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原来是论文集,layman如我也只好找找史料的乐趣了。看到“四川人科举常因作诗押错韵而名落孙山”,心里觉得温暖又好笑。最喜欢看第三章,所谓“异乡”的意涵和我开始的预设完全不同,现在这个“异乡”变成河南了吧?以及,搞历史得读多少史料啊,相比之下文学真就还好...
第四章的改写尤其精彩,把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胶着互动的感觉刻画的栩栩如生。通观全文,有心的话可以发现语言风格有微妙差别。而第四章无疑是最好,灵动跳脱,给人一种纵心所欲之感。不禁让人回想起东杰师的《史学概论》,娓娓道来,每有妙论。推荐~
各方面都很好,我也不是治史的学人,不敢置喙。不过有点不太好玩,报菜名一样报人名最不好玩。|||爱梨味,两百年前是湖广武昌人,只是……要想在本地找湖广会馆拜一拜大概是找不到了。
每篇差不多都有理論反思,很多掌故,讀了漲姿勢。同情理解加一星。
真可谓一隅通天下。虽是地方史题目,实际蕴含绝大视野与关怀。其中,第三章分析非常精彩,读得特别过瘾;第四章帮我进一步理解作者第一部专著的妙处(感谢任以都教授)。第五章还需重读,结尾论川大历史系前辈著作那一句“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庶几亦可用以评价本书?
引述的一封信给了我极大帮助
比较与已发表的文章文字上的不同,或许可以提示我们如何把文章改得更好,很有趣!第四章真的是在不同的事件间自由地游走,与川大国立化一书相比,更加游刃有余了。 读了好书之后,就想着太好了,以后不读不好的书了。虽然我自己菜,但眼光是极好的呜呜。
王老师此书读来往往有很强的代入感
以为是专著,其实只是五篇论文的合集,比较失望,多了导言和后记。不过也使我加深了对《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一书的理解。一如既往地在后记里秀恩爱。
明显能看出是文章的整合之作…部分内容就权当掌故类故事看看,有的部分感觉是硬往当代学术话语概念中的“地域认同”上靠…
两年前读的时候几乎毫无印象,今日重读才发现获益良多。盖书中所论述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岁月的积淀之后才和我的生活发生关联。
4分,算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近代四川文化和地方认同的书:近代四川如何通过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的互动,在“异乡”与“本土”的张力中形成独特的历史经验。强调以动态视角解构“中心-边缘”的固化叙事,聚焦移民、学术、教育等维度展开分析。 但是实际上犹有缺点,关注点过度集中在知识界学人,只有第一章涉及移民地方认同的形成,但是仍不全面,缺少底层民众的声音
三星半。行文确实有罗志田的特色,不过这本五篇文章裒为一书颇有拼凑之嫌…原本很期待论蜀学一章,结果完全只在表面打转,所论不出「学术自觉」「学术地位」一类的浮泛名目……想看从学理上探讨蜀学何以为蜀学的论著。
重要对话对象
书名佳,辩证的诸对概念有参考价值,此外启发的一点:由于政经中心逐代东迁,豫西失势,四川自然丧失战略地位,目为边陲,直至国民政府内迁。
第一章好看
王老师对史料和各问题的分析相当精彩,每章最后的理论总结也令人回味。
第三、四章最为有趣,写法有所启发,但是读来尚觉不够过瘾。
思想性与可读性俱佳的地方文化研究力作,作为最早的读者之一,诚意推荐~
喜欢乡神变迁和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作者专书的缩写)那两篇
> 国中的“异乡”
18 有用 kidultcc 2017-03-13 21:35:22
原来是论文集,layman如我也只好找找史料的乐趣了。看到“四川人科举常因作诗押错韵而名落孙山”,心里觉得温暖又好笑。最喜欢看第三章,所谓“异乡”的意涵和我开始的预设完全不同,现在这个“异乡”变成河南了吧?以及,搞历史得读多少史料啊,相比之下文学真就还好...
