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
原作名: 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
译者: 鲁宓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112
定价: 32.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22150331
内容简介 · · · · · ·
一本奇妙的小书,用文字记述开悟的体验。在禅宗公案和传奇故事中,禅师们在面临无可解的矛盾时,似乎总有一种超越对错二元性的态度,能从中迸出一种全新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悟”。但禅宗不立文字,我们通常只看到“顿悟”的刹那,而看不到在开悟之前或之后的种种过程。
这本《箭术与禅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位具有西方理性思想精髓的学者,以客观的态度,亲自深入探究东方的直观智慧,以平实的文字加以分析报道,没有夸大渲染。这种来自异国文化观点的第一手心得报告,没有经过时间或口耳相传的扭曲,也不用背负任何传统的包袱,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追求生命的真义,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远赴日本学禅。他追随弓圣阿波研造,修行箭术,但习箭的每一个阶段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困境,仿佛一则则无解的公案。在师父的引导下,他逐渐放下自我的投射,体验了“当下的真心”,得以一睹那遥远的天际,禅所活生生存在并呼吸着的...
一本奇妙的小书,用文字记述开悟的体验。在禅宗公案和传奇故事中,禅师们在面临无可解的矛盾时,似乎总有一种超越对错二元性的态度,能从中迸出一种全新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悟”。但禅宗不立文字,我们通常只看到“顿悟”的刹那,而看不到在开悟之前或之后的种种过程。
这本《箭术与禅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位具有西方理性思想精髓的学者,以客观的态度,亲自深入探究东方的直观智慧,以平实的文字加以分析报道,没有夸大渲染。这种来自异国文化观点的第一手心得报告,没有经过时间或口耳相传的扭曲,也不用背负任何传统的包袱,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追求生命的真义,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远赴日本学禅。他追随弓圣阿波研造,修行箭术,但习箭的每一个阶段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困境,仿佛一则则无解的公案。在师父的引导下,他逐渐放下自我的投射,体验了“当下的真心”,得以一睹那遥远的天际,禅所活生生存在并呼吸着的空间。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 奥根·赫立格尔(1884-1955)
德国哲学家,埃尔朗根大学教授。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192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讲授哲学及古典语文学,期间师从弓道大师阿波研造学禅。二战后隐居于德国加米施。1948年出版学禅回忆录《箭术与禅心》,使“禅”普及于西方世界。
译者 | 鲁宓
现代艺术家,译者。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硕士。曾在台北、巴黎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译著二十余部。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呼吸,其实是将自我的频率调整到与周围事物一致,也既是与周围融为一体。如射箭前的呼吸,是将“自我”和“弓”、“箭”、“靶”、甚至是“空气”融为一体;这样射箭如同射我,即使不看靶,也能射中。 人能思想,却弱如苇草。然而,当其无思无虑之时,即可成其伟业。“如婴儿状态”须长年累月的忘我训练才能达到。一旦达到这种状态,人便会不思而思,其思如阵雨从天而降,如波涛涌过海面,如星辰闪耀夜空,如绿叶吐芽于和煦的春风之中。确实,它就是阵雨,就是海洋,就是星辰,就是绿叶。 禅师绝对拒绝为人们作任何关于过幸福生活的训导。他从个人经验得知,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作尽职的指导,没有大师的帮助,时没有一个人能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的。另一方面,这个事实也同样起着决定作用,就是他的各种体验、各种获得的东西以及各种精神的变化,只要仍然是属于他的,就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克服、改变,直到一切属于“他的”东西被消灭。 * [按]一是有外在约束力,避免走向歧路。一是保持初心。 拉弦时不能使用全身的力气,而必须学会只让你的两手来做,胳膊和肩膀的肌肉仍然松着,仿佛是在袖手旁观。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完成以“神意”来拉弓射箭的条件之一。 每个步骤,配以自然的呼吸,犹如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你做不到”,大师解释说,“这是因为你呼吸不当。吸气后要轻轻地将气往下送,让腹壁尽量扩展开来,屏一会儿气,再尽可能缓慢均匀地呼出。略停后,又快吸一口气,一呼一吸,绵绵不断,以后便会渐渐地形成一种节奏。如果呼吸得当,你就会感到射箭一天比一天容易。因为通过这种呼吸练习,你不但能发现一切精神力量的源头,而且,你越放松就越能使这种源泉更充盈地流动,更容易注入四肢。”似乎是为了证实一下,他拉开了那张强弓,叫我站在他地身后摸他地胳膊的肌肉。那肌肉的确非常放松,仿佛什么力气也没有使一样。 “问题就在这儿,你在使劲想它(保持放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以行动来直接切入禅的精神,正符合禅的要旨。禅是活生生的体验,不存在于任何言语文字中。 箭就像「竹叶上的雪」一样剑手挥舞长剑不仅是要打倒对手;舞者跳舞不仅是要表现身体的某种韵律。心智首先要熟悉无意识。 技术性的知识是不足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于无意识之中。 吸气之后要轻轻地把气向下压,让腹肌紧绷,忍住气一会儿,然后再尽量缓慢平均地吐气,停顿一会儿,再快吸一口气─就这样不停地吸进呼出,自然形成一种韵律。 因为你不肯放开你自己。你没有等待完成,却准备迎接失败。只要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你就别无选择,只能靠自己来召唤一些应该自然发生的事,而只要你继续这样召唤下去,你的手就无法像婴儿的手一样正确地放开,就无法像一颗熟透的水果般自然绽开果皮。 「你们必须在路上就开始收心。把你的心神集中于练习厅中所发生的事。视若无睹地经过其他一切,彷佛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而且真实的,那就是射箭!」 要能够自然地完成这种无为的行为,心灵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定力,这种定力就要靠呼吸的专注来达成。这是刻意的练习,而且要刻意到装模作样的程度。吸气与吐气都要极仔细地一再练习。不需很久就会有效果。一个人越是专注于呼吸,外界的刺激就越来越模糊。 充满了心灵的觉察,所以又被称为「当下的真心」。意味心灵与精神存在于一切。 叶子被雪的重量越压越低。突然间雪滑落地上,叶子却一动也不动。就像那叶子,保持在张力的最高点,直到那一击从你身上滑落。 箭就像「竹叶上的雪」一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箭术与禅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箭术与禅心"的人也喜欢 · · · · · ·
箭术与禅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7 条 )
-
人类是会思考的生物,便是人类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没有计算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过了常年的自我遗忘训练,人类能够达到一种童稚的纯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类不断的进行思考,他的思考就像天空中落下的雨水,海洋上的波涛,夜空闪烁的星辰在春风中飘舞的绿叶,的确他就是雨水波涛星辰和绿叶。 当一个人到达如此的精神境界时,她就是一个生活艺术中的禅师,他不像画家般需要画布,画笔和颜料她也不像射手般,需要弓箭吧,和其他...
2020-07-11 09:34:29 3人喜欢
人类是会思考的生物,便是人类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没有计算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过了常年的自我遗忘训练,人类能够达到一种童稚的纯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类不断的进行思考,他的思考就像天空中落下的雨水,海洋上的波涛,夜空闪烁的星辰在春风中飘舞的绿叶,的确他就是雨水波涛星辰和绿叶。 当一个人到达如此的精神境界时,她就是一个生活艺术中的禅师,他不像画家般需要画布,画笔和颜料她也不像射手般,需要弓箭吧,和其他用具它拥有它的四肢身体头和其它部分,他的财产通过所有这些工具来表现自己,她的手脚便是画笔,整个宇宙便是画布,他在上面描绘他的生命70、80甚至90年,这幅画叫做历史。 技术不是用来训练肌肉的,拉弓是不要用上全身的力气,而要学习让两只手用力,肩膀和手臂的肌肉是放松的,仿佛他们只是旁观者似的,只有当你们做到这一点才算完成了初步的条件,是拉弓和放箭心灵化。 