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他就是倾注全力爱上八十年,也不抵我爱上一天。」
得换个翻译再读一遍,让人很想阅读同时期的英国女作家作品以及哥特小说。书里有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已经接近十八九岁的角色们都会哇哇大哭?
每个角色都有些象征意义或者可以很贴切的对号入座现世社会。 心理畸形的失宠独子厄恩肖,敢爱不敢为的凯瑟琳,保守稳健的埃德加,年少无知的伊莎贝拉,放浪形骸之外的希斯克利夫,交错在激进动荡的呼啸山庄和古典守旧的画眉田园之间,如半坡上的教堂,被皑皑压迫着残破的身躯,惴惴不安,不停喘息,喘息…所有的哀怨仿佛在小林顿卑微匍匐的乞求和挽留中,发出最后一声呻吟,空荡荡的,且悲凉的。如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是否会更加完美,凯茜和哈雷顿冲破束缚的光辉表现,似乎有那么些许扎眼。
4.5星 艾米莉很棒,在我看来,写的比她姐姐要好 翻译不太喜欢,扣半星
游走于极端的稚拙,真诚的力量好像全部用来横冲直撞地伤己所爱了..
这估计是我看过的书中最令人讨厌的男女主人公了
高中时第一次读,那时只感到愤怒。如今再读,尽管还是非常憎恶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执念,但对人生里所存在的这类人有了一定了解,更能理解这种强烈的情感了。
夏洛特属于人间而艾米莉属于天国与地狱。
翻译一般 之后找来别的版本看看
他/她不分看得好难受。有部分地方的翻译不流畅。//爱也可以在极端处萌芽,更为野蛮的,也更独裁的。
补标
是在大风呼啸的天气里读完这本小说的。文学作品我都是以一个第三者、以一个绝对旁观的视角来读的,但这个故事让人共情的能力太强了,这样绝对封闭的环境,这样孤岛一样的两所庄园,像一颗独立的宇宙在无形中把读者圈禁其中,所有狂热的、极端的、野性的、充沛的、蛮横无理的情感都要共享。而这个故事又只能发生在这样一个封闭环境里,两所庄园就是全部世界,两代人就是所有命运,野蛮与高贵,自尊与爱情,背叛与报复,生与死,在有限空间里无限跌宕。 顺便,这版翻译不太好。
两个字--就这?要不是最后的结局稍微明亮了一点,这部名著在我心里就只能打三星了。这种歇斯底里的“浪漫爱情”主义与琼瑶式的表达方式实在是我不能接受的。从时间上看,大概反而是琼瑶模仿她的吧。特别是这种英国西方式的爱情观与价值观更是与我的观念产生强烈的冲突与对撞。不可理喻无法理解。不过优美的文字描写是可取的,作为名著有他的优点,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分的吹捧反而适得其反。
重读 受到的冲击仍然不小
偶像剧的雏形
本来觉得埃德加林顿是最无辜的一个正常人了,看了最后的导读又恍然感到他是自愿卷入其中。 记录波林内斯特导读里的一段话:凯瑟琳渴望得到“想象中的”两性结合以及完整的人生状态,这种“想象中的”状态对人类主体是不可恢复的,因为这涉及放弃主体性或个人身份,朝着这个方向牵引,便意味着朝精神错乱或死亡牵引。
去年去松阳玩时购于先锋书店,前天晚上看了一部分,今天下午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描写地生动、热烈,反复都能看到呼啸山庄的萧瑟和阴森,而里面人的几乎疯狂的爱,使整本书既有一种哥特式的阴森和夸张,也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感性与惊心动魄。内莉反复是呼啸山庄里唯一一个冷静的人,所以整个故事也是以她为叙述展开,洛克伍德是闯入这个封闭世界的外来者,格格不入。每个人都栩栩如生,性格如此分明,两代人的爱恨纠缠都没有离开过五英里地。希思克利夫有多令人抓狂,凯瑟琳有多么歇斯里底,埃德加就有多么文质彬彬,看的时候竟让人觉得有一点可怜…小林顿也挺可恨的!
翻得超烂
有误译或处理不当之处(希望方言的部分没有TAT),编印也有typo;导读翻译(非正文译者,但译文居然是经过审校的!)简直要把我对中文版企鹅经典(引进导读)的偏爱磨光了,打眼就十几处错误,譬如居然把原版收录了附录材料(Charlotte编辑的1850版两序言之一,中文版未收,ps序的译名也错了)因而标明的‘reprinted below’翻成了“下同”,敢问是同到翻译脸上了么。——拆了书皮后发现这版最大乌龙还是前勒口作者像放成了Charlotte,上海文艺(还是99?)的编辑能不能长点心:)
有的这种经典情节向小说还是随便看个视频解说或者改编电影算了,没什么读原著的必要(
> 呼啸山庄
4 有用 ParisPatient 2018-06-07 19:12:33
「他就是倾注全力爱上八十年,也不抵我爱上一天。」
2 有用 飞天小女警 2022-01-18 00:16:33
得换个翻译再读一遍,让人很想阅读同时期的英国女作家作品以及哥特小说。书里有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已经接近十八九岁的角色们都会哇哇大哭?
