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原文摘录
-
胡适治学的门径,叫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换句话说,就是以“科学精神”抠字眼。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谁是导演 -
日本人在情报判断上有鉴貌辨色的特点,比如他们推测中国的军事重点,就是以被称为“蒋介石第二”的陈诚所在地区而定——“七七”之后,陈诚去了上海,淞沪成重点,陈诚到武汉,武汉成重点,陈诚到恩施,六战区成了重点。 万家岭大捷,特别是上高会战后,日军预卜战役输赢,又以“虎部队”是否出现为标准,基本上第74军现身在哪里,这场战役就有了一点凶多吉少的味道,即算勉强打赢,付出的代价也小不了。 从日本统帅部,到“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再到武汉第11军司令部,没有一个不睁大眼睛在盯着第74军,这话绝不夸张。 但是盯不住。 “虎部队”既有老虎般的勇猛,却也有类似于江北汤恩伯那样的机警,日军侦察机天天在上面绕圈子,都很难发现第74军的踪迹。唯一的一次,还是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拜托了薛岳的指挥失误。那一仗,第74军损失过半,可是老底子尚在,所以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并且从此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虎部队 -
那是一道看不见的伤口,而且几乎再也没有可以愈合的希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