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原作名: Difficult Conversation: How to Discuss what Matters Most
译者: 王甜甜
出版年: 2014-8-1
页数: 284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1266859
内容简介 · · · · · ·
在本书中,作者们会与读者一起探讨究竟是什么将谈话引入僵局,为何我们必须消除谈话中的僵局,以及为何当我们想打破僵局时,结果却往往只会让局面进一步恶化。虽然帮助谈判者走出困境是驱使撰写本书的源动力,但事实上,关于这一领域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本书涉及的恰好是人际交流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孩子、父母、房东、房客、供货商、顾客、银行贷款方、经理人、邻居、团队成员、病人、雇员以及同事等。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之一道格拉斯•斯通为美国知名的沟通专家。曾先后服务过波音、埃森哲、IBM、JP摩根、优尼柯等世界知名企业。他还曾深入参与1980年美国伊拉克人质冲突谈判,结束南非种族隔离谈判,并被哥斯达黎加总统奉为座上宾。
布鲁斯•佩顿也是畅销书《Getting to Yes》(中文版书名为《谈判力》)的作者之一。
希拉•汉身兼数职,她既是三一咨询集团的合伙人,又是哈佛法学院的一名法学讲师,同时,她也是哈佛经理人教育系列课程的授课教师,为律师及各大公司的行政主管教授相关课程。《高难度谈话》一书的成功让她成为了一位如同奥普拉一样炙手可热的节目明星,她应邀参与了多项关于《高难度谈话》节目的录制,其中包括G•戈登•利迪秀,美国国内广播电台的“黛安•瑞姆秀”、“连线克里斯托佛•林登”、福克斯新闻以及CNBC的“名人午餐”节目。此外,她所撰写的关于谈话的文章也被刊登于...
作者之一道格拉斯•斯通为美国知名的沟通专家。曾先后服务过波音、埃森哲、IBM、JP摩根、优尼柯等世界知名企业。他还曾深入参与1980年美国伊拉克人质冲突谈判,结束南非种族隔离谈判,并被哥斯达黎加总统奉为座上宾。
布鲁斯•佩顿也是畅销书《Getting to Yes》(中文版书名为《谈判力》)的作者之一。
希拉•汉身兼数职,她既是三一咨询集团的合伙人,又是哈佛法学院的一名法学讲师,同时,她也是哈佛经理人教育系列课程的授课教师,为律师及各大公司的行政主管教授相关课程。《高难度谈话》一书的成功让她成为了一位如同奥普拉一样炙手可热的节目明星,她应邀参与了多项关于《高难度谈话》节目的录制,其中包括G•戈登•利迪秀,美国国内广播电台的“黛安•瑞姆秀”、“连线克里斯托佛•林登”、福克斯新闻以及CNBC的“名人午餐”节目。此外,她所撰写的关于谈话的文章也被刊登于《谈判月刊》(Negotiation Journal),《奥普拉杂志》(Oprah’s O Magazine),《财富》,《美国周刊》以及《简单》(Real Simple)等多本书刊杂志上。
目录 · · · · · ·
序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问题
第一章挑选出三种谈话
第二部分向学习型姿态转变
“发生了什么”对话
第二章停止争论谁对谁错:了解他人的故事
第三章不要设定对方的意图:让矛盾与意图无关
第四章放弃指责:将归责系统图表化
情绪对话
第五章掌握你的情绪――不然,它们将会成为你的主宰
自我认知对话
第六章为你的自我认知做铺垫:问问你自己,什么受到了威胁
第三部分创造学习型谈话
第七章你的目的是什么
第八章开始谈话:从第三个故事开始
第九章学习:用心聆听,听明白
第十章表达:清楚有力地表达自我
第十一章解决问题:谈话的引领者
第十二章总结
人们提出的十个问题
最后的思考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高难度谈话中,找出正确的事实从来都不是谈话的重点。谈话双方争论的是他们对此在感知、阐释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见解。 我们总是极端假设自己是正确的,并急着表述这一观点。而争辩会阻挡我们探索他人故事的脚步 真相、意图以及过失——我们通常都会首先做出一个普通却极端的假设。 我们所有的观点和情绪都建立在同一个假设上:我是正确的,你是错误的。...我们往往不会验证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一旦开始争辩,我们了解对方视角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我们会倾向以一种交易的心态来总结对话。于是对话就成了一场双方思维”底线“的对抗赛。 我们无需再拘泥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从而将谈话的目的转移到理解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感知、阐释和价值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所谓对方的意图不过时我们编造出来的假设,我们才是这一意图的缔造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高难度谈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高难度谈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高难度谈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5 条 )

一本值得每个人都认真去读的书


-
书名:《高难度谈话》 阅读进度:第3~4章 阅读用时:50分钟 金句摘抄: 1.无论在我们看来自己关于对方的意图和假设是多么的正确和真实,它们都不过是些不完整,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设想。 2.恶性循环谈话的两大特征——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同时,双方也都认为自己的言语不过是在面对不当指责时为自己进行的一种辩护。 3.当我们认为他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时,这种想法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结果,我们的行为也就随之影响了...
