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 短评

热门
  • 23 玛丽 2017-03-27 15:28:56

    译本还是要看老一辈啊....。真的随便读几句,就能感受得到自己的汉语、当代很多翻译的汉语都不如老前辈...。

  • 13 叟咬叟 2017-02-27 12:49:06

    传说的最佳译本,微妙风格的把握,确实小胜王逢振。都柏林人用到的手法相当不显露,微言大义,又能处处点睛;意象选择极为精当;以及对节奏的控制、氛围的营造,几乎超过了所有的短篇集(契诃夫另当别论)

  • 7 - 2018-09-15 02:13:33

    这本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五篇小短篇构建了一整个都柏林;与宗教有关的几篇无感;极喜欢《死者》一篇,从故事到结构全都美到闪闪发光,一个全文都没有出现过的死去的年轻人,但在结尾处,寥寥几笔有关他曾经站在雪地里的大树下向自己喜欢的姑娘窗户掷小石子的画面,却比任何场景都令人印象深刻。人与人之间的逢场作戏、赞美、讽刺、热烈或者冷眼以对,甚至爱情,是否会比几十年前一个死者掷的一颗小石子要来的真实?喜欢乔伊斯故事讲到高声处突然戛然而止的感觉。

  • 6 小矮子 2019-09-20 18:07:26

    我太弱了...不懂多厉害... 外国短篇小说和我之间存在着障碍...

  • 4 凝固的瞬间 2020-05-11 15:49:29

    再标一遍。短篇小说的艺术就是结尾的艺术。

  • 4 Vergnügungen 2020-04-12 22:35:21

    乔伊斯的文字会下雪

  • 2 昌阳酒徒 2019-05-25 02:07:28

    死者太长了。前面的超长的看似无用的宴会,我不理解其中的意义。

  • 1 玫瑰色的忧伤 2021-03-10 11:44:10

    这个版本远胜其他译本。

  • 1 蒜蓉生蚝 2021-05-10 00:52:40

    柔和的笔调就像《死者》里面爱尔兰斜斜飘落的大雪。整个世界都在被雪湮没,这个即将化为乌有的、所有死者一度养育和生活过的世界。人们在逐渐消融,进一个无法琢磨时隐时现的界限当中再让灵魂缓缓地昏睡。生命和情感的变幻无常往往在某一个细微之处被娓娓道来的语言突然地剥离出日常的轨道,延伸至最遥远的记忆中。仔细对比过发现这本还是译得相对较好。

  • 2 이레 2021-06-10 15:40:59

    33/ 很奇妙的感觉,读起来仿佛字与字直接是滑着过去的

  • 1 lisa 2017-03-15 16:00:06

    絮絮叨叨绵密的开头,充溢着私人感觉的准确语句,以及随之而来的顿悟和发现并由此对读者情绪的击打,像雨水一样洒在这本并不厚重的小说集的每个角落里。

  • 1 百草农妇枯 2018-10-25 23:51:34

    第二遍读过之后感觉深了很多,很少看这种没有resolution的书。经过了一百多年,然后小人物代表的时代情绪依旧没有多少变化,工作,婚姻,宗教,前途,命运,生死,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并没有发生多么根本性的变革。其中运用的顿悟手法真是酣畅淋漓,犹如醍醐灌顶怕就是这样的吧。伍尔芙在写达洛维的时候说了一些话,也很适合这本小说,“在这本书里,我几乎有太多想法要说。我想写生与死,写精神的正常与错乱,我想批评社会制度,表现出它最极端的一刻。”

  • 1 gohan 2020-10-25 20:54:46

    两次尝试着读下去,实在是读不下去

  • 1 WELL 2023-09-26 10:31:16 安徽

    短篇确实有些难读,但长篇真的好长啊……

  • 0 呆若木鸡 2018-04-01 22:42:22

    笔触简练,恰到好处的感觉,跟海明威为了简洁利落,有时过于干枯比起来,真是明显胜出。另外借用简介的话,就是遥远清冷而精致。译本本身很出色。

  • 0 奎因 2019-04-13 18:34:42

    翻译中评分最高一本书,值得一生珍藏,好书如珍珠,奉为圭臬🙏 立个flag,这本书五年内翻个3遍,用心剖析解构。

  • 0 豆友47889822 2020-10-14 03:34:57

    他深信任何时代都比不上遥远的昔日

  • 0 雅克 2020-09-17 11:05:05

    在图书馆借此书时里面藏着一个前阅读者留下的卡片,倍感窝心。 尤利西斯是怎样也没法开读的,倒从短篇先了解乔伊斯了。第一次读到如此接近内心的声音。每一篇,都把内心极不想暴露的卑微和真实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同辈成功的无奈和嫉妒;对摆脱原生家庭的纠结和向往;工薪阶层的琐碎烦恼与忧伤;对死亡,对婚姻,对爱情的真实感情……意象的使用和场景的配合也无不让人心之所向。印象最深的《一朵浮云》,《伊芙琳》《悲痛的往事》

  • 0 癫猫蜻蜓 2021-04-02 23:40:21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收尾总在猝不及防间,每翻下一页都担心这篇是不是就结尾了(汗)收束那样突兀,就像急刹车在地面留下一道道伤痕,有种血淋淋的余味。最喜欢《死者》一篇,名不虚传,情欲与羞惭,纯洁与平庸,回忆与现实,最后一场雪宁静而忧伤,《阿拉比》、一朵浮云》、《悲痛的往事》也很喜欢。不过说实话,由于不了解爱尔兰的党派和历史,《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和《圣恩》读的好痛苦,尤其乔伊斯还用了巴尔扎克的手法,让“拉斯蒂涅”跳出了两次,我却还是一头雾水,真是令人沮丧。

  • 0 ががばば 2022-03-24 18:19:34

    堪称完美的15个短篇。既有时代政治压抑之下的生活死角,也有信仰崩溃的现代社会中的精神困局。最后一篇《死者》甚至读出了一丝契诃夫戏剧的感觉。加布里埃尔在演讲中说正生活在一个“令人思绪烦乱的时代”、“一个不够宽敞的时代”,似乎既满心失望,又不乏对新一代人的寄寓和期待;文末的深沉、阴郁、苦闷的意识流动,又将整篇小说推入一个关于生死的谜题中,在纷飞的大雪里,为整部《都柏林人》这张大网织上了最后一根丝线。乔伊斯真是一名出色心理学家和小说大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