你做不到是因为你呼吸不正确,吸气之后要轻轻的把气象小压让腹部紧绷,忍住气一会儿,然后再尽量缓慢平均的吐气,停顿一会儿再吸一口气,这样不停的吸进呼出自然形成一种玉韵律,如果能够做到,你会觉得射箭一天比一天容易,是因为从这种呼吸中里不断发现一些精神力量的泉源,也会使全年更为丰盛,流淌的住你的四肢,使你更轻松。 他把那功放箭的连续过程分解为几个步骤,握弓搭箭,举弓拉弓并停留在最大张力状态,然后房间每个步骤都开始吸气,然后将其比较互补,最后呼出,结果是呼吸自然的配合,不仅强调个别的位置与手的动作,而且依照个人呼吸的不同,将一切动作编制成韵律的过程。 每当我回想那段日子,就不免会想起在最初时,我要使用正确的呼吸是多么的困难,虽然我的呼吸在技术上是正确的,但是每当我试着在拉弓的时候放松我的手臂和肩膀肌肉,我的腿部肌肉就会变得更加僵硬,仿佛我若是不站稳就会死掉似的;又仿佛我是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必须从土地中汲取力量。师傅时常没有办法,只好闪电般抓住我的肌肉,压住一个敏感的部位来提醒我。我为了自己辩护,有一次师傅说,我刻意要使自己放松,他回答:“这正是问题所在,你特别费心去思索,它们必须完全专注于你的呼吸上,好像除了呼吸没其他事!”我花了许多时间才达到负师傅的期望,但毕竟我做到了。我学会了在呼吸中毫不费力的放开自己,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并不在呼吸,而是听起来很奇怪——被呼吸了,有时我很长时间思索,不愿意承认这个大胆的念头,但确实是。 如果他一开始就将呼吸练习,他就无法使你信服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你必须自己努力去遭受挫折,才会准备好抓住他抛给你的救生圈,相信我,从我自己的经验中,我知道师傅了解你和每一个学生,甚至比学生自己要多。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但它的确能够看见学生的心灵。 你握住拉开的弓弦,必须像一个婴儿握住伸到面前的手指。她那小拳头的力量让人惊讶,而当他放开手时又没有丝毫的震动,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婴儿不会想,我现在要放开手指来抓其他东西。他从一件东西在那里一件东西。完全不自觉,没有目的。我们说婴儿在玩东西,而我们也可以说,是东西在跟婴儿玩。 你知道你为何无法等待下去,为何在放箭之前会喘气,正确的放箭始终未发生,因为你不肯放开你自己。你没有等待完成,就准备迎接失败。只要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你就别无选择,只能靠自己来召唤一些应该发生的事,而且要你继续这样召唤下去,你的手就无法像婴儿手一样正确的放开,就无法像一颗熟透的水果般自然绽开果皮。 真正的箭术,是无所求的,没有箭靶,你越是顽固地要学会射箭击中目标,你就越无法成功,目标也离你越来越远。阻碍你的,是你用心太切,你认为如果你自己不去做,事情就不会发生。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你必须学会正确的等待,怎么学习呢?放开你自己,把你自己和你的一切都断然抛弃,直到一无所有,只剩下一种不刻意的张力。 “你们以后来上课的时候,必须在路上就开始收心。把你们的心神集中营业厅中所发生的事。视若无睹的经过其他一切,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而且真实的,那就是射箭!” 关闭所有感官之门,这项要求并不意味着主动拒绝感官的世界,而是准备好顺其自然的退让。要能够自然的完成这种无为的行为,心灵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定力,这种定力就要靠呼吸的专注来完成,这是刻意的练习,而且要刻意到装模作样的地步。吸气与吐气都要及仔细的一再练习,不需很久就会有效果,一个人越是专注于呼吸,外界的刺激就越模糊。刚开始时,她们就像是掩耳听到的含混叫声,渐渐消失,最后就像远方的海涛声般令人习惯,不加察觉。时日久后对更大的刺激就会产生抗,摆脱他们也变得更加容易。只需要察觉身体,无论行住坐卧都是放松的,专注于呼吸上不久便会觉得自己被一层无可渗透了最近寂静所包围,只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呼吸,然后渐渐脱离这种意识与感觉,不需要做什么新的决定,因为呼吸自己会慢下来,变得越来越节约,最后逐渐变成一种模糊的调子,完全脱离注意力的范围。 唯一能使用干扰停止的方法就是继续呼吸,平静而漠不关心地,与任何出现的事物建立友好关系,熟悉他们,不断地看到他们,最后待到倦怠时,就会进入一种睡着之前的朦胧状态。 但是如果后来就这样睡着了,则是必须加以避免的危险。避免的方法就是要突然提升注意力,就像是一个侧夜未眠的人,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要依靠他的警觉时,精神上突然一震;这种提升只要成功一次,以后必然可以重复。它能够帮助心灵产生一种内在的震动——一种安宁的脉动,可以升华为一种通常只有在稀有的梦境中才能体验到的轻快感觉,以及一种陶然的确性,相信自己能够从四面八方得到能量,恰到好处的加强或减轻精神上的压力。 在这种状态中,没有一件事需要思考、计划、奋斗、欲求和期待,没有特定方向的目标,但是知道自己的可能和不可能,其力量是如此的不可动摇——这种状态是根本的无欲无所求与无自我,这就是师傅所谓的真正心灵化,事实上他充满了心灵的察觉,所以又被称为“当下的真心”,意味着心灵与精神存在一切,因为他们不会随任何固定地点。