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吴树文
出版年: 2017-3-1
页数: 261
定价: 3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夏目漱石作品(精装)
ISBN: 9787532773725
内容简介 · · · · · ·
《三四郎》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写于一九〇八年,与《后来的事》和《门》构成了爱情三部曲。主人公小川三四郎从熊本的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东京的大学 。来到东京这个与他以前的认知完全不同的世界后,在现代文明和现代女性的冲击下,他彷徨迷茫,不知所措。他被三种世界同时包围,一是故乡熊本,二是野野宫和广田老师所在的学问的世界,三是浮华世界。三四郎越来越被他暗恋的对象——美弥子所在的浮华世界所吸引。三四郎对美弥子一往情深,可美弥子的态度却暧昧含糊。她数次向三四郎提过“迷途的羔羊”这一词语,却最终与哥哥的朋友结婚。平凡的青年人在与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中,也慢慢得到成长。
夏目漱石在不失为优秀的青春小说《三四郎》里,描绘了纯朴无邪的青年三四郎与明治新女性美祢子之间不存在爱情的爱情模式。而《后来的事》则旨在表明,爱的价值源泉当存在于“自然天成”之中,不在于神,亦不在于...
《三四郎》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写于一九〇八年,与《后来的事》和《门》构成了爱情三部曲。主人公小川三四郎从熊本的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东京的大学 。来到东京这个与他以前的认知完全不同的世界后,在现代文明和现代女性的冲击下,他彷徨迷茫,不知所措。他被三种世界同时包围,一是故乡熊本,二是野野宫和广田老师所在的学问的世界,三是浮华世界。三四郎越来越被他暗恋的对象——美弥子所在的浮华世界所吸引。三四郎对美弥子一往情深,可美弥子的态度却暧昧含糊。她数次向三四郎提过“迷途的羔羊”这一词语,却最终与哥哥的朋友结婚。平凡的青年人在与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中,也慢慢得到成长。
夏目漱石在不失为优秀的青春小说《三四郎》里,描绘了纯朴无邪的青年三四郎与明治新女性美祢子之间不存在爱情的爱情模式。而《后来的事》则旨在表明,爱的价值源泉当存在于“自然天成”之中,不在于神,亦不在于近代西欧的个人主义。换言之,爱的源泉是日本人心灵深处的自然天成。《门》描绘了自然天成左右人生的幸与不幸。至此,在爱情问题上承上启下的三部曲长篇小说谱完终章。但弦外余音,不一而止。譬如:人们在内省之下,决心不顾社会制裁也要归依自然之昔我,其结果,会不会陷入以更深的内省再度否定目前之自我的境地呢?
兼有东西文化教养的夏目漱石,在爱情三部曲里描绘了受西欧影响的“恋爱”,这种“爱”既不同于日本旧有的上对下之“恩爱”,也不同于男女之间的“性爱”。这使当时的读者饶有兴味,与此同时,漱石又融入东洋文化的特点,强调“爱”受“自然”所涵,爱的形式须以自然为源泉。读来隽永可亲。
——吴树文 《漱石枕流,悠悠百年》
作者简介 · · · · · ·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于东京官吏之家,一八九〇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英文专业。一九〇〇年赴英留学,一九〇二年归国后,在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夏目漱石兼具东西方文化素养,早期致力于俳句创作,后创作小说,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明暗》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朝她望去,只见她的面貌依旧,服饰依旧,头发依旧,黑痣当然少不了。总之,完全是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少女,一点没有变。我对她说:‘你一点都没变呀。’ 她对我说:‘你老多了。’ 接着我问她:‘你怎么会那么一点都不变呢?’ 她说:‘我最喜欢长有这副容貌的那一年、穿着这身服饰的那一月、梳着这种头发的那一天,所以就成了这样了。’ 我说:‘那么,我怎么就这么老了?自己都觉得奇怪呢。’ 她解答说:‘因为你一心想比从前那个时候变得更美、更美呀。’ 这时我对她说:‘你是画。’ 她对我说:‘你是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7页 -
