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Becoming Steve Jobs
译者: 陶亮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360
定价: 6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6240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描绘了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将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成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打造出史上最有价值、最受消费者追捧的公司,这本书将彻底改变我们看待乔布斯的方式。
本书推翻了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传说和陈词滥调,比如他是天才和混蛋的结合体,暴躁易怒、自私自利,怠慢朋友与家人。本书揭示了这位苹果联合创始人和CEO的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并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如此轻狂傲慢、以至于被赶出苹果的年轻人能成为史上最高效、最具有远见的商业领袖,从而改变几十亿人的生活?
布伦特·施兰德和里克·特策利通过可靠的信息来源,甚至是独家渠道,还原了真实的史蒂夫,描绘他如何将自身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并与缺点作斗争。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源于最了解乔布斯的人,包括他的家人以及苹果、皮克斯和迪斯尼的高管团队成员,特别是蒂姆·库克、乔尼·艾维、埃迪·库埃、埃德·卡特穆尔、约翰·雷斯特和鲍勃·伊戈尔,他...
本书描绘了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将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成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打造出史上最有价值、最受消费者追捧的公司,这本书将彻底改变我们看待乔布斯的方式。
本书推翻了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传说和陈词滥调,比如他是天才和混蛋的结合体,暴躁易怒、自私自利,怠慢朋友与家人。本书揭示了这位苹果联合创始人和CEO的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并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如此轻狂傲慢、以至于被赶出苹果的年轻人能成为史上最高效、最具有远见的商业领袖,从而改变几十亿人的生活?
布伦特·施兰德和里克·特策利通过可靠的信息来源,甚至是独家渠道,还原了真实的史蒂夫,描绘他如何将自身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并与缺点作斗争。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源于最了解乔布斯的人,包括他的家人以及苹果、皮克斯和迪斯尼的高管团队成员,特别是蒂姆·库克、乔尼·艾维、埃迪·库埃、埃德·卡特穆尔、约翰·雷斯特和鲍勃·伊戈尔,他们愿意向作者敞开心扉,聊一聊他们心目中的史蒂夫。另外,布伦特与乔布斯的交情长达25年,对他进行了多次公开或非公开采访,并将采访素材写进了书里。布伦特和里克将乔布斯还原为真实存在的人,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详细阐释,而不仅仅是简单描述。本书还描绘了我们都曾经历过的技术变革以及乔布斯改变世界的过程。
布伦特和里克明确指出,乔布斯在苹果的成果不仅仅在于选择正确的产品,他变得更有耐心,对核心团队全权信任,让公司在循序渐进中稳步发展,而非寄希望于几件一鸣惊人的产品。
作者简介 · · · · · ·
布伦特·施兰德 Brent Schlender,个人电脑产业最重要的编年史家之一,曾报道过技术行业每一位大人物与大公司,他为《华尔街日报》和《财富》杂志报道史蒂夫乔·布斯长达25年。
里克·特策利 Rick Tetzeli,《快公司》的执行编辑,报道技术行业长达20 年。曾在《财富》杂志担任副主编,在《娱乐周刊》担任编辑。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安拉的花园 001
第二章 “我不想当商人” 027
第三章 突破与崩塌 045
第四章 下一个产品是什么? 073
第五章 无心插柳 105
第六章 比尔•盖茨来访 121
第七章 幸运 137
第八章 蠢货、混蛋和守护者 155
第九章 也许他们已经疯了 183
第十章 跟着直觉走 213
第十一章 做到最好 235
第十二章 两个决定 251
第十三章 斯坦福 267
第十四章 皮克斯的避风港 281
第十五章 整机 299
第十六章 盲点、怨恨与咄咄逼人 315
第十七章 “告诉他们我就是个混蛋” 333
致 谢 357
注 释 361
参考书目 37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 史蒂夫从不轻易妥协,学习任何东西也绝不会浅尝辄止,这几年,他就像一台学习机器,无论学习的内容有多困难,他都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事实上,他对于电脑的设想直接来源于汽车:功能强大、造型优美、效率高超,没有多余的配件。 - 他很享受混战、质疑与冲突,在他有限的经验里,要做成大事必然会经历这些。 - 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并且想把事情做到完美,这是史蒂夫从小接受的教育。 - 史蒂夫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说正确的话、讲生动的故事能帮助他吸引别人的目光,达到自己的目的。 - 但史蒂夫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虔诚,通过服用迷幻剂,也通过宗教信仰,努力探寻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和意识。 - 但史蒂夫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虔诚,通过服用迷幻剂,也通过宗教信仰,努力探寻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和意识。精神追求大大拓展了史蒂夫的智慧与视野,让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可能性,比如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如彻底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 在佛教哲学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世间万物、每个个体都处于永恒的变动中。 - 多年以来,他每周都会安排日本僧侣乙川弘文(Kobun Chino Otogawa)来他办公室见面,向乙川弘文咨询如何才能在精神世界与商业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 沃兹认为,拨动开关和闪烁的小灯其实跟旗语或是莫尔斯电码类似,为什么不能装一个打字机那样的键盘,直接把指令和数值输入进去呢?为什么不能让电脑把输入进去的指令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外接的电视屏幕上呢?为什么不能安装一个盒式磁带记录器,把程序和数据都记录下来呢? - 史蒂夫与群体性思维向来格格不入,他是一位独立的自由思想者,想法常常与所在的群体冲突。 - 他的脾气如果使用得当,会是非常有效的团队激励工具。这一课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大多数年轻人在学习新生事物,特别是诸如风险投资之类比较复杂的事物时,通常会表现出迟疑和犹豫,...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摘选 -
史蒂夫正是这样的,他的故事并不是成功的故事,而是成长的故事,我真希望自己能看到史蒂夫3.0版本,看他从55岁到75岁的经历一定很有意思,一定会比之前更加优秀。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看到史蒂夫3.0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成为乔布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成为乔布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4 条 )


Becoming Steve Job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Becoming Steve Jobs》着眼点在一个变字。作者是多年丰富经验的记者,自1980年代苹果刚开始时起直到乔帮主逝世,先后采写了很多篇关于苹果和乔帮主本人的报道,二人也是多年的好友,病友,他和另一个记者合写的这篇传记侧重乔帮主在事业上的成长,对私人生活着墨甚少--这也是... (展开)


《Becoming Steve Jobs》:乔布斯可能是个怪人,但绝不是混蛋

A Book That Finally Does Him Justices
> 更多书评 84篇
-
Kaka Yuan (Kaka)
- 史蒂夫从不轻易妥协,学习任何东西也绝不会浅尝辄止,这几年,他就像一台学习机器,无论学习的内容有多困难,他都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事实上,他对于电脑的设想直接来源于汽车:功能强大、造型优美、效率高超,没有多余的配件。 - 他很享受混战、质疑与冲突,在他有限的经验里,要做成大事必然会经历这些。 - 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并且想把事情做到完美,这是史蒂夫从小接受的教育。 - 史蒂夫从很...2017-05-15 11:05:55 5人喜欢
- 史蒂夫从不轻易妥协,学习任何东西也绝不会浅尝辄止,这几年,他就像一台学习机器,无论学习的内容有多困难,他都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事实上,他对于电脑的设想直接来源于汽车:功能强大、造型优美、效率高超,没有多余的配件。 - 他很享受混战、质疑与冲突,在他有限的经验里,要做成大事必然会经历这些。 - 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并且想把事情做到完美,这是史蒂夫从小接受的教育。 - 史蒂夫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说正确的话、讲生动的故事能帮助他吸引别人的目光,达到自己的目的。 - 但史蒂夫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虔诚,通过服用迷幻剂,也通过宗教信仰,努力探寻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和意识。 - 但史蒂夫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虔诚,通过服用迷幻剂,也通过宗教信仰,努力探寻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和意识。精神追求大大拓展了史蒂夫的智慧与视野,让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可能性,比如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如彻底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 在佛教哲学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世间万物、每个个体都处于永恒的变动中。 - 多年以来,他每周都会安排日本僧侣乙川弘文(Kobun Chino Otogawa)来他办公室见面,向乙川弘文咨询如何才能在精神世界与商业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 沃兹认为,拨动开关和闪烁的小灯其实跟旗语或是莫尔斯电码类似,为什么不能装一个打字机那样的键盘,直接把指令和数值输入进去呢?为什么不能让电脑把输入进去的指令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外接的电视屏幕上呢?为什么不能安装一个盒式磁带记录器,把程序和数据都记录下来呢? - 史蒂夫与群体性思维向来格格不入,他是一位独立的自由思想者,想法常常与所在的群体冲突。 - 他的脾气如果使用得当,会是非常有效的团队激励工具。这一课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大多数年轻人在学习新生事物,特别是诸如风险投资之类比较复杂的事物时,通常会表现出迟疑和犹豫,但史蒂夫完全没有。 - 史蒂夫已经发现,自己离经叛道的想法是造就杰出产品的关键所在,而且自己火爆的脾气能促使团队达成目标。 - 稳定是IBM的特点,在史蒂夫看来,苹果与IBM是截然不同的。 - 戈登·摩尔就是1965年摩尔定律的发明者,他发现了关于半导体价格和性能的规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左右便会增加一倍,成本却不会增加。 - 史蒂夫坚持要用艳丽的六色彩虹条作为苹果商标的颜色。这个商标看上去非常醒目,具有现代气息,仿佛在昭告苹果电脑比IBM的机器更加有趣、更便于使用,IBM的商标是蓝白相间的条纹,看上去就像是被扔在一边的条纹西装。 - 蒂夫坚持要用艳丽的六色彩虹条作为苹果商标的颜色。这个商标看上去非常醒目,具有现代气息,仿佛在昭告苹果电脑比IBM的机器更加有趣、更便于使用,IBM的商标是蓝白相间的条纹,看上去就像是被扔在一边的条纹西装。 - 施乐的电脑还有更多创新之处:用“图标”来显示和管理储存在电脑里的电子数据,“图标”是象征性的图像,比邮票的面积稍小,只要用一个特殊的设备,就能把文件放到文件夹图标“里面”,研究中心的极客把这个设备称为“鼠标”。 - 比起以前黑色屏幕上显示的绿色字符,这种“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无疑是颠覆性的创举,不亚于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 - 拜访了施乐后,史蒂夫仿佛获得了重生,他要把这项技术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 办公室的最大亮点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I. M. Pei)先生设计的悬浮楼梯。罗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也是由贝聿铭设计的,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这座楼梯就是如今苹果零售商店里用的那些浮夸楼梯的前身。 - 史蒂夫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一个理念,他觉得普通人应该有一张光盘,这样就能把信息随身携带,从一台电脑复制到另一台电脑。 - 在软件行业,一位杰出的程序员至少能顶25个普通程序员,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要招聘世界上最优秀的程序员,在25∶1的行业里,无论优秀人才多么昂贵都是值得的。” - 光是为了其中一张幻灯片的背景到底用哪一种绿色,史蒂夫就纠结了好多天, - 在皮克斯,他逐渐巩固了自身的两大优势:一是在逆境中奋起反击,二是将一项创新挖掘到极致从而成为行业领袖。也就是说,被逼入绝境时他学会了如何保持冷静,在顺境中他学会了如何飞奔前进。也是在皮克斯,他慢慢领会到,最好的管理技能就是放手,给予手下的优秀人才足够的空间,尽管这与他的天性是相违背的。 - 史蒂夫也理解,对于和他一样优秀的人才来说,成就感是最好的激励方式。“ - 史蒂夫已经预见到,未来的个人电脑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联网”的Mac无疑代表了未来个人电脑的发展方向。字母i的含义不仅如此,还代表了个人化,预示着这台电脑是“我的”,甚至能通过电脑传达出“我”是谁。 - 史蒂夫之所以会对iMovie如此着迷,是因为这款软件主要是给父母设计的。 - 史蒂夫给大脑分区、专注于某一点的能力帮助他带领苹果实现逆袭,也帮助他自己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 有一次,他告诉我某个新的软件界面“好看到想舔屏”,他真的当着一屋子工程师的面,舔了一下会议室最前方27英寸的大屏幕。 - 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就会变成守旧落伍之人,史蒂夫也不例外。 - 所谓的“随机播放”模式让iPod变成了个人收音机,只会播放自己下载过的音乐,但却无法预测播放顺序。如果用户的播放列表很长,随机模式能让用户忽然听到已经很久没听的歌曲,帮助用户重新发现音乐的乐趣。 - 你们的时间有限,别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教条会把你困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 史蒂夫越来越习惯于顺其自然,相信点点滴滴总会在事后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而不是在事前去强求事物之间的关联。 引自 摘选 回应 2017-05-15 11:05:55 -
很荣幸今天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而我从来没拿过大学毕业证。说实话,在我的生命中,今天也许是我距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 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滴串连起来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滴串连起来。 我在里德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真正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
2018-09-28 09:19:07 2人喜欢
很荣幸今天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而我从来没拿过大学毕业证。说实话,在我的生命中,今天也许是我距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
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滴串连起来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滴串连起来。
我在里德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真正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故事得从我出生时讲起。我的生母是一个年轻的、未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 她非常希望我被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收养。所以在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使我得以被一个律师和他的妻子所收养。
让她意外的是,当我出生之后,律师夫妇突然决定生个女孩。所以我的养父母(他们还在我亲生父母的观察名单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吗?”他们回答道:“当然!”但是我的生母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养父甚至没读过高中。她拒绝签收养合同。直到几个月以后,我的养父母答应她一定会让我上大学,她才同意。
在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是我很愚蠢地选择了一个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 我的养父母是工人,他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
