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利策奖(1968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
早年与胡适均曾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前期著作以《哲学的故事》一书畅销成名。此后著作亦以其鲜明主张的自由和公平,赢得东方读者包括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尊重。后半生更以莫大的毅力和勇气撰写《文明的故事》,超级马拉松般持续近半世纪,曾环球考察实地历史(包括广东、上海等地),最后一段写作行程幸有金婚伴侣杜兰特夫人执笔加入,终于留下这一部传世之作。
杜兰特博士亦可谓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讲完了“哲学的故事”,再讲“文明的故事”。终其一生,他都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化复杂为易懂,我们读者获益良多。
他说,历史的教训,就是我们总也记不住...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利策奖(1968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
早年与胡适均曾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前期著作以《哲学的故事》一书畅销成名。此后著作亦以其鲜明主张的自由和公平,赢得东方读者包括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尊重。后半生更以莫大的毅力和勇气撰写《文明的故事》,超级马拉松般持续近半世纪,曾环球考察实地历史(包括广东、上海等地),最后一段写作行程幸有金婚伴侣杜兰特夫人执笔加入,终于留下这一部传世之作。
杜兰特博士亦可谓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讲完了“哲学的故事”,再讲“文明的故事”。终其一生,他都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化复杂为易懂,我们读者获益良多。
他说,历史的教训,就是我们总也记不住教训。在人类的进程上,直线往往是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而从成功到一败涂地,也只是历史的一念之差而已。历史不是一个可以被推进或抵抗的进程,这也是历史周期律反复证明的。
经典不愧为经典,几乎没有人对文明做过这样细致的滴水研磨(有别于此前的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同时代的汤因比《历史研究》、此后的麦克尼尔《世界史》),而《文明的故事》位列史上最成功的史学系列,成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启蒙读物,亦使初版者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傲然于全球出版界。90年代以来,全书11卷制作成完整的英语有声读物,继续启示新一代以博雅智慧迎对21世纪的未来冲击。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世界文明史 卷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世界文明史 卷六"的人也喜欢 · · · · · ·
世界文明史 卷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宗教改革的思想意义是否被夸大?

新教改革:为什么虔诚的信仰却开启了世俗化的大门?

读马丁路德时思考的个人记录

宗教改革的活力扩向新大陆和亚洲,也带去了侵略和殖民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天地出版社 (2018)8.4分 98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198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10)8.9分 88人读过
-
MJF Books (199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Mediaevel and Renaissance Periods (一颗大豆)
- 纸质实体书收藏1 (路陽Fr1Day)
- 书架整理 (Variola)
- 私房藏书 (请叫我红领巾)
- lin的kindle (Li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世界文明史 卷六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江凌 2019-09-27 11:15:23
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比着看,把伊拉斯谟和路德对比着看,他们有正有负,有前进有倒退,他们的交错和往复,又在为启蒙时代铺路。
0 有用 JDK 2023-03-02 12:27:25 江苏
宗教的堕落激发了人民对不公的反抗。新教摒弃了吸血的教士,耶稣会回归了苦修。大航海、印刷术、火药动摇了意大利经济中心、宗教中心、军事强权的地位。生存受到威胁的宗教启用了恐怖的宗教裁判所。
0 有用 左岸 2020-02-18 18:41:09
2020年读完的第1本书。漫长的隔离期,虽然没酒,但有故事。一如最后的结余所讲,在这个漫长的历程,路德对罗马腐败的愤怒;德国对自己资财养肥意大利的焦虑;加尔文建立标准公益社会的热忱;亨利八世对国内权威的欲望;甚至教皇对罗马教廷的努力;马基雅维利对意大利凝聚的期待,纷纷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宗教改革的时候,提供了一种竞争,每种宗教力量与世俗力量都展开角逐,为文明迈入近代铺设了舞台。
0 有用 麦克 2024-12-27 16:13:44 上海
教会控制力度下降,教士娶妻纳妾尽然可以被理解成对教皇的反抗?那么宣扬平等、自由、博爱的教义就是牺牲普通人的权益?点燃宗教改革之火的导火线是赎罪券的滥发 威克里夫~乔叟~查理二世~勃朗第~波西米亚兴起,此起彼伏,宗教裁判所对异教者和新起的科学的残酷镇压 黑死病导致解剖学以及医学的迅速发展,商业工业的兴起 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马丁路德拉开的日耳曼宗教改革的序幕,最具改革性就是教士仅仅是会众选出来... 教会控制力度下降,教士娶妻纳妾尽然可以被理解成对教皇的反抗?那么宣扬平等、自由、博爱的教义就是牺牲普通人的权益?点燃宗教改革之火的导火线是赎罪券的滥发 威克里夫~乔叟~查理二世~勃朗第~波西米亚兴起,此起彼伏,宗教裁判所对异教者和新起的科学的残酷镇压 黑死病导致解剖学以及医学的迅速发展,商业工业的兴起 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马丁路德拉开的日耳曼宗教改革的序幕,最具改革性就是教士仅仅是会众选出来的奴仆。所有圣餐礼、临终涂油等教会仪式不再具有神奇,靠接受者的信心。路德只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矛盾导致改革的必然性。同时瑞士、英格兰、瑞典….同时属于那个时代的拉伯雷文学、哥白尼的科学,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维萨里的医学解剖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