗马书》时手上始终拿着一块名叫本雅明的镜片。当尼采攻击保罗时,我见到的却是一种稀少的直接。到底是尼采重复了保罗呢,还是弥赛亚时间重复了永恒轮回呢?

  • 4 铅笔刀客三分部 2021-11-07 23:11:37

    包含的要素过多,实在无法一一举例:1、不是一般的释经或者解读,末世论的时间模式解读甚至颠覆了教会传统的解释,但剩余时间的概念和结构分析对如何理解弥赛亚事件“临在”的展开还是很有启发的。2、另外能从弥赛亚时间的结构讲到语言学的“运作时间”和罗曼语抒情诗的押韵起源,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3、有两个翻译似乎可以商榷下:“法律上的虚构”(fictio legis)应为“法律上的拟制”;“预示性”(typological)应为“预表性”、“预象性”。4、经文果然还是得读原文才行呐(虽然再一次验证了和合本其实翻得还是很不错的)。

  • 4 寒枝雀静 2020-06-06 13:59:45

    A / 内容比标题混杂得多,或说“时间”只是阿甘本晶体的一个视角。最直接的收获还是get到了阿甘本和黑格尔之间的差异何在。要去寻找的并非一个漫长过程最终注定的结果,而是过去的时时刻刻与当下的统摄与预示性关联。这样看来,阿甘本仿佛只是轻轻拨动了黑格尔宏大体系的顶点,把所谓的终局置于一种细腻包容了“之前”却仍有“之后”的灵活现时状态,便释放出了极其浩瀚的空间。

  • 3 Vergängnis 2021-08-08 23:43:42

    我虽然大致上阿甘本的道了,玛德但这本词源学语言学是遭不住的。第二天很震撼地看到奉召的等级与马克思世俗化弥赛亚的关联;第三天对划分的划分的剩余,目前只能比较字面地作一种不可分间域的理解、复数的杂多,全体和部分无法与自身一致,貌似可以有数学上的理解;第四天对时间的划分图还是看不懂,终末的时间不是时间的终结的末世论只能先简单作辩证意象三维统摄理解;诗韵的回返和本体论完全看不懂;第五天扬弃是路德译的罗马书黑格尔接受,直接把辩证法接到保罗的废止律法。例外状态于是将帖后那段关键政治神学文本直接把拦阻者国家读成撒旦之功而压制弥赛亚的第二种非法;第六天语言学含量过高,讲了信仰的述行,超脱指意的话语潜能,极弱的个体剩余的空的潜能;尾声梳理了本雅明文本甚至排字法中隐秘的神学,大开眼界。。接下来还是去读潜能了

  • 2 Lebenslust 2023-05-05 12:02:43 四川

    从不久前,我开始觉得时间总是流逝得太快,课程太多,事情太多,一周七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意识到自己在一种固定的秩序中不断地耗费和失去着时间。也许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对时间具有野心的人,渴望以一种更为彻底的方式拥有时间。而阿甘本这本书在这个时候读似乎很合适,因为他给我的野心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可能性。弥赛亚时间,即剩余的时间。一方面它意味着对表象时间的脱离,此种脱离产生自阿佩利斯划分,被划分之人本身就已然成为了一个例外,遭受着驼背小人的命运,过着土星照命所预告的一生;另一方面,它意味着真正享有时间,存活在永恒之中,赋予一次欲求以永恒轮回的强度,真正向某种机遇敞开——一个可贵的契机,我们用记忆承载自己的整个过去,并通过这种方式真正遗忘过去,救赎过去的时间(这里我们又与普鲁斯特相遇了)。

  • 1 fallsky ! 2020-08-27 16:52:51

    作者使用历史文法的释经方法,又在各种经卷的视野里推敲,加之现代哲学的对话。过于精彩,就是想象与艺术丰盛,类别神学偏向弱化。

  • 1 大鼻子马克 2024-03-07 16:07:34 上海

    “令人赞赏,却毫无用处”。在阿甘本眼里,保罗和希姆莱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 1 SOMEDIEYOUNG 2023-08-09 11:34:43 上海

    四叠半时光 弥赛亚的神召天职宣告了一切事业的无效

  • 1 2024-03-21 02:37:36 陕西

    真诚的,“(在相当程度上)被感动了”。 但“转运并安置于世界之中”也可被anti-diss为恐怖故事

  • 1 katsula 2023-01-13 00:01:48 浙江

    给一百星都不够。在啃诺斯大部头经文的当间儿补完了这本书。阿甘本主要基于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后书对弥赛亚的内含进行了全新释义,其中重点对马克思和本雅明进行针对性的弥赛亚主义解读。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教会主义(或许是继承卡尔巴特),一个安那其的共同体形式。阿甘本的剩余哲学(其实也可以包括神圣人系列)是辩证法的,但是是一种静止的辩证法(本雅明的用语,但是更适合于阿甘本),在线性时间中打开秘门,从中剥离出阿甘本的弥赛亚主义。这种不间断的瞬间中的时间、不断从世俗生活中绽放的末世降临主义、剩余的政治哲学完全像是当代的诺斯替和神秘主义。事实上,第二章(第二天章节,施蒂那和马克思与弥赛亚)和第五章(第五天,黑格尔和尼采)可能是我自己看过的最强的安那其论述。可能打开了一个马克思-诺斯替-安那其的思考方式。

  • 1 刀叢中的小詩 2022-02-19 09:37:21

    《剩余的时间》——不甚懂,在人类唯一确定归宿的道路上,追寻当初天地之始的那一点不确定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