三四郎從中獲得的只是寂寞感。仿佛壯響奈良大佛的鐘后,餘音繚繞,輕輕地傳至身居東京的自己耳中。與其說三四郎是對這段話附有的意義感興趣,倒不如說是喜歡那種投射在這層意義上的情緒問題。三四郎是一個不曾切實思考過生死問題的人。對於思考這種問題來說,三四郎那青春的血液是過分熱了。 三四郎面對著三個世界。一個在遠方,就是與次郎所說的,有著明治十五年以前的風味,一切平平穩穩,然而一切也都朦朦朧朧。當然,回那兒去是很簡單的事,想回去的話馬上就能回去。不過,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三四郎是不想回去的。換言之,那兒就像是一處後退的落腳點。三四郎把卸脫下來的“過去”,封在這個落腳點里。他想到和藹可親的母親也被埋在那個圈子里,忽然覺得這太不應該了。於是,只能在母親來信的時候,才在這個世界低迴一會兒以溫舊情。 這第二個世界里,有生著青苔的磚瓦建造的房子;有寬大的閱覽室,大得從這一頭看不清另一頭的人的臉。書都摞得很高,不用梯子的話,手很難夠著。由於翻破了的書頁,加上手指的油污,書籍發黑;金色的字跡發亮。羊皮封面,牛皮封面,有兩百年歷史的紙張,以及所有的東西都積著灰塵。這是一些歷時二三十年才很不容易積成的寶貴灰塵,是戰勝了靜謐的歲月的靜謐的灰塵。 看一看在第二世界活動的人影,大抵長著懶得刮的長鬍子。有的人望著天空走路,有的人低頭行路。衣著無不髒污,日子無不貧困,氣度卻頗從容。縱然處在電車的包圍中,仍無所顧忌地朝太空呼吸寧靜的空氣。進入這個世界中的人,因不知當前的世界而頗不幸,也因能逃離煩惱的世界而頗幸運。(~~)三四郎則處於能稍微領略其中風味的地位,要想脫離就可以脫離的。但是,不惜丟棄好不容易才有所悟的此中三味,又實在感到可憾。 第三個世界宛如光燦的春天在蕩漾。有電燈,有銀質匙,有歡聲,有笑語,有杯裡直冒泡沫的香檳酒,有出類拔萃的美麗的女子。(~~)這個世界就在眼前,但是破難靠近。從難以靠近這一點來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三四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三四郎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三四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3 条 )



母亲的信与三四郎的三个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夏目漱石的小说有非常浓的知识分子的小说气质,一是因为小说主人公多是知识分子,情节由知识分子的苦恼推动,二是漱石的写作“远离江户文学的通俗性,以探究个人主义与超越个人主义的伦理为终生主题”。《三四郎》讲得是从远离东京的熊本上京读大学的青年三四郎,与东大精英圈... (展开)

「三四郎」中的人物原型、地點、時間

> 更多书评 73篇
-
罔两 (Echo's Bones)
“你现在感到好些了吗?如果没什么不舒服了,我们该回去了吧。” 美祢子望着三四郎。三四郎的身子已经站起了一半,这时又坐了下去。当时,三四郎觉得自己不知在什么地方实在不是这个女子的对手。与此同时,三四郎自感肚里的心思被对方看穿,于是萌出了一种随之而来的屈辱感。 “迷路的孩子。” 她眼望着三四郎,把这个词复述了一遍。三四郎没有答话。“你知道这迷路的孩子--词在英语里是怎么说的吗?” 三四郎根本没有想到她竟会...2019-01-13 13:54 1人喜欢
