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大而全 还不如小而美 涉及面广 涉及到的内容都没说透 可惜了 普及本吧 图片还可以……
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日本美学,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民艺、宗教、茶道、武士道等多方面,重视中日的渊源及日本自身的衍化创新,尤其是对阳明学、新儒教的发展。
简素与祟物
日本文化最独特的特征就是日本人拼命制造独特。
入门类,粗略翻过,什么都提到,又都不透,论文采集式基调。。
简素不是极简主义的那种,而是崇物论的美学
学养积淀沉稳扎实,而后姿态能不疾不徐。形散神聚的艺术论。
喜欢简素 全书可以有大量中日对比 但是 每次比完之后都来一句:中国是讲究均齐 人工 理知 繁縟;日本喜残缺 自然 感性 简素……一味地以这样的方式说中国就是繁縟,日本就是简素莫名让人不爽(当然书里没写这么偏激,偶尔会举几个中国宋代简素的反例,但是一再强调总让人很不舒服)
简素与崇物精神的形成,宗教影响很大,日本人崇拜万物之神力,那么就会倾向于保留最自然最简单最本真的状态,这对建筑,绘画,雕刻,陶瓷,茶道,花道,音乐等艺术品味都产生了影响。不过也有枯淡的一面。文字翻译得挺好,就是原著面面俱到然而无法太详细。
1 一本了解日本文化概况的科普书。2 什么都能往“简素”上扯,就有些生拉硬拽的牵强。3 评日本书法随性写意的那段,太逗了。很有一种观一五岁小儿煞有介事地谈艺论道的即视感。太日本了!
日本人认为物是有物格有灵魂的,所以物本身即是神,而崇物之情作为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即是简素——表达愈单纯抑制,内在精神愈高扬。
2017.09.12
不是完全没有所得,中间部分还算丰满。但先有结论,根据结论往上套的痕迹太明显,因此很多方面就显得似是而非,并且迂腐。作为文化泛读还行吧。
虽然是日本文化通史,但与中国典籍及西方文化的比较无处不在。即使当成文化比较史也是很好看的。由于立足形而上,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浅。“西方人用主客二分法看待世界,东方人用知情意浑一的潜意识直观求证世界。”
凭个人力气,用中等篇幅,围绕一个观念,做这样一番解说。尽管,有求全责备的,讲它长于综合短于分析,只是原本这些,是尽力而为的事,有可说不可说,或者不知如何是好的,到底为难,大略大略也好。发想它们的亲眷和渊源,是越来越好玩的,最好身临其境,知道“不易流行”之国的川流不息,可以为镜鉴。当然,相熟不是一言一事之功,实在还多。
选定一个概念就把所有东西往里面填往这边拉
日本人崇尚自然,拥有自他一体之心,善于在清贫生活中寻找境界。 简素的形态表现在绘画的留白、白瓷的简素等,有着拙巧平衡、呈露中内藏、性情自然、以心传心的特征。 日本文化中渗透着简素精神,表现在随笔、俳句、绘画、雕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茶道、能乐、音乐、武道。 除了简素的精神,日本人还有崇物的精神,他们制物又崇物,肯定物为灵之存在,在崇物中感生,明悉物间的相克相生,信仰万物一体。
对这段时间思考的文化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很有启发。
///:「以“身学”为人生目标,以“崇物”为文化根本,以“简素”为价值取向,以“体认”为手段,以“兀坐”为功夫,以“共生共存”“心物一体”为最高理念的,彼此间相辅相成、体用互补、完整而和谐的思想体系,这可以说是冈田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日本神道和儒教所精心建构起来的思想大厦。」/「“简素”是表现形式上的抑制,是“文极反素”,是华丽的极致。由于抑制表现而导致的简素,使内面精神丰富和深化。简素,是日本人的基本世界观。」
《简素》是作者思想成熟期之作,因此结构完整,语言精美;而《崇物》却是晚年病中的“未尽之作”,实乃遗憾。
> 简素
4 有用 果然 2016-10-24 14:22:33
大而全 还不如小而美 涉及面广 涉及到的内容都没说透 可惜了 普及本吧 图片还可以……
3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16-09-11 16:13:58
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日本美学,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民艺、宗教、茶道、武士道等多方面,重视中日的渊源及日本自身的衍化创新,尤其是对阳明学、新儒教的发展。
