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悪意
译者: 娄美莲
出版年: 2016-11-1
页数: 268
定价: 39.5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东野圭吾作品
ISBN: 9787544285148
内容简介 · · · · · ·
《恶意》是东野圭吾挑战写作极限的长篇杰作,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并称东野圭吾四大杰作。《恶意》深刻揭示人性,故事中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从未遇到这样的案子: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
============================ ================================
畅销作家在出国前一晚被杀,警方很快锁定了凶手。此人供认自己是一时冲动犯下了罪行。案子到此已经可以了结。可办案的加贺警官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找不到凶手作案的动机,凶手也一直对动机避而不谈。加贺不愿草草结案,大量走访。渐渐显露的真相让他感到冰冷的寒意——
“你心里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深得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正是它导致了这起案件。这股恶...
《恶意》是东野圭吾挑战写作极限的长篇杰作,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并称东野圭吾四大杰作。《恶意》深刻揭示人性,故事中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从未遇到这样的案子: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
============================ ================================
畅销作家在出国前一晚被杀,警方很快锁定了凶手。此人供认自己是一时冲动犯下了罪行。案子到此已经可以了结。可办案的加贺警官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找不到凶手作案的动机,凶手也一直对动机避而不谈。加贺不愿草草结案,大量走访。渐渐显露的真相让他感到冰冷的寒意——
“你心里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深得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正是它导致了这起案件。这股恶意到底从何而起呢?我非常仔细地调查过,却实在找不出任何合乎逻辑的理由。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这真是惊人的想法,简直前所未闻。”
============================ ================================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反转,从阴谋实施到真相大白间的精巧设计,令读者赞叹不已。——《出版家周刊》(美国)
在《恶意》中,东野圭吾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心理现实主义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经典侦探解谜故事结合得炉火纯青。——《华尔街日报》(美国)
当你以为东野圭吾已经穷尽了诡计的所有可能性时,他就祭出一个新的来让你大吃一惊。——《科克斯书评》(美国)
《恶意》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极尽曲折复杂周密;同时又深刻揭示了人性,达到很多纯文学作品未能达到的深度。《恶意》可与同一作者的《红手指》对照着读。在《恶意》中,恶是没有底线的;在《红手指》中,善残存于恶的底线之下。——止庵
潜伏在《恶意》故事底下的,是一条黑色的河流,名为人的“恶意”。虽然可以听到流淌的微弱水声,却无法轻易看到它的流动。——桐野夏生
作者简介 · · · · · ·
东野圭吾
日本作家。
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白夜行》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