“你现在感到好些了吗?如果没什么不舒服了,我们该回去了吧。” 美祢子望着三四郎。三四郎的身子已经站起了一半,这时又坐了下去。当时,三四郎觉得自己不知在什么地方实在不是这个女子的对手。与此同时,三四郎自感肚里的心思被对方看穿,于是萌出了一种随之而来的屈辱感。 “迷路的孩子。” 她眼望着三四郎,把这个词复述了一遍。三四郎没有答话。“你知道这迷路的孩子--词在英语里是怎么说的吗?” 三四郎根本没有想到她竟会提这种问题,简直说不出知道还是不知道。 “我讲给你听怎么样?”警汁格西农,武献的香坐阶出证线“好的。” “Stray sheep,明白了吗?” 遇到这种场合,三四郎便成了一个穷于应答的人。当瞬息的时机逝去,头脑开始冷静地转动的时候,回首方才的情景,他便后悔不已——本可以那么回答, 也可以这么回答的呀。话虽是这么说,却又不能因为预期到这一后悔, 就轻薄得装成很自然的样子信口开河而勉强赶快回答。所以只好保持沉默,可又感到这么沉默着是多么尴尬啊。 “迷途的羊”这一词汇,三四郎实在似懂非懂,所谓不懂,与其说是指这词汇的意义而言,倒不如说是指她使用这词汇的用意而言。三四郎光是望着她的脸,一声不吭。 于是她一下 子认真起来。 “我显得很狂妄吗?” 她的语调里有辩解的情绪。三四郎被一种 意外的感受所左右:刚才自己是在雾中,心想雾散了就好了;现在因这一句话而使雾散后,她的面目清晰了,三四郎却觉得这雾散得可恨。 三四郎想使美祢子的态度回复成原来那种有意义的样子——就像在两人头顶上展开的那种不清澈也不混浊的天空那样。但是三四郎也想到:这不是靠着几句取悦于她的奉承话就能奏效的。 “唔, 我们该回去了吧。”她突然说道。这不是厌恶人的语调。但是在三四郎听来,这种平静的语调说明对方认为自己是个没有意思的人而感到灰心丧气了。 天空又变了。风从远方吹来,广阔的田地上方,唯有太阳在,见了叫人寂寞得发冷。草里蒸腾出来的水汽使人全身发凉。留神看看,他才想到竟在这种地方一直久坐到了现在。倘若只有自己一个人,一定早就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也许美祢子也……美祢子她是可能坐在这种地方的女子吧。 “好像有点冷起来了,所以先站起来再说吧,受了冷就不好了。唔,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完全好了吗?” “嗯,完全好了。”美祢子很清楚地答道,一下子站了起来。站起身时,她像是自言自语似的小声说着:“迷途的羊。”语调拖得很长。三四郎当然是不答腔。 美祢子指着刚才那个穿西装的男人出现的方向,说道:“要是那儿有路,我倒想从那辣椒旁过去。”两人便朝着那个方向走去。茅庐后面果然有一条三尺左右的小路。走到小路的半当中,三四郎提问了: “良子小姐决定上你那儿去吗?” 美祢子用 半面脸颊笑笑。然后提出了反问: “你为什么要问这事呢?” 三四郎正想要说什么的时候,见脚下有一块泥泞地,大概有四尺左右吧,土地向下凹,积水浸润。凹坑中央放着一块不大不小而便于落脚的石头。三四郎并不需要这块石头过渡,径直跳了过去,然后回头朝美祢子看去。美祢子将右脚踩在泥泞地中央的那块石头上。石头放得不大稳固,她腿上使劲,摇晃着肩膀,来保持平衡。三四郎向她伸出手去。 “请拉住我的手。”他说。 “不,我能行。”她笑着。在三四郎伸着手的那段时间里,她光是保持平衡而不跃过去。三四郎便把手缩了回来。这时美祢子将全身的重量压在那踩着石头的右脚上,然后左脚猛一使劲,跳了过去。由于过分顾及别弄脏了木屐,所以用力过大,身体欠直,上身朝前冲,差一点要跌倒。在这种情况下,美祢子的双手落到了三四郎的两臂上。 “迷途的羊。”美祢子在口中说道。三四郎能够感觉到她的呼吸。 引自第110页 在一个明知离你很遥远又忍不住想要接近的人面前,内心敏感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的。“这种平静的语调说明对方认为自己是个没有意思的人而感到灰心丧气了。”
回应 2019-01-13 13:54 -
三四郎走上住所的二楼,进入自己的房间,坐下试试,依然有刮风的声音。三四郎每次听到这种风声,就会想起“命运”二字。而每次听到这呼啸着的风声便不寒而栗,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绝不是一个坚强的人。静心一想,自从上东京以来,自已的命运大体上被与次郎操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受到了和和气气的愚弄;与次郎是一位可爱的恶作剧者,今后,自己的命运也将被这个可爱的恶作剧者所左右。风不停地吹着,这风确实比与次郎更强大些。
2021-03-28 20:59
-
而我的父母何尝不希望我在这世道里当一个伪善的人。可我已看穿了伪善的把戏,于是只能做真恶人了。 “有时候受到十分亲切的对待,但并不愉快。” “哪一种时候呢?” “徒具形式的亲切,而这亲切本身并非目的的那时候。” 有时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会受到亲切的对待,就像我在学校里做教师那样。不过我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衣食,如果被学生们看穿,肯定会感到不愉快的吧?与此相反,像与次郎这样的人,由于是数一数二的真恶人,所...
