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原作名: The Messenger
译者: 陈亮 / 莫结胜
出版年: 2017-4
页数: 392
定价: 49.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读客外国小说文库:暗杀大师系列
ISBN: 9787539995236
内容简介 · · · · · ·
愿意为了什么而死,就要为了什么而活。
——————————
梵蒂冈教皇在仪式上遭到恐怖组织的突然袭击,得到线报赶赴现场的加百列•艾隆也未能制止这场阴谋。更糟糕的是,这只是一系列恐怖活动的开端。加百列的行动,从这时才刚刚开始。
为了揪出组织头目,加百列安排了女特工莎拉打进该组织金主的巢穴。然而,直到一路伏击至加勒比海上,加百列才发现,他正在一步步滑入自己设下的陷阱。
——————————
从总统到中学生,37国读者持续追看17年,希拉里和克林顿都是《暗杀大师》的忠实读者!
比尔•克林顿:“暗杀大师”加百列是我最喜欢的虚构人物。
希拉里•克林顿:席尔瓦的小说一出版,我马上就会读。
-
◆“暗杀大师”已连续17年稳居《纽约时报》畅销榜,8次夺得榜首!
◆狂热粉丝已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以色列、丹麦、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愿意为了什么而死,就要为了什么而活。
——————————
梵蒂冈教皇在仪式上遭到恐怖组织的突然袭击,得到线报赶赴现场的加百列•艾隆也未能制止这场阴谋。更糟糕的是,这只是一系列恐怖活动的开端。加百列的行动,从这时才刚刚开始。
为了揪出组织头目,加百列安排了女特工莎拉打进该组织金主的巢穴。然而,直到一路伏击至加勒比海上,加百列才发现,他正在一步步滑入自己设下的陷阱。
——————————
从总统到中学生,37国读者持续追看17年,希拉里和克林顿都是《暗杀大师》的忠实读者!
比尔•克林顿:“暗杀大师”加百列是我最喜欢的虚构人物。
希拉里•克林顿:席尔瓦的小说一出版,我马上就会读。
-
◆“暗杀大师”已连续17年稳居《纽约时报》畅销榜,8次夺得榜首!
◆狂热粉丝已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以色列、丹麦、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巴西、韩国、泰国、越南等37个国家!
◆全网口碑爆表,好评率高达98%!
◆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传说!征服全球亿万读者的伟大角色——“暗杀大师”加百列•艾隆,又回来了。
◆只因太经典,作者拒绝好莱坞改编“毁原著”!
——————————
媒体推荐:
-
席尔瓦,这位真正的大师级作者,已经给出了打造完美小说的全部要素——广受关注的主题、栩栩如生的角色、真实可信的设定,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纽约时报》书评
-
丹尼尔•席尔瓦处理情节的方式总是能对读者起到预期的效果:让他们如坐针毡。——《出版人周刊》
-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中那些血沫横飞的逼真场景制造了故事的惊悚氛围。但真正让你夜不能寐的,是深藏在背后的那些信息——威胁着世界和平的恐怖主义活动。——《今日美国》
-
席尔瓦已经可以毫无争议地与格雷厄姆•格林和约翰•勒卡雷平起平坐了。——《华盛顿人》
-
丹尼尔•席尔瓦的“暗杀大师”系列绝对可以在美国新生代悬疑小说里占据头把交椅。——《华盛顿邮报》
-
席尔瓦能把他故事中的峰回路转写得让人热血沸腾……在他的书中,你能读到轻巧迅捷的行动、鲜明清晰的铺陈,还有精雕细琢的人物。——《纽约时报》书评
-
席尔瓦的小说展示了他一如既往的智慧、风格和研究能力……当然,还有戏剧性的高潮。——《华盛顿邮报》书评
-
席尔瓦把加百列•艾隆塑造成了当今世界非凡无比的隐秘战士。——《科克斯书评》
-
在各地开展的双重乃至三重的特工行动、正义与偏执的激情交错,以及加百列自身的悲剧特质,都是“暗杀大师”引人入胜的原因。它扣人心弦、文笔洗练,是当代间谍小说当之无愧的杰作。——《书单》杂志
-
席尔瓦的书有着扣人心弦的细节……他能保持一贯的张力和悬念,让整个系列都成为畅销全球的杰作。——《丹佛邮报》
-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妙趣横生,如同情节编织的网。——《巴尔的摩太阳报》
-
世界悬疑小说领域的至高杰作。看着席尔瓦用文字赋予“暗杀大师”加百列这个角色生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无论他在挥洒热血还是涂抹油彩。——《科克斯书评》
-
在席尔瓦之前,从未有一位作家以这样的方式讲述世界。如果你还不是席尔瓦或“暗杀大师”加百列的粉丝,你会错过当代文坛凤毛麟角的悬疑小说之一。——《赫芬顿邮报》
-
作为一名骨灰级悬疑小说书迷,第一时间阅读席尔瓦的新作几乎是一种义务。席尔瓦带上他的标志性角色——摩萨德特工加百列,基本保证了你一两天的绝妙享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
-
在“暗杀大师”系列作品中,席尔瓦创造了一个传奇般的秘密特工,他拥有的才能会让007詹姆斯•邦德流下眼泪。——《达拉斯晨报》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的创作者
· · · · · ·
-
丹尼尔·席尔瓦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丹尼尔•席尔瓦(Daniel Silva)
当代大师级悬疑小说作家,1960年生于美国。曾任战地记者,跑遍中东,1997年开始专注写作。
