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史历黑 2017-09-25 20:36:09

    没有最后一章干脆直接叫《罗马》得了,不厌其烦如此,没私货是不可能的。对屋大维改革和信仰的论述是亮点,而将罗马衰败仅归因于金钱腐败,将中华文明仅落脚在三纲五常,实在还是太简化了。讲巫术变为礼乐又从董仲舒和道教死灰复燃,其实是在填坑,之前话说得太满,只能硬着头皮找补,还得装成气定神闲

  • 6 浙哲 2018-07-30 00:45:48

    感觉易老师的研究兴趣其实是比较制度思想史,最精深于中国史,最感兴趣希腊罗马史,最歆羡美国史。

  • 1 赵小跑. 2018-03-02 12:57:18

    希腊民主,罗马共和,汉朝君权,历史在同一轨道观察两汉两罗马,罗马从共和到帝制,却在前基督教的宗教权利制约下逐渐瓦解,教会大于君权,一神制的宗教获得了空前的价值观集成,结果却喜忧参半,东汉在巫化的儒教中慢慢走向衰落,三纲确立,天人合一理念促成,中华帝国的价值链条逐渐成熟,东汉却在命谶的游戏中逐渐衰亡。这本写得精彩。

  • 3 半调子摄影师 2021-03-23 13:16:01

    四个点值得一记:一,两汉是帝国制度的样板,罗马为现代国家的原型。二,屋大维比王莽的政治智慧高太多,深刻理解人和制度的关系,以民主的形式执行独裁。三,原罪与救赎,对应平等与博爱,基督教的教义为三权分立埋下了种子。四,狄奥多西信基督教,汉光武帝信图谶,不管是不是真的信,其通过树立信仰来巩固合法地位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

  • 3 大甜甜~~ 2019-10-30 21:00:56

    叙事水平一流,能够这么平行穿插地写作,像电影画面一样,只能说易中天艺高人胆大。罗马要从君权人授,到君权神授,只能借助基督教,这个判断我认同。

  • 0 陈美芳˙Ꙫ˙ 2018-01-23 11:24:18

    制度是否能成,一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国情和民意,二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文化传统,三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否能够与之融为一体。

  • 0 青声 2018-09-02 11:51:19

    很喜欢这种在世界历史观下谈论的历史,同一时空同一时期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信仰、政体的东西两大帝国。

  • 0 璃人泪@2011 2018-05-11 19:25:56

    请勿偏题。很好奇写历史、评历史水平还不错的人去治国或者从政会怎样

  • 0 不懈不戒 2018-10-19 18:09:01

    重回全球视野格局,不过中西的对比与连接不是太紧密,感觉空有格局而货色不足。

  • 0 春天带来好消息 2018-02-25 10:56:37

    我真的不适合读任何历史书籍(睡着是我的错,不是这本书的错)

  • 0 随心听 2018-02-24 22:03:58

    两罗马时期信奉的法治共和,为西方现代政治文明奠定了基础,两汉创立的三纲五常则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持续到了当下。兜兜转转不过是在讲体制二字。两个帝国的对比虽有新意但对罗马的讲述篇幅太过多于两汉,有些失望。机场买的书,不能要求过高了。

  • 0 李小王 2018-12-31 10:20:05

    这两部分放在一起讲挺有趣的,这个系列不想再看了。

  • 2 侃侃而谈 2019-04-18 06:43:13

    罗马史讲的不错,但这可是中华史呀

  • 1 xx 2021-04-06 23:16:13

    可能全文的想法和模式有新意,但是这个内容放在中华史里是不是有点偏题了?

  • 0 金剛怒目 2020-03-21 22:45:22

    读过后默默地把《罗马人的故事》加入了微信读书的书架……

  • 0 女侠假面 2022-03-26 15:27:56

    全球历史早期的惊人相似真的挺有意思的。明明在部落联盟后,分化成了民主法制走向和中央集权帝制走向。却在领土扩张,民族融合和天才辈出的背景下,都走向了大帝国,又分裂开来。只是,中华帝国列而不碎,中国文化始终传承。除了的确特别适合这片土地以外,不得不说也有很多运气。

  • 0 宋凯 2021-01-19 16:57:03

    2021年第12本

  • 0 瑞雪 2022-02-20 08:02:42

    “政治恰恰是一种智力游戏,文明则是尽量巧取而避免豪夺。如果还能化敌为友,那就堪称功德无量,因为和平总归好过战争。”

  • 0 2022-02-24 07:30:37

    有意思的对比研究

  • 0 吴叶磊 2022-03-05 19:29:18

    本以为汉与罗马的兴衰对比能引出许多洞见,没想到讲完东汉覆灭就戛然而止,深度有点对不起这个角度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