它可以保持当下的存在,因为它与不同事物有关联时,也不会因依附于反映上而失去其原本的灵敏。就像池塘里满盈的水,随时准备漫溢出来,有无穷的力量,因为它是自由的;它对一切事物都放开,因为它是空无的。这种境界是一种原始的境界,它的象征是一个虚无的圆圈,但对于站在里面的人来说,这事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你们的箭飞不远,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的距离就不够远,你们要把箭靶当作是无穷远处。射箭大师都有如此的共同经验:一个好射手用中等强度的功,可以比没有心灵力量的射手用最强的公弓箭射得要远。射箭不靠弓,而是靠当下的真心,靠射箭时的活力与意识。为了能够完成发挥这种意识的力量,必须以不同方式进行仪式:像个舞蹈家在跳舞。如果你能够如此你的动作就会发自中心,从正确呼吸的源头发出。不是像在脑中背诵定时般的演练,而是像当时的灵感直接创造出来的,于是舞蹈者与舞蹈便合为一体,别无二物。把仪式变成宗教性的舞蹈,你的心理意识才会发展出所有的力量。”
回应 2020-07-11 09:34:29 -
注意呼吸。控制自我。专心。正确大量地练习。 以行动来直接切入禅的精神,正符合禅的要旨。禅是活生生的体验,不存在于任何言语文字中。 箭就像「竹叶上的雪」一样剑手挥舞长剑不仅是要打倒对手;舞者跳舞不仅是要表现身体的某种韵律。心智首先要熟悉无意识。 技术性的知识是不足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于无意识之中。 吸气之后要轻轻地把气向下压,让腹肌紧绷,忍住气一会儿,然后再尽量... (1回应)
2019-01-28 13:36:57 3人喜欢
注意呼吸。控制自我。专心。正确大量地练习。
以行动来直接切入禅的精神,正符合禅的要旨。禅是活生生的体验,不存在于任何言语文字中。 箭就像「竹叶上的雪」一样剑手挥舞长剑不仅是要打倒对手;舞者跳舞不仅是要表现身体的某种韵律。心智首先要熟悉无意识。 技术性的知识是不足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于无意识之中。 吸气之后要轻轻地把气向下压,让腹肌紧绷,忍住气一会儿,然后再尽量缓慢平均地吐气,停顿一会儿,再快吸一口气─就这样不停地吸进呼出,自然形成一种韵律。 因为你不肯放开你自己。你没有等待完成,却准备迎接失败。只要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你就别无选择,只能靠自己来召唤一些应该自然发生的事,而只要你继续这样召唤下去,你的手就无法像婴儿的手一样正确地放开,就无法像一颗熟透的水果般自然绽开果皮。 「你们必须在路上就开始收心。把你的心神集中于练习厅中所发生的事。视若无睹地经过其他一切,彷佛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而且真实的,那就是射箭!」 要能够自然地完成这种无为的行为,心灵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定力,这种定力就要靠呼吸的专注来达成。这是刻意的练习,而且要刻意到装模作样的程度。吸气与吐气都要极仔细地一再练习。不需很久就会有效果。一个人越是专注于呼吸,外界的刺激就越来越模糊。 充满了心灵的觉察,所以又被称为「当下的真心」。意味心灵与精神存在于一切。 叶子被雪的重量越压越低。突然间雪滑落地上,叶子却一动也不动。就像那叶子,保持在张力的最高点,直到那一击从你身上滑落。 箭就像「竹叶上的雪」一样。 引自第110页 1回应 2019-01-28 13:36:57 -
海漫小姐 (闲着也是贤者)
在箭术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那些艺术并不具有实用或纯粹欣赏娱乐的目的,而是用来锻炼心智;诚然,那些艺术能使心智接触到最终极的真实。。。 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成为某项艺术的大师,单纯靠技术性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无念之中。。。 经过了长年的自我遗忘训练,人类能够达到一种童稚的纯真状态。 日本的艺术内涵具有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佛教。这一点在箭术、绘画、戏...2020-07-11 21:08:43 2人喜欢
在箭术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那些艺术并不具有实用或纯粹欣赏娱乐的目的,而是用来锻炼心智;诚然,那些艺术能使心智接触到最终极的真实。。。 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成为某项艺术的大师,单纯靠技术性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无念之中。。。 经过了长年的自我遗忘训练,人类能够达到一种童稚的纯真状态。 引自 序:无艺之艺 日本的艺术内涵具有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佛教。这一点在箭术、绘画、戏剧、茶道、花道及剑道上都是一样的。