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的笔记(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王小喵读书 (好好读书,天天赚钱)

    朱熹的格物致知: 这是个争议极大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 也有很多种说法。 观察,揣摩外物,然后领悟到结论、知识。 格物是手段,致知才是目的。 朱熹说,这是修炼成圣的手段,并且非常推崇。 但这个方法论本身,存在极大的缺陷。 也有人说,格物,就是待人接物,就是做人做事。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从自然当中认识社会,了解人性。 比如,从竹子的生长过程当中,发现生命规律或者生命的意义。 竹子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那么,...   (1回应)

    2021-02-12 19:11:28

  • 王小喵读书 (好好读书,天天赚钱)

    用心去观察,去揣摩,然后发现规律,发现本质。 据说,这是一个悟道、见道的过程。 因为,朱熹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理”。 格物,格世间万物,这是一个抽象、归纳的过程。 而致知,则是把抽象出来的道理和规律拿来使用,相当于演绎。

    2021-02-12 19:32:48

  • 王小喵读书 (好好读书,天天赚钱)

    《传习录》记录了王阳明的事迹和言行。 “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不习: 传,即老师传授学生知识。 习,学习,温习。 解释:老师传授知识给我,我学到了知识。 老师:传,学生:习。 但,王阳明这里,其实是教学相长的。 学生不断提问,老师不断揣摩,一边教一边学,而学生一边领悟一边实践。 这种观念,跟之前的单方教授,老师传授知识,其实有很大 的不同。

    2021-02-12 18:59:03

  • 饭还是要吃的

    古人真乃神人也,佩服的五体投地。需要读很多遍且读,知行合一

    2021-02-08 00:36:22

  • a sinner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其职而不易,用之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视才之称否,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为美恶;效用者亦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苟当其能,则终身处于烦剧而不以为劳,安于卑琐而不以为贱。当是之时,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视如一家之亲。其才质之下者,则安其农、工...

    2019-10-11 21:21:11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传习录

>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