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国立”统改为“台北”,改完发现有一处是韩国国立。。。
板仓圣哲那篇文章写得不知所云……讲佛教星宿那篇还可以继续写,分析形象的源流演变
都是非常具体的讨论
有几篇是挪用前人成果。其中来国龙、林圣智、王静芬、赖依缦、李清泉几篇质量较高,值得一读。特别是林圣智以绵阳平阳府君阙为个案,将传统墓阙和佛塔联系起来分析十分有趣。来国龙认为劾鬼术鬼神画由偏重语言文字的功用转向重视视觉图像。赖依缦认为晚唐一字咒系统为炽盛光佛系统代替,而炽盛光佛系统更加在地化,因此出现了些许道教因素。
可以看一看国际艺术史研究与国内的巨大差异,无论从视野、立意、方法还是材料的使用上,基本上完爆大陆学者(当然这里面也收录了3篇大陆学者文章,只是整体而言)比如诸如李淞就成了批驳的靶子,虽然作者语气上很客气,但还是很过瘾。之前和东京艺大工作的朋友聊起李淞,对这位北大艺术学院的教授评价甚低,此人好假设,不求甚解,反正也不用负学术责任,读本书中收录的第一篇文章就验证了。
3.5,质量层次不齐。西王母与车马在铜镜的组合、莫高148窟的独特性、绵阳平杨府君墓阙赏析、云气纹的鉴赏、观音像源流考、五代十国墓主像考、炽盛光佛信仰的传递、唐代墓俑与佛教天王、鸟冠双翼冠考。以上数篇详读,其中主题与附上的图片,都与最近看到的博物馆展览、书有关联。尤其是看到《仰观集》对当圹当野与天王造像有何关联没能进一步解说,被勾起兴趣后,却马上在本书中见到相关研究,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巧遇及时雨了。只是不少论述读起来太单薄,明明还能再进一步的
好多墓葬石窟、造像壁画的东西,完全看不懂,太高端了,装X失败。
根本看不清楚插图.....书中各篇论文质量明显参差不齐。林圣智对绵阳平杨府君阙的考察甚好,结合了汉阙与南北朝造像的研究成果,对每一个小龛和阙的整体进行了极度细致的分析,结论很赞,不过我个人认为改造后的阙不太具备“浮图”的要素。王静芬就7、8世纪观音像在亚洲世界的流变进行的论述亦颇有启发。
劾鬼术,墓主像。
图书馆A4层3排2列 未作细看,因写论文翻阅,几位学者功力非凡,旁征博引
听完巫鸿的讲座再回看就知道他的很多提法跟这里日本学者的思考多有关系
之前看了其中的几篇,写论文引用。这次从头到尾看完了,论文质量都很高(除了倒数第二篇花鸟画有点看不进去),同时把研究这个问题的日、韩和西方相关学者都基本能涉及,是了解历史时期美术史、考古学挺好的一本论文集。私以为,东汉以后墓葬、艺术、社会史,想撇开佛教是不可能的,佛教对中国社会真的是无孔不入的!
李清泉的那篇写得太好了,有内容、有文笔。墓主像的诞生与生祠、祭祀的关系又可联想到后代巴中的地上院落式家族墓。前者是对地上祠堂的模仿,后者的牌楼造型又表明了其墓葬与家族祠堂的融合。另外唐朝墓葬几乎没有左右对称的构成,处于空间中心位置的墓主像又代表了什么呢。
可以很好地学习美术史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内容更接近美术考古。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论文集。由于本人不懂艺术,更遑论艺术史,所以本书看得囫囵吞枣云里雾里,不过每篇都对我启发很大,看不出质量的参差不齐。PS:热评第一笑死我了
18年购入,近半数论文涉及到佛教艺术,今年才略得其味。
所以说花鸟画也是唐宋之变中的一个环节咯。
泛知,中国的绘画艺术与先民祖先崇拜、佛道家思想、权贵品味等有着紧密的关系。画家,在中国古代的生存之道,最高者为宫廷待诏书,常伴皇家,衣食无忧,满足皇家需求,或卖艺于官商市井之间,潦倒终生者不乏之。若从艺术史来看其风格流变,社会政治变迁决定了其命运发展。
汉晋之间劾鬼术的嬗变和鬼神画的源流
> 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
53 有用 远看泰山 2016-10-15 12:59:29
“国立”统改为“台北”,改完发现有一处是韩国国立。。。
4 有用 Urbino 2017-06-02 18:03:31
板仓圣哲那篇文章写得不知所云……讲佛教星宿那篇还可以继续写,分析形象的源流演变
1 有用 森雲 2017-04-27 20:06:56
都是非常具体的讨论
3 有用 云吐月 2020-08-30 14:30:10
有几篇是挪用前人成果。其中来国龙、林圣智、王静芬、赖依缦、李清泉几篇质量较高,值得一读。特别是林圣智以绵阳平阳府君阙为个案,将传统墓阙和佛塔联系起来分析十分有趣。来国龙认为劾鬼术鬼神画由偏重语言文字的功用转向重视视觉图像。赖依缦认为晚唐一字咒系统为炽盛光佛系统代替,而炽盛光佛系统更加在地化,因此出现了些许道教因素。