1 有用 轩儿高了 2019-03-05 17:06:54
每个角色都有些象征意义或者可以很贴切的对号入座现世社会。 心理畸形的失宠独子厄恩肖,敢爱不敢为的凯瑟琳,保守稳健的埃德加,年少无知的伊莎贝拉,放浪形骸之外的希斯克利夫,交错在激进动荡的呼啸山庄和古典守旧的画眉田园之间,如半坡上的教堂,被皑皑压迫着残破的身躯,惴惴不安,不停喘息,喘息…所有的哀怨仿佛在小林顿卑微匍匐的乞求和挽留中,发出最后一声呻吟,空荡荡的,且悲凉的。如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是否会更加完美,凯茜和哈雷顿冲破束缚的光辉表现,似乎有那么些许扎眼。
1 有用 沉醉 2019-02-26 01:42:28
4.5星 艾米莉很棒,在我看来,写的比她姐姐要好 翻译不太喜欢,扣半星
1 有用 Mouchette 2019-05-06 01:00:59
游走于极端的稚拙,真诚的力量好像全部用来横冲直撞地伤己所爱了..
1 有用 Dnllo 2019-05-15 18:12:16
这估计是我看过的书中最令人讨厌的男女主人公了
0 有用 风筝 2019-06-23 12:18:29
高中时第一次读,那时只感到愤怒。如今再读,尽管还是非常憎恶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执念,但对人生里所存在的这类人有了一定了解,更能理解这种强烈的情感了。
0 有用 Trillian 2022-02-11 10:29:56
夏洛特属于人间而艾米莉属于天国与地狱。
0 有用 C Side 2022-02-27 12:51:25
翻译一般 之后找来别的版本看看
2 有用 momo 2022-02-15 18:06:29
他/她不分看得好难受。有部分地方的翻译不流畅。//爱也可以在极端处萌芽,更为野蛮的,也更独裁的。
0 有用 MEURSAULT_T 2022-01-26 15:11:35
补标
0 有用 知黛 2021-12-25 23:30:19
是在大风呼啸的天气里读完这本小说的。文学作品我都是以一个第三者、以一个绝对旁观的视角来读的,但这个故事让人共情的能力太强了,这样绝对封闭的环境,这样孤岛一样的两所庄园,像一颗独立的宇宙在无形中把读者圈禁其中,所有狂热的、极端的、野性的、充沛的、蛮横无理的情感都要共享。而这个故事又只能发生在这样一个封闭环境里,两所庄园就是全部世界,两代人就是所有命运,野蛮与高贵,自尊与爱情,背叛与报复,生与死,在有限空间里无限跌宕。 顺便,这版翻译不太好。
0 有用 蜉蝣蜻蜓 2022-01-03 21:59:13
两个字--就这?要不是最后的结局稍微明亮了一点,这部名著在我心里就只能打三星了。这种歇斯底里的“浪漫爱情”主义与琼瑶式的表达方式实在是我不能接受的。从时间上看,大概反而是琼瑶模仿她的吧。特别是这种英国西方式的爱情观与价值观更是与我的观念产生强烈的冲突与对撞。不可理喻无法理解。不过优美的文字描写是可取的,作为名著有他的优点,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分的吹捧反而适得其反。
0 有用 nottvvo6ad 2022-06-03 16:00:11
重读 受到的冲击仍然不小
0 有用 橘子 2022-05-14 19:39:52
偶像剧的雏形
0 有用 momo 2022-11-20 16:44:05 山东
本来觉得埃德加林顿是最无辜的一个正常人了,看了最后的导读又恍然感到他是自愿卷入其中。 记录波林内斯特导读里的一段话:凯瑟琳渴望得到“想象中的”两性结合以及完整的人生状态,这种“想象中的”状态对人类主体是不可恢复的,因为这涉及放弃主体性或个人身份,朝着这个方向牵引,便意味着朝精神错乱或死亡牵引。
0 有用 已注销 2022-04-09 19:30:13
去年去松阳玩时购于先锋书店,前天晚上看了一部分,今天下午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描写地生动、热烈,反复都能看到呼啸山庄的萧瑟和阴森,而里面人的几乎疯狂的爱,使整本书既有一种哥特式的阴森和夸张,也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感性与惊心动魄。内莉反复是呼啸山庄里唯一一个冷静的人,所以整个故事也是以她为叙述展开,洛克伍德是闯入这个封闭世界的外来者,格格不入。每个人都栩栩如生,性格如此分明,两代人的爱恨纠缠都没有离开过五英里地。希思克利夫有多令人抓狂,凯瑟琳有多么歇斯里底,埃德加就有多么文质彬彬,看的时候竟让人觉得有一点可怜…小林顿也挺可恨的!
0 有用 kitaroguazhou 2024-03-17 22:52:15 重庆
翻得超烂
3 有用 微葉 2020-09-30 22:57:33
有误译或处理不当之处(希望方言的部分没有TAT),编印也有typo;导读翻译(非正文译者,但译文居然是经过审校的!)简直要把我对中文版企鹅经典(引进导读)的偏爱磨光了,打眼就十几处错误,譬如居然把原版收录了附录材料(Charlotte编辑的1850版两序言之一,中文版未收,ps序的译名也错了)因而标明的‘reprinted below’翻成了“下同”,敢问是同到翻译脸上了么。——拆了书皮后发现这版最大乌龙还是前勒口作者像放成了Charlotte,上海文艺(还是99?)的编辑能不能长点心:)
0 有用 负熵 2024-04-22 15:59:19 天津
有的这种经典情节向小说还是随便看个视频解说或者改编电影算了,没什么读原著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