“暗杀大师”系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2000年至今已推出17本,本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8次夺得榜首。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风行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引发读者阅读狂潮,亚马逊、Goodreads好评率高达98%;每有新作,都比前作获得更高人气和赞誉。“暗杀大师”,已成为全世界悬疑小说爱好者的共同语言。
《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他的作品:“紧张、利落、喘不过气,故事骨架搭得太漂亮,主人公们鲜活得要命,让人想起推理黄金年代那些文笔和气氛都完美至极的经典。”《每日新闻》发表评论:“席尔瓦是这个领域公认的大师,他为世界悬疑小说文坛带来了新的生机。”
目录 · · · · · ·
第二部 戈齐特医生的女儿
第三部 暗夜之旅
第四部 证人
作者按
致谢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试读 · · · · · ·
那个无意之间把加百列•艾隆从短暂而不平静的退休状态中唤醒的人叫阿里•马苏德。马苏德,这位伟大的欧洲知识分子和自由思想家,在慌不择路的惊恐之中,一时忘记了英国的车辆是靠左行驶的。 他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十月傍晚死在了伦敦的布隆伯利。当时,他刚参加完“巴以及中东和平与安全政策论坛”第一届年会最后一次会议。人们对当天上午开幕的这次会议曾寄予厚望,但到了这一天结束的...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告诉他,他并没有穷尽所有能够避免冲突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权威机构应该是联合国而不是美国。但我更强烈地表达了我反对这场战争的终极理由。我告诉总统先生,美国也许会很快就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你们很强大,”我说,“而你们的敌人很弱小。”但是我也预言,战后,美国将面对多年的暴力反抗。我警告他,用暴力解决危机,智慧造成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危机。这场战争会被穆斯林世界看作白人基督徒发动的另一场十字军东征。恐怖主义不可能被更大的恐怖主义击败,只可能被社会和经济正义击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页 -
您似乎相信,恐怖主义和激进伊斯兰主义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如果他们变得更像我们的话——也就是说,如果穆斯林世界里没有那么多贫困,文盲和暴君,就没有那么多青年人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去伤害和杀死别人。但是,他们已经看见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想要这种方式。他们也已经看见我们的民主政治,却抛弃了它。他们把民主看做一种与伊斯兰基本教义悖逆的宗教,因而以一种崇高的狂热来对抗它。我们怎样才能让这些只信奉死亡的伊斯兰教徒们接受公平和繁荣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的人也喜欢 · · · · · ·
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抛去立场不谈,也不是本值得推荐的书

梵高与恐怖green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这本和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信使》是同一本书 | 来自xujunsjh | 1 回应 | 2017-06-30 16:49:3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新世界出版社 (2008年11月)7.5分 2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读客全球顶级畅销小说文库 (survivor)
- 读书即生活 BOOK TEAM (裁缝点灯)
- 读书。小说。读这些不完全是消遣。 (Vanessa。)
- 我看过的悬疑推理小说们以及不负责任的个人点评 (Diabl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暗杀大师:死亡信使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狷介有乌青 2017-04-05 22:26:22
【2017.36】这部超长自制3D超高清巨幕电影,我们是主角、看客亦是导演
0 有用 七七 2023-05-21 16:03:59 重庆
暗杀信使 虎头,中间紧张,扣人心弦,真实感教强,不会动不动黑科技,或者玄学,或者打不死的小强,但是 蛇尾,结局太草率。
23 有用 NIGO 2017-04-05 10:59:19
愿意为了什么而死,就要为了什么而活
0 有用 allbridge 2017-05-23 23:11:05
或许拍成电影会更好看,更娱乐。
1 有用 薇啦啦啦啦 2018-02-24 23:12:58
浮夸的腰封!本书中涉及的国际热点、民族宗教问题很多,关键是各种国籍的外国名真名假名太多如果不是一口气看完真的会搞混.... 头一次看悬疑小说跟啃骨头似的费劲,也不觉得有什么悬念,前半本全是铺垫,终于主要故事情节高潮来了,然后虎头蛇尾就...结束了??真的,反倒是如果拍成特工电影会好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