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道路漫长》的原文摘录

  • 恋恋浮生,只为情色,身体的解放从来就是人性解放的一部分。身体是我们表达快乐地工具,甚至就是快乐本身。但是身体的重要性远不止如此。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就是我们终其一生最重要的工作,而这项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都在我们的体内。 (查看原文)
    连连 1赞 2016-12-05 22:42:13
    —— 引自第33页
  • 如果我们能够接触到自己内心的邪恶,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找到心灵的平静和快乐。 (查看原文)
    祺风 1赞 2016-12-28 10:28:12
    —— 引自第185页
  • 医学/法律/金融/工程学,没错,这些都是人类崇高的追求,值得我们付出一生,但诗歌/美/还有浪漫的爱,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 (查看原文)
    祺风 1赞 2016-12-28 10:32:13
    —— 引自第211页
  •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查看原文)
    祺风 1赞 2016-12-28 10:34:06
    —— 引自第222页
  • 想想那些“地表上空,悬浮着的厚厚的尘埃”:灰土、硅藻、真菌、花粉、纤维……人迹一样,包裹着这个星球。由于过于细微和庞大,你看不见它们,但这些漂浮于空中的尘埃,许多都是微小的生命,它们能分解动植物尸体,分解岩石,为土壤培育出各种养分,也能跟着随机的风和雨,传播孢子,生根发芽——这多像我们人类,科学家说,正如恐龙尸骸的尘埃依然飘荡在今天的空气里,我们的尸骸也终将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因大自然的侵蚀而裸露,而游荡,在太阳系未来缓慢的死寂过程中,化为尘埃,吹拂过充满星辰的银河。 (查看原文)
    久矅 2016-10-07 17:49:03
    —— 引自章节:尘埃
  • 每个人一刀切下去,都可以看到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年轮。 (查看原文)
    久矅 2016-10-07 17:58:25
    —— 引自第3页
  • 朋友是个极端的人。也正是他的极端,才让行走这个简单的身体行为升华出意义。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说,生命“只是行走的影子”,道出了本质,即没有行走,就没有生命。在他那里,所有的痛和罪恶都在行走的路上消解了,行走的意义并不是通向远方,而是我们完成治疗和救赎的过程——事情就是这样。 (查看原文)
    久矅 2016-10-07 18:00:04
    —— 引自第39页
  • 内心境界在山上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在山上,更不会用所谓的高姿态去俯视众生,他们更谦卑,更懂得低入尘埃,更有温度,更富有关怀与同理心。 生命的意义,究其本真在于漫长道路中的内心修行。所有结伴同行中,意念善良的“对视”则是灯火,有灯火处就有力量。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莫不如此。 更何况我一直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凝视世界的眼睛,迟早会成为一盏灯火,守在某个关隘,等着帮助别人度过此地,让他们有力量走向漫长的道路。 行走的目的并非抵达,而是为了参悟漫长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行走的人,都是同行者,这也是你我缘分所在。 愿我们道路漫长,笃定行走,不舍修行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2 12:43:02
    —— 引自章节:陈坤作序
  • 想想那些“地表上空,悬浮这的厚厚的尘埃”:灰土、病毒、硅藻、真菌、花粉、纤维......人迹都一样,包裹着这个星球。由于细微和庞大,你看不见它们,但那些漂浮于空中的尘埃,很多都是微小的生命,它们能分解动植物尸体,分解岩石,为土壤培养出各种养分,也能跟着随机的风和雨,传播孢子,生根发芽------这多像我们人类,科学家说,正如恐龙尸骸的尘埃依然飘荡在今天的空气里,我们人类也会是同样的结局------无论生前荣辱成败,我们的尸骸也终将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因大自然的侵蚀而裸露,而游荡,在太阳系未来缓慢的死寂过程中。化为尘埃,吹拂过充满星辰的银河。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2:18:30
    —— 引自第8页
  • 与人生相比,国家、民族、阶级、时代都不重要,人的本质,是人性和时间。这不只是万里之外十四个英国孩子的故事。哪里能有什么不一样?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剩下的只是苍茫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2:26:16
    —— 引自第13页
  • 弱德,是指人在苦难处境之下,仍然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弱德之弱,不是贫弱,在无常的命运面前,人力难以抗争,必然是一种弱,一如周云蓬的盲。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遵循内心的操守,诚实,向善,隐忍和坚持,维护自己对美的欣赏和渴望,自尊而体面地活下来,这便是弱德。 弱之为德,在中国传统上自有渊源。只是现代社会,举世以“强”为尚,弱成了一种屈辱和羞耻,遑论弱德。可是只有上帝才知道,任何“强”都只是少数和暂时的,对更大多数人、更漫长的人生而言,“弱德”才是一种更现实、更安详、更慈悲的人生态度。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2:29:34
