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深处》的原文摘录

  • 二十五年来我没有读过任何一篇关于我电影的评论或任何关于我的文章。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什么都读,那是在我刚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我常常去联美公司,他们那里有成叠的评论,我全部都读,大多数都是说好话的,但没过多久我就忍不住想:“真是疯了,堪萨斯州的评论和底特律的评论简直南辕北辙……”于是我发现最好还是不要读了。 我在早年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一心一意只关心如何把作品做好,而不被任何情绪和评论所左右,那么一切都会水到渠成。这些年积攒了这么多作品,想要说的话都在那里面了,但愿一直都能遇到有共鸣的人。永远都不要考虑钱的问题,这些年来我经常遇到为了争取五天或十天的拍摄时间而把全部薪水还给电影公司的情况,也遇到过工作一整年颗粒无收的情况。但我发现只要心无旁骛,专注于工作,最终还是会有钱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持续工作,与世隔绝地工作,不被任何其它事情打断。我一直活得像一只鸵鸟,这种方式固然有它的缺点,但也有好处,对于作家尤其如此。我喜欢独处,享受独自工作,我不喜欢参与其他活动。 比如有的人拍电影,他们享受拍电影的过程,然后在首映会之后举行派对。有的导演喜欢读评论,享受参加奥斯卡典礼受人瞩目的感觉,他和工作人员都是真心享受这个过程,他们并不是肤浅的人。我怀念那种乐趣,但我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强烈。当我完成一个作品,就会马上继续创作下一个,其他的我都不在乎。能够不断地产出,而不被任何表扬或批评所影响,我就觉得很快乐。 我并不明白,成为一个万人簇拥的导演,其中的乐趣何在。当然,作为群体的一员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美好的,但我不会和演员吃饭,不会说很多话,也不会社交,这就是我的处世方式。如果换作别人和海伦•亨特、查理兹•塞隆或是西恩•潘合作,也许会和他们吃饭,并成为朋友,频繁地社交等等,但我不是这样的人。我这么说并不是在批判那些人。我的社交方式并不比他们高明,这只是性格使然。 如果有一笔钱能保... (查看原文)
    雅众文化 1回复 29赞 2016-12-08 10:23:38
    —— 引自第306页
  • 雨一直会令我产生某种亲密感。人们被围困在房间里,寻求庇护,从室外逃到室内,不断地朝内部行走。 大海和海水也会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所以说海对我也是意义非凡的。我在一些电影里拍过海景,比如《安妮·霍尔》《我心深处》还有《罪与错》,那种阴沉的氛围是我期望的效果。我从来不拍阳光灿烂时的大海。只有一种情况我会把阳光和大海放在一起,那就是阳光真正丧失活力、像天空中一块红色污点的时候。 雨强迫人们在一起,《情怀九月天》里那场突如其来的雨把人困在了室内,不得不和彼此待在一起,于是整个氛围变得更私密了。雨营造了一种环境,在这种氛围下容易发生一些非常亲密的事情,比如坠入爱河,比如找到寄托。雨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同样的道理,假设你与一个女人在房间里做爱,所有的灯都打开是一种氛围,但如果你把灯调暗,光线变得柔和,那么整个氛围就会更浪漫温柔。阳光也是如此,如果你把阳光去掉,整个氛围就变得更忧郁、私密,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袒露内心深处的感受。 (查看原文)
    雅众文化 16赞 2016-12-08 10:22:27
    —— 引自第171页
  • 我曾经说过,如果我的电影存在任何主题的话,那一定是现实和幻想之间的落差,这在我的电影中非常常见。我想这可以归结于一点,那就是我讨厌现实。但很不幸的是,现实是唯一能让我们吃上一顿美味的牛排晚餐的地方。 我想这种倾向与我的童年有关,小时候我经常逃到电影院去。那时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小男孩,出生在所谓的“电影黄金年代”,有无数的好电影。我记得《卡萨布兰卡》和《胜利之歌》上映时的场景,还有普莱斯顿·斯特奇斯和卡普拉等等那些辉煌的美国电影。我总是通过电影来逃避现实,把破旧的家和所有来自学校、家庭的烦恼抛诸脑后。我钻进电影院,那儿天天能看到豪华包房、白色电话机,还有那些迷人的女人和风趣幽默的男人,他们永远有美好的结局,英雄们永远都是那么伟大。我想那对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我记忆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我知道很多与我年纪相仿的人永远都没能从那里面走出来,他们因而无法面对自己的生活。