六个月后, 我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也不知道大学能帮我找到怎样的答案,而我却几乎花光了养父母一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害怕, 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决定。在我决定退学的那一刻, 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毫无兴趣的课程了,可以去学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
但这并不怎么浪漫。由于没有宿舍可住,我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为了有钱填饱肚子,我去捡5美分的可乐瓶子来卖;在星期天的晚上,我要走七英里的路,穿过这个城市到Hare Krishna教堂,只是为了能吃上饭——这个星期唯一一顿好点的饭。但我喜欢这样,我跟随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事,后来被证明基本都是极其珍贵的经验。我举几个例子:
那时候,里德大学提供了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里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已经退学,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规的课程,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书法班,想学学怎么写出一手漂亮字。在这个班上,我学习了各种衬线和无衬线字体,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我发现这太有意思了。
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会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但是8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款Macintosh电脑的时候,这些东西全派上了用场。我把它们全部设计进了Mac,这是第一台可以排出好看版式的电脑。如果当时我在大学里没有旁听这门课程的话,Mac就不会提供各种字体和等间距字体。自从视窗系统抄袭了Mac以后,所有的个人电脑都有了这些东西。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去书法班旁听,而今天的个人电脑大概也就不会有出色的版式功能。
当然,在我念大学那会儿,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但10年之后再回头看,生命的轨迹变得非常清楚。
再强调一次,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因缘际会……正是这种信仰让我没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关于爱与得失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去。
我是幸运的,在年轻时就知道了自己爱做什么。在我20岁的时候,就和沃兹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电脑公司。我们勤奋工作,只用了10年的时间,最初只有一个车库和两个小伙子的苹果公司,已经扩展成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达到20亿美元的企业。而在此之前的一年,我们推出了我们最好的产品Macintosh电脑,当时我刚过而立之年。然后,我就被炒了鱿鱼。
一个人怎么可以被他所创立的公司解雇呢?
这是因为,随着苹果的成长,我们请了一个原以为很能干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公司,在头一年左右,他干得还不错,但后来,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前景出现了分歧,于是矛盾便产生了。由于公司的董事会站在他那一边,所以我被踢出了局,那年我30岁。失去了一直贯穿在我整个成年生活的重心,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我让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我失去了传到我手上的指挥棒。我找到了戴维·帕卡德(注:戴维·帕卡德,普惠的创办人之一)和鲍勃·诺伊斯(注:鲍勃·诺伊斯,英特尔创办人之一),我向他们道歉,因为我把事情搞砸了。我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曙光渐渐出现,我还是喜欢我做过的事情,于是决定重新开始。
事实证明,被苹果开掉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棒的事,尽管当时的我并未意识到。成功的沉重被凤凰涅槃的轻盈所代替,我以自由之躯进入了生命中最富创新力的时期。
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开创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着是一家名叫Pixar的公司,并认识了后来成为我妻子的曼妙女郎劳伦斯。Pixar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之一。后来经历一系列的事件,苹果买下了NeXT,于是我又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研发出的技术在推动苹果复兴的核心动力。我和劳伦斯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我非常肯定,如果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对于病人来说,良药总是苦口。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块板砖拍向你的脑袋,但不要丧失信心。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直支持我不断前进的惟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的最爱,对工作如此,对爱人亦是如此。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一份工作,那么就继续找。不要安于现状,当万事了于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何时能找到。如同任何伟大的浪漫关系一样,伟大的工作只会在岁月的酝酿中越陈越香。所以,在你终有所获之前,不要停下你寻觅的脚步。不要停下。
关于死亡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
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提醒自己行将入土,这是我在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时最为重要的工具。