它们都预设了一种精神境界,然后以各自的方式去达到这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最高形式就是佛教的特征,因此具有一种僧侣的本质。。。。我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是佛教中的禅宗,它完全不是一种推论出来的理论,而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正如追求生存意义的无底深渊一般,它是无法用理智来掌握的,一个人只能无意识地知道它;。。。在此诉之于箭术,以很可能造成误导的言语来形容就是:由于心灵的训练,箭术的技巧变成一项艺术,如果适当地进行,能够成为“无艺之艺”。。。于是乎箭术就意味着不是外在地使用弓箭,而是内在的自我完成。弓与箭,只是不必要的皮毛,只是达到目标的途径,而不是目标本身;弓与箭只是最后决定性一跃的助力而已。 引自 一 禅与日本艺术 只能从经验中学会的东西,又何必用思想去预测呢? 他告诫我们,“必须在路上就开始收心。把你的心神集中于练习厅中所发生的事。视若无睹地经过其他一切,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而且真实的,那就是射箭!”。 身体的松弛必须要继续成为心理与精神上的松弛,使心灵不但敏捷,而且自由;因为自由所以才敏捷;因为原本敏捷,所以才自由。。。身体的松弛与心灵的自由之间。。。而必须从放弃一切执著开始,成为完全的无我,于是灵魂会回返内在,进入那无名无状、无穷无尽的原本之中。 关闭所有感官之门,这项要求并不意味着主动拒绝感官的世界,而是准备好顺其自然地退让。要能够自然地完成这种无为的行为,心灵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定力。。这是刻意的练习。 。。。相信自己能够从四面八方得到能量。。。在这种状态中,没有一件事需要思考、计划、奋斗、欲求或期待,没有特定方向的目标,但是知道自己的可能与不可能,其力量是如此的不可动摇----这种状态是根本的无所求与无自我,就是师父所谓的真正心灵化。事实上它充满了心灵的觉察,所以又被称为“当下的真心”。意味着心灵与精神存在于一切,因为它不会执著于任何固定地点。。。像池塘里满盈的水,随时准备漫溢出来,有无穷的力量,因为它是自由的;它对一切事物都开放,因为它是空无的。这种境界是一种原始的境界,它的象征是一个虚空的圆圈,但是对于站在里面的人而言,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必要的超然与自我解脱,内省与生命的强化,当下的真心的出现,这些状态不是靠机会或理想的环境才能达成... 箭术成为一种仪式,表现了“大道”。 。。。如果一切都决定于射手的无所求与无我,那么它的出现必须自动地发生,不需要理智的控制与反应。 。。。他一天比一天更能追求他的灵感,不需要在技术上费力;同时他也能通过细心的观察而启发灵感。他心中刚浮现意象,手中的笔已将那意象捕捉描绘下来,最后,学生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心还是手完成了这项创作。。。。要达到这种“心灵化” 这些艺术无疑都是仪式。它们都比老师的言语更清楚地让学生明白,只有当准备与创造、技巧性与艺术性、物质与心灵、计划与目标都融合无间时,才能进入正确的艺术家的状态。。。现在他必须练习不同的专注与忘我的方法,他所模仿的不再是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以抄袭的事物皮毛,而是更自由、灵活、心灵化的内涵。 人、艺术、作品三者合而为一。。。艺术家不创作(do)它,艺术家只能存在(be)。 关于师父:师生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生命义务,在老师身上,必须具有一种远超职业要求的高度责任感。。。老师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与解释,只会偶尔地给予指示,也不期待学生发问。。。他帮助学生离开自我,也离开自己的老师,他勉励学生要走得比他自己还远,要”爬到老师的肩上。。。也许他再也看不到老师,但他永远忘不了老师。他对老师的感恩不下于他初学时毫无保留的敬爱,强烈有如他对艺术的信仰。 引自 五 以心传心 回应 2020-07-11 21:08:43 -
老师绝不会想过早地使学生成为艺术家,他的首要考虑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技巧纯熟的工匠,对自己的手艺有完全的控制。...若干年才发现技巧已经不再具有压迫性,一天比一天更能追灵感。他心中刚浮现意向,手中的笔已将那意向捕捉下来,最后都不知道究竟是心还是手完成了这项创造。
2017-08-19 23:02:58 2人喜欢
-
茶未漾 (生命的心流)
目录: 序:无艺之艺 一、禅与日本艺术 二、从学禅到学射箭 三、心灵拉弓 四、不放箭的放箭 五、以心传心 六、箭术的大道 七、结束与开始 八、从箭术到剑道 序: 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成为某项艺术的大师,单纯靠技术性的只是是不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无念之中。 在箭术中,射手与目标不再是两个相对的事物,而是一个整体。射手不再把自己意识为一个想要击中对面箭靶的人。只有当一个人完...2017-12-08 14:31:13
