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 短评

热门
  • 139 云清 2016-11-03 10:40:43

    文学化色彩过于浓厚,脸谱化倾向过于表露。虽然取材于相关回忆录可作引证,但中共党史诸多问题尚未定性,相关要人谈话自然有难言之隐。此外本书观点并未有新意,只是表述的具体罢了,未能达到期望值和解决我诸多困惑。为什么那个年代“左倾”如此泛滥?为什么中央委员便可以绕开党内正常的民主程序而予生予死?党内路线之争为什么长期而残酷的存在?也许正如作者所言,“想要揭开面纱,看清它的真实面容,也许很难,要经历几代人的努力”。看来本书中关于张国焘和西路军问题,这段惨痛的历史,真相还会被埋没许久。

  • 114 1N 2016-09-27 17:26:44

    红军时期井冈山和大别山两大山头的路线斗争。毛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但却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从高层的冲突斗争看,张首先败在战略判断和大局观上,南下地形、经济条件、民族关系、退路纵深均不利;其次败在处理矛盾和D内斗争的方式上,张急于夺权、过于激进,肃F太过;毛忍而不发、留有余地,等待时机再全盘清算。而就中下层普通官兵而言,其实根本就没有在具体历史情境中选择的机会,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历史本残酷无情,而史家又多以成败论是非,此书尚能根据不同的史料和当事人回忆,对南下M电、西路军指令等重大史实进行多方考证,亦承认西安事变是“意外”转折等偶然因素,不过对南下的牵制作用似应给与更多肯定。另相关行军地图太少,全书仅两幅,是为小缺憾。

  • 56 nothing传叔 2016-10-01 18:36:00

    材料翔实,失之冗长,报告文学味略浓,与杨炳章长征著作可称双璧,西路军问题似有偏颇,建议参考双石的西路军问题考辨的扩写版。。。国庆读此书,十分应景!

  • 27 笑望江湖 2017-08-22 21:24:04

    文笔质朴生动,资料全面而扎实,作者是正宗御用学者(军事科学院),但看得出已经竭尽全力保持中立客观的理性视角,毫无主旋律的献媚与偏袒,对党史谜团探讨很深,非常大胆,发人深省的黑暗权斗细节令人震惊,最令人同情的还是无数在“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中无辜牺牲的普通红军战士

  • 20 粒粒头 2018-06-26 13:45:57

    1. 文笔很流畅,阅读体验佳,在现代史的写作上比另几位强 2. 山东大学王仲荤和复旦大学谭其骧的学生,历史地理的,怎么研究现代史,也是蛮奇怪的。3. 比较多的引用了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和张国焘的我的回忆,这两本书我都翻过,尤其是徐向前的回忆录,感觉内容上对此书的依赖性比较大。4. 分裂前,张国焘没有说过武装解决中央的话,可能性比较大,是毛的紧张和臆想造成的可能性大。西路军,中央电报前后反复,让人难以捉摸,陈昌浩在分裂时犯了错误,导致其不敢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各占了50%吧。5. 毛此时的排名不高,完全是张闻天,周恩来,朱德让着毛,张国焘给中央发电,泽都是很后面,但是此时就是毛的主意管用,感觉上前几位在意识上都退后了,或者给决策上失败的阴影笼罩,唯独毛没有

  • 17 东林君 2020-04-07 00:42:47

    地图太少确实是大忌,过草地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可以看出几点时代背景:1、几乎没有一个根据地不左倾,派下来的领导没有一个不肃反。顺风自相残杀,逆风团结求生,几乎成了延续下去的固定套路。2、所谓的北上南下,本质是生存和权力的斗争,也就是,往哪走(能活),听谁的。前者凸显毛之胆识,后者更是斗争艺术。七八年前看张回忆录,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自己的儿子被恶搞,让他觉得受大侮辱而叛逃。但死在他手下的人父人子,又何以计数?另外,史料大多来源内部、事后(1937和1961),发言很难摆脱脱嫌的立场,就比如陈昌浩的转折依然突兀。这一问题不少评论已经说过了。西路军命运本质上是双层博弈,对外争夺谈判资本,争取河西(或河西换河东),对内削弱张之唯一倚靠。后来邓于许伐越南或许有鉴于此。

  • 13 舞池里的塔西佗 2016-12-25 17:39:19

    以路线斗争为核心的长征史,本质上还是各种资料的汇编,对西路军的评价比较客观,对保安时期红军及中央的极度困难没有隐晦,都是历史学家应有的态度。至于隐秘在黑暗中的细节,也不是我们能轻易了解到的。最令人感慨之处是“西安事变”的发生,除了“天助”,实在无语,这里面个人的冲动超过了历史的“必然”,也改变了民族的命运。

  • 14 枕川 2017-08-27 16:18:33

    本朝写本朝,对材料的取舍以及对相同史料的解读角度,都使可信度大打折扣。一边说张国焘内心有仇恨,所以他的回忆录不大能信,一边频繁引用大陆六十年代的谈话。很想知道,再过几百年,这部分历史将以怎样的面貌示人,所谓揭开了面纱的历史,还是不是它原本的样子。