2021-10-12 13:21:46 3人喜欢
书名:《高难度谈话》
阅读进度:第3~4章
阅读用时:50分钟
金句摘抄:
1.无论在我们看来自己关于对方的意图和假设是多么的正确和真实,它们都不过是些不完整,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设想。
2.恶性循环谈话的两大特征——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同时,双方也都认为自己的言语不过是在面对不当指责时为自己进行的一种辩护。
3.当我们认为他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时,这种想法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结果,我们的行为也就随之影响了对方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方式。于是我们关于对方有不良意图的假设便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现实。
4.当指责开始大行其道时,你可以预计到的结果除了防御和抵抗,大概只有激动的情绪和接连被打断的谈话。
5.指责的源动力通常都来自于双方没有表露出来的强烈情绪。
6.人一旦陷入指责的思维模式,就会背负上一种很难摆脱的负担。
阅读感悟:
综艺《再见爱人》中有这么一幕, 佟晨洁把KK 前一晚的醉酒状态讲述给大家听,结果把KK给激怒了。KK非常的生气。
KK认定佟晨洁就是为了让他出丑,让他在全国人面前没有面子。而佟晨洁觉得自己是出于好意,让KK知道喝酒的严重后果,让他能戒酒。
为此他们有了激烈的争吵,算的上是一个高难度谈话了。
这件事情他们吵架的根本原因就是KK预先设定了对方的意图,因为他特别爱面子,他觉得丢了面子,于是认定佟晨洁的意图就是让他丢面子。
这是人们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1.关于对方的意图设定都是错的。
KK关于佟晨洁的意图设定明显是从自己受到影响出发认定的。无论他觉得多么合理,在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蛮不讲理完全不合逻辑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就是会这样去设定对方的意图。
2.好意与坏影响无法抵消。
佟晨洁的出发点当然不是让KK丢人,让KK收到羞辱,她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她的做法确实让KK收到了伤害。
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这样,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着伤害你的事情。好心确实也会办坏事。而事后我们也会拿都是为你好了安慰自己,却不去承认自己对对方所造
成的伤害。
针对以上双方各自产生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类似错误?
1.避免犯第一个错误,不要以自己受到的影响去设定对方的意图。
当我们感到对方对自己造成伤害或者其他影响时,不要急于把它看成对方的意图。我们需要把自己受到的影响和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然后问对方这是否是对方的本意。
在问对方的时候是谈话,平静的问,而不是指责地问。才能让谈话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KK能好好告诉佟晨洁,他很看重面子,她的做法让自己感到受到了羞辱,非常难过。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佟晨洁应该也会立马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欠妥。
2.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意图
作为给对方造成不好影响的一方,不能一味地以我都是为了你好来为自己开脱。 不管出于什么好意,既然已经给对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首先需要做的是倾听对方的感受。
倾听需要用心,只有用心倾听对方的感受,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做法给对方造成的不好的影响,用同理心去感受对方,再想想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妥当呢,即使是为了对方好,是不是还有别的更好方法呢。
人们做某件事的动机往往是很复杂的,很多时候一些下意识的行为隐藏了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当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影响时,我们需要仔细想想,我们的出发点真的都是为了对方好吗,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出发点。
佟晨洁在众人面前说出KK醉酒后的失态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让KK觉醒,认识到喝酒的危害。如果细想,也许还有其它动机,比如说想让大家知道不是她不想生活孩子,是KK的行为让她不愿意生孩子。
沟通是双向的,只有两方都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而不是总在指责对方,高难度谈话就会有好的结局。
很多谈话进行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谈话变成了相互指责,最后变成了吵架。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改变指责的状况呢?那就是变指责为归责。
指责和归责的区别在于:指责是评判,归责是理解。指责是把责任都推给对方,归责是客观的划分责任方。
发生问题时,我们都习惯把责任推给对方,而事实上,任何问题的发生责任都不可能只是一方造成的。
在面对问题时,如果总是指责对方,那么我们是在往后看,对于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我们能客观地归责,找出各自做的不足的地方,那么我们就是超前走,我们通过纠正各自发不足,解决问题,并避免在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对于归责,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误解,
1.归责就是只关注自己的责任。
虽然说责任有大小,即使在问题中各方都有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量化责任,我们的目标是了解,是理解,而不是将一切量化。
归责是大家一起大讨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引发了矛盾或者问题,也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归责也不是只关注自己的问题,归责是关注所有的问题。
