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原作名: 寺内貫太郎一家
译者: 李佳星
出版年: 2016-9
页数: 272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研社:向田邦子作品
ISBN: 9787513578561
内容简介 · · · · · ·
《寺内贯太郎一家》是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由TBS电视台制作拍摄。剧作家向田邦子以父亲为原型,生动描绘了日本下町一个三代同堂家庭的日常生活,并将生老病死、爱与孤独等等话题贯穿其中。小说《寺内贯太郎一家》小说即根据剧本改编而来,不仅人物个性塑造得鲜明立体,而且将日本东京的风土与物候、历史与沿革娓娓道来,使得读者非常容易将自身代入书中之情景,因而获得真实的感动。
寺内贯太郎一家的创作者
· · · · · ·
-
向田邦子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向田邦子(1929—1981),为日本著名编剧、随笔家、小说家,出生于东京都世田谷区。1958年起写广播和电视剧的剧本,其作品以别具特色的笔风和对逝去的旧时代的感怀为主要特征,1964以电视 剧本《七个孙子》名声大噪,之后,写了《日本萝卜的花》(1970年),《寺内贯太郎一家》(1974年),《宛若阿修罗》(1979年)等,并有《邻家的女人》(1981年)使其成为了收视率最高的剧作家,向田邦子创作数量极多,电视剧本有1000余部,广播剧作品更是达10000之多,以绝妙的对白,巧妙的构思被称呼为“向田电视剧”,建立了强盛的家庭剧的基础。1980年因短篇《花的名字》《水獭》《狗窝》(《回忆扑克牌》所收)荣获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的第83次直木奖。1981年8月22日,随笔集取材至台湾旅行,因空难而丧生,享年52岁。1983年,为纪念向田邦子对于剧本的贡献, 特...
向田邦子(1929—1981),为日本著名编剧、随笔家、小说家,出生于东京都世田谷区。1958年起写广播和电视剧的剧本,其作品以别具特色的笔风和对逝去的旧时代的感怀为主要特征,1964以电视 剧本《七个孙子》名声大噪,之后,写了《日本萝卜的花》(1970年),《寺内贯太郎一家》(1974年),《宛若阿修罗》(1979年)等,并有《邻家的女人》(1981年)使其成为了收视率最高的剧作家,向田邦子创作数量极多,电视剧本有1000余部,广播剧作品更是达10000之多,以绝妙的对白,巧妙的构思被称呼为“向田电视剧”,建立了强盛的家庭剧的基础。1980年因短篇《花的名字》《水獭》《狗窝》(《回忆扑克牌》所收)荣获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的第83次直木奖。1981年8月22日,随笔集取材至台湾旅行,因空难而丧生,享年52岁。1983年,为纪念向田邦子对于剧本的贡献, 特别创设“向田邦子赏”。
目录 · · · · · ·
老顽固 013
跛犬 035
EGG 057
捕鼠风波 079
萤之光 101
玻璃球 127
智齿 147
恶作剧 169
祭乐 193
梅雨来客 219
初恋 239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寺内贯太郎一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寺内贯太郎一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寺内贯太郎一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麥田 (2008)7.8分 65人读过
-
新潮社 (198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互文·全部图书豆列 (互文)
- 我的五星好书 (波豆豆)
- 2016 (红皇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7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寺内贯太郎一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yan夕 2019-01-04 19:35:14
文學閱讀上很弱的一本,晨間劇劇本
3 有用 米盖 2017-02-06 10:55:28
去你的政治正确,壮哉昭和时代!
2 有用 小小 2018-05-08 11:51:53
真正生活在寺内贯太郎的家里未必住得惯吃得消,但以剧本小说来看真是闹腾的好有意思啊。 反正本来家人就是不管看不看得惯都得被迫接受的存在,没有道理可讲。 另外讲点题外话,今天我把向田邦子和佐野洋子搞混了,真是老糊涂了呢,哈哈哈。
1 有用 llenellen 2017-03-02 06:58:38
向田邦子真暖
4 有用 侠寐 2018-04-09 10:09:35
优秀的情景剧剧本,阅读不费脑,亮点是其工整细腻,人物的性格非常鲜明丰满。叙述的都是一些平平淡淡的生活琐事,十分温暖,同时也体现出了当时时代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