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较老版本增加了老鄂的《七十六号小屋的编辑部》、《忆一凡》;万之的《也忆老〈今天〉》;杨桦的《青春白洋淀》及三个附录,较之旧版有了一定的完善。与旧版所洋溢的青春及理想气息不同,增录的文章,使不同当事人就一些事件,产生并不相近的叙述。而这种分歧恰恰更能返还一个真实的《今天》的历史场域。作为补充与参照,此书还可以与李劼先生的《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对读,因为虽补入诸多章节,但洋溢的青春与理想仍是主调,对于《今天》阴暗的角度与其中部分人的分化,显然还有待当事人的补充与研究的细化。而把此书,作为一种虚构作品来读,又会有另一种感受。
我觉得是更好了!和《沉沦的圣殿》《八十年代访谈录》一起看,应该更配喔:-O
黎明死了 / 在血泊中留下了早露 / 你不是为了明天的面包 / 而是为了长青的无花果树 / 向戴金冠的骑士 / 举起了孤独的剑
这个书最早的版本应该是《沉沦的圣殿》吧?
大部分在《今天》上翻过
一个时代的悲鸣,但也仅仅是悲鸣而已。
「每个与文学和诗歌关联的人,都应该认真读读这本书,因为在这本书的叙述深处,有我们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之“起源”的东西:那些名字,那些地点,那些写作,游历,坚韧与见证,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种真实但又超越真实,深深楔入“词的奇景”的发生。」
《今天》杂志同仁的回忆纪念文集,由于当年的《今天》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革命性、开创性的独特地位,这本书就超越了一本普通文集的意义,而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一代文人心路历程记录的特质。而这些作者在当今国内外的身份与地位,也同样证明了《今天》作者群体的独特价值。尽管作者各不相同,但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着深邃优美的文字和真实坦诚的情怀。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访谈录》这两本书的续集。
对周郿英印象很好,对与星星美展那一段很向往,对导致团体分裂的多角恋也很好奇...
最近对回忆录集非常感兴趣。引人入胜的书、人、和时代,几乎迷失在浩渺的时间深处了。我啥时候能有空再读一遍做笔记…
有一本杂志,叫《今天》。
通过不同的人的文字,描绘了出了办《今天》背后的时代轮廓,了解到一些如星星般闪耀的人。阿城和北岛的文字,还真是精简、准确,在每一篇长长的篇幅中显得相当凝练。我还是对那时候的人感兴趣啊,有梦想啊,那个梦想真的不是今天看来轻飘飘还略显荒诞的词。另外注意到,好多人后来都定居了美国。
这是一本属于特定时代、特定方向、特定人物的文学史籍,由一个特定群体来讲述《今天》杂志和某个诗派的前世今生。多少熟悉的名字在书中娓娓道来之时,勾起年龄如我的读者对过往的无限怀念与追思,乱世之中方见文人风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书中这些名字永远不会被当代文学史绕过和忽视。在追寻真理和信仰的过程中,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做着做着就变了……这可能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和普遍现象,而且这些人都基本上进入了古稀之年,但四十年前的点滴仍然历历在目,往昔纷坠、世事零落、飘蓬辗转、星流云散,时间可以让爱恨情仇慢慢变淡或者变味,但走过混沌之路的人们还是会记住那些道旁持灯的使者,长歌当哭、束薪而立、刺破苍穹、煅烧黑暗……呜呼,逝者长已矣,生者长戚戚,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就问一个问题:岳重到底是高音还是低音?
成为真正的人
见证一个年代,见证一个圈子。一读到阿城那篇顿时高下立判……差距太大啦
“国土很大,圈子很小”
刘禾汇编的一本关于朦胧诗的文集,前半部分是朦胧诗代表诗人或《今天》编辑部编辑写的文章,后半部分是后人的访谈录(不如前半部分有可读性)。一些关键词:《今天》、朦胧诗、白洋淀、郭路生、北岛、芒克、多多。之后读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
徐晓《永远的五月》,太动人了
记录诗人食指、舒婷、多多、顾城等的创作经历和故事,是那一代人的诗歌记忆、诗歌体验。
>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
9 有用 水月镜花 2017-02-07 14:33:47
较老版本增加了老鄂的《七十六号小屋的编辑部》、《忆一凡》;万之的《也忆老〈今天〉》;杨桦的《青春白洋淀》及三个附录,较之旧版有了一定的完善。与旧版所洋溢的青春及理想气息不同,增录的文章,使不同当事人就一些事件,产生并不相近的叙述。而这种分歧恰恰更能返还一个真实的《今天》的历史场域。作为补充与参照,此书还可以与李劼先生的《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对读,因为虽补入诸多章节,但洋溢的青春与理想仍是主调,对于《今天》阴暗的角度与其中部分人的分化,显然还有待当事人的补充与研究的细化。而把此书,作为一种虚构作品来读,又会有另一种感受。
6 有用 午言 2017-11-30 13:30:46
我觉得是更好了!和《沉沦的圣殿》《八十年代访谈录》一起看,应该更配喔:-O
3 有用 頨譞 2024-02-26 11:42:05 北京
黎明死了 / 在血泊中留下了早露 / 你不是为了明天的面包 / 而是为了长青的无花果树 / 向戴金冠的骑士 / 举起了孤独的剑
1 有用 三童 2024-07-25 22:19:27 陕西
这个书最早的版本应该是《沉沦的圣殿》吧?