目录:
序:无艺之艺
一、禅与日本艺术
二、从学禅到学射箭
三、心灵拉弓
四、不放箭的放箭
五、以心传心
六、箭术的大道
七、结束与开始
八、从箭术到剑道
序:
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成为某项艺术的大师,单纯靠技术性的只是是不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无念之中。
在箭术中,射手与目标不再是两个相对的事物,而是一个整体。射手不再把自己意识为一个想要击中对面箭靶的人。只有当一个人完全虚空,摆脱了自我,才能达到如此的无念境界,他与技巧完美地成为一体。
禅是平常心,如马祖禅师所说,平常心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旦我们开始反省、沉思,将事物观念化之后,最原始的无念便丧失了,思想开始介入。
人类是会思考的生物,但是人类的伟大成就都是在没有算计与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过了长年的自我遗忘训练,人类能够达到一种童稚的纯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类不思考地思考。他的思考就像是天空落下的雨水,海洋上的波涛,夜空闪烁的星辰,在春风中飘舞的绿叶。的确,他就是雨水、波涛、星辰与绿叶。当一个人到达如此的精神境界时,他就是一个生活艺术中的禅师。他不像画家般需要画布、画笔和颜料;他也不像射手般需要弓箭、箭靶和其他用具。他拥有他的四肢、身体、头和其他部分。他的禅通过所有这些“工具”来表现自己。他的手脚便是画笔,整个宇宙便是画布,他在上面描绘他的生命七十、八十,甚至九十年。这幅画叫做历史。
一、禅与日本艺术
2:
在日本传统中,箭术是被尊为一项艺术,当成民族的文化传承的,日本人非但不把箭术当成运动,还把它当成一种宗教仪式,一种心灵训练所达到的能力,其目标在于击中心灵上的靶。所以根本上,射手瞄准了自己,甚至会击中自己。
6:
日本的艺术、武士道的精神、日本的生活方式、道德、美感,甚至日本的知性发展,在某种层面上都受到了禅宗的影响,如果不熟悉禅宗,就无法正确地理解日本。
三、心灵拉弓
19:
箭术不是用来锻炼肌肉的。拉弓时不要用上全身的力气,而要学习只让两手用力,肩膀与手臂的肌肉是放松的,仿佛它们只是旁观者是的。只有当你们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完成了初步的条件,使拉弓与放箭心灵化。
上箭时,双手必须几乎高举过头,而且两手手臂几乎平伸。因此,射手所能做的只是平均地向左右拉开双臂,弓拉得越开,双手也越向下移,直到握弓的左手到达了眼睛的高度,手臂伸直,而拉弦的右手臂弯曲,略高过右肩,使使三尺长的箭只有一点尖端突出于弓的边缘——形成非常大的弓幅。射手必须保持这种姿势一会儿才放箭。
20:
呼吸法:吸气之后要轻轻地把气向下压,让腹肌紧绷,忍住气一会儿,然后再尽量缓慢平均地吐气,停顿一会儿,再快吸一口气——就这样不停地吸进呼出,自然形成一种韵律。
21:
拉弓放箭的连续过程可分解为几个步骤:握弓、搭箭、举弓、拉弓,并停留在最大张力状态,然后房间。每个步骤都开始与吸气,然后将气屏在腹部,最后呼出。
四、不放箭的放箭
30:
你握住拉开的弓弦,必须像一个婴儿握住伸到面前的手指。他那小拳头的力量让人惊讶,而当他放开手指时又没有丝毫的震动。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婴儿不会想:我现在要放开手指来抓其他东西。他从一件东西转到另一件东西,完全不自觉,没有目的。我们说婴儿在玩东西,而我们也可以说,是东西在跟婴儿玩。
32:
射手以弓的上端贯穿天际,弓的下端以弦悬吊大地。放箭时如果有一丝震动,便会有弓弦断裂的危险。对于有心机与暴躁的人而言,这种断裂便是永久的,他们便陷入上不及天、下不着地的可怕境地。
五、以心传心
45:
(师父)在进行准备时,深情专注自若,他们让自己沉浸于创造的过程中……虽然这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但是老师为什么不让有经验的学生来做呢?……他固执地遵守这些传统的习惯,因为他从经验中知道,这些准备工作同时能使他进入适于创作的心灵状态。
阿波研造曾说:弓术并非技术。当你射穿自己的心时,就能达到佛陀的境地。他开创的大射道教流派以“一射绝命”为宗旨,主张通过弓术来求道。
回应 2017-12-08 14:31:13 -
首先是拉弓的困境:拉弓时如果用力就会发抖,但是那些弓又非常强硬,不用力怎么拉得开?然后是放箭的困境:放箭不能出于自己的意识,有意识的放箭都会造成箭的颤动,但是无意识又怎么放箭?最后是击中箭靶的困境:老师一再告诫射箭时不要有射中目标的欲望,不要瞄准,那么如何射中箭靶?每一个困境在知性上似乎都没有合理的解答,学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信任老师的引导,全心全意地继续努力,逐渐放下更多的自我投射,变得无... (1回应)
2018-05-12 13:09:39 1人喜欢
-
武嘉祁 (江流石不转)
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来到东方的日本学禅,处处碰壁之后,通过箭术,他体验了禅的真义。 箭已离弦,但不再直飞向目标,目标也不在原地。误导的算计开始出现。箭术的整个方向都发生错误。射手的困惑心智在一切活动上都背叛了自我。 佛教的禅宗诞生于印度,经过了巨大的转变后在中国发展成熟,最后被日本所吸收,成为一种生活中的传统直至今日。 更具体地说,我将要尝试叙述...2022-07-19 21:07:56