2021-03-28 16:30
而我的父母何尝不希望我在这世道里当一个伪善的人。可我已看穿了伪善的把戏,于是只能做真恶人了。
“有时候受到十分亲切的对待,但并不愉快。” “哪一种时候呢?” “徒具形式的亲切,而这亲切本身并非目的的那时候。” 有时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会受到亲切的对待,就像我在学校里做教师那样。不过我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衣食,如果被学生们看穿,肯定会感到不愉快的吧?与此相反,像与次郎这样的人,由于是数一数二的真恶人,所以时常来找我麻烦,这种捣蛋鬼,叫人根本没法对付,但是他并无恶意,这就令人感到可爱。这正跟美国人对金钱的露骨态度一样,其行为的本身就是目的。本身就是目的的行为是最正直的,而正直的行为是最不讨人嫌的,所以,受过我们那个时代“凡事不要正直”的不良教育的人,都不惹人喜欢。 引自第149页 唔,还有哪。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怪事颇盛行。有一种很妙的做法是:用利己主义的货色塞入利他主义的内容里。你遇见过这种人吗? 怎么样的人? 换句话来说,就是以“真恶”来行“伪善”。从前的伪君子嘛,目的无非是希望人人都夸他与人为善,对不对?但是现在正相反,是为了损伤人们的感触而故意去干伪善的事,力图使对方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来,都会认为自己是伪善的。对方当然很不高兴,于是此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要把伪善不走样地显露给对方知晓的正直表现,乃是真恶人的特点,而且其表面的言行举止肯定自始至终都是善的。所以你瞧,这就二位一体了。会巧妙地运用这一做法的人,近来大大地增多了。 引自第149页 回应 2021-03-28 16:30
-
扰扰 (透过电影看人生)
夏目漱石本擅长刻划人心深处的葛藤,小说很少直接道及其个人的生活和思想。但随笔一卸小说樊篱,剖析内在的自我,诙谐、困惑、敦厚、淳朴、真实,乃是洞察漱石内心世界和复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 P 13 “看到爱吃的东西,自然要伸出手去,这是毫无办法的事。像猪啦什么的,不能伸手就代之以鼻。要是事先将猪缚住使它不能动,然后在猪鼻子前摆下好吃的食物,据说猪会因身子动弹不得而将鼻尖渐渐地伸长,一直伸到能够碰到食物为止...2019-03-08 19:18
夏目漱石本擅长刻划人心深处的葛藤,小说很少直接道及其个人的生活和思想。但随笔一卸小说樊篱,剖析内在的自我,诙谐、困惑、敦厚、淳朴、真实,乃是洞察漱石内心世界和复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
P 13 “看到爱吃的东西,自然要伸出手去,这是毫无办法的事。像猪啦什么的,不能伸手就代之以鼻。要是事先将猪缚住使它不能动,然后在猪鼻子前摆下好吃的食物,据说猪会因身子动弹不得而将鼻尖渐渐地伸长,一直伸到能够碰到食物为止呢。没有什么比一念执著更可怕了。”
P16 “比起熊本来,是东京大得多。比起东京来,是日本大得多。比起日本来,是……”他停顿了一下,看看三四郎的脸,然后侧耳倾听。
“比起日本来,是脑袋大得多吧。”他说,“一成不变是作茧自缚。一心替日本着想,只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p64
“不是灯塔吗?三四郎说。
画者和与次郎笑了起来。
“奇异的灯塔哪。唔,这倒像是在画野野宫宗八君呀。”
“为什么?”
“因为野野宫君若在外国便会发出光来;然而身在日本便暗淡至极——简直无人知道。所以拿了极微薄的月薪,关在地窖中——实在是不合算的买卖。每看到野野宫君的脸,就不胜同情。”
“像你这种人,只能模糊地照亮自己坐处周围两尺左右的地方,所以就如一盏圆灯笼。”
回应 2019-03-08 19:18 -
The man remarked that he could well understand why the Taoists had chosen the peach as the fruit of immortality. 这男子说,桃子在水果中最有仙人气 その男の説によると、桃は果物のうちでいちばん仙人めいている。 めいて めく 接尾 [接名词后]像…样子,有…情趣。 だんだん春めいてきた 渐渐春意浓了起来。 美国佬Jay Rubin把仙人当道士了,那漱石先生不得 X他个仙人板板 既然有め,那弄一个仙人味不知道是不是更有...
