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同尘 短评

热门 最新
  • 43 吉诃德 2016-10-15 23:21:40

    顺序收录书中提及电影,欢迎关注同名豆列:与光同尘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doulist/45281589/

  • 41 PulpOrange 2016-11-01 12:58:16

    「他说起他现在的学校,没劲透了,原因是他的新同学没有几个真正喜欢看电影的。」

  • 34 大咕咕咕鸡 2016-10-16 16:45:12

    微博一直关注着赛人老师,受益良多。这本书也是第一时间买的。不过看了第一部分的中国影史梳理,有点儿厌倦赛人老师的修辞风格了,有些词藻实在莫名其妙,过于雕琢了。

  • 10 Mikii 2017-01-04 19:06:51

    “入骨的喜好是件很私人的事情。”

  • 6 时间之葬 2016-09-30 20:27:31

    虽然其间的文章早先已在各处零零散散的读过,但系统读下来能令我真正觉得受教良多的中文电影作者,赛人绝对是其中的凤毛麟角了

  • 6 鱼剑 2016-11-01 22:26:14

    很私人化的一本书,虽然里面提到的大部分电影我都没看过,但仍然能够体会到赛人老师心里对中国电影的热爱之情。

  • 7 路比MP 2017-08-04 13:37:13

    碎碎叨叨,很多时候讲着讲着就飘到一边掉书袋去了。

  • 4 純凈的色彩 2016-10-29 16:01:59

    不厚的书看见了数不清影片,有一种不够“丰满”的意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笔者的观影量。个人较为偏爱后面对某一部电影、某个影人或某个导演写的作者自己的看法,。

  • 2 森雲 2020-11-06 17:35:33

    不少看法挺有意思的,但有一种故作惊人之语的刻意感,而且书上看来写得还是粗糙

  • 3 thanks1029 2016-12-09 22:40:13

    应该会很少有人能都看过书中所说的电影,因为如果不是对电影爱的如此强烈,是写不出这些的。虽然读的过程中会常在状态外,但时时能感觉到爱电影是一件幸福,也是一件能让人兴奋的事。赛人老师太厉害,厉害到你会心甘情愿向他鞠躬。我要更努力爱电影,然后好好看片,而不是刷片,真正让电影长成自己身上的骨骼。

  • 3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2017-11-06 09:50:39

    文字烂,思维比较混乱。根本看不下去。

  • 3 糖罐子 2018-03-23 20:17:37

    3.5。写老电影和杨德昌很动情,对第六代不那么公允。

  • 2 科克托马斯 2016-11-09 15:59:30

    人的经历真的是一大宝库,但是有意的记录与喜爱电影也是有心人少见的,积少成多就能见到功底,影迷的高境界就是出本书,关于自己与电影的独家记忆

  • 3 Kiki_Kmoon 2020-11-10 19:31:27

    不喜欢,发微博的文儿也能出书? 作者对表演艺术家的离世用词,能用归尘归土吗? 看不到作者对人对人生的尊重。

  • 1 七紫三羊不应 2020-10-13 20:05:57

    吃完后到去游泳的间歇去了趟图书馆。赛人的过度修辞过于熟悉。

  • 3 尤姜 2020-11-10 21:29:58

    什么乱七八糟的

  • 1 斯 琰 🌈 🍭 2017-07-13 15:41:49

    私人化影史,即使是第一章对中国电影史的梳理,也更多的是用个人记忆和偏好消解史书色彩。可惜的基本上每部分大都是点到即止,看不过瘾。最喜欢的一篇是《妄说王朔》,对“文革电影”的言论也很有启发性,当然第三部分“如影随形”才是本书的精华。

  • 2 ChrisKirk 2017-08-07 22:46:33

    赛人老师能算是最了解中国电影的人了吧,更迭年代能如数家珍,从第一代到第六代,从导演到演员,从内地到台湾到香港,从幼年到中年,光影流转的几十年间的大小传奇佳话都在心里烙印着,感恩如其人者能一直心怀中国电影,真是中国电影之幸运所在。| 整本书的编排稍乱,不如以时间为线数尽各位电影人。

  • 2 侠寐 2019-01-23 19:55:21

    其实“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这个表述还是不太正确的,书里没有按电影史大事表记叙,更多展现的是赛人老师的私人华语片单。谈得比较泛,行文散且观点深浅不一,胜在文学性比较强,一些字句观点非常犀利惊艳,以及喜好与态度极其坦诚(带着点小炫耀。

  • 0 徐若风 2017-11-13 08:45:20

    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点到为止亦令读者受益匪浅的私人华语影史。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