4 有用 文化恐怖分子 2021-09-17 12:32:05
可以看一看国际艺术史研究与国内的巨大差异,无论从视野、立意、方法还是材料的使用上,基本上完爆大陆学者(当然这里面也收录了3篇大陆学者文章,只是整体而言)比如诸如李淞就成了批驳的靶子,虽然作者语气上很客气,但还是很过瘾。之前和东京艺大工作的朋友聊起李淞,对这位北大艺术学院的教授评价甚低,此人好假设,不求甚解,反正也不用负学术责任,读本书中收录的第一篇文章就验证了。
1 有用 苏台栖乌 2019-07-27 22:58:32
3.5,质量层次不齐。西王母与车马在铜镜的组合、莫高148窟的独特性、绵阳平杨府君墓阙赏析、云气纹的鉴赏、观音像源流考、五代十国墓主像考、炽盛光佛信仰的传递、唐代墓俑与佛教天王、鸟冠双翼冠考。以上数篇详读,其中主题与附上的图片,都与最近看到的博物馆展览、书有关联。尤其是看到《仰观集》对当圹当野与天王造像有何关联没能进一步解说,被勾起兴趣后,却马上在本书中见到相关研究,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巧遇及时雨了。只是不少论述读起来太单薄,明明还能再进一步的
0 有用 画游记 2017-08-25 22:33:09
好多墓葬石窟、造像壁画的东西,完全看不懂,太高端了,装X失败。
2 有用 西野鱼竿 2022-01-31 17:57:16
根本看不清楚插图.....书中各篇论文质量明显参差不齐。林圣智对绵阳平杨府君阙的考察甚好,结合了汉阙与南北朝造像的研究成果,对每一个小龛和阙的整体进行了极度细致的分析,结论很赞,不过我个人认为改造后的阙不太具备“浮图”的要素。王静芬就7、8世纪观音像在亚洲世界的流变进行的论述亦颇有启发。
0 有用 唐皮约特。 2022-01-27 21:58:18
劾鬼术,墓主像。
0 有用 桥头莫兰特 2021-11-05 11:23:12
图书馆A4层3排2列 未作细看,因写论文翻阅,几位学者功力非凡,旁征博引
0 有用 Suzume 2022-01-18 20:16:18
听完巫鸿的讲座再回看就知道他的很多提法跟这里日本学者的思考多有关系
0 有用 雅扥玛扥! 2023-07-31 00:23:05 浙江
之前看了其中的几篇,写论文引用。这次从头到尾看完了,论文质量都很高(除了倒数第二篇花鸟画有点看不进去),同时把研究这个问题的日、韩和西方相关学者都基本能涉及,是了解历史时期美术史、考古学挺好的一本论文集。私以为,东汉以后墓葬、艺术、社会史,想撇开佛教是不可能的,佛教对中国社会真的是无孔不入的!
0 有用 盖特露德 2023-05-28 10:57:09 日本
李清泉的那篇写得太好了,有内容、有文笔。墓主像的诞生与生祠、祭祀的关系又可联想到后代巴中的地上院落式家族墓。前者是对地上祠堂的模仿,后者的牌楼造型又表明了其墓葬与家族祠堂的融合。另外唐朝墓葬几乎没有左右对称的构成,处于空间中心位置的墓主像又代表了什么呢。
0 有用 momo 2023-12-12 18:52:18 湖北
可以很好地学习美术史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内容更接近美术考古。
0 有用 安可期 2022-05-10 22:12:11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0 有用 神策中尉鸭 2022-12-12 08:29:35 北京
论文集。由于本人不懂艺术,更遑论艺术史,所以本书看得囫囵吞枣云里雾里,不过每篇都对我启发很大,看不出质量的参差不齐。PS:热评第一笑死我了
0 有用 余三味 2023-04-08 00:25:49 浙江
18年购入,近半数论文涉及到佛教艺术,今年才略得其味。
0 有用 田村卡夫卡 2023-05-06 19:34:34 北京
所以说花鸟画也是唐宋之变中的一个环节咯。
0 有用 财神5.0 2022-07-25 17:02:48
泛知,中国的绘画艺术与先民祖先崇拜、佛道家思想、权贵品味等有着紧密的关系。画家,在中国古代的生存之道,最高者为宫廷待诏书,常伴皇家,衣食无忧,满足皇家需求,或卖艺于官商市井之间,潦倒终生者不乏之。若从艺术史来看其风格流变,社会政治变迁决定了其命运发展。
0 有用 南池子 2022-04-08 18:51:58
汉晋之间劾鬼术的嬗变和鬼神画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