2017-07-05 22:47
-
三四郎走上住所的二楼,进入自己的房间,坐下试试,依然有刮风的声音。三四郎每次听到这种风声,就会想起“命运”二字。而每次听到这呼啸着的风声便不寒而栗,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绝不是一个坚强的人。静心一想,自从上东京以来,自已的命运大体上被与次郎操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受到了和和气气的愚弄;与次郎是一位可爱的恶作剧者,今后,自己的命运也将被这个可爱的恶作剧者所左右。风不停地吹着,这风确实比与次郎更强大些。
2021-03-28 20:59
-
而我的父母何尝不希望我在这世道里当一个伪善的人。可我已看穿了伪善的把戏,于是只能做真恶人了。 “有时候受到十分亲切的对待,但并不愉快。” “哪一种时候呢?” “徒具形式的亲切,而这亲切本身并非目的的那时候。” 有时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会受到亲切的对待,就像我在学校里做教师那样。不过我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衣食,如果被学生们看穿,肯定会感到不愉快的吧?与此相反,像与次郎这样的人,由于是数一数二的真恶人,所...
2021-03-28 16:30
而我的父母何尝不希望我在这世道里当一个伪善的人。可我已看穿了伪善的把戏,于是只能做真恶人了。
“有时候受到十分亲切的对待,但并不愉快。” “哪一种时候呢?” “徒具形式的亲切,而这亲切本身并非目的的那时候。” 有时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会受到亲切的对待,就像我在学校里做教师那样。不过我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衣食,如果被学生们看穿,肯定会感到不愉快的吧?与此相反,像与次郎这样的人,由于是数一数二的真恶人,所以时常来找我麻烦,这种捣蛋鬼,叫人根本没法对付,但是他并无恶意,这就令人感到可爱。这正跟美国人对金钱的露骨态度一样,其行为的本身就是目的。本身就是目的的行为是最正直的,而正直的行为是最不讨人嫌的,所以,受过我们那个时代“凡事不要正直”的不良教育的人,都不惹人喜欢。 引自第149页 唔,还有哪。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怪事颇盛行。有一种很妙的做法是:用利己主义的货色塞入利他主义的内容里。你遇见过这种人吗? 怎么样的人? 换句话来说,就是以“真恶”来行“伪善”。从前的伪君子嘛,目的无非是希望人人都夸他与人为善,对不对?但是现在正相反,是为了损伤人们的感触而故意去干伪善的事,力图使对方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来,都会认为自己是伪善的。对方当然很不高兴,于是此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要把伪善不走样地显露给对方知晓的正直表现,乃是真恶人的特点,而且其表面的言行举止肯定自始至终都是善的。所以你瞧,这就二位一体了。会巧妙地运用这一做法的人,近来大大地增多了。 引自第149页 回应 2021-03-28 16:30 -
母亲的话,应该尽量听从。眼下的青年与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强,这是不行的。我们做学生的那个时候,一举一动无不考虑到别人。一切事情都以别人为中心,想到的是:君,亲,国,社会。总而言之,那时的青年学生都是伪君子。当社会的变化使那种伪善终于行不通的时候,便渐渐地在思想方面输入以我为主的体系,这么一来,就导致自我意识发展地过了分。现在的状况与从前大不一样了,不再是什么伪君子,而净是些...
2021-03-28 16:24
母亲的话,应该尽量听从。眼下的青年与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强,这是不行的。我们做学生的那个时候,一举一动无不考虑到别人。一切事情都以别人为中心,想到的是:君,亲,国,社会。总而言之,那时的青年学生都是伪君子。当社会的变化使那种伪善终于行不通的时候,便渐渐地在思想方面输入以我为主的体系,这么一来,就导致自我意识发展地过了分。现在的状况与从前大不一样了,不再是什么伪君子,而净是些真恶人。 从前,只要有官吏和做父亲的做真恶人就行,现今,各人都以同等的权利想成为一个真恶人。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情。揭开粪桶的盖子,乃是臭物;剥去漂亮的外形,大抵露出了“真恶”;这是无法做假的。光在外形上显得漂亮,只有麻烦,所以大家都质朴起来,只需未加装饰的木器就满足了。痛快得很,可谓“天丑烂漫”。但是这种烂漫超过了限度的话,真恶人同仁之间,相互会感到不便起来。当这种不便渐渐增大以至达到极限的时候,利他主义又会复活。当这个利他主义又流于形式并趋于没落的时候,利已主义便又归来了。反正是永远循环不息。你不妨认为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着的吧。我们就在这样的生活中向前进。 引自第146页 回应 2021-03-28 16:24 -
大谈政治自由已经过时了;大谈言论自由也不合时宜了。“自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为表面的自由所专用的词汇了。我相信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已面临必须大谈伟大的“心灵自由”的时候了。 我们是不堪旧日本压迫的青年;同时,我们也是不堪新的西洋压迫的青年。我们正身处在必须将这一事实向全世界宣告的情势下。对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来说,“新的西洋”的压迫——不管是社会方面的抑是文艺方面的——都与旧日本的压迫没有什不同,给我们带...
