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调南腔 短评

热门
  • 0 wenwen 2016-07-09 16:47:41

    作为少有的漳州布袋木偶的专著,这本书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漳州布袋木偶的知识,包括表演和唱腔,以及历史等等。

  • 0 铁骨铮铮墙头草 2021-04-17 19:15:11

    “众生芸芸团成像,虚实颉颃掌中观。 百式新服百试身,一声道白一生唱。” 操偶人也需要跟“偶像”日以继夜地耳鬓厮磨才能真正达到那种人偶合一的境界,进而赋予戏台上的角色以灵魂色彩,展现“以实度虚,象外摹神”的风采。 阅读过程中,恰好与友人讨论到流量偶像话题,突觉偶像的变迁也是极有趣的,从奉偶应人,到褪人塑偶,人的灵性似乎都被“木偶”一般的事物吸走了。 因为金光布袋戏才对这个剧种产生了浓厚兴趣,但是通篇看下来之后才发觉,漳州布袋木偶戏已经与台湾布袋戏渐行渐远,或者说有些被甩在了时代的尾烟里。传统固然有其存在的原因,但未来需要的更是结合时代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固守,先人留下传统的意义是为了让后人更好的去适应时代,也就是进行嬗变。

  • 0 Francis 2018-04-17 12:24:21

    田野调查如果不只是体制内剧团,推论如果再严谨一点,还有整体架构上不要生搬硬套国外理论就好了……有点对一篇硕士论文求全责备了。看了这本书很想看一场真正的北派布袋木偶戏。

  • 0 江檐月 2022-01-16 09:21:34

    作为曾经的布袋戏粉丝,这种主题是我天然会感兴趣的类型啦。 这本书是在论文基础上成书的,本身的层次排布与具体写法都非常的“论文化”,就那种面面俱到的介绍:历史沿革,源流考辨,现代发展,政策帮扶,获得荣誉,再加一点比较内容,略微讲了讲台湾布袋戏的情况这样。 好在还算完整地讲了漳州布袋戏,阅读观感还挺新奇的,因为里面提到好多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漳州布袋戏这么多年也在逐渐发展,戏种本身和雕刻偶头的技术都是第一批非遗,雕偶师会接到各种地方的单(包括台湾的)(偶头感觉和台湾布袋戏其实还蛮像的耶)。然后一直也都有排剧,除了传统的历史类剧目内容之外,后来开了很多新的内容,像是长征或者抗日这一类的剧目,后来又开发了很多儿童剧,据说还拍了动画片,在电视台播放来着,还在央视播过呢。 啊,可惜我没看过,有点想康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