因为所有的事情--荣誉、声望、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产生上述想法的最好办法。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没有理由不听从你内心的呼唤。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个检查,扫描结果清楚地显示我的胰脏出现了一个肿瘤。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胰脏究竟是什么。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大夫建议我回家,把诸事安排妥当,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用语。这意味着你得把你今后10年要对你的子女说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说完;这意味着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减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后的负担;这意味着向众人告别的时间到了。
我整天都想着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个切片检查,医生把一个内诊镜从我的喉管伸进去,穿过我的胃进入肠道,将探针伸进胰脏,从肿瘤上取出了几个细胞。我打了镇静剂,我的太太当时在场,她后来告诉我说,当大夫们从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胞组织后尖叫起来,因为那是非常罕见的、但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胰脏癌。我接受了手术,现在已经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希望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都不要有比这一次更接近死亡的经历。在有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后,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有用但纯粹是知识上的概念,我可以更肯定地告诉你们:没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活着进去。死亡是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人能够例外。
生命就是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老者,给新生代让路。现在你们还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将逐渐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说得这么富有戏剧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非常棒的杂志叫《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它被我们那一代人奉为圣经。这本杂志的创办人是一个叫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家伙,他住在Menlo Park,离这儿不远。他把这本杂志办得充满诗意。那是在60年代末期,个人电脑、桌面发排系统还没有出现,所以出版工具只有打字机、剪刀和宝丽来相机。这本杂志有点像印在纸上的Google,但那是在Google出现的35年前。它充满了理想色彩,内容都是些非常好用的工具和了不起的见解。
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做了几期《全球目录》,快无疾而终的时候,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当时处在你们现在的年龄。在最后一期的封底有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如果你喜欢搭车冒险旅行的话,经常会碰到的那种小路。在照片下面有一排字: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这是他们停刊的告别留言,此后的日子里,我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现在,在你们毕业、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我用这句话与你们共勉: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谢谢诸位。
回应 2018-09-28 09:19:07
-
谁在意好想法来自哪里呢?如果你时刻关注的话,一定会发现好想法。 对我来说,创建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产品,创建公司只不过是手段,只有建起一家强大的公司,招揽优秀的人才,营造合适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打造出伟大的产品。 史蒂夫把团队中的某个人拎出来,对他说,“你干的活就像一坨屎,你就是个白痴”,团队的其他成员会商量要不要炒掉这个人,如果他们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就会跟史蒂夫说,“拜托,你不太可能再招...
2019-02-13 19:42:07
谁在意好想法来自哪里呢?如果你时刻关注的话,一定会发现好想法。 对我来说,创建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产品,创建公司只不过是手段,只有建起一家强大的公司,招揽优秀的人才,营造合适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打造出伟大的产品。 史蒂夫把团队中的某个人拎出来,对他说,“你干的活就像一坨屎,你就是个白痴”,团队的其他成员会商量要不要炒掉这个人,如果他们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就会跟史蒂夫说,“拜托,你不太可能再招到像他一样优秀的员工了,你得去向他道歉。”史蒂夫真的会去道歉,当然他的脾气依然异常火爆。 史蒂夫也学到了团队管理的第一课:他的脾气如果使用得当,会是非常有效的团队激励工具,这一课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应 2019-02-13 19:42:07
-
史蒂夫和其他成员完全不是一类人,成员间兴致勃勃的技术探讨经常让史蒂夫觉得很无聊。成员中只有少数几位拥有宏大的商业理想,成立了自己的微机公司,其他大部分人只是埋头钻研电子技术难点,比如存储芯片与微处理器最高效的连接方式,以及如何在便宜的电脑上玩那些只有大型机才支持的游戏。虽然史蒂夫对电子学和电脑设计都比较了解,还曾吹嘘过自己的编程技能,但在1975年,他对于攻克技术难点并不感兴趣,也没多大热情。他只...