2021-03-24 23:00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3分 3497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10)暂无评分 1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8.5分 831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7.7分 26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三四郎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 2020-07-15
夏目漱石的作品总是平淡中镌刻着永恒,细腻的文字下展现的是日本明治初年知识分子的浮华图景。前三部曲的第一部,这是一个关乎爱情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迷途的羔羊,在寻找前路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的迷路者,迷路的成年人。三四郎眼中的世界有三个,故土熊本的乡村,在学院里求学,和遥不可及的美祢子的生活,他不愿不回去乡村,更也无法融入美祢子的世界,他默无声息地在夹缝中挣扎。与次郎的笔名为零余者,书里的每个人都是零余者,... 夏目漱石的作品总是平淡中镌刻着永恒,细腻的文字下展现的是日本明治初年知识分子的浮华图景。前三部曲的第一部,这是一个关乎爱情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迷途的羔羊,在寻找前路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的迷路者,迷路的成年人。三四郎眼中的世界有三个,故土熊本的乡村,在学院里求学,和遥不可及的美祢子的生活,他不愿不回去乡村,更也无法融入美祢子的世界,他默无声息地在夹缝中挣扎。与次郎的笔名为零余者,书里的每个人都是零余者,沉浸于过往儒雅学士生活的广田,专注于自我学业的佐佐宫,在三四郎和画家眼中凝固为一幅画的美祢子。书中最打动人的莫过于广田的梦境,二十年不变的少女,“这一年,这一月,这一天”;如画如诗,或许这也是夏目漱石笔下是凝固的旧时记忆吧,在深夜的睡梦中,回望二十年过往的云烟,望见最美好的景象其实停滞了,不再流动。 (展开)
8 有用 [已注销] 2019-05-24
三四郎蹲在池边遇见美祢子的夏天、之于广田先生的一瞥已经凝固成画的女子、《森林之女》与前两者的暗合、美祢子的选择…吹拂着的风总比三四郎的命运要强些。对东京的疏离感、年轻人对己暗自期许的未来以及小心翼翼的接触……又无可避免地写出——我在三四郎的身上找到自身的熟悉感——诸如此类的话。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三四郎》。不知道为什么读来和读后都感觉到美好且珍贵。 @2019-05-24 21:36:37
2 有用 峰峦是否天晴 2019-04-07
是夏目漱石才有的朦胧且美........三个世界,迷途的羊,伟大的黑暗,真恶人与伪君子。太淡了,比纯净水都还淡上那么一点,但却无法摆脱。我倒觉得恋爱感其实很强,但因为胆小怯懦,和不愿迈出的那一步,给它蒙上个罩子,于是成就了初恋的意味,是pity’s love.看到三四郎好不容易说“我只是想见见你才来的呀。”卑微又勇敢,几欲喷泪。还有广田先生的梦境太美了,比玻璃糖纸还要绝妙。“你是画。”“你是诗。”... 是夏目漱石才有的朦胧且美........三个世界,迷途的羊,伟大的黑暗,真恶人与伪君子。太淡了,比纯净水都还淡上那么一点,但却无法摆脱。我倒觉得恋爱感其实很强,但因为胆小怯懦,和不愿迈出的那一步,给它蒙上个罩子,于是成就了初恋的意味,是pity’s love.看到三四郎好不容易说“我只是想见见你才来的呀。”卑微又勇敢,几欲喷泪。还有广田先生的梦境太美了,比玻璃糖纸还要绝妙。“你是画。”“你是诗。”一本书竟然能有这么多东西,和这么多只属于此时此刻的情绪,夏目漱石真的牛B。 (展开)
1 有用 **** 2017-04-24
爱此系列之姣好容貌
2 有用 夏至 2017-12-18
是不容易一口气读下去的书,不是饕餮大宴的那一类,需要足够的耐心细细的读呀。要静心的呆在书房,安静的夜晚来读才能润物无声,否则一心寻求读完,剧情,只能是乏味了。“不明示真实的自己,留下意味深长的暧昧标记,是美弥子在三四郎的青春中留下了没有芬芳的花样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