16 有用 羨漁 2017-09-02 18:51:29
第四章的改写尤其精彩,把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胶着互动的感觉刻画的栩栩如生。通观全文,有心的话可以发现语言风格有微妙差别。而第四章无疑是最好,灵动跳脱,给人一种纵心所欲之感。不禁让人回想起东杰师的《史学概论》,娓娓道来,每有妙论。推荐~
9 有用 dromobabel 2016-11-13 23:31:45
各方面都很好,我也不是治史的学人,不敢置喙。不过有点不太好玩,报菜名一样报人名最不好玩。|||爱梨味,两百年前是湖广武昌人,只是……要想在本地找湖广会馆拜一拜大概是找不到了。
7 有用 Oujisama 2017-02-25 16:15:11
每篇差不多都有理論反思,很多掌故,讀了漲姿勢。同情理解加一星。
7 有用 楚山 2017-01-23 00:29:23
真可谓一隅通天下。虽是地方史题目,实际蕴含绝大视野与关怀。其中,第三章分析非常精彩,读得特别过瘾;第四章帮我进一步理解作者第一部专著的妙处(感谢任以都教授)。第五章还需重读,结尾论川大历史系前辈著作那一句“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庶几亦可用以评价本书?
3 有用 三首塔 2017-01-10 15:16:25
引述的一封信给了我极大帮助
2 有用 鲁鲁猪 2024-01-09 14:02:56 上海
比较与已发表的文章文字上的不同,或许可以提示我们如何把文章改得更好,很有趣!第四章真的是在不同的事件间自由地游走,与川大国立化一书相比,更加游刃有余了。 读了好书之后,就想着太好了,以后不读不好的书了。虽然我自己菜,但眼光是极好的呜呜。
2 有用 一克氰化钾 2016-11-08 22:59:01
王老师此书读来往往有很强的代入感
2 有用 飞越疯人院 2017-11-19 19:11:48
以为是专著,其实只是五篇论文的合集,比较失望,多了导言和后记。不过也使我加深了对《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一书的理解。一如既往地在后记里秀恩爱。
1 有用 168 Hours 2020-05-29 22:27:18
明显能看出是文章的整合之作…部分内容就权当掌故类故事看看,有的部分感觉是硬往当代学术话语概念中的“地域认同”上靠…
1 有用 浮云能避日 2024-04-22 20:45:48 四川
两年前读的时候几乎毫无印象,今日重读才发现获益良多。盖书中所论述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岁月的积淀之后才和我的生活发生关联。
1 有用 四十七画生 2025-02-11 19:21:03 四川
4分,算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近代四川文化和地方认同的书:近代四川如何通过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的互动,在“异乡”与“本土”的张力中形成独特的历史经验。强调以动态视角解构“中心-边缘”的固化叙事,聚焦移民、学术、教育等维度展开分析。 但是实际上犹有缺点,关注点过度集中在知识界学人,只有第一章涉及移民地方认同的形成,但是仍不全面,缺少底层民众的声音
2 有用 野次馬 2023-05-30 14:33:20 美国
三星半。行文确实有罗志田的特色,不过这本五篇文章裒为一书颇有拼凑之嫌…原本很期待论蜀学一章,结果完全只在表面打转,所论不出「学术自觉」「学术地位」一类的浮泛名目……想看从学理上探讨蜀学何以为蜀学的论著。
1 有用 风不再吹 2023-05-27 22:09:37 湖北
重要对话对象
1 有用 钟绿 2022-05-23 19:02:16
书名佳,辩证的诸对概念有参考价值,此外启发的一点:由于政经中心逐代东迁,豫西失势,四川自然丧失战略地位,目为边陲,直至国民政府内迁。
1 有用 顾白 2017-05-29 20:33:59
第一章好看
1 有用 抄史料的人 2017-04-10 22:00:39
王老师对史料和各问题的分析相当精彩,每章最后的理论总结也令人回味。
1 有用 羽木 2017-03-26 17:35:22
第三、四章最为有趣,写法有所启发,但是读来尚觉不够过瘾。
1 有用 Orsato 2016-11-13 23:06:06
思想性与可读性俱佳的地方文化研究力作,作为最早的读者之一,诚意推荐~
1 有用 Alan 2017-01-03 22:14:24
喜欢乡神变迁和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作者专书的缩写)那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