2022-05-04 13:49:55
史蒂夫和其他成员完全不是一类人,成员间兴致勃勃的技术探讨经常让史蒂夫觉得很无聊。成员中只有少数几位拥有宏大的商业理想,成立了自己的微机公司,其他大部分人只是埋头钻研电子技术难点,比如存储芯片与微处理器最高效的连接方式,以及如何在便宜的电脑上玩那些只有大型机才支持的游戏。虽然史蒂夫对电子学和电脑设计都比较了解,还曾吹嘘过自己的编程技能,但在1975年,他对于攻克技术难点并不感兴趣,也没多大热情。他只在意把这项强大的技术带给普通大众后会产生的影响。
个人的转变当然是渐进的,每个成年人应该都有体会,我们穷尽一生与自身的天赋和缺陷做斗争,学着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天赋与缺陷。
回应 2022-05-04 13:49:55 -
史蒂夫深知消费者与苹果的每一次交互都会影响他对公司的看法,可能会加分也可能会减分,这就是为什么史蒂夫要确保消费者与苹果的每一次交互体验都无可挑剔,无论是使用麦金塔电脑拨打客服电话、从 itunes商店购买歌曲,还是付费体验。史蒂夫在1998年曾告诉我,苹果公司存在的唯价值就是打造产品,如今他的公司打造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全方位的用户体验。从技术开发、设计到在线和实体商店,苹果公司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给用户...
2022-02-15 11:37:28
史蒂夫深知消费者与苹果的每一次交互都会影响他对公司的看法,可能会加分也可能会减分,这就是为什么史蒂夫要确保消费者与苹果的每一次交互体验都无可挑剔,无论是使用麦金塔电脑拨打客服电话、从 itunes商店购买歌曲,还是付费体验。史蒂夫在1998年曾告诉我,苹果公司存在的唯价值就是打造产品,如今他的公司打造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全方位的用户体验。从技术开发、设计到在线和实体商店,苹果公司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给用户创造良好的体验。苹果公司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走在了时代前列,也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感受过苹果公司产品和服务后,消费者逐渐要求其他公司也必须提供类似的服务,苹果定义了“品质”这两个字,提升了用户的预期,让其他公司也不得不跟上脚步。 引自 第十一章 做到最好 235 回应 2022-02-15 11:37:28 -
2000年年末,史蒂夫和约翰逊打造出了他们喜欢的原型。但在10月的一个周二早上,约翰逊醒来时突然灵光一闪:店铺不应该按照产品线来布局。史蒂夫和高管团队在周一的晨会上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数字中枢。约翰逊意识到店铺的布局应该反映出“数字中枢”这个概念,比如,一个区域围绕音乐来布置产品,另一个区域围绕电脑来布置产品。这又是一个违反常理的想法,但比起按照产品线布局,这种布局的确能带给顾客更好的体验。那天早上...
2022-02-15 11:29:43
2000年年末,史蒂夫和约翰逊打造出了他们喜欢的原型。但在10月的一个周二早上,约翰逊醒来时突然灵光一闪:店铺不应该按照产品线来布局。史蒂夫和高管团队在周一的晨会上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数字中枢。约翰逊意识到店铺的布局应该反映出“数字中枢”这个概念,比如,一个区域围绕音乐来布置产品,另一个区域围绕电脑来布置产品。这又是一个违反常理的想法,但比起按照产品线布局,这种布局的确能带给顾客更好的体验。那天早上,约翰逊和史蒂夫原本约好一起去看零售店原型,在开车去仓库的路上,约翰逊告诉史蒂夫他们原本的想法是错的。“你知道这是个多大的变动吗?”史蒂夫咆哮道,“没时间了,不要对任何人说你的想法,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剩下的时间,两人在车里一直没有说话。 到了仓库后,史蒂夫对已经等在那里的员工说:“听着,罗恩觉得我们现在的设计有问题。”约翰逊听史蒂夫把话说完。“他是对的,”史蒂夫说道,“所以现在我要走了,你们都听他的,他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说完史蒂夫转身离开了。 那天下午回到苹果总部后,约翰逊去见了史蒂夫。“你知道吗,”史蒂夫对他说,“你让我想起了在皮克斯的那段经历。他们每制作一部电影,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他们每次都愿意推翻重来,直到满意为止。他们不会受到上映时间的束缚。关键不是做得有多快,而是做到最好。” 引自 第十一章 做到最好 235 回应 2022-02-15 11:29:43 -
接着, itunes和iPod生了,苹果实体店很快成了公司展示“数字中枢”概念的绝佳渠道。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拿的是工资而不是销售提成,他们耐心地教顾客如何使用iMac和 itunes来“扒歌、混制、烧盘”,打造独属于他们自己的CD。还有店员教iMac用户如何使用 imovie来剪辑电影。实体店里还会开课,教大家如何把播放列表和专辑里的歌曲导入iPod,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简单。“店员是关键,”史蒂夫说,“以零售业的标准来看,我们店员的流...
