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从早春到盛夏,夏目笔下清丽的景深背后隐藏着霍夫曼斯塔尔式阴暗的地下火。很能理解为什么洪尚秀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无目的地思量,倾谈,宴饮,游荡,出神,其实内心早就因为软弱和自保而失去了纯粹。「人世间不啻是一幅被五颜六色分割着的图画,只有我自己不带有任何颜色。」
写的真好,从“人世间不啻是一幅被五颜六色分割着的图画,只有我自己不带有任何颜色”,到“最后,人世间变成了一片大红的火海,火舌围绕着代助的脑袋不停的喷吐”,是悄无声息中的惊心动魄。
别气馁,人妻也可以有真爱,而且是理想中的感情哪。雨夜百合,花瓶中的清水,火红的电车。果然,不舍弃个体的社会属性,爱情(自然性)的自我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
“代助一望见三千代的这幅姿态,就感到命运已把三千代的未来剪截下来,带点儿恶作剧地端到了自己的面前了。”
夏目漱石真的克制呀,内心这么澎湃的情感却写的那么素雅寂静。书名起的太好了!后来的事,是代助将三千代让给平冈的后来,还是三千代与代助认爱的后来,亦或三千代反悔,让代助向平冈坦白的后来?结尾时,代助在街上茫然无助,我就懂了,人生哪里有后来……这个道理,漱石先生一百年前就说出来了。
与其费尽心机去把镀金的东西冒充成真金,还不如在黄铜就是黄铜的情况下,去忍受人们对黄铜应有的蔑视来得自在。
终于做了这个决定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爱真的需要勇气
三十岁neet爱上人妻。代助很像不工作的共产主义艺术家(居衣德波),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又不想干“虚伪的劳动”,neet成了他高尚目的。为了朋友把自己喜欢的人拱手相让,这是他最讨厌的父亲的热诚。要想获得自由,第一步是经济独立,绝对不当neet。 细腻的感情,含蓄的美,夏目的本事都写在这本书里了。能把自己的观点像散步一样说出来是夏目的本事。
啊,写得真别扭,别扭得让人放不下。最后来了个“绝对留白”,真的牛。诗又何尝不能是画呢?
爱此系列之姣好容貌
不算是零余人吧,不管是俄国意义上还是中国意义上,在此两国意义中,零余人都算是无前途的底层知识阶级,在中国更与科举的结束挂钩。而本书中的代助,更像是日本的金燕西,大学之后不去工作,但可以跟父兄弟要钱,一个富贵闲人。父亲勉励他为家国努力时,他在心里说"在我接触的那个繁华世界里,我远比你老成呢",可以说是死宅的格言了。只是这个金燕西从一切都不在乎,到爱上了人妻三千代,从前是他推给朋友的,而今又是他想要与她在一起,这自然是违背伦理的,为此他拒绝了父亲让他联姻的要求,但伦理可以突破,最重要的问题是,他是从不曾自立过的,他要如何养活自己和三千代呢?此后会是涓生和子君的悲剧重演吗?然而小说早早就结束了。三千代病重,朋友向他的父兄告发,父兄都说与他决裂,他走上街头,坐在电车上,未来在哪里呢,他一点也不知道。
“人世间开始动了。” 我还以为故事会像大部分夏目漱石的故事一样无始无终、不了了之,没想到最后主人公竟然像娜拉一样真的出走了。小说结束于一片心灵的火焰中。虽然谁也不知道出走之后会如何?燃烧过后灰烬是怎样的难堪?但毕竟人世间开始动了,夏目漱石也到底热血了一回。
"在我接触的那个繁华世界里,我远比你老成呢。"欣赏这句话哈哈哈说得真好……宅男可以拿来做精神宣言啊
《后来的事》写得非常节制,气息不俗。 这样的三角婚外恋故事,本来可能会让人腻味厌烦,可是一口气读下来却感受到了清新与美。往事与现在的生活交织,百合花、雨夜、倾诉、代助最后的选择——那真挚和勇气打动了我。 一直啃老不结婚的、过着非主流生活的哲学家代助要面对真实残酷的社会了,要去自己挣钱了,我想祝福代助,愿他能克服各种困难,早日适应新生活。
看了原著更是觉得森田芳光的改编真妙啊。电车,君影草和百合,花瓶里的水,暑气蒸腾的夏日,还有最后宛如地狱之火的红色。
封建伦理早已经是昨日黄花,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又无法适应。本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却以家里人的资助过活,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无法割舍不为世俗所容的感情,又没有追逐这份感情的决心。代助自认为宽容一切,可曾想过这只是随波逐流、无能为力的另一个好听的名称?对脱产知识分子的描绘实在太真实,需要时时反思自勉。
代助是早就清楚各种结局,还是选择放弃所有要和三千代一起。最后实在是在跟大哥最后的交谈中奔溃。后来的事,可能会产生新的代助,根据代助清高性格更可能就此开始是个悲剧。
也许是夏目漱石的表达过于含蓄 丝毫没感觉出这是本爱情小说 三千代病殃殃的人设也令人厌恶 女性为什么都得是林黛玉那种病弱式的'我见犹怜'形象才能引起男人的怜爱?