1 有用 黎戈 2016-12-10 07:49:15
简素与祟物
2 有用 燕贼 2018-08-03 21:23:25
日本文化最独特的特征就是日本人拼命制造独特。
2 有用 周鱼 2017-02-02 15:57:00
入门类,粗略翻过,什么都提到,又都不透,论文采集式基调。。
1 有用 恶鸟 2016-12-08 07:49:50
简素不是极简主义的那种,而是崇物论的美学
3 有用 北卅研 2016-09-12 09:51:33
学养积淀沉稳扎实,而后姿态能不疾不徐。形散神聚的艺术论。
2 有用 詩 2017-05-12 14:43:53
喜欢简素 全书可以有大量中日对比 但是 每次比完之后都来一句:中国是讲究均齐 人工 理知 繁縟;日本喜残缺 自然 感性 简素……一味地以这样的方式说中国就是繁縟,日本就是简素莫名让人不爽(当然书里没写这么偏激,偶尔会举几个中国宋代简素的反例,但是一再强调总让人很不舒服)
2 有用 pandasp 2017-02-07 21:40:09
简素与崇物精神的形成,宗教影响很大,日本人崇拜万物之神力,那么就会倾向于保留最自然最简单最本真的状态,这对建筑,绘画,雕刻,陶瓷,茶道,花道,音乐等艺术品味都产生了影响。不过也有枯淡的一面。文字翻译得挺好,就是原著面面俱到然而无法太详细。
1 有用 提提布鲁 2017-03-11 13:41:20
1 一本了解日本文化概况的科普书。2 什么都能往“简素”上扯,就有些生拉硬拽的牵强。3 评日本书法随性写意的那段,太逗了。很有一种观一五岁小儿煞有介事地谈艺论道的即视感。太日本了!
1 有用 enenn 2017-04-30 20:43:01
日本人认为物是有物格有灵魂的,所以物本身即是神,而崇物之情作为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即是简素——表达愈单纯抑制,内在精神愈高扬。
0 有用 momo 2017-09-18 21:17:23
2017.09.12
0 有用 蔚藍 2020-02-25 11:34:52
不是完全没有所得,中间部分还算丰满。但先有结论,根据结论往上套的痕迹太明显,因此很多方面就显得似是而非,并且迂腐。作为文化泛读还行吧。
0 有用 Riice 2019-12-03 00:29:08
虽然是日本文化通史,但与中国典籍及西方文化的比较无处不在。即使当成文化比较史也是很好看的。由于立足形而上,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浅。“西方人用主客二分法看待世界,东方人用知情意浑一的潜意识直观求证世界。”
0 有用 明夷 2020-03-04 23:27:07
凭个人力气,用中等篇幅,围绕一个观念,做这样一番解说。尽管,有求全责备的,讲它长于综合短于分析,只是原本这些,是尽力而为的事,有可说不可说,或者不知如何是好的,到底为难,大略大略也好。发想它们的亲眷和渊源,是越来越好玩的,最好身临其境,知道“不易流行”之国的川流不息,可以为镜鉴。当然,相熟不是一言一事之功,实在还多。
2 有用 archyxi 2018-02-08 12:16:09
选定一个概念就把所有东西往里面填往这边拉
0 有用 澪澪来风 2022-03-16 14:06:25
日本人崇尚自然,拥有自他一体之心,善于在清贫生活中寻找境界。 简素的形态表现在绘画的留白、白瓷的简素等,有着拙巧平衡、呈露中内藏、性情自然、以心传心的特征。 日本文化中渗透着简素精神,表现在随笔、俳句、绘画、雕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茶道、能乐、音乐、武道。 除了简素的精神,日本人还有崇物的精神,他们制物又崇物,肯定物为灵之存在,在崇物中感生,明悉物间的相克相生,信仰万物一体。
0 有用 我不是女王 2022-11-08 10:45:03
对这段时间思考的文化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很有启发。
0 有用 curi 2024-03-10 17:30:12 上海
///:「以“身学”为人生目标,以“崇物”为文化根本,以“简素”为价值取向,以“体认”为手段,以“兀坐”为功夫,以“共生共存”“心物一体”为最高理念的,彼此间相辅相成、体用互补、完整而和谐的思想体系,这可以说是冈田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日本神道和儒教所精心建构起来的思想大厦。」/「“简素”是表现形式上的抑制,是“文极反素”,是华丽的极致。由于抑制表现而导致的简素,使内面精神丰富和深化。简素,是日本人的基本世界观。」
0 有用 止止 2022-04-26 20:41:48
《简素》是作者思想成熟期之作,因此结构完整,语言精美;而《崇物》却是晚年病中的“未尽之作”,实乃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