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 短评

热门 最新
  • 38 ly的读享生活 2017-08-09 20:25:27

    傅雷进入公版,各家纷纷推出丹纳的艺术哲学。此书虽名“哲学”,实乃“文学”。19世纪的写作者,似乎都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它的体例与如今通行的学术逻辑完全不同,更在乎直觉和共情。傅雷先生的斐然晓畅,让这部经典作品更添华彩。

  • 22 J.Cui.Silence 2017-11-14 00:31:12

    考虑丹纳哥哥(爷爷)是19世纪中的批评家,我得宽容点。啰嗦式的风格我无法喜爱,观点也无法使我惊喜。评论里这个很公允:此书虽名“哲学”,实乃“文学”。19世纪的写作者,似乎都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它的体例与如今通行的学术逻辑完全不同,更在乎直觉和共情。

  • 10 nothing传叔 2017-06-26 14:42:06

    然而有备而来的孩子们是连这本都已经看完了的。。。

  • 9 Redefinitions 2019-08-10 23:40:22

    真的很想给傅雷和丹纳先生5分的,但是望着20年前的康德,同时代的黑格尔,20年后的贡布里希……尤其是40年后的福柯,实在是不忍

  • 3 Random 2020-03-06 20:05:22

    无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 —— 歌德

  • 2 质野 2020-02-28 20:36:13

    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索规律,证明规律。

  • 2 neleya 2017-06-07 20:27:31

    丹纳是吐槽大王

  • 2 闪闪 2020-04-08 14:44:06

    不了解西方艺术史慎读……

  • 3 寒露 2019-05-03 23:25:03

    作为理论,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提纲挈领,其实是对丹纳的一种简单化概括,丹纳的社会学批评是人的精神的社会学批评,而非只注重物质忽略形而上学的一种批评。他的背景类似胡适,是“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需要,这种初衷似乎就是一种历史必然。 作为艺术史,对意大利、尼德兰乃至古希腊的艺术,是很有趣的课堂讲稿。古希腊艺术价值最终也是到诗的价值,与18世纪似乎是殊途同归。

  • 1 南生817 2018-09-09 21:22:02

    有机会要重读,精华不少。第一遍看时都标注出来了。第二遍看标注部分,会看的更一气呵成更爽。期待假期。

  • 1 Yuu 2020-11-24 20:28:55

    跳着读,考完研再二刷吧

  • 3 王小胆 2017-03-10 15:36:36

    这次是重读。写得好,翻得好,相得益彰。感觉任何评论都无法表现它的好,只有自己去看。可先看二三四章,再返回到一五。

  • 0 知秋 2020-09-05 16:23:23

    发现这个时期的哲学家,虽然打着“哲学”的名号,实则更接近“文学”。本雅明是,丹纳也是。19世纪的写作者,似乎都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它的体例与如今通行的学术逻辑完全不同,更在乎直觉和共情,文采斐然。

  • 0 KLH 2018-07-10 05:49:35

    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

  • 0 番茄狸 2019-04-14 19:12:46

    希腊部分印象最深。深入浅出非常易读。已买纸质本~

  • 0 郁弗 2019-07-06 14:13:11

    「哲学」成分仅在第一编和第五编,其余篇章大多是历史(太冗长我就跳过了)。

  • 0 42 2020-11-03 20:00:49

    2021.4.30复习重读

  • 0 叶尔孤白 2021-04-06 15:54:10

    如果不是太太太旁征博引加抒发感受是可以给五星的,不过傅雷先生的优美译笔让这个问题没那么严重了。丹纳整本书浸淫着十九世纪的有机论,种族特性与“力”的观念,今天看来自然显得粗疏,但的确诸多地方有其独到见识。这部作品放在很难算一部严肃的学术作品,但比起诸多有考据论证而无独到见识的论著而言,倒也值得一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