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来到东方的日本学禅,处处碰壁之后,通过箭术,他体验了禅的真义。 引自 译序 箭已离弦,但不再直飞向目标,目标也不在原地。误导的算计开始出现。箭术的整个方向都发生错误。射手的困惑心智在一切活动上都背叛了自我。 引自 序:无艺之艺 佛教的禅宗诞生于印度,经过了巨大的转变后在中国发展成熟,最后被日本所吸收,成为一种生活中的传统直至今日。 引自 一 禅与日本艺术 更具体地说,我将要尝试叙述我在日本的六年时间中,跟随一位伟大的箭术老师学习的经过。 引自 一 禅与日本艺术 因此,当有人问我(此时我已经成为一个大学讲师)想不想去日本的东北大学教哲学时,我极愉快地答应了。 引自 二 从学禅到学射箭 师父解释说,当弓完全拉开时,它就包含了“一切”,因此学习正确的拉弓是很重要的。 引自 三 心灵拉弓 柳生但马守宗矩是一位伟大的剑道家,也是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剑道师父。有一天,将军的一位贴身侍卫来找柳生,希望学习剑道。师父说:“据我的观察,你自己似乎也是一个剑道大师;在我们成为师生之前,请先告诉我你的师门。” 那侍卫说:“我很惭愧,我从未学过剑。” “你想骗我吗?我是将军大人的老师,我的眼光是不会错的。” “我很抱歉冒犯了您的荣誉,但是我真的一无所知。” 访客的坚决否认使大师陷入了沉思,最后他说:“如果你这样说,那一定是事实了;但是我仍然确信你是某方面的大师,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 “如果您一定要我说,我就告诉您。只有一件事我可以说是完全有把握的。当我还是个小孩时,就想到如果要做武士,无论如何不能怕死。对于死亡的问题,我已经奋斗了好几年。现在死亡的问题已不再能够困惑我。您所指的是否就是这个呢?” “这就对了!”柳生叫道,“这就是我所指的。我很高兴我没有看走眼。因为剑道的最高奥秘就是从思的念头中解脱。我已经如此训练了千百个学生,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得到这项剑道的最高证明。你不需要技术上的训练,已经是个大师了。” 引自 八 从箭术到剑道 回应 2022-07-19 21:07:56 -
修炼技艺的动力:实用功利,审美享受,思想历练〔科比〕 饥来则食,困来即眠。 日日是好日。 禅是平常心。 指月之指。 弓道:射手是在瞄准自己。是射手、箭和靶…射箭成为非射,即无弓无箭之射…成为“无艺之艺”。 在那无法穿透迷雾之墙后的确是有东西存在的。 〔初期〕以有意去成就无意。 除了专注于呼吸之外,什么都不用做…通过专注呼吸达到定力…随时从外界干扰中抽身,被一层不了渗透的宁谧包裹…最后,呼吸一步步化为模...
2022-05-19 10:35:39
修炼技艺的动力:实用功利,审美享受,思想历练〔科比〕 饥来则食,困来即眠。 日日是好日。 禅是平常心。 指月之指。 弓道:射手是在瞄准自己。是射手、箭和靶…射箭成为非射,即无弓无箭之射…成为“无艺之艺”。 在那无法穿透迷雾之墙后的确是有东西存在的。 〔初期〕以有意去成就无意。 除了专注于呼吸之外,什么都不用做…通过专注呼吸达到定力…随时从外界干扰中抽身,被一层不了渗透的宁谧包裹…最后,呼吸一步步化为模糊而单一的重复,从心念中全然脱离…但是要通过注意力的突然集中避免进入假寐…最终,灵魂便能从内自行产生一种宁静的脉动,升华为一种轻盈异常的感觉,但又可随时从十方调动能量、从而恰到好处地加强或释放压力的自信的喜悦。 这种充满灵性的觉知被称为“当下正念”:不存在任何计划和争取、渴望或期待…意识或精神无处不在,因为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地点。〔量子场,能量的无所在和无处不在〕 你必须要先自己经受沉船的遭遇,才能愿意攥紧他扔给你的救生圈。 经过数年近乎愚笨的重复练习之后,才会发现他已纯熟掌握的“形”不再是一种束缚,反而让他得到了解脱。 各类艺术中形形色色的准备工作,可以让人进入创作所需的正念中:茶道、花道、〔研墨〕 “以心传心”:如一根点燃的蜡烛引燃另一根蜡烛。 他(师父)仅仅存在,便足以让人信服。 “它自己射出去了…射箭的是它,射中的也是它。” “继续练习吧,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我的话只能说到这里了。” “我对箭靶,犹如视而不见。” “无艺之艺:弓道便成为不动之动、无舞之舞,进入禅境。” “弓道艺术的真谛:这是射手与自己的一场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较量。”
回应 2022-05-19 10:35:39 -
序言:人类是会思考的动物,但是人类的伟大成就都是在没有算计和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一条迂回的路,不管多么吃力,也比没有路要好。第四章:一个人以出乎意料之外的退让使对手强烈的攻击落空并且倒地,这种以对手本身的力量来击败对手的艺术叫做柔道,自古以来,至极柔软的水就是柔道的象征;刻意地去成为不刻意的 第五章:老师帮助学生离开自我,也离开自己的老师,他勉励学生要走得比自己远,要爬到老师的肩上。不管学生的路...
