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一段惊心动魄的香港回归较量史,一 部鲜为人知的中欧外交风云录!
·1984年,中英达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但英国并不甘心撤出香港——
90年代初英方修建香港新机场,是想留给未来特区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
回归前夕,英方加紧推行香港政改方案,意欲何为?
·回归之后的特区治理,毫无先例可循,各种困难与麻烦不断——
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遭遇重大冲击,香港如何在中央支持下走出困境?
中央驻港工作机构面临多方面压力,如何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居港权引起重大政治风波,如何平息?
围绕香港问题,我国与英国进行了漫长的正面交锋和暗战,其中的艰难和惊险超乎我们的想象。而中欧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来也可谓惊心动魄,颠簸前行,经历了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博弈和较量。
资深外交家姜恩柱就是中英关系以及整个中欧关系发展的直接参...
(展开全部)
资深外交家姜恩柱就是中英关系以及整个中欧关系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甚至是塑造者。从西欧司司长,到驻英国大使,再到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他亲历了中欧之间的诸多重大事件,主导了无数次交涉和谈判。在《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中,他将自己几十年的对欧外交工作细说从头,围绕中欧关系、中英关系、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对历史事件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了揭秘和解读,尤其是对香港回归前中英两国尖锐而复杂的外交斗争进行了详尽的记录。
真实生动的谈判场景还原,简练清晰的来龙去脉解析,以及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体现出一个外交家的智慧和深刻洞见。这对外交工作者来说是一部可贵的历史参考书,对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本难得的外交风云录。
姜恩柱,1938年12月生于江苏高邮。中学就读于上海。1960~196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
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先后在我国驻英国代办处、大使馆和部内西欧司工作。1984年起任西欧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1991~1995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分管西欧和港澳事务。随后历任我国驻英国大使、中央驻香港工作机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全国人大大会新闻发言人。
20世纪80年代初曾为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布鲁金斯学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国际问题研究。
作者为第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外交技术人员还是比较保守的,三思而后行。写的大国之间的事还是路线比较清晰,只不过后面有点看不下去吧。
还是值得一看的,对了解外交工作有一定了解。内容与书名不符,香港所占篇幅不大。如果定位个人回忆录更合适。
姜老的文笔确实比较平淡,缺乏激情,但是仍然能感受到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氛围,内容精彩极了,全是干货,层层递进。我个人觉得所有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的人都该看看,能学到很多。 另外,我发现外交重臣的书,总有人在下面评论没意思,还有人评论外交官是外交技术员。这类人赶紧绕步吧,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也确实理解不了国家层面的斗争,请你们多看点野史花边,符合你们的档次。
文笔内容三星,但因为是写在那个最好时代末期的书,读来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气息,加一星
好读之处: 三大块:法、德、荷对台售武的几次折冲;在英一年余与各方的接触;在港处理几个案子的脉络。 两小点:两德合并的条约安排;过来人对外交、外交人的几句絮叨。
> 更多书评 4篇
> 9人在读
> 87人读过
> 76人想读
订阅关于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水木葳蕤 2020-04-22 11:02:05
外交技术人员还是比较保守的,三思而后行。写的大国之间的事还是路线比较清晰,只不过后面有点看不下去吧。
0 有用 张彬 2023-02-17 13:05:47 浙江
还是值得一看的,对了解外交工作有一定了解。内容与书名不符,香港所占篇幅不大。如果定位个人回忆录更合适。
2 有用 huiyi 2022-01-20 17:26:55
姜老的文笔确实比较平淡,缺乏激情,但是仍然能感受到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氛围,内容精彩极了,全是干货,层层递进。我个人觉得所有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的人都该看看,能学到很多。 另外,我发现外交重臣的书,总有人在下面评论没意思,还有人评论外交官是外交技术员。这类人赶紧绕步吧,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也确实理解不了国家层面的斗争,请你们多看点野史花边,符合你们的档次。
0 有用 那陌Namol 2024-07-03 21:27:32 浙江
文笔内容三星,但因为是写在那个最好时代末期的书,读来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气息,加一星
0 有用 亭西 2022-12-28 11:29:41 北京
好读之处: 三大块:法、德、荷对台售武的几次折冲;在英一年余与各方的接触;在港处理几个案子的脉络。 两小点:两德合并的条约安排;过来人对外交、外交人的几句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