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孙机先生治学,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先生每考证一物,均旁征博引,细致解析,据此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背景。本书收录先生有关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个时代冕冠、服饰的梳理,透彻分析了古代服饰史上的若干重大变革,尽展华夏服饰之盛况。考究的措辞,雅致的文笔,再配以精美的手绘线图,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精巧华美的历史画卷。
有对周代组玉佩的深入解读,其起源悠古,胤裔绵延,在服制与礼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华夏深衣之推演,“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亦有“华带飞髾而杂襳罗”之楚风流布;汉式褒衣博带,历南北朝服制之变而辟为双轨,北魏改革后的冠冕衣裳,与北齐、北周改革后的胡服系统并行不悖;及至唐代,以浓墨重彩描绘女子之艳丽服装与精致妆容,“眉黛夺将萱草色,裙红妬杀石榴花”,“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还有对中国古代带具的系统梳...
(展开全部)
有对周代组玉佩的深入解读,其起源悠古,胤裔绵延,在服制与礼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华夏深衣之推演,“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亦有“华带飞髾而杂襳罗”之楚风流布;汉式褒衣博带,历南北朝服制之变而辟为双轨,北魏改革后的冠冕衣裳,与北齐、北周改革后的胡服系统并行不悖;及至唐代,以浓墨重彩描绘女子之艳丽服装与精致妆容,“眉黛夺将萱草色,裙红妬杀石榴花”,“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还有对中国古代带具的系统梳理,上溯先秦法服,下及元明绦带,述型式之演变,评纹饰之发展,叹工艺之精湛;惜霞帔坠子制作精巧,式样纷繁,更喜其所蕴绵绵心意——“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更有备受推崇的明代束发冠与头面,若分心般叠曲萦迴,引人入胜,更耐寻味……
孙机,文物专家,考古学家。1929年9月28日出生于山东青岛,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1979年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51年,孙机开始随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宿白先生的指导下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几十年来,孙机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在古代车舆、冕冠、服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
超详细博物馆观展指南,发现白描配图比照片更适合用于科普讲解,白描能突显线条特征,拍照就太多到此一游的意味了
影视服装人员扫盲必备,虽不是事事巨细的介绍,但有很多容易模糊的概念都得到了厘清,就是有实物图就好了,还是有些东西没明白具体使用方法,但碍于出土文物的局限也是明白的^ω^书里配的手绘插图也很棒
中国古舆服论丛中的服饰部分
摸过一遍,最大的感想是,考古学和博物馆也该采用3D技术做文物建模了,有些东西单看图版正面,根本不知道实际中是怎么操作的……这样一想,就觉得能从语焉不详的古人描述中反推出用法是比想象中更了不起的事。书还是非常好,二重论证法典范,有些文字材料不知道是从哪里找的,广博程度实在很令人惊奇。现在逐渐搞明白带和头面是怎么用的了,但几种不同的冠怎么个戴法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很想用实物操作一下。还学会了大量的冷知... 摸过一遍,最大的感想是,考古学和博物馆也该采用3D技术做文物建模了,有些东西单看图版正面,根本不知道实际中是怎么操作的……这样一想,就觉得能从语焉不详的古人描述中反推出用法是比想象中更了不起的事。书还是非常好,二重论证法典范,有些文字材料不知道是从哪里找的,广博程度实在很令人惊奇。现在逐渐搞明白带和头面是怎么用的了,但几种不同的冠怎么个戴法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很想用实物操作一下。还学会了大量的冷知识,一种典型的博物学式不求甚解快乐。 (展开)
去看国博古代服饰文化展之前必读
我的感受是太考据了
不失为古代服饰研究领域的佳作,只是学术性、专业性太强,看起来不太流畅。可拿来作为国博古代服饰文化展的参考书,很多展板上的文字和图都出自此书。
选文和起名不太合适。其实只是衣冠中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几个阶段研究而已,起名也太大了。另外图示太少,且还只有黑白的平面手绘图…连个实物图都没有……很多看起来真的完全没有质感。这书适合已经有这方面专业水平的当作一种“探讨”性质去翻看,没什么脉络对非专业的意义不是很大。
论文集
> 更多短评 34 条
半生桐 (来也恓惶)
2020-02-20 21:05
虽说洪武年间先规定“庶人初戴四带巾”,后来又“改四方平定巾”。但戴头巾却不是下层民众日常的装束,他们戴的是小帽,又称瓜皮帽。谈迁《枣林杂俎》说: “嘉善丁清惠宾,隆庆时令句容。父戒之日: ‘汝此行纱帽人说好我不信,吏中说好我益不信,即青衿说好亦不信,唯瓜皮帽说好我乃信耳。’”纱帽指官场,青衿指一般士人,只有瓜皮帽指老百姓;其父是要他儿子关心民间疾苦。
> 42人在读
> 127人读过
> 1008人想读
订阅关于华夏衣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孜莫 2020-07-16
1
0 有用 倒行逆施 2020-12-04
超详细博物馆观展指南,发现白描配图比照片更适合用于科普讲解,白描能突显线条特征,拍照就太多到此一游的意味了
1 有用 Miss没鼻子 2020-11-29
影视服装人员扫盲必备,虽不是事事巨细的介绍,但有很多容易模糊的概念都得到了厘清,就是有实物图就好了,还是有些东西没明白具体使用方法,但碍于出土文物的局限也是明白的^ω^书里配的手绘插图也很棒
16 有用 飲水憶雲 2016-08-28
中国古舆服论丛中的服饰部分
3 有用 钟螺 2018-06-16
摸过一遍,最大的感想是,考古学和博物馆也该采用3D技术做文物建模了,有些东西单看图版正面,根本不知道实际中是怎么操作的……这样一想,就觉得能从语焉不详的古人描述中反推出用法是比想象中更了不起的事。书还是非常好,二重论证法典范,有些文字材料不知道是从哪里找的,广博程度实在很令人惊奇。现在逐渐搞明白带和头面是怎么用的了,但几种不同的冠怎么个戴法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很想用实物操作一下。还学会了大量的冷知... 摸过一遍,最大的感想是,考古学和博物馆也该采用3D技术做文物建模了,有些东西单看图版正面,根本不知道实际中是怎么操作的……这样一想,就觉得能从语焉不详的古人描述中反推出用法是比想象中更了不起的事。书还是非常好,二重论证法典范,有些文字材料不知道是从哪里找的,广博程度实在很令人惊奇。现在逐渐搞明白带和头面是怎么用的了,但几种不同的冠怎么个戴法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很想用实物操作一下。还学会了大量的冷知识,一种典型的博物学式不求甚解快乐。 (展开)
0 有用 Muggle 2021-02-19
去看国博古代服饰文化展之前必读
0 有用 宝宝TWO 2021-02-17
我的感受是太考据了
0 有用 heiyehupo 2021-02-16
不失为古代服饰研究领域的佳作,只是学术性、专业性太强,看起来不太流畅。可拿来作为国博古代服饰文化展的参考书,很多展板上的文字和图都出自此书。
0 有用 却道枯叶未成蝶 2021-02-03
选文和起名不太合适。其实只是衣冠中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几个阶段研究而已,起名也太大了。另外图示太少,且还只有黑白的平面手绘图…连个实物图都没有……很多看起来真的完全没有质感。这书适合已经有这方面专业水平的当作一种“探讨”性质去翻看,没什么脉络对非专业的意义不是很大。
0 有用 张迁碑 2021-01-22
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