2022-04-22 14:11:08
序言:人类是会思考的动物,但是人类的伟大成就都是在没有算计和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一条迂回的路,不管多么吃力,也比没有路要好。第四章:一个人以出乎意料之外的退让使对手强烈的攻击落空并且倒地,这种以对手本身的力量来击败对手的艺术叫做柔道,自古以来,至极柔软的水就是柔道的象征;刻意地去成为不刻意的 第五章:老师帮助学生离开自我,也离开自己的老师,他勉励学生要走得比自己远,要爬到老师的肩上。不管学生的路前往什么方向,也许他再也看不到老师,但他永远忘不了老师,他对于老师的感恩,不在于他初学时毫无保留的敬爱,强烈犹如他对艺术的信仰,以如此的心境他取代了老师的位置,准备做任何牺牲 第六章:你已经知道射坏了不要难过,现在必须学习射好了不要高兴,你必须使自己解脱于快乐与痛苦的冲击,学习平等超然地对待他们,你的高兴要像是为了别人射好而高兴,而不是为了你自己,你必须要不断地练习这个做法,否则你无法想象这有多么的重要 译序:禅这个字是印度话的音译,意思只是净心去虑
回应 2022-04-22 14:11:08 -
后来在许多的失败中,偶尔会有连续几箭正确地击中箭靶。但是只要我的脸上露出丝毫的满意神色,师父便会以少见的严厉相向。“你在想什么?”他会叫道,“你已经知道射坏了不要难过,现在必须学习射好了不要高兴。你必须使自己解脱于快乐与痛苦的冲击,学习平等超然地对待它们,你的高兴要像是为了别人射得好而高兴,而不是为了你自己。你必须要不断地练习这个做法,你无法想象这有多么重要。”
2022-02-28 20:39:15
论坛 · · · · · ·
哪个版本比较好 | 来自消失百天的日子 | 2022-05-14 09:36:59 | |
「以心传心」这是金刚乘吧? | 来自雨华 | 1 回应 | 2022-04-28 18:08:33 |
想问鲁宓是从德文还是从英文翻译的?翻译的太好了 | 来自矢浔 | 2021-11-07 22:57:11 | |
这个版本没有附录? | 来自沈浪 | 2016-10-13 08:23:5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Vintage Books (1999)8.5分 62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7分 1118人读过
-
黄山书社 (2011)8.7分 665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8.4分 25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37°暖书单(一) (37°暖)
- 英语写作 (左思)
- 读书清单2011-2020 (杜扬Seatory)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箭术与禅心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果冻儿 2016-09-29 09:36:36
薄而好读
12 有用 微夏光年 2018-01-18 02:27:14
201803。与万维钢讲的佛学为什么是真的相结合,都是西方人讲佛学,更直接更切中要害,在箭术的学习中直面过于关注自我的冲突,达到专注与无我,那种感受和经历过,无为而为,不强求,不争而争,积极努力而非刻意而为,注重过程和细节,抽离自我旁观自己,反身而诚。
5 有用 半岛璞 2020-08-29 18:07:54
鲜有人知赫立格尔是坚定的纳粹主义者并在1945年后被禁止执教三年。
1 有用 心 2016-12-28 16:34:26
一口气读完没有间断 满心喜悦
38 有用 本葵 2016-09-16 15:38:49
很薄的书,描述作者以学箭悟禅的经历。方法是放弃目的而专注当下,放弃自我,以及保持正道而不取巧。
0 有用 Arya 2022-08-14 23:32:25
头一回看把禅修和一项艺术结合的这么详细的书,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0 有用 浏览 2022-08-13 22:40:32
“把射中目标的想法抛到脑后!就算做不到每发必中,你也仍然可以成为大师。射中箭靶只不过是外在的证明,表现了你无求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是你的无我,你的自我舍弃,无论你怎么称呼这种状态都行。精通这门艺术是分不同等级的,只有达到最后一级,你才能做到不偏离目标。”
0 有用 20c Pyrus 2022-08-11 21:10:37
用“灵魂”拉弓。“弓道不单为射中靶心,挥剑不只是为击败对手,起舞亦不仅是为展示某种有韵律的肢体动作。首先,思想必须要与无意识达成一致。” #无艺之艺#
0 有用 sky 2022-08-09 22:56:27
“无艺之艺”。什么时候我才能做到,手冲不是我冲的而是壶冲的。
0 有用 脆脆快跑_ 2022-08-09 18:05:08
或许是我还没沉下心来吧!感觉隐隐约约影影绰绰的,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