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 短评

热门
  • 13 荞麦 2016-09-10 12:10:43

    就像他的另一本《如此苍白的心》一样,你不能说他写得不好,你得说他写得细腻精致……但极其无聊,不明白他这么精致的描写、臆想这些干嘛。所以两本我都读不完。个人口味问题。

  • 9 57 2016-10-24 00:44:22

    看前面觉得马丽亚斯真是人精,从故事中延宕、抽拔出扎实的抽象道理,生活智慧。可整本看下来就疲惫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发挥的空档,反而造成断点,太聪明了,就会丧失实际的激情。里面每一个角色都是这样,试图操纵命运。

  • 5 阿巴厮 2016-09-12 20:55:32

    马里亚斯真是不甘于纯粹给一个杀人案,杀人案纯粹只是个表面,表面之下尽是对生命全方位的思考,但是,看到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真相,难免有点失落。

  • 5 勃拉伯格 2016-10-06 16:58:10

    只能说越来越喜欢马里亚斯这种叙事方式,说故事的方法清晰又不落俗套,是我辈学习的方向。

  • 3 二马 2016-11-03 23:24:48

    结尾写得非常漂亮,真相总是一团乱麻,我们为了回避某些责任而选择不去探求。这本比如此苍白的心要更集中,讨论的话题也更单一,更通俗一些~

  • 2 珍妮花 2016-11-05 14:13:17

    作者对于情绪和心理活动的揣摩很细致,但又过于细致,以至于小说本身脱离了推理和悬疑的宗旨,更多是站在情感的天平上在叙述。

  • 0 frozenmoon 2022-10-19 20:08:29 北京

    开头还好,后来越来越啰嗦,事无巨细地写细节,不需要节制一样。感觉整本小说非常涣漫。气质真是非常“诺系”。有一段倒是挺有启发,也算是这小说的核。摘录一下:最后再讲看似真实的内容,先讲会被认为不真实的内容,但事实上这条规则并不足以抹去开始的或者前面的内容。即使后半部分揭穿它反驳它,但它永远会被记得。所有说过的话即使不在清醒时也会在小憩和酣睡时再现、回响,那里不讲究顺序。那些话一直在那里摇曳、跳动。

  • 0 mayfog 2018-07-16 13:16:30

    注重于长句子和心理,意识的多角度描写,让书显得很难阅读,读起来比较疲倦吧

  • 0 J.M.河童 2017-11-19 00:45:03

    写得非常好啊,人物想法丝丝入扣,人和人之间无论什么样的关系都是拉锯战和猜测。信任虚无缥缈。时间会让现在变成记忆,死掉的记忆再残酷也不会构造成新的伤害。作者对女人心态好了解。反复引用俩故事,巴尔扎克的夏贝尓上校、三个火枪手,关于亡者未亡之后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而言,亡者即使未亡也永不可复活。

  • 1 das Rätsel 2017-06-14 15:05:09

    上海书展,首发式!

  • 0 宋尾 2022-03-09 15:30:00

    大段大段的议论真是冗长得过分啊,太出戏了,太难受。然而这明显的缺点又是他的特点。

  • 0 小鹅妙妙屋 2021-12-22 20:52:08

    我感觉被诈骗了……………………

  • 0 不玩豆瓣 2022-10-02 01:17:36 上海

    如此粘稠如此绵密不绝如此……而这么多心理的碎碎念,对人性(女性)幽微心理的描摹来自一个男人!!

  • 0 玉沐青雨 2022-10-04 19:17:55 浙江

    “等待我们的是流亡或者垃圾堆。” “这就是现在的可怕的力量,相隔越久就把过去打压得越厉害,而且还歪曲它,而过去却无法开口、抗议、否定或者反驳。” 科尔姆托宾总结得很好:“写作之于哈维尔马里亚斯,也是他用句子进行悠长的散步” 不过也造就了致命的弱点:如一口气阅读此书,陷入心醉神迷的状态时必伴连连哈欠(中途停了小睡好几次) ———— 某种迷乱,某种,屈服。 ———— 面对面看性转的自己絮叨,这就是他妈的小说的魅力——奇妙又诡异的恶心 对着镜子看,这是最好的祛魅了

  • 0 阿喀琉斯 2024-02-28 18:21:04 上海

    怎么有那么啰里八嗦的书,再悬疑的剧情也不想看。

  • 0 赫米西 2023-02-16 11:18:18 浙江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发出警告的男人有时会愧对事实。

  • 0 edamame 2023-07-04 16:23:22 北京

    读进去了🌀🌀

  • 0 青岚 2023-05-12 19:08:17 江苏

    《如此苍白的心》的核心事件也是一桩凶杀案,但要比这丰满一些。我感兴趣的是,作者为何对这一类骇人的“秘密”如此感兴趣,且从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要对别人的秘密好奇,因为所有的秘密都可能很骇人。说实话,我更关心的并非这个秘密是否被揭开,旁观者的反应,而是拥有秘密、制造秘密之人的心态——这怎么能不是个道德问题呢?

  • 0 昆德拉密度美学 2023-10-25 12:33:48 北京

    哈维尔用自己的名字冠名这个为爱买凶杀人的男人,他情感边界分明,会手拿书侃侃而谈,增强权威性,他会编织语言的叙事的陷阱,让自己脱身,让怀疑平复,他哄骗女人,完事后穿上衣服冷酷读书,这似乎是哈维尔夫子自道,从而让表面的故事有了元小说的气质。 从《如此苍白的心》,到《迷情》,哈维尔马里亚斯时隔二十年持续使用隔门偷听、杀人秘密、一开口就无法回头的解密等等元素,在舒适区强化“作者性”,他尝试的女性视角虽然稍显虚假,但总体是成功的尝试。 最连贯的其实也是主题,那个不断变奏但不离其中的主题:我们爱的人,身边人,可以是任何人,面目可以模糊,身份可以互换,总体而言,“谁都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