他们仍然活在五六十年代,无法理解为什么每一件事都与他们曾经信仰和希求的不一样,因此他们认为现实是虚假的,太残酷,太丑陋。当你坐在那些电影院里的时候,你真的相信一切都是真实的。你不会觉得那只是电影。你会想,虽然我没有过上那样的生活,住在布鲁克林的破房子里,但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住着那样奢华的房子,他们骑马,和优雅的女人约会,晚上一起喝鸡尾酒,那只是另一种生活而已。随后这一点又被你从报纸上读到的那些过着电影般生活的人的故事所证实。其影响之深,令人难以自拔,我认识的很多人永远无法从这种影响中走出来。 这种想要控制现实、改写现实、美梦成真的欲望,经常出现在我的作品中,因为一个作者或导演所做的就是创造一个他想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你喜欢你创造的人物,喜欢他们的穿着、住所和说话方式,创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可以在那个世界里待上几个月的时间。那些人物随着美妙的音乐起舞,而你也在其中。所以我的电影总是弥漫着一种幻想之完美与... (查看原文)
    雅众文化 9赞 2016-12-08 10:18:00
    —— 引自第52页
  • 伍迪:是的 。对我而言 ,一个人可能拥有的最悲剧性 、最悲伤的特质就是当你对生活 ,对存在 、宗教 、爱以及生命最深层的那些方面有着深刻的感知 ,却缺乏同等的表达能力的时候 。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 。如果一个深陷痛苦的人是一个诗人 ,那么他 (或她 )至少可以靠诗歌来获得解脱 。然而有些聪明又敏感的人却缺乏才华 ——而且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去表达这些感受 。这真是非常非常悲伤的事情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9赞 2017-02-22 20:31:58
    —— 引自第2321页
  • 伍迪:……但我非常欣赏中产阶级 ,我并不推崇艺术气质 ,我认为那只是与生俱来的好运气 ,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我不会盲目地抬高下层阶级 ,因为我常常觉得他们充满偏见和无知 。中产阶级是努力的 ,尽管没有很高的才华和天赋 ,也没有商业天赋 ,但他们通常很友善 。激烈地抨击中产阶级的总是那些艺术家 ,他们依仗着不劳而获的优势批判别人 ,只因为他们天生怀才 ,就可以看不起那些做着寻常工作的人 ,这是一派胡言 。要不然他们就自以为肩负着用艺术拯救世界的使命 。 史提格 :那么美国的上流社会呢 ? 伍迪 :我们的社会没有明确的阶层分化 ,因为美国是一个有着大量中产阶级的民主国家 。美国的上流社会是多种多样的 ,就因为他们是上流阶层 ,往往难逃被当作敌视目标的命运 。他们当中有很多仁慈正派的人 ,也有一些不择手段上位的卑鄙之徒 。仿佛流行着一种对上流阶层的天然敌视 ,就因为他们有很多钱 ,但这是不对的 。回想一下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 ,那些富人的表现是非常有序的 。他们勇敢 、讲秩序 、有尊严 ,他们的牺牲也令人尊敬 。没有人能凭这件事对任何阶层或职业做出评价 ,优秀的人来自所有阶层 ,包括好的导演 、好的警察和好的牙医 ,很少有特殊的情况 。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人 ,但没有任何结论是关于某个阶层的 。平庸才是唯一的事实 :每一个角落都并存着好与坏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3赞 2017-02-22 20:58:12
    —— 引自第3968页
  • 伍迪:我从来不重估自己的人生 !我的目标一直很明确 ,那就是工作 。我的原则是 :只要我一直保持工作的状态 ,集中精力在我的工作上 ,一切事情都会水到渠成 。这与我是不是赚很多钱无关 ,也与我的电影成功与否无关 ,那都是无意义的 、肤浅的 。只要你一直保持工作的状态 ,为此努力 ,并且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 ,其他一切就都不重要 。你会发现 ,如果你这么去做了 ,其他一切都会各归其位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1赞 2017-02-22 20:32:23
    —— 引自第2545页
  • 伍迪 :我直到十几岁的最后几年才开始阅读 ,因为我从来都不太喜欢看书 。我现在也会读很多书 ,但从来都没有很享受过 。我读书是因为我知道阅读很重要 。我也会时不时地读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但阅读对我来说始终是一种负担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0 21:18:51