2022-02-15 11:26:5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Crown Business (2015)9.0分 360人读过
-
天下文化 (2015)9.3分 41人读过
-
Sceptre (2015)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成为乔布斯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mumi 2017-01-17 00:02:33
这本书与另一本传记相比,更注重了乔布斯的成长经历。他不是一个天生的天才。或者说,他在科技与美,在营销上,有一些天赋,但这些天赋并不足以支撑他创造持续优秀卓越的产品,或许可以有一时的成功和荣耀。但仍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改变,从被苹果驱逐,到创立next失败,到收购支撑皮克斯成长成功,再到回归苹果并逐步创立优秀卓越的产品。乔布斯没有失去他的审美,设计哲学理念,但也学会了抓住主要目标!越来越专注,接受他人... 这本书与另一本传记相比,更注重了乔布斯的成长经历。他不是一个天生的天才。或者说,他在科技与美,在营销上,有一些天赋,但这些天赋并不足以支撑他创造持续优秀卓越的产品,或许可以有一时的成功和荣耀。但仍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改变,从被苹果驱逐,到创立next失败,到收购支撑皮克斯成长成功,再到回归苹果并逐步创立优秀卓越的产品。乔布斯没有失去他的审美,设计哲学理念,但也学会了抓住主要目标!越来越专注,接受他人建议并改变,学会关注他人,激发他人,与合拍的人成为朋友。我们最后见到的,是一个成功人士,他具备了成功人士身上很多的优点,但也不失他的卓越之处。而这,是他一步步成长才成为的。 (展开)
2 有用 水若晴 2017-06-15 19:11:06
我们穷尽一生与自身的天赋和缺陷做斗争,学着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天赋与缺陷。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成长过程,但成长的结果并非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人。而是学会利用自己的天赋,控制自己的缺陷,缺陷无法消失,却能控制大部分。
21 有用 吵 2016-11-12 21:38:01
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乔布斯,重点描写了他被苹果驱逐那段时间的蜕变。印象最深的是,非同凡想的广告一开始是有乔布斯配音版本的,但最后时刻他拒绝播出这个版本,因为他不想让这个广告带上自己的烙印,它是关于苹果的。
11 有用 珑淼张 2016-10-19 00:41:02
更加全面的乔布斯,创建苹果,出走,next,皮克斯,最终回归带领苹果走向巅峰。成长的过程。看到最后真的好感动,如电影谢幕般的失落。 他喜欢鲍伯迪伦的音乐,喜欢三宅一生的设计,他坚持人文信仰,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他用苹果来赞美生活。
2 有用 钻石小鹿💎 2020-01-14 23:07:07
Takeaways:1)家人和热爱的事业是backbone;2)哪会有被闪电劈到般的顿悟时刻,都是早早入局、犯错、爬起再积累、找到正确的人交流debate、带着70% comfort做决定、挺着不出局这样一小步一小步走出来的;3)非常重要的,不吝啬/害羞于approach更牛逼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对方平等交流;4)可持续的牛逼造物者永远是一个团队,找到天才专才,激励他充分发挥自己,能让你的想象力... Takeaways:1)家人和热爱的事业是backbone;2)哪会有被闪电劈到般的顿悟时刻,都是早早入局、犯错、爬起再积累、找到正确的人交流debate、带着70% comfort做决定、挺着不出局这样一小步一小步走出来的;3)非常重要的,不吝啬/害羞于approach更牛逼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对方平等交流;4)可持续的牛逼造物者永远是一个团队,找到天才专才,激励他充分发挥自己,能让你的想象力汗颜;5)灵魂投资者的终极大方法论,可能就是找到一条足够宽/与时代站在一边的赛道、业务始于good fish to pond ratio但同时有很好延展性、最重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结果上吸引到更多大牛加入的牛逼团队? (展开)
0 有用 Jojo 2022-08-07 21:03:50
生命短暂,专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回归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塑产品
0 有用 14 2022-08-06 22:37:42
必须找到自己的真爱,无论是工作还是爱人。
0 有用 zhouxuan3550 2022-08-06 11:42:42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乔布斯最棒的传记了
0 有用 大大猫爱吃鱼🐸 2022-08-05 00:37:07
中间篇章的叙述渐入佳境
0 有用 南腔北调 2022-07-27 21:17:18
购入一本二手。记者写传记往往不赖,写得好,译得好。以传记传播管理学理念,引人入胜。值得常读,多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