2.放弃指责意味着对我的情绪置若罔闻。
指责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对问题的解决毫无用处,而放弃指责并不代表至情绪不顾。
归责时,我们表达情绪,我们受到伤害,我们感到难过可以表达出来,而指责则是用情绪表达,容易激化矛盾,并不能解决问题。
3.探求归责意味着指责受害者。
探求归责并不是苛责受害者。有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说受害者也有一定的责任,往往会被认为是在苛责受害者,其实不然。
比如有人走夜路被打劫了,在归责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被打劫者的责任是深夜走在偏僻的路上。 这并不是苛责受害者,而是让受害者可以总结经验,减少成为受害者的机会。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送,当碰矛盾或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下意识地成为指责者,这也是很多矛盾无法解决的根源。
要从指责到归责,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角色反转。
指责对方的时候,我们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场,如果我们能转换一下视角,问自己一下:在他看来,我到责任在哪里呢?
也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是旁观者看一下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哪里,或者想想你的所做所为是别人做的,你会怎么看呢?
当我们转换角色后,站在旁观者的角色看问题时,就开阔了视角,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该承担的责任。就重新确定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及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帮对方认识到他改承担的责任,要解决问题就没什么苦难了。
今天主要学习了不要设定对方的意图和化指责为归责,明天继续
回应 2021-10-12 13:21:46 -
书名:《高难度谈话》 阅读进度:第1~2章 阅读用时:50分钟 金句摘抄: 1.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这正是我们人类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2.一旦你在自我认知对话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就的确能够将这一忧虑的始作俑者立刻转化为力量的源泉。 3.在谈话中,真正扮演中心的角色的是情绪,而不是事实。 4.我们双方能过叙述的故事存在差异,而我们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这才是导致谈话越来越困难的“罪魁祸首”。 5....
2021-10-11 12:40:58 1人喜欢
书名:《高难度谈话》
阅读进度:第1~2章
阅读用时:50分钟
金句摘抄:
1.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这正是我们人类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2.一旦你在自我认知对话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就的确能够将这一忧虑的始作俑者立刻转化为力量的源泉。
3.在谈话中,真正扮演中心的角色的是情绪,而不是事实。
4.我们双方能过叙述的故事存在差异,而我们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这才是导致谈话越来越困难的“罪魁祸首”。
5.在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之前,人么几乎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6.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之所以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之所以存在差异,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吸纳的信息不同,而后用来阐释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阅读感悟:
今天开始读《高难度谈话》,没读之前以为这是一本讲销售技巧或者外交技巧的书籍,本来还有点不想读。看到书以后才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是我误解了“高难度”这个词了。
书中所说的高难度谈话,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它影响着我们与伴侣,孩子、父母,同事、朋友等等之间的关系。
贝莎阿姨的丈夫觉得他们家的床垫已经用了40年了,他建议换一张新的床垫。可是贝莎阿姨就是不同意。
丈夫用尽各种办法也没能说服贝莎,他觉得的贝莎固执的不可理喻。他无法理解贝莎。
而贝莎觉得这张床垫就是他们的40年感情的见证,看到它就能想起他们生活40年的点点滴滴,无论如何她都不舍得扔掉。
这种情形引起的就是高难度谈话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个谈话里包含了以下三层对话结构。
1.发生了什么对话(双方对事实认定)
2.情绪对话 (双方的感受)
3.自我认知对话(双方对自我认定)
谈话时在生了什么的对话中,引起争辩的原因往往是我们的潜意识里已经做了三种假设,假设了事实真相,假设了对方的意图(假设对方有不好的意图),假设了过失(一般都是假设对方过失)。
我们讲出来的话都是以这三个假设为基础,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所以谈话通常都很难取得有效的成果。
情绪是谈话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的话语,我们用不同的情绪说出来,带给对方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我们用生气的情绪说话时,对方已经不再注意我们讲的是什么,而是会被我们的情绪感染,下意识地反驳,最终变为争辩。
自我认知对话是我们对自己在谈话中的定位。我们认为谈话会对我们的自尊、自我形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自我认识方面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我平衡。
当双方在谈话中无法达成一致时,很容易引发争辩。而争辩对于谈话是毫无意义的。