    —— 引自第17页
  • 每个人都有自己接近自由的方式,有人用大脑,有人用笔,有人用身体......龚琳娜用的是声音。很多时候,自由的获取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强权的抗争和血腥,它很可能跟权势无关,跟知识和认识无关,它只涉及一个人的心性,像一个盲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是一种佛性。它可以,也应该是日常和欢乐的。“一个人寻找放浪形骸的自由。“是龚琳娜《山中问答》里的一句歌词,那是她所有吟唱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寻求的天命。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2:36:26
    —— 引自第21页
  • 有些人,值得你在有生之年,一想再想。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2:40:44
    —— 引自第31页
  • 我不知道什么东西,能让两个性格强烈、无法一起生活的人,精神和情感上海这样缠绕纠结,互不放手。他们不在一起,好像是在一起的另一种方式。爱很了不起,但也许爱又是不够的,因为爱会蒙蔽人的眼睛,还会流失。有时候,一个人的心灵比爱更广阔、更稳固,它能容下比爱更丰厚复杂的内容。基于心灵的伴侣,是不是比情感上的爱更顽固和持久?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2:47:03
    —— 引自第44页
  • 茶无法,没有定规。喝茶不只是解渴,更是修身和静心。有点像中国画,讲究澄怀观道:若要观道,你必须先沉静自己的胸怀。宁静致远,静不是目的,目的是远,是过去和未来。道在远方,茶就是远,茶的滋味要上接千载,跟苏东坡跟陆羽发生关系,才能得到正见。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2:53:10
    —— 引自第61页
  • 两天后我去试小样,当还布满针头线脑的样衣一上身,感觉那布料就像水一样贴着身体顺流而下,肩、肘、腰、胸,身体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关节都被物料轻轻掌握,舒服极了。好的定制不仅顺应你的身体,它还能矫正你的体态,我忍不住夸了两句,这时候老头说话了:“高级定制和大众成衣的区别,就在于衣服里运用了什么材质。我用的材料轻盈但不瘫软,我从不用硬邦邦的衬里,那样衣服好看但你不舒服。高级时装的真谛,源自它的内里。”最后老头又故作深奥地补充一句:“一套衣服是这样,小伙子,一个人也是如此吧。”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3:04:44
    —— 引自第106页
  • 在海滩,在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基督山顶巨大的耶稣像,它在那里已近百年,俯首庇护。这塑像之于这个城市,就像一个了不起的神谕:“如果你一心一意寻找我,就必寻见。”(《申命记》4:29)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3:10:56
    —— 引自第112页
  • 人类总是习惯喜同恶异,不喜欢异于自己的人事,这是不容忍的根源。另一面,人和人又注定不一样,性格、思想、行为和信仰均有差异,这是人性的根源。两个根源的缠斗,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悲剧。其实争自由不是争夺一个真理,而是争取若干个真理能够并存,因为真理对面不一定是谬误,很可能站着另外一个真理。 容忍异己世自由的根本,是前提,如果不能容忍,自由就会成为它的反面------专制,必定导致思想的唯我独尊,政治上的极权。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3:13:45
    —— 引自第140页
  • 一个戾气横行的社会,人人追求个性,发表观点,都自以为真理的化身,自由的目的就是消灭对方,自由的结果就是剥夺别人的自由,胡适这样的人往往被认为世故圆滑、犬儒、没有立场。但只有人生阅历丰富的人才知道,要做到这样不容易,结合中国的忠恕之道和西方绅士精神,它需要更丰沛的心性、更开阔的智识,需要对人世更深切的体察和理解。这样的人可能并非一座高山,供人仰望,却是一条道路,引人走向远方。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5 23:19:52
    —— 引自第142页
  • 安静的能量,是数千年前齐国方士们开启和传承的,后来与佛教禅事融合,成为一种文化。古人的茶道、围棋、抚琴,甚至武术、禅修,都以安静功课为基础,传递出一种深长的静思意味。即便是京剧,哪怕锣鼓震天,可戏中人的体态韵律、念白及音乐,还是给人静远超脱之感。中国的古诗美文更是,就是重重叠叠急急促促,也会留下或隐或显得气口,这气口,就是为呼吸做准备的。有静,才有节奏,才有伺机而动的爆发 静的反面是躁。这是一个喧哗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求得,焦虑与被忘记。往来熙熙,,滚滚红尘,静非常不容易,会被当作失败者,或显得矫情。但我们还是逆流而上,制作了《越轨者》专辑。他们曾经是经济海洋里的的暴利获得者,曾经是强势媒体上如鱼得水拥话语权,他们或衔玉而生或少年得名,在这个社会的主流轨道上辗转拼杀。突然间,出于各自的原因,他们选择脱离轨道,划出一道轻逸的切线,脱轨而去;回到老家,生根发芽,在自家的园子里种植瓜果;从北京出发,搭车去柏林;或干脆自己放逐在海上,以船为家,做个游民。 (查看原文)
    连连 2016-12-06 08:42:24
    —— 引自第145页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