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启示:太平洋铁路贯通东西两岸提升了生产效率;大萧条后联邦证券法等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证券市场成熟需要过程;罗斯福应对大萧条、里根供给侧改革,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人,方能力挽狂澜。读一读这些人的传记。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诱发中等收入陷阱?直接税与间接税的优劣比较?
美国20世纪的三步,第一个罗斯福进行了进步改革,第二个罗斯福强化了国家的宏观经济能力,克林顿发展了新经济。此时此刻
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下一步中国经济的拉动问题。作者应该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最早的吹哨人。这本出版于2016年的书今天读起来依然振聋发聩,摸着美国过河应该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与2016相比:“共同富裕”、“支持民营企业”、“重视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已成为整个国家的高度共识。经历疫情的洗礼,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问题都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也有,外部条件也已经具备,我强烈看好国家未来的发展。
借地点评作者众合岛文章。作者连基本的产业环境都没弄清楚。(其实是不敢说)1:地产租金占到店铺营业额一半以上,怎么和电子商务竞争?2:全篇都在说实体,请问这么些年国家重视的是什么?实体资金不是一直往地产引么?3:说到品牌,作者连天猫和淘宝都没分清。
作者当二传手,大量转述美国的相关书籍(引文不规范,应该有序放索引里的,直接抄到正文里),然而观点还是落伍。最近看了几本比较新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克鲁格曼关于美国经济发展、政策调整、美联储危机应对等方面的书,再看这本,感觉国内的学者的分析和看法结论看还是太主观、太一厢情愿了,与当前美国学界的主流看法相去甚远!作者开篇举了几个例子,然后说谁谁是对的,讲中国的也就罢了,讲美国的,还真不一定对! 一味肯定“罗斯福新政”,肯定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搞得“4万亿计划”,且不说实际效果怎样?学界、产业界如何看待?现实是中央已经多次说“不搞大水漫灌”了,这说明了什么? 简单把城市化等同于工业化,真的好吗? 讲美国与讲中国,感觉还是两张皮,没有能很好地串联起来!
很多问题点到即止,这很好。不然像我这样的不会看得这么愉快。后半部分的,法律,转型对比,像是番外篇,也蛮有新意。可能对专业人士来说不是个好书,门外汉值得看。
书思路清晰 算对当前经济转型问题的总结 但缺少深入分析将来
比较易懂,让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判断。
第一次简略地了解了美国发展中各个层面上的问题、冲突,以及相应的解决之道。作者写了一些对中国的启示,但中国的情况更复杂,相比之下,我觉得知道what not to do比知道what to do更重要。
没有什么独特的观点,而且很多内容比较偏激,不敢苟同
整体来说是一本不多见的,能将中国现状与美国发展不同节点进行对比的客观佳作!
看我这本书,让我想起总理的话,改革就是要有壮士断臂的勇气,为啥这么说呢,是因为改革就是创新,创新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牺牲固有的利益,很疼呀!
……
> 在危机中崛起
2 有用 無逸 2018-03-26 21:55:57
启示:太平洋铁路贯通东西两岸提升了生产效率;大萧条后联邦证券法等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证券市场成熟需要过程;罗斯福应对大萧条、里根供给侧改革,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人,方能力挽狂澜。读一读这些人的传记。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诱发中等收入陷阱?直接税与间接税的优劣比较?
0 有用 晋右史 2022-04-16 02:12:41
美国20世纪的三步,第一个罗斯福进行了进步改革,第二个罗斯福强化了国家的宏观经济能力,克林顿发展了新经济。此时此刻
0 有用 人闲桂花落 2023-03-30 15:33:29 北京
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下一步中国经济的拉动问题。作者应该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最早的吹哨人。这本出版于2016年的书今天读起来依然振聋发聩,摸着美国过河应该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与2016相比:“共同富裕”、“支持民营企业”、“重视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已成为整个国家的高度共识。经历疫情的洗礼,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问题都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也有,外部条件也已经具备,我强烈看好国家未来的发展。
0 有用 抓子 2016-11-12 08:00:41
借地点评作者众合岛文章。作者连基本的产业环境都没弄清楚。(其实是不敢说)1:地产租金占到店铺营业额一半以上,怎么和电子商务竞争?2:全篇都在说实体,请问这么些年国家重视的是什么?实体资金不是一直往地产引么?3:说到品牌,作者连天猫和淘宝都没分清。
0 有用 一米阳光 2020-04-12 21:55:30
作者当二传手,大量转述美国的相关书籍(引文不规范,应该有序放索引里的,直接抄到正文里),然而观点还是落伍。最近看了几本比较新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克鲁格曼关于美国经济发展、政策调整、美联储危机应对等方面的书,再看这本,感觉国内的学者的分析和看法结论看还是太主观、太一厢情愿了,与当前美国学界的主流看法相去甚远!作者开篇举了几个例子,然后说谁谁是对的,讲中国的也就罢了,讲美国的,还真不一定对! 一味肯定“罗斯福新政”,肯定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搞得“4万亿计划”,且不说实际效果怎样?学界、产业界如何看待?现实是中央已经多次说“不搞大水漫灌”了,这说明了什么? 简单把城市化等同于工业化,真的好吗? 讲美国与讲中国,感觉还是两张皮,没有能很好地串联起来!
0 有用 杰克A 2017-07-15 18:42:26
很多问题点到即止,这很好。不然像我这样的不会看得这么愉快。后半部分的,法律,转型对比,像是番外篇,也蛮有新意。可能对专业人士来说不是个好书,门外汉值得看。
0 有用 graceQ 2017-02-14 16:38:18
书思路清晰 算对当前经济转型问题的总结 但缺少深入分析将来
1 有用 iloveu 2017-10-16 19:06:16
比较易懂,让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判断。
0 有用 xxxzyx 2016-11-02 17:40:56
第一次简略地了解了美国发展中各个层面上的问题、冲突,以及相应的解决之道。作者写了一些对中国的启示,但中国的情况更复杂,相比之下,我觉得知道what not to do比知道what to do更重要。
0 有用 methored 2018-02-20 08:33:19
没有什么独特的观点,而且很多内容比较偏激,不敢苟同
1 有用 争渡争渡 2018-08-30 17:00:44
整体来说是一本不多见的,能将中国现状与美国发展不同节点进行对比的客观佳作!
1 有用 男小三 2016-11-28 10:42:54
看我这本书,让我想起总理的话,改革就是要有壮士断臂的勇气,为啥这么说呢,是因为改革就是创新,创新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牺牲固有的利益,很疼呀!
0 有用 momo 2017-06-08 16:3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