1 有用 S 2017-10-25 09:40:13
大部分在《今天》上翻过
1 有用 显之 2018-11-12 19:03:09
一个时代的悲鸣,但也仅仅是悲鸣而已。
2 有用 怪兽的枪- 2017-07-07 23:58:09
「每个与文学和诗歌关联的人,都应该认真读读这本书,因为在这本书的叙述深处,有我们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之“起源”的东西:那些名字,那些地点,那些写作,游历,坚韧与见证,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种真实但又超越真实,深深楔入“词的奇景”的发生。」
0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02-15 13:56:28
《今天》杂志同仁的回忆纪念文集,由于当年的《今天》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革命性、开创性的独特地位,这本书就超越了一本普通文集的意义,而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一代文人心路历程记录的特质。而这些作者在当今国内外的身份与地位,也同样证明了《今天》作者群体的独特价值。尽管作者各不相同,但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着深邃优美的文字和真实坦诚的情怀。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访谈录》这两本书的续集。
0 有用 cnniuge 2017-12-21 19:09:21
对周郿英印象很好,对与星星美展那一段很向往,对导致团体分裂的多角恋也很好奇...
0 有用 哇嘎哩贡 2017-04-10 23:02:47
最近对回忆录集非常感兴趣。引人入胜的书、人、和时代,几乎迷失在浩渺的时间深处了。我啥时候能有空再读一遍做笔记…
0 有用 问真 2022-05-20 23:30:50
有一本杂志,叫《今天》。
0 有用 TristaLi 2022-11-17 17:35:37 重庆
通过不同的人的文字,描绘了出了办《今天》背后的时代轮廓,了解到一些如星星般闪耀的人。阿城和北岛的文字,还真是精简、准确,在每一篇长长的篇幅中显得相当凝练。我还是对那时候的人感兴趣啊,有梦想啊,那个梦想真的不是今天看来轻飘飘还略显荒诞的词。另外注意到,好多人后来都定居了美国。
0 有用 风影 2023-06-07 15:48:30 湖南
这是一本属于特定时代、特定方向、特定人物的文学史籍,由一个特定群体来讲述《今天》杂志和某个诗派的前世今生。多少熟悉的名字在书中娓娓道来之时,勾起年龄如我的读者对过往的无限怀念与追思,乱世之中方见文人风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书中这些名字永远不会被当代文学史绕过和忽视。在追寻真理和信仰的过程中,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做着做着就变了……这可能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和普遍现象,而且这些人都基本上进入了古稀之年,但四十年前的点滴仍然历历在目,往昔纷坠、世事零落、飘蓬辗转、星流云散,时间可以让爱恨情仇慢慢变淡或者变味,但走过混沌之路的人们还是会记住那些道旁持灯的使者,长歌当哭、束薪而立、刺破苍穹、煅烧黑暗……呜呼,逝者长已矣,生者长戚戚,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0 有用 穆霒 2022-07-05 17:42:38
就问一个问题:岳重到底是高音还是低音?
0 有用 米言禾 2023-06-05 16:12:04 辽宁
成为真正的人
0 有用 十六 2017-04-04 23:11:55
见证一个年代,见证一个圈子。一读到阿城那篇顿时高下立判……差距太大啦
0 有用 鱼三胖 2023-03-08 22:54:03 四川
“国土很大,圈子很小”
0 有用 姜头 2023-02-17 14:06:34 加拿大
刘禾汇编的一本关于朦胧诗的文集,前半部分是朦胧诗代表诗人或《今天》编辑部编辑写的文章,后半部分是后人的访谈录(不如前半部分有可读性)。一些关键词:《今天》、朦胧诗、白洋淀、郭路生、北岛、芒克、多多。之后读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
0 有用 昵称(必填) 2025-01-13 23:25:27 上海
徐晓《永远的五月》,太动人了
2 有用 清聊淡写 2017-04-25 15:08:57
记录诗人食指、舒婷、多多、顾城等的创作经历和故事,是那一代人的诗歌记忆、诗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