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张国刚教授潜心研读《资治通鉴》数十载,以纵横东西文化的视野广度、贯通古今历史的思维深度,精心选取《资治通鉴》中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二十个关键点,以现世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精髓,追寻政治得失、王朝兴衰之迹,探究修身齐家、经世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从《资治通鉴》文 本出发,关照影响家国大政之关键节点,言简意赅地讲述由战国前期三家分晋至大唐盛世终结的中国历史,书中不乏忠于原典的历史场景再现、人物言行钩沉,更有张国刚教授独到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分析讲论,令一部体量浩繁的古典巨著一变而为精简通达的大众历史读本,堪称当代大家解读历史名著的经典之作
在线试读
:
作者简介 · · · · · ·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学堂在线网络课堂以及社会各界讲授《资治通鉴》,颇受欢迎。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著述包括《唐代藩镇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唐代家庭与社会》《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交流史论》《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等。
目录 · · · · · ·
导论
第一讲 三家分晋
一 智伯覆亡
二 魏国崛起
三 吴起悲剧
第二讲 商鞅变法
一 去魏投秦
二 立信变法
三 商鞅之死
第三讲 纵横捭阖
一 南取巴蜀
二 远交近攻
三 逐客风波
四 破坏人才
第四讲 千古一帝
一 奇货可居
二 赵姬身世
三 茅焦之谏
四 始皇功过
第五讲 亡秦必楚
一 高祖起兵
二 先入关中
三 鸿门宴
第六讲 楚汉之争
一 汉王拜将
二 陈平献计
三 韩信将兵
四 垓下之围
第七讲 西汉开国
一 汉承秦制
二 兔死狗烹
三 封赏功臣
四 诸吕之乱
五 文景之治
第八讲 汉武大帝
一 金屋藏娇
二 汉家故事
三 武帝功过
四 巫蛊之祸
第九讲 昭宣中兴
一 霍光辅政
二 宣帝继位
三 霍光之死
四 祸萌骖乘
第十讲 王莽始末
一 纯儒起家
二 万人拥戴
三 新莽改革
四 王莽末路
第十一讲 光武中兴
一 少年有志
二 榻下之对
三 刘秀立国
第十二讲 士风矫激
一 宦官专权
二 清议名士
三 党锢之祸
第十三讲 曹操成败
一 机警权变
二 乱世奸雄
三 成败关口
第十四讲 刘备百折
一 江湖声誉
二 困境机遇
三 赫然寂灭
第十五讲 孙权偏霸
一 父兄好汉
二 任才善谋
三 处世用人
第十六讲 曹魏国运
一 曹丕称帝
二 格局有别
三 曹魏之弊
四 明帝托孤
五 司马篡权
第十七讲 西晋乱局
一 三分归晋
二 继位风波
三 八王之乱
第十八讲 隋唐霸业
一 北朝政局
二 杨隋代周
三 罢黜高颎
四 废勇立广
五 二李得失
六 天下归唐
第十九讲 治世明君
一 文武治道
二 治国用人
三 克己纳谏
四 律身“帝范”
第二十讲 开天治乱
一 玄宗其人
二 开元之治
三 盛世危机
四 浪漫天子
五 盛世终结
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讲 三家分晋
一 智伯覆亡
二 魏国崛起
三 吴起悲剧
第二讲 商鞅变法
一 去魏投秦
二 立信变法
三 商鞅之死
第三讲 纵横捭阖
一 南取巴蜀
二 远交近攻
三 逐客风波
四 破坏人才
第四讲 千古一帝
一 奇货可居
二 赵姬身世
三 茅焦之谏
四 始皇功过
第五讲 亡秦必楚
一 高祖起兵
二 先入关中
三 鸿门宴
第六讲 楚汉之争
一 汉王拜将
二 陈平献计
三 韩信将兵
四 垓下之围
第七讲 西汉开国
一 汉承秦制
二 兔死狗烹
三 封赏功臣
四 诸吕之乱
五 文景之治
第八讲 汉武大帝
一 金屋藏娇
二 汉家故事
三 武帝功过
四 巫蛊之祸
第九讲 昭宣中兴
一 霍光辅政
二 宣帝继位
三 霍光之死
四 祸萌骖乘
第十讲 王莽始末
一 纯儒起家
二 万人拥戴
三 新莽改革
四 王莽末路
第十一讲 光武中兴
一 少年有志
二 榻下之对
三 刘秀立国
第十二讲 士风矫激
一 宦官专权
二 清议名士
三 党锢之祸
第十三讲 曹操成败
一 机警权变
二 乱世奸雄
三 成败关口
第十四讲 刘备百折
一 江湖声誉
二 困境机遇
三 赫然寂灭
第十五讲 孙权偏霸
一 父兄好汉
二 任才善谋
三 处世用人
第十六讲 曹魏国运
一 曹丕称帝
二 格局有别
三 曹魏之弊
四 明帝托孤
五 司马篡权
第十七讲 西晋乱局
一 三分归晋
二 继位风波
三 八王之乱
第十八讲 隋唐霸业
一 北朝政局
二 杨隋代周
三 罢黜高颎
四 废勇立广
五 二李得失
六 天下归唐
第十九讲 治世明君
一 文武治道
二 治国用人
三 克己纳谏
四 律身“帝范”
第二十讲 开天治乱
一 玄宗其人
二 开元之治
三 盛世危机
四 浪漫天子
五 盛世终结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王夫之认为阅读《资治通鉴》,知历代兴衰,明人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
