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修订版)的书评 (33)

无党之主义,无党之核心,无党之组织
读罢《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对于国民党的败亡有几点体会: 第一,权力更替失序。接班人对于任何朝代、任何政权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孙中山为了和平北上,留胡汉民坐镇广东,而把汪精卫留在身边,不想溘然长逝,遗嘱又未指定接班人。中山之后,胡汉明、汪精卫、廖仲恺鼎...
(展开)

官国!兵国!匪国!党国!不知中华几时才有民国?
书、刊、报、档,日记、信札、函电、年谱、回忆录,史料蔚为可观!印象较深的是蒋介石在日记中数次骂孙科为阿斗,“每念粤事,阿斗病狂,不胜愤激” “生子莫生阿斗也。可叹。” “甚感伊尹训太甲,周公戒成王,诸葛表阿斗处境之难,古今同慨也。” 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干部会商对...
(展开)

国民党高层政治派系后感
《国民党高层政治派系》是一本关于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高层政治派系演变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在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内部派系的形成、演化以及相互关系的变化。通过对这些政治派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当时国民党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政治争端,这对于我...
(展开)

蒋介石走向最高权力之路——读《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孙中山去世时,并没有为自己指定一个明确的接班人,从党内资历和地位而言,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都有接班的资格,而蒋介石还只是新近崛起的军方新秀,政治资本十分有限。在廖仲恺遇刺身亡后,国民党内的权力斗争逐渐围绕汪,胡,蒋三人展开。 蒋介石利用国民党左右派以及苏俄...
(展开)

近代化的内核:元老制和内阁制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的近代化进程,似乎都呈现出“元老化”以及“内阁化”的现象,领袖人物和领袖集团的个人魅力和群体智慧总会让人不禁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陷阱”,历史唯心主义究竟是人“慕强”“崇智”的固有本能,是不必遮掩或压制的原始冲动,还是遮蔽了客观存在的主观陷阱...
(展开)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与党内权力重心的转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一书,主要叙述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争斗经过以及派系政治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中,尤以1931年宁粤对峙为写作重点,说明胡汉民被扣的背景与之后反蒋运动的兴起和扑灭。 下面谨根据此书内容对国民党党内斗争的经过做一略述。 孙中山在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