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开门罗和女儿的事件不谈,只以小说设定的故事为出发点。
女儿为什么要离开呢?朱丽叶直到最后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女儿以前和她亲密无间,天天粘在一起;后来,女儿被灵修组织“拐跑了”,接受了某种在她看来蹩脚的答案,不匹配她的聪明机智的性格;面对这一点,她内心满是不服气(这种不服气远大于她对女儿真实的关心),甚至对任何人都难以启齿 她从“大吨位教母”那里离开时的崩溃大哭。
女儿离开的真正原因,在这篇小说的设定里是模糊的:她知道了父亲埃里克的死以及火化过程,而后又知道了朱丽叶与埃里克在后者死前的冲突,性格里难以调和的矛盾。埃里克意外的死把二人之间隐藏的、尚未解决的矛盾永久搁置,朱丽叶心情复杂,同样不服(“她说他们找错人了,作为寡妇,她该做的是自己纵身往火堆里跳去。”)她之前cling to丈夫却失望(因为丈夫出轨),在和女儿将秘密和盘托出后,她其实默默地将clinging的对象转移到女儿身上。小说里对女儿为什么离开的直接原因并没有描写,或许是她感受到了母亲身上这种畸形的寄生关系背后的虚假(她以为自己爱丈夫/女儿,实质上,她只是希望自己被(先是)丈夫/(后是)女儿排他的、全身心地爱(或是占有,她根本分不清二者的区别,anyways)。
(或许女儿洞悉了,在这样的相互寄生关系之下,一旦自己分神(不再对母亲投注全神贯注地、排他性的爱),她于母亲内心的位置可能会像被草草火花的父亲,失去一切尊严与爱,了无痕迹地从这个世界上被抹去。。
让我奇怪的是,通篇小说都是从母亲朱丽叶的感受展开的,以上所有细节,我都是从母亲细微之间的较劲、心理状态感受到的。(她是门罗面对女儿的独白之一种吗?把自己未曾面对的转化到写作里)通篇在讲朱丽叶对女儿的“牵挂”(用得不恰当,我暂时想不到其他词),但对于来自女儿自己的视角的描述少之又少。那这“牵挂”何以成立,还是只是母亲寄生性投射的延伸?
小说里最接近真相的一句,是对女儿的描述:“她天性中有一些细腻、严格和纯净的方面,有一种岩石般坚定的诚实的素质。”(这是母亲唯一一次克服了自己的自我、对女儿的掌控欲(对性灵组织的厌恶由此而来),对女儿作出的一次客观而亲近的描述。(这一特质,朱丽叶直到最后都没有学到。现实中的门罗亦然。)
看完整篇小说,在我看来,这篇小说的意旨并非上乘,里面对母亲内心、她的个人经历大段大段地描述,时而显得零碎。而这些,并没有帮助我们理解母亲和女儿之间真正的裂缝,以及,理解它的可能(或许会将读者带进一个更严肃的,值得讨论的主题)。
从这篇小说也可以一窥,门罗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其他人,怎么能保证自己不会面对被扫扫火化的结局呢hh
个人的一点感受。如果有其他读者的不同看法,期待~
我感觉特别像凯莉莱卡特拍的《某种女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