历史就是前人在应对各种给我们留下的些经验总结。人生、民族、国家,都会有不同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不同的挑战,人们相关应对的措施、应对的办法、应对的智慧,所有的成败得失的记录就构成历史。读史就像看高人下棋,他们每走一步都留下来一些历史的印记,这就构成了一个棋谱的残局。我们熟读这种残局,我们就能下棋了;我们熟读历史,我们对人间的这些不同的挑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道理往往是抽象的,历史是具体的。抽象的道理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当中,就能使我们明白权变的道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丛书信息
· · · · · ·
中华书局经典学术(共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乾隆皇帝的荷包》《哲学纲要》《近世儒学史的辨证与钩沉》《宋代志怪傳奇敘錄》
等
。
喜欢读"《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的人也喜欢 · · · · · ·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 更多书评 25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万圣书园浏览书目 (Machiavellicn)
- 2018年阅读wish list (mlln)
- 2015-2019书架 - 国内图书 (苇间疯)
- 待购书 (看闲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劉 貓 貓 遛 貓 2017-04-14 13:38:54
#2017026#
1 有用 苏谡 2017-07-21 22:21:06
着眼于领导、用人方面,通过资治通鉴与其他史书所载史实,阐发得失。略有可观。
39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12-10 00:05:29
张国刚老师关于《资治通鉴》导读的线上网络课程实录合集,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就是用白话文将《通鉴》的主要内容复述串讲一遍,然后谈谈这些内容对于当代人为人处世的启示。无奈复述的文笔寡淡、枯燥、相对生硬,解读部分也显得过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度,而后面的当代启示部分,则完全沦为成功学式的心灵鸡汤,实在不敢恭维。如果是一位江湖培训师,做对经典做这样的鸡汤式解读,尚可理解,问题是作者是清华教授、长江学者,进行这样... 张国刚老师关于《资治通鉴》导读的线上网络课程实录合集,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就是用白话文将《通鉴》的主要内容复述串讲一遍,然后谈谈这些内容对于当代人为人处世的启示。无奈复述的文笔寡淡、枯燥、相对生硬,解读部分也显得过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度,而后面的当代启示部分,则完全沦为成功学式的心灵鸡汤,实在不敢恭维。如果是一位江湖培训师,做对经典做这样的鸡汤式解读,尚可理解,问题是作者是清华教授、长江学者,进行这样的分享,多少让人大跌眼镜,也可见如今学术商业化、实用化的恶劣风气之甚。 (展开)
3 有用 树上的船长 2017-12-01 14:43:20
言必称领导,也确实是清华大师们的风格。
3 有用 瀚海一舟 2018-09-06 11:41:34
大家都说特别烂,但我却觉得这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起码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近十年有哪些专门史家的通俗历史作品被大众所广泛接受,让历史真正进入(甚至不敢说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很多书斋中的学者没有任何工作,起码张国刚做了一点,而且书的水平显然比我国国民的整体知识和认识水平高一些。这样的工作应该被表扬。
0 有用 生活意义是什么 2023-03-19 16:28:29 浙江
总体还行,但刘病己不能忍
0 有用 尼莫忽瞒也 2023-03-07 04:51:34 南非
国事家事人事事事相同。在每个人组成的王国里,自己就是自己的皇帝。在一生自己统治自己的过程中,能不能做到一以贯之,能不能做到克己精进,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
0 有用 青励letter 2023-02-20 09:03:34 北京
看过最好的此类书,有收获
0 有用 Ann安 2023-02-18 16:40:32 湖北
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系于一个人的性格,这就是君主国的命运
0 有用 人生研究僧 2023-01-28 16:46:16 北京
集40年功力于一书,写的深入浅出,可读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