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turn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差不多小姐 2017-04-23 22:58:07

    在你过着当下小小的你的生活的时候,这世界时时刻刻在发生着超出你理解底线的事情。

  • 2 人在鹭洲 2018-02-15 03:42:51

    2017年传记类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作者用不长的篇幅,娓娓讲述了自己家族随着利比亚近百年国族命运沉浮的历史:从意大利的侵略和殖民,到对上校政权的拥护,失望与反抗,直至茉莉花风暴席卷下的革命。作者的叙述少有激昂之处,但是处处都饱浸着他对彼人彼土的深沉感情。尤其是在父亲这条主线上,透过平实质朴的文字,读者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个残缺的灵魂在放弃和希望间挣扎撕扯的切肤之痛 - "Certainty is better than hope." "As long as he is not home, he is unknown everywhere".

  • 1 童书小读伴 2018-08-11 09:38:34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言道其尚存,这般关于死的感受性描述,充其量只是亲人的placebo,无益于我们对死的理解。当然,我赞成作者关于人在时间与空间序列上对他人的影响的判断——生命是河,每个人都是过客,但过客值得纪念与缅怀的地方,恰恰在于曾让这条河激荡起涟漪,泛起过浪花。承认父亲仍然尚在人间,对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实在无足轻重,个人的歇斯底里不足为外人道。但回来本身,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年龄越大,越会发觉生命是个轮回,那种超脱规律与生命进程的“失控”是很少的,甚至在一个更绵长的时间范畴中,都是某种重复。拒绝与卡扎菲儿子的媾和,这样的政治合作可以再进一步拓展。

  • 2 浅显 2017-11-05 21:15:12

    回不去也割不断的家乡。离开三十年但一直未曾离开的父亲。Hisham Matar的句子如诗,虽是伤痕文学,读来却很享受。默默地对班加西的南地中海风情心生好感。

  • 0 别字大王 2021-04-10 15:07:02

    emmmmm没啥意思

  • 0 brucas 2024-03-24 18:11:18 上海

    居然忘记标了。可能是自我剖析最真诚最深刻的non-fiction作品之一。

  • 0 faustparody 2023-04-17 10:46:00 美国

    Prof. Matar说他十一岁才开始学英语。自此,英文非母语写作的榜样又多一位

  • 2 晓颖 2020-04-21 09:42:24

    笔触极其细腻。封面上的油画是法国马奈的杰作The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 在父亲被绑架失踪后,作者发现自己无法在美术馆长时间停留,于是他每天到伦敦住所附近的国家美术馆待十五分钟,只看一幅画,看完一幅画往往要花好多天。许多年后当他几乎确认父亲遇难的日期,翻开日记他发现那天他反常地睡到中午才起床,到美术馆后决定结束上一幅看了几个月的画,无意识间选择开始看这幅与他父亲的遭遇相呼应的作品。即使在父亲失踪三十年后,写这本书时作者也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他父亲结局的确切证据,最后令他不得不接受的,就是这一命运的暗示。书中的返乡之旅,是在利比亚推翻卡扎菲之后短暂的和平时期,一切都充满希望,然而这一切稍纵即逝。不知道作者在面对那之后直到现在的乱局,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

  • 0 树叶的叶 2016-11-04 12:54:06

    R4 read by Khalid Abdalla. NY-- Tripoli, Libya-- Cairo--London

  • 1 Fine 2020-03-28 21:13:21

    作者父亲的“档案”被暴政和时间抹去了,又在所有认识他的人那里变成了各种故事。一个人的缺席最后在别人的回忆里变成了鲜活的存在。如果回去意味着珍视的过去面目全非,那么寻找的意义是什么。

  • 0 2018-01-24 13:39:54

    Had the pain not been so precise I would have asked, to which of my sorrows should I yield.

  • 0 fugue 2020-08-17 15:05:34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What a story... | I wish at least I had some happy man/ as father, growing old in his own house--/ but unknown death and silence are the fate/ of him | 那些无知的人类 何时才能为恶行忏悔

  • 0 LQ🍡 2019-02-21 13:06:50

    死者仍然和我们共同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悲痛,不过是为了应对身体上的死亡。时间与空间都是无限的,生命不是一次性的事件,因此“他已经死了”这样的宣布是不准确的。

  • 0 WooBaby 2019-10-07 18:25:46

    想起那个一直赞颂卡扎菲的老领导。就在他们被接去沙漠中吃烤肉的同时,还有那么多人被独裁者轻易抹去存在过的痕迹。

  • 0 浪迹天涯肖卿欣 2018-11-26 16:10:02

    对政局,动荡和死亡有思考,但是并没有引起我这样一个中国大陆读者的共鸣。

  • 2 Gincredible 2019-12-21 01:23:41

    #83 悲伤但不沉重,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心态了吧。流亡作家和移民作家读得越多,对自己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检视就越深刻且不可避免地越痛苦。

  • 0 E 2019-12-07 20:25:38

    “I envy the finality of funerals”

  • 0 Sean Gorilla 2020-03-16 23:26:01

    冒昧地问一句,作者这样背景的人,对“故乡”的情感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觉得我和他无法共情。。。

  • 0 headradio 2017-09-19 02:17:26

    一段也许永远都无法解开的死亡之谜,一个家族几代人对暴政的抗争,一个国家动乱的近现代史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