当我们争辩的时候,只会一心维护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双方看问题的差异。争辩的时候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问题出在对方身上。争辩让我们失去了倾听的能力。争辩让我们忘记了双方是不同的个体,看问题的角度、思路不同,看到的世界是会不一样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呢? 我们各自成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对于同一事物吸纳的信息就会不同,而后用来阐释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心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避免争辩的有效做法就是一个字“和”。
首先我们要怀着好奇心去聆听对方,放下我们所有的假设,去了解对方的故事,去了解我们没有看到真相。
其次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对方听,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故事。只有将两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摆出来,讲明白以后,才能找最好的解决办法。
回应 2021-10-11 12:40:58 -
NoodleFace (before you turn disgusting)
当然情绪的话题并不是在所有的谈话中都有效,正如人们常说的,如果不想惹麻烦,就千万不要吵醒睡觉的狗,不幸的是如果你这方面的技巧不够娴熟,贸然引入这个话题的后果就是你打扰的可能就不止是正在睡觉的狗,而是所有的狗了,甚至包括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狗。lol who let the dogs out~ woo woof~2019-02-07 12:05:44 1人喜欢
-
弁財天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mad.)
书的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门: 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向学习型对话转变 创建学习型对话 —————————————————— 一: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 每段对话都有三层结构。 发生了什么,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高难度谈话中,发生了什么往往都不重要,争论的重点往往在于对此在感知、阐释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见解。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更重要。 所谓的对方的意图只不过是我们的假设,我们才...2022-05-09 21:22:18
书的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门:
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向学习型对话转变
创建学习型对话
——————————————————
一: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
每段对话都有三层结构。
发生了什么,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高难度谈话中,发生了什么往往都不重要,争论的重点往往在于对此在感知、阐释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见解。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更重要。
所谓的对方的意图只不过是我们的假设,我们才是这一意图的缔造者。
情绪对话: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 这正是我们作为人类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何关系。
一旦你在自我认知对话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就的确能将这一忧虑的始作俑者立刻转变为力量的源泉。
二:如何向学习型对话转变
在谈话中,真正扮演中心角色的是情绪,而不是事实。
不要强迫自己在两种故事中做出选择,你完全可以聆听对话的故事,同时也保留自己的。
错误归结他人意图的代价是昂贵的。意图重要且关键,错误的猜测将会危及你与他人的关系。
当我们认为他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时,这种想法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结果,我们的行为也就随之影响了对方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方式。
区分指责与归责:指责时评判,归责是理解。归责是合作,是互动。
目的是了解,是理解,而不是将一切量化。
(遇到坏情绪人类往往会逃避)
逃避的一大特征是向第三方抱怨,而不是直接找那个让你不悦的人倾谈。
明白一个道理:你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一样,都很重要。
三:创建学习型对话
自我认知:导致自我认知易受攻击的一大主要因素是思考方式过于极端,我要么很称职,要么就根本不称职;我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我要么值得人关心,要么就死不足惜。
极端的思考方式的最主要的危险在于,他会让我们的认知时刻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对任何反馈都表现得极为敏感。
真实的自我其实都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好与坏并存,高雅与低俗并存,时而明智,时而愚蠢。
(这是一个我自己reflect自己的问题,大概是从小到大都是好孩子,所以对于批评非常敏感,导致工作后只要有一点负面的反馈就会自卑一段时间)
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会犯错误,意图是复杂的,问题发生也有责任。
如何保持平衡:
放弃想要控制对方反应的想法;做好准备迎接他们的反应;畅想未来从而获得关键的视角;如果失去平衡不妨稍作停顿。
如果此时深陷困境,痛不欲生,那么不妨想想一下:30年后,当你回想现在的惨景时,你会作何感想呢?能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怎样的教训呢?你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合适或者正确吗?如果可能的话,30年后的你能给现在的你哪些建议和意见呢?