  • 11 wushen 2016-09-22 16:17:06

    中共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把事实写出来就肯定很好看。犹记得他在1948那本书里对比分析主席和诸将电报来往及常公和国民党将领的关系,高下立判,令人印象深刻

  • 12 不起眼的流苏 2017-01-19 18:52:12

    玩政治的人,都是残酷无情的,排除异己是他们常用的手段。在政治面前,人命如蝼蚁,不值一提。 历史是美颜照,只会把最想展示的一面发到朋友圈。

  • 15 放逐科比 2020-06-28 20:59:09

    叶剑英电报的真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四方面军比中央红军多几倍的情况下,张国焘就像悬在毛周张头上的炸弹一样,如果继续和四方面军一起,难保不会出现那封电报上所说的事。今人读史看的是证据,当事的政治家看的是可能。这本书还算客观……

  • 9 朝闻道夕死可矣 2019-11-13 22:56:02

    特殊年代的路线斗争太残酷了,第一次了解肃反的种种,没想到有那么多人死在自己人手中,有些描写还有数据不忍心看第二遍。红四方面军更是命途多舛,西路军苦难至极。

  • 10 淡定深岚 2018-01-21 11:22:11

    张国焘最重要的错误从根本上就是不懂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红军这种层层有政委的队伍,在党内斗争中收买人心比什么都重要,这点上毛比他强太多了

  • 5 三首塔 2016-12-20 13:23:54

    著史风格,叙述为主,细节翔实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但有些问题探索深度不够,也缺乏新的推进新的观点,整本书也不太像学术著作(全书没有引述多少既存研究)。至于作者的政治倾向问题不做评价。长征宣传得很热闹纪念得很隆重,很多史实却模糊不清,西路军问题也仍然成谜。

  • 7 Gun 2019-06-23 02:07:18

    长征途中,党中央与张国焘的分裂被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实际上,党中央与张国焘、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关于“北上还是南下”的矛盾,不仅仅是军事路线冲突,更是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前景、路线、信心等的判断不同所必然发生的冲突。这段冲突,在四方面军南下失利后,中央占了上风,而后随着西路军的失败,则彻底宣告了张国焘政治生涯的结束。此后,毛泽东在党内除了王明外再无重要对手。

  • 6 撒马尔罕守门员 2019-02-19 18:11:09

    书名是叫“北上”,实际上后半部分是在写西路军,叫“张国焘是怎么凉凉的”可能更合适。刘统这本书写得不算严谨的历史著作,但是看起来事实还是大体可信的。长征那段现在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了,后半段写的西路军其实还是没有太清楚。前几年出过一本《西路军》,但是像小说一样。

  • 2 闲书子 2018-02-27 20:04:50

    斗争的过程叙述的还是很精彩。读后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了解。唯一的遗憾是没有配备地图

  • 4 songtong2010 2016-10-29 10:12:02

    新年70本之70。适逢长征胜利80周年,新年读书活动最后一本,颇有巧合,也很有意义。长征一事,无疑为世界军事史之奇迹,为中国革命史之标志,自近代以来,国难孔亟,各方抱持救国之志,争执不下,分道扬镳。而共产党元老,其个人操守,革命理想,均为人中翘楚,此为客观事实,不可抹杀。然迷雾之中,不见前路,北上南下,西路血战,都一度成为悬案,成为禁区。时过境迁,心态趋于客观,有了研究的必要基础,本书重细节,重考据,以事件还原观点,分析平实客观,是寓目同类作品之佳作,值得推荐。

  • 3 lalala三只小猪 2021-03-29 12:02:08

    张国焘利欲熏心,志大才疏,一步错,步步错。红一和红四会师本是天大的好事,却因他膨胀的权欲,搞的几近同室操戈,兄弟反目。南下受挫后虽然“迷途知返”,转而北上,与中央会和,但彼此的芥蒂已然种下,西路军一路有进无退,昏招频出,最终全军覆没,无论原因是书中的指战员“包袱重,唯中央命是从”还是另一派所说的红四“私心重,又想另起炉灶”,根子都在于当时已经形成了中央怕红四再一次以力压人,红四怕中央秋后算账的彼此猜疑恐惧的局面,悲剧几乎不可避免。趁火打劫,逼宫上级这一套永远是最招人记恨的,兵仙韩信都死在这件事上,张一旦走上这条道,就骑虎再难下,回不了头了。而张国焘本人“18年的革命生涯,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开始,最终以‘叛徒’的名称画上了句号。”自此之后,境遇每况愈下,最终客死异乡,实在令人感叹。

  • 3 小豹子 2021-04-15 09:31:02

    叙事清晰流畅,党内斗争的残酷性、领导人的一言堂等问题在党的创立初期即十分严重,但是原因何在,作者并未深入探究。敝人以为,这恰是因为对俄式共产主义的信仰(信仰就是要完全相信,不加怀疑)达到无比虔诚的程度,信仰一旦极度纯化,极端化,这会丧失对信仰的反思批判,失去客观观察的立场,且认为自己所做的正是正确的,而对不同政见者要予以消灭和无情的打击,而要从错误转变到正确,必须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正是信仰虔诚者的巨大悲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