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英哲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副标题: 兩岸文化人的移動
出版年: 2016-7-1
页数: 320
定价: NT320
装帧: 平装
丛书: 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ISBN: 9789863501657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副标题: 兩岸文化人的移動
出版年: 2016-7-1
页数: 320
定价: NT320
装帧: 平装
丛书: 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ISBN: 9789863501657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英日港台稀见学术书备忘 (韧勉)
- g (栗子有毒)
- 杂项备忘 (Simonoth)
- 书单|台湾/帝国/殖民/知识 (紫竹院带刀侍卫)
- 台湾研究 (Al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漂泊與越境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ukki 2023-11-18 19:31:47 北京
部分章节和前著重叠。施叔青一章从“台湾人看香港”的视角拓宽了台湾文学史的视阈,某种意义上再一次演绎和发挥了leo的“双城记”。
0 有用 艾吉奥 2021-05-10 22:39:19
略看,得知許壽裳曾從大陸被邀請到台灣進行國民精神改造,概因當時光復台灣時國語不彰、日化嚴重。許是魯迅至交,在後者死後對其批判精神十分推崇。
0 有用 Lena 2024-06-03 09:14:58 福建
三星半的小书。在民族g家的划界潮中,存在各种超越界限的旅行、越境与漂泊,可谓因“现代”而共生、悖反的现象,又承继了王德威为代表的遗民、移民等概念。抓得非常好的选题、非常好的视角。第一二章有意借漂泊的视角,切入张深切、杨基振多重但有连贯性的实践和思想,但对材料的运用和解读没有充分打开历史、做得太粗,第三章也是,虽然藤野先生的材料极好。第四五六章探讨陶晶孙小说和许寿裳的文化实践,论证前者以文本的虚构消... 三星半的小书。在民族g家的划界潮中,存在各种超越界限的旅行、越境与漂泊,可谓因“现代”而共生、悖反的现象,又承继了王德威为代表的遗民、移民等概念。抓得非常好的选题、非常好的视角。第一二章有意借漂泊的视角,切入张深切、杨基振多重但有连贯性的实践和思想,但对材料的运用和解读没有充分打开历史、做得太粗,第三章也是,虽然藤野先生的材料极好。第四五六章探讨陶晶孙小说和许寿裳的文化实践,论证前者以文本的虚构消解了权 力的教化、规训,显示民间与官方的差距。但论证后者时作者却始终把新文化及启蒙视为公理。可如果以前者的逻辑,作者信奉的这些何尝不是教化之一种?矛盾。第七章则最割裂,陡然转向后殖民理论引发文本解读,然新意不多。作者将立场及现实危机感投射到对H k的解读,同样和此前的内容及承认的历史自相矛盾… (展开)
0 有用 山南 2022-05-08 23:20:32
略浅
0 有用 陳 2022-10-18 11:39:57 浙江
偶然机会,看到这本电子书,翻了一下。大概了解战乱时期被我们称为【买办/汉奸】的人的心态,就是利己主义者,只要对自己有利,立场可以随时调整的一类人,其实以他们的标准来看自己是万万没有错的。对于理解港澳台地区人/逃离大陆地区的华裔们的思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