发起谈话的三种有效目的:
- 了解他们的故事
- 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
- 将问题积累起来一次性解决。
谈什么?- 三层对话
1)探索每个故事的来源
2)告知对方你所受的影响
3)承担自己应负担的责任
4)描述你的感受
5)回顾自我认知
沟通的姿态:好奇的姿态,如何做到用心聆听。专注于真诚,倾听发自内心的声音。
不要把问题当作盘问对方的工具。提出开放性,不受限制的问题;让对方觉得即使不回答问题也是安全的(以帮助对方为目的),为了明晰而阐释。
清晰表述自己的故事的三大原则:
- 不要把自己的结论当作真理
- 告诉对方,你的结论从何而来
- 不要夸大其词,给他们以改变的空间
————————————————
总结:
一,做好准备进入三层对话;
二,检查你的目的,然后再决定是否要说出来。(审视自己)
三,从第三个故事开始谈话(矛盾双方对故事的理解不同,第三个故事是指双方理解,共同承担责任的故事版本)
四,探寻他们的故事,以及你的。
——————————————————
补充:
如果对方居心不良,诱导谈话尝试达成目的该怎么办?
1)谨言慎行,避免出现不良行为。
2)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行为心存善意。
3)努力去了解对方为什么认为自己的意图和行为是正确的。
如何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比如自己的老板,来做高难度谈话?
- 区分两种不同的力量,控制力和影响力。控制力是单方面促成某事的能力,影响力是能够影响他人思想的能力。
————————————————————
最后的最后,对自己表示同情(生活并不轻松,我们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我们也需要一点点同情心留给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共鸣)
回应 2022-05-09 21:22:18
-
structure of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said vs not said: the gap The "What happened" conversation: truth, intention, blame The "Feeling" conversation: core The identity conversation learning conversation
2018-09-20 18:07:10
-
三层谈话结构:“发生了什么”对话、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1.“发生了什么”对话 真相、意图以及过失——我们通常都会首先做出一个普通却极端的假设。 事实真相的假设->我们无需再拘泥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一观点,从而将谈话的目的转移到理解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感知、阐释和价值观。 创造意图->所谓对方的意图不过是我们自己编造出来的假设,我们才是这一意图的缔造者。 过失设定->专注于谈论过失只会分散我们的...
2019-04-07 18:09:21
三层谈话结构:“发生了什么”对话、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1.“发生了什么”对话
真相、意图以及过失——我们通常都会首先做出一个普通却极端的假设。
事实真相的假设->我们无需再拘泥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一观点,从而将谈话的目的转移到理解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感知、阐释和价值观。
创造意图->所谓对方的意图不过是我们自己编造出来的假设,我们才是这一意图的缔造者。
过失设定->专注于谈论过失只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集中精神找出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
2.情绪对话: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对话不仅是高难度谈话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十分核心的一部分。
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这正是我们作为人类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3.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什么关系
保持自我平衡->一旦你在自我认知对话种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就的确能够将这一忧虑的始作俑者立刻转变为力量的源泉。
信息传递型谈话转向学习型谈话。
在谈话中真正扮演中心角色的不是事实,而是情绪。
回应 2019-04-07 18:09:21 -
NoodleFace (before you turn disgusting)
当然情绪的话题并不是在所有的谈话中都有效,正如人们常说的,如果不想惹麻烦,就千万不要吵醒睡觉的狗,不幸的是如果你这方面的技巧不够娴熟,贸然引入这个话题的后果就是你打扰的可能就不止是正在睡觉的狗,而是所有的狗了,甚至包括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狗。lol who let the dogs out~ woo woof~2019-02-07 12:05:44 1人喜欢
-
弁財天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mad.)
