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短评

热门 最新
  • 27 优游卒岁 2019-06-30 20:11:13

    本是看的是电子版,但看过几章之后,马上下单买了纸质版。看了下本书的评分,不出意外,分数较低,原因无外乎翻译差与史实错误多。也许中国学界真应该虚心一点,学一下如何找一个好的切入角度,如何更好的调遣与运用材料,如何写作一本能让普通读者喜欢阅读的著作来。中国的通史著作,能读的有几本?

  • 13 约翰·史密斯 2017-01-03 14:22:00

    翻译烂,错误多,白瞎这个选题。

  • 18 fuziyang 2017-04-01 12:36:23

    看了一半,感觉最大的问题是试图对秦汉四五百年的社会做一个整体的描述,而不顾那是中华帝国摸索和建立制度的时代,因而没有去关注和把握各个层面的变化和发展 看完补充:近年来看过的最糟糕的书了,内容混杂,识见偏陋,完全不值一读

  • 12 江海一蓑翁 2016-11-26 23:18:47

    “哈佛中国史”系列丛书的第一卷,在流水账式的通史著作已经让人产生严重审美疲劳的情况下,硬是写出了十足的新意,将秦汉时期的历史变迁总结出五大特征,分法律、社会、宗教、文学等十个专题进行串讲,无论是对于各种历史素材的灵活运用,还是其深厚的历史学想象力,都让人叹为观止。

  • 5 自娱者小五 2017-12-14 10:05:41

    以往读的大部分中国史是“本格”史,作者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历史中的个人和单独事件,这一本则是站在高处的一种讲述,从大局上以社会学、政治学、文化架构的角度去看待一段已经发生、客观存在的事情(是否因为这个才从秦开始记述,而非信史的夏完全没提)。孤陋寡闻的我,以前只看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这样一种风格,这次算是换了个全新的视角,感觉自己像个政治家,受益于此,我第一次去仔细想了想秦和汉的政治手段延续关系。前三章是对秦汉的历史做个简述,第四章开始分析秦汉统治的方方面面,城市、宗族和农村社会作为描述民众生活基本形态的切入点选得特别好,尤其对家庭网络和豪强大族的分析很有抓住重点的感觉,能理解家族文化到这个程度很难得了。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法律,比我以往看到的都要具体。外部世界部分略失望。

  • 5 松萝 2019-04-26 10:11:56

    不觉得写的很乱么

  • 3 #暗蓝# 2016-11-07 16:52:44

    美式教材的写法,文字易读,条理清楚。观点上有具有启发性之处,总体上中规中矩。

  • 3 韧勉 2017-10-28 01:28:12

    此套书籍的话语体系与常见不同,为现代政治著作的春秋笔法,但是究其内容,却较为中庸,难见定论处。

  • 3 见识城邦 2016-10-11 11:29:44

    哈佛中国史第1卷,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倾10年之功主编;美国汉学家陆威仪一人完成的全球史视野、跨学科跨领域的全新秦汉史,国内首次出版;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李开元、卜宪群、彭卫联袂推荐!

  • 2 空山 2019-07-11 11:37:31

    藏书阁打卡·也许是因为这套书在书友们的评价中不怎么样,所以期待并不是很高,读完第一册发现还行啊,没想象中那么差。因为也在读剑桥中国史,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与其不同,对我来说有互补作用,比如这册讲到了秦汉的女性和儿童,也重点讲到了文化方面,这些都是剑桥没有的,相对而言,是比较“接地气”的写作手法,有些细节的描写生动有趣,虽然整体较杂乱,但通俗化的叙事方式也更容易被接受吧。不过如果是读了剑桥再来读此书,确实会有点落差感,胜在轻松,就当调节一下。

  • 2 山小衣 2016-11-28 10:54:52

    要审慎地看待当时的“仁义道德”及因外邦(尤其是匈奴)的敌对而产生的文化轻视。历史不只是皇帝和英雄的历史,而是世界人的历史。

  • 2 pandapan 2018-10-05 14:58:05

    不可能指望一本书就把秦汉搞明白了,看到书中的有趣之处记下来,看到书中有失偏颇之处也记下来,然后继续看其他书,扩展阅读,扩展那些有趣的,补充那些偏离的。

  • 3 Fitzcarraldo 2017-08-17 08:06:35

    正如葛兆光所说,本书并不在意秦汉史的某些重要研究成果,而是醉心于构造一套融贯的叙事。部分观点很难加以直接的肯定或否定,例如说刘邦有意切断了对故土的依附,由此迈出了创建帝国文明的第一步。《法律》一章翻译水准忽然下滑,此外另几处翻译略失准,如boy emperor译成儿皇帝…

  • 3 罔两 2019-01-27 17:36:09

    对于外国人来说,了解一个古老国度的一段历史,介绍史实是无意义的,只有从各个方面介绍当时的生活状态才是了解一个文明时期的最好方式。但是对局内人来说,看完这本根本无法对秦汉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对史实太淡化了。

  • 0 南萧亭 2017-05-18 21:34:46

    书的结构很好,虽是概述但时有亮点。翻译有几处明显的错误影响阅读体验。

  • 2 雪莱 2018-02-21 14:03:33

    和剑桥中国史一样都是以论带史,尤其描述宗族、农村基层问题时有些新观点:比如传统中国三代以上大家族很少,比如豪强依附于严苛政策才能存在。其实有些观点和秦晖是共通的,可能因为都喜欢从权力角度分析问题

  • 3 寒鲲 2020-12-22 13:17:51

    全书并没有拘泥于战国、秦、西汉、东汉之间的时代先后及断代界限,在顺序讲述了秦汉基本流变后便径直转入对秦汉社会方方面面的精准叙述之中。帝制、中地关系、东西关系、宗族、宗教、文学、法律,这些事关秦汉史乃至战汉史的基本模块成为本书论述的重点,精妙论述与前沿观点能够被作者充分融汇,也算是功力精深的表现。

  • 2 成知默 2019-02-28 15:45:39

    2019023:哈佛这套中国史将上古神话传说的非信史时期剔除了出去,开篇即是秦汉史,非编年体例,而是以早期帝国五大特征作为出发点,兼及王朝更迭、帝国集权、文治武功、对外征伐等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有乡村经济、豪强大族、宗族与法律等专题。总体上来说是提纲挈领式的写法,并无太多新的创见,内容上也太过浮光掠影,难见深度,比较好的两点可能是将中华帝国纳入世界格局之下,将其放入更大的背景之下考校,比如将秦汉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对照,以及引入西方资料与中文文献互相参照,以及更关注普通人在历史大潮中的际遇与生活。

  • 0 ly的读享生活 2017-10-12 06:25:50

    喜欢这种专题讲述的形式,方便查找。

  • 1 爱地人 2017-10-22 16:13:36

    严谨的史学著作,怎么可以用如此糟糕的翻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