真的沉浸在漱石这种冷静克制的叙述中。这本比先前读的都更富现实意义,有点俄国小说中寻求出路的意味,不过蒙上了日本人特有的那层阴翳。结局比较意外,代助毕竟跑起来了,本以为三千代的死讯会先代助的行动一步来临。两个人对坐在雨声中,百合花散发出馥郁的香气,真让人回味呀。
漱石是如此残酷却又克制
> 后来的事
46 有用 Rottwitz 2017-07-26 17:03:08
从早春到盛夏,夏目笔下清丽的景深背后隐藏着霍夫曼斯塔尔式阴暗的地下火。很能理解为什么洪尚秀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无目的地思量,倾谈,宴饮,游荡,出神,其实内心早就因为软弱和自保而失去了纯粹。「人世间不啻是一幅被五颜六色分割着的图画,只有我自己不带有任何颜色。」
46 有用 pu。 2017-09-01 12:30:47
写的真好,从“人世间不啻是一幅被五颜六色分割着的图画,只有我自己不带有任何颜色”,到“最后,人世间变成了一片大红的火海,火舌围绕着代助的脑袋不停的喷吐”,是悄无声息中的惊心动魄。
26 有用 长安追风少女 2017-06-26 00:55:04
别气馁,人妻也可以有真爱,而且是理想中的感情哪。雨夜百合,花瓶中的清水,火红的电车。果然,不舍弃个体的社会属性,爱情(自然性)的自我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
20 有用 蝌蚪 2017-09-28 07:42:43
“代助一望见三千代的这幅姿态,就感到命运已把三千代的未来剪截下来,带点儿恶作剧地端到了自己的面前了。”
17 有用 Shirleysays 2018-11-04 23:13:05
夏目漱石真的克制呀,内心这么澎湃的情感却写的那么素雅寂静。书名起的太好了!后来的事,是代助将三千代让给平冈的后来,还是三千代与代助认爱的后来,亦或三千代反悔,让代助向平冈坦白的后来?结尾时,代助在街上茫然无助,我就懂了,人生哪里有后来……这个道理,漱石先生一百年前就说出来了。
9 有用 远离尘嚣 2020-01-31 22:17:07
与其费尽心机去把镀金的东西冒充成真金,还不如在黄铜就是黄铜的情况下,去忍受人们对黄铜应有的蔑视来得自在。
5 有用 欢乐欲与少年期 2018-01-30 23:23:49
终于做了这个决定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爱真的需要勇气
6 有用 麒麟だいすけ 2018-02-02 22:36:02
三十岁neet爱上人妻。代助很像不工作的共产主义艺术家(居衣德波),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又不想干“虚伪的劳动”,neet成了他高尚目的。为了朋友把自己喜欢的人拱手相让,这是他最讨厌的父亲的热诚。要想获得自由,第一步是经济独立,绝对不当neet。 细腻的感情,含蓄的美,夏目的本事都写在这本书里了。能把自己的观点像散步一样说出来是夏目的本事。
8 有用 印远 2020-02-02 03:57:34
啊,写得真别扭,别扭得让人放不下。最后来了个“绝对留白”,真的牛。诗又何尝不能是画呢?