书的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门: 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向学习型对话转变 创建学习型对话 —————————————————— 一: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 每段对话都有三层结构。 发生了什么,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高难度谈话中,发生了什么往往都不重要,争论的重点往往在于对此在感知、阐释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见解。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更重要。 所谓的对方的意图只不过是我们的假设,我们才...2022-05-09 21:22:18
书的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门:
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向学习型对话转变
创建学习型对话
——————————————————
一:发现问题并提出学习型对话
每段对话都有三层结构。
发生了什么,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高难度谈话中,发生了什么往往都不重要,争论的重点往往在于对此在感知、阐释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见解。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更重要。
所谓的对方的意图只不过是我们的假设,我们才是这一意图的缔造者。
情绪对话: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 这正是我们作为人类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何关系。
一旦你在自我认知对话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就的确能将这一忧虑的始作俑者立刻转变为力量的源泉。
二:如何向学习型对话转变
在谈话中,真正扮演中心角色的是情绪,而不是事实。
不要强迫自己在两种故事中做出选择,你完全可以聆听对话的故事,同时也保留自己的。
错误归结他人意图的代价是昂贵的。意图重要且关键,错误的猜测将会危及你与他人的关系。
当我们认为他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时,这种想法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结果,我们的行为也就随之影响了对方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方式。
区分指责与归责:指责时评判,归责是理解。归责是合作,是互动。
目的是了解,是理解,而不是将一切量化。
(遇到坏情绪人类往往会逃避)
逃避的一大特征是向第三方抱怨,而不是直接找那个让你不悦的人倾谈。
明白一个道理:你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一样,都很重要。
三:创建学习型对话
自我认知:导致自我认知易受攻击的一大主要因素是思考方式过于极端,我要么很称职,要么就根本不称职;我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我要么值得人关心,要么就死不足惜。
极端的思考方式的最主要的危险在于,他会让我们的认知时刻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对任何反馈都表现得极为敏感。
真实的自我其实都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好与坏并存,高雅与低俗并存,时而明智,时而愚蠢。
(这是一个我自己reflect自己的问题,大概是从小到大都是好孩子,所以对于批评非常敏感,导致工作后只要有一点负面的反馈就会自卑一段时间)
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会犯错误,意图是复杂的,问题发生也有责任。
如何保持平衡:
放弃想要控制对方反应的想法;做好准备迎接他们的反应;畅想未来从而获得关键的视角;如果失去平衡不妨稍作停顿。
如果此时深陷困境,痛不欲生,那么不妨想想一下:30年后,当你回想现在的惨景时,你会作何感想呢?能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怎样的教训呢?你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合适或者正确吗?如果可能的话,30年后的你能给现在的你哪些建议和意见呢?
发起谈话的三种有效目的:
- 了解他们的故事
- 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
- 将问题积累起来一次性解决。
谈什么?- 三层对话
1)探索每个故事的来源
2)告知对方你所受的影响
3)承担自己应负担的责任
4)描述你的感受
5)回顾自我认知
沟通的姿态:好奇的姿态,如何做到用心聆听。专注于真诚,倾听发自内心的声音。
不要把问题当作盘问对方的工具。提出开放性,不受限制的问题;让对方觉得即使不回答问题也是安全的(以帮助对方为目的),为了明晰而阐释。
清晰表述自己的故事的三大原则:
- 不要把自己的结论当作真理
- 告诉对方,你的结论从何而来
- 不要夸大其词,给他们以改变的空间
————————————————
总结:
一,做好准备进入三层对话;
二,检查你的目的,然后再决定是否要说出来。(审视自己)
三,从第三个故事开始谈话(矛盾双方对故事的理解不同,第三个故事是指双方理解,共同承担责任的故事版本)
四,探寻他们的故事,以及你的。
——————————————————
补充:
如果对方居心不良,诱导谈话尝试达成目的该怎么办?
1)谨言慎行,避免出现不良行为。
2)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行为心存善意。
3)努力去了解对方为什么认为自己的意图和行为是正确的。
如何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比如自己的老板,来做高难度谈话?
- 区分两种不同的力量,控制力和影响力。控制力是单方面促成某事的能力,影响力是能够影响他人思想的能力。
————————————————————
最后的最后,对自己表示同情(生活并不轻松,我们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我们也需要一点点同情心留给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共鸣)
回应 2022-05-09 21:22:18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8.2分 3181人读过
-
Penguin (Non-Classics) (2010)9.3分 126人读过
-
Penguin (2000)8.6分 105人读过
-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5)7.8分 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高难度谈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短评 · · · · · · ( 全部 85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