    —— 引自第240页
  • 史提格 : “性 ”显然是你电影的主题之一 。在你小时候 ,这多少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吧 ? 伍迪 :是的 ,非但嘴上不说 ,甚至都会装出一副没做过的样子 。 史提格 :如此一来 ,为了能看到那些性场景 ,电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伍迪 :在美国 ,你不可能在电影院里看到那些场景 。那时一直流传着关于外国电影的种种笑料 ,因为他们对性的接受程度与美国人不同 ,美国人对待性的态度是很可笑的 。 史提格 :关于性这个话题 ,你小时候最想了解又不敢问的是什么 ? 伍迪 :我只想知道在哪儿做这件事以及持续时间这种具体问题 。 …… 史提格 :你认为这种观念有没有在这些年中发生过转变 ?虽然表面上明显更开放了 ,但本质上是不是仍然和从前一样保守 ? 伍迪 :这个国家的性观念至今仍然是隔靴搔痒 。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变 ,但总的来说 ,这个国家仍然秉持着一种愚蠢的性观念 。比如你可以看到大多数民众是怎么选出领导人的 ,这些领导人不得不遵循过时的道德观念 ,否则很难获得选票 。 史提格 :在我们欧洲人看来 ,要求领导参选人必须接受家庭成员审查 ,如是否涉及婚外恋等等 ,是非常可笑的 。 伍迪 :美国是一个非常虚伪的国家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1赞 2017-02-20 21:31:55
    —— 引自第881页
  • 伍迪 :说起来比较复杂 。当然相较于乡村生活而言 ,我个人更偏爱都市生活 。这种分歧在艺术家之间由来已久 ,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是一个都市的人 ,而托尔斯泰是很乡野的一个人 ,屠格涅夫尤其乡野化 。但这与作品的好坏 、深度毫无关系 。我更偏爱城市 ,但我并不介意偶尔开车去农村待上一两天 。不过 ,在电影的语境中 ,我说的 “自然 ”是一个整体 ,既包括城市 ,也包括乡村 。我的意思是 ,如果你近距离地观察一幅自然的田园美景 ,会发现你眼前的一切非常可怕 。当你真正走近观察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暴力 、混乱 、杀害和同类相食 。然而当你远远地看着这一片辽阔的 、堪比康斯太勃尔的画作一般的风景时 ,它的确非常美丽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0 21:35:26
    —— 引自第1042页
  • 伍迪 :蕾娜达很幸运 ,她才华横溢 。她有乔伊没有的东西 ,她善于表达生命的痛苦 ,但她非常自私 。在我看来 ,艺术家通常都很自私 ,他们需要时间独处 ,以自己的原则对待别人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其实蕾娜达已经开始意识到艺术并不能拯救她 ,这一点令她非常困扰 。有时我感到艺术是知识分子的宗教 ,有一些艺术家认为艺术是他们的救赎 ,通过艺术他们能获得不朽 ,但艺术其实根本救不了你 。对我来说 ,艺术终究只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娱乐方式 。莫扎特 、伦勃朗和莎士比亚都是非常高级的表演者 ,敏感的 、有教养的人能够从他们作品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但艺术从来不是艺术家的救赎 ,它无法令莎士比亚多活一秒 。假如他能活下来 ,就算他的戏剧被人遗忘 ,在我看来也是好的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0 22:05:45
    —— 引自第1495页
  • 伍迪:……以前我曾经开玩笑说 ,我不想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宁愿活在自己的公寓里 ,这是我的真实感想 , 《我心深处 》中也有几处类似的表达 。我们真正探讨的是死亡的悲剧性 ,衰老和死亡如此可怕 ,以至于人们想都不敢想 。人们因此创立了宗教 ,寻求一切能让他们逃避这一事实的东西 ,但总有些时候 ,你无法逃避 。这时你可以像蕾娜达那样 ,把感觉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但如果你很不幸 ,像乔伊那样不知所措 ,那你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自我 。但蕾娜达那样的幸运儿 ,最终也会发现 ,纵使她善于表达痛苦 ,艺术也无法拯救她 ,纵使她的诗歌流芳百世 ,她仍然和其他人一样难逃一死 。 