3 有用 Lution 2017-04-24 01:56:40
爱此系列之姣好容貌
1 有用 小标点儿 2020-08-06 16:58:57
不算是零余人吧,不管是俄国意义上还是中国意义上,在此两国意义中,零余人都算是无前途的底层知识阶级,在中国更与科举的结束挂钩。而本书中的代助,更像是日本的金燕西,大学之后不去工作,但可以跟父兄弟要钱,一个富贵闲人。父亲勉励他为家国努力时,他在心里说"在我接触的那个繁华世界里,我远比你老成呢",可以说是死宅的格言了。只是这个金燕西从一切都不在乎,到爱上了人妻三千代,从前是他推给朋友的,而今又是他想要与她在一起,这自然是违背伦理的,为此他拒绝了父亲让他联姻的要求,但伦理可以突破,最重要的问题是,他是从不曾自立过的,他要如何养活自己和三千代呢?此后会是涓生和子君的悲剧重演吗?然而小说早早就结束了。三千代病重,朋友向他的父兄告发,父兄都说与他决裂,他走上街头,坐在电车上,未来在哪里呢,他一点也不知道。
3 有用 沙门 2019-07-13 09:18:15
“人世间开始动了。” 我还以为故事会像大部分夏目漱石的故事一样无始无终、不了了之,没想到最后主人公竟然像娜拉一样真的出走了。小说结束于一片心灵的火焰中。虽然谁也不知道出走之后会如何?燃烧过后灰烬是怎样的难堪?但毕竟人世间开始动了,夏目漱石也到底热血了一回。
4 有用 胖不动 2017-10-22 21:12:38
"在我接触的那个繁华世界里,我远比你老成呢。"欣赏这句话哈哈哈说得真好……宅男可以拿来做精神宣言啊
4 有用 雪之竹 2019-11-13 21:29:39
《后来的事》写得非常节制,气息不俗。 这样的三角婚外恋故事,本来可能会让人腻味厌烦,可是一口气读下来却感受到了清新与美。往事与现在的生活交织,百合花、雨夜、倾诉、代助最后的选择——那真挚和勇气打动了我。 一直啃老不结婚的、过着非主流生活的哲学家代助要面对真实残酷的社会了,要去自己挣钱了,我想祝福代助,愿他能克服各种困难,早日适应新生活。
1 有用 ladybug 2018-03-26 12:35:53
看了原著更是觉得森田芳光的改编真妙啊。电车,君影草和百合,花瓶里的水,暑气蒸腾的夏日,还有最后宛如地狱之火的红色。
1 有用 失望的奥利瓦🌈 2023-10-31 14:57:04 湖北
封建伦理早已经是昨日黄花,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又无法适应。本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却以家里人的资助过活,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无法割舍不为世俗所容的感情,又没有追逐这份感情的决心。代助自认为宽容一切,可曾想过这只是随波逐流、无能为力的另一个好听的名称?对脱产知识分子的描绘实在太真实,需要时时反思自勉。
1 有用 ???? 2018-05-24 23:27:51
代助是早就清楚各种结局,还是选择放弃所有要和三千代一起。最后实在是在跟大哥最后的交谈中奔溃。后来的事,可能会产生新的代助,根据代助清高性格更可能就此开始是个悲剧。
2 有用 阿尔贝·加喵 2020-12-06 16:39:36
也许是夏目漱石的表达过于含蓄 丝毫没感觉出这是本爱情小说 三千代病殃殃的人设也令人厌恶 女性为什么都得是林黛玉那种病弱式的'我见犹怜'形象才能引起男人的怜爱?
2 有用 Vo 2020-01-19 15:16:27
真的沉浸在漱石这种冷静克制的叙述中。这本比先前读的都更富现实意义,有点俄国小说中寻求出路的意味,不过蒙上了日本人特有的那层阴翳。结局比较意外,代助毕竟跑起来了,本以为三千代的死讯会先代助的行动一步来临。两个人对坐在雨声中,百合花散发出馥郁的香气,真让人回味呀。
1 有用 墨菲 2021-01-21 21:48:43
漱石是如此残酷却又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