史提格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是你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你的电影总是充满了各种年龄段的人物 ,也不乏年老的角色 。 伍迪 :没有什么恐惧能超越对死亡的恐惧 。一切问题 :缺爱 、缺才华 、缺钱 ,这些都不是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以解决 ,朋友能帮助你 ,医生也能帮助你 ,但死亡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 。我非常认同恩斯特 ·贝克尔的著作 《拒斥死亡 》中的观点 ,在 《安妮 ·霍尔 》中我也向安妮推荐了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非常有趣 ,同时又相当透彻地探讨了死亡这一主题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1赞 2017-02-20 22:07:51
    —— 引自第1516页
  • 史提格 :我也这么认为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怎么爱读书 ,一般的美国人甚至对当代的美国文学都没什么兴趣 ,而你喜爱的作者有很多 ,比如雷蒙德 ·卡佛 、保罗 ·奥斯特 、理查德 ·福特 、托拜厄斯 ·沃尔夫、安 ·比蒂等等 。 伍迪 :是的 ,但他们的读者都不多 。我读了一定数量的当代虚构文学 ,尽管不是很多 。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之间是相通的 。我曾经和没有看过 《公民凯恩 》的大学生聊过天 ,他们也没有看过伯格曼的早期电影 ,比如 《第七封印 》 《野草莓 》和 《假面 》 ,甚至连 《犹在镜中 》和 《冬日之光 》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对费里尼 、特吕弗和戈达尔也是如此 。美国盛行一种民粹主义的 、影响力巨大的电影批评 ,我认为非常不好 。有很多知识分子评论家怀着极端的怀疑主义 ,对欧洲的好电影乃至大多数好电影都持批判态度 ,反而对垃圾电影推崇倍加 。我不会提及具体的名字 ,的确有一些导演拍了一些很流行 、很轻松的电影 ,但赞美这种拍电影的方式 ,并且认同这些电影有意义是不对的 。我认识一个影评人 ,对伯格曼非常苛刻 ,尽管并不永远是负面评论 ,但伯格曼绝对不该受那种待遇 。费里尼在美国也是同样的遭遇 ,而一批美国垃圾电影制造者却被顶礼膜拜 。 史提格 :你之前说 ,你从来不会像 《另一个女人 》中的玛丽昂那样重估自己的人生 ,你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吗 ? 伍迪 :是的 ,青春期的最后几年我就已经意识到 ,人总会遇到分心的事情 。我觉得任何转移你对工作的注意力 、消解你的努力的东西都是自欺欺人和有害的 。所以为了避免把时间浪费在一堆繁文缛节上 ,你必须只关注工作 。艺术圈和娱乐圈都充满了不停说啊说啊说的人 ,当你听他们说的时候 ,好像会觉得他们很明智 、很正确的样子 ,但归根结底还是 “到底谁能真的拿出作品来 ”的问题 ,仅此而已 ,其余一切都不重要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2 20:33:14
    —— 引自第2576页
  • 史提格 :你本人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和一般人一样吗 ? 伍迪 :更糟 。我认为宇宙充其量是冷漠的 ,这是最乐观的估计 !汉娜 ·阿伦特讨论过平庸之恶 ,宇宙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平庸的 ,正因为这种平庸 ,所以才有了恶 。并不是魔鬼式的恶 ,而是平庸的恶 ,它的恶在于它的平庸和它的冷漠 。如果你走在街上 ,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却对他们的苦难漠不关心 ,那么你就是恶的 。冷漠在我看来等同于邪恶 。 史提格 :片中的路易斯 ·利维说过这样一句话 : “宇宙是个冰冷的地方 ,而我们却为之付出真情 。 ” 伍迪 :没错 ,所以说是我们自己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然后活在这个虚幻世界里 。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就是体育运动 ,比如说人类创造出一个足球的世界 ,你在这个世界中迷失 ,沉浸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诸如谁进的球最多等等 ,人们沉溺其中 ,认为谁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事实上你后退一步就能清楚地发现 ,谁赢谁输根本就不重要 ,毫无意义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世界 ,事实上根本没任何意义 ,但制造出这种仿佛有意义的感觉又是很重要的 ,否则我们就感受不到任何意义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2 20:40:10
    —— 引自第2972页
  • 伍迪 :她(梦露)的目标没错 ,但她的精神太不稳定 ,也从来没有真正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她能更稳定一些就好了 。的确有一些人 ,凭借某个出众的特点为人所知 ,但他们依靠自己的才华和稳定的人格 ,证明自己有更多的潜能 。比如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 ,过去我们总觉得 : “噢 !他只是个演牛仔的帅哥 ! ”但实际上他远远不止如此 ,他也的确证明了自己可以胜任其他角色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2 20:54:17
    —— 引自第3789页
  • 史提格:当我们问一个作家,他是如何学会写作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通过阅读。导演也是如此,学会拍电影是通过看大量的电影。然而现在有了电影学院,还有一些创意写作之类的课程。你是否认为这种创作技能应当通过个人经验的积累而不是学校的教育来获得? 伍迪:没错,这是苏格拉底式的,它通过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感染你。比如,想要成为一名爵士音乐家,你必须听很多很多爵士乐,这说明你足够热爱。你不能这样想:我是为了学才听它。你是因为热爱才去听,你不停地听,不停地听…最终就能学会。你能从耳濡目染中学到一切,写剧本、拍电影和演戏都是如此。你要么爱上阅读,要么爱上看电影,要么爱上音乐,到了一定的程度,一段时间以后,不需要任何企图,它自然就浸润在你的血液和神经纤维之中了。不应该把学习变成烦琐的任务。比如一些演员在刚入行的时候 看马龙·白兰度,他们就是爱看他的电影,一遍又一遍地看,然后潜移默化地吸收了他的表演风格。你会发现音乐也是这么一回事,有的人听查理·帕克,因为喜欢所以反复地听,当这个人学习吹奏萨克斯的时候,听起来就会像他!当然之后就得暂停这种模仿,摸索属于自己的风格,但这一切都是从个人的激情与兴趣开始的。如果你想教某人拍电影,只需要对他说:“去看电影吧,不断地看,你自然就知道怎么拍了。 (查看原文)
    nnnnnnnnnic 1赞 2022-03-14 08:16:15
    —— 引自章节:序 章 7
  • 如果你想教某人拍电影,只需要对他说:“去看电影吧,不断地看,你自然就知道怎么拍了。” (查看原文)
    kivo 2017-02-16 22:05:57
    —— 引自第16页
  • 伍迪 :没有 ,我的兴趣并不是学术性的 。当然 ,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读过弗洛伊德 ,我也读过一些精神疾病方面的著作 ,但我从来都不想成为医生 ,我很乐意当一名病人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0 21:20:04
    —— 引自第594页
  • 史提格 :你参加过谁的助选活动 ?伍迪 :我年轻时参加过阿德莱 ·史蒂文森、乔治 ·麦戈文和尤金 ·麦卡锡的助选活动 ,但他们都落选了 。我还参与过林登 ·约翰逊的助选活动 ,当时他的竞争对手是巴里 ·戈德华特 。此外还有吉米 ·卡特、迈克尔 ·杜卡基斯 ,现在我是克林顿的助选人之一 。总的来说我是一名自由民主党人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0 21:22:25
    —— 引自第655页
  • 我非常欣赏斯堪的纳维亚文化 ,但了解得并不多 ,只知道一些众所周知的 ,比如爱德华 ·蒙克的画作 ,西贝柳斯和阿兰 ·佩特森的音乐等等 。当然 ,最重要的是伯格曼的电影让我了解了瑞典的生活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0 21:23:58
    —— 引自第680页
  • 事实上 ,我的角色都是非常局限的一类人 ,他们大部分是来自上流社会的纽约客 ,受过良好教育 ,但神经质 。这几乎是我塑造过的唯一角色 ,因为这是我唯一熟悉的人物形象,对于其他我都不够了解 ,比如我从来没有写过爱尔兰家庭和意大利家庭 ,因为我知之甚少 。 (查看原文)
    辉夜姬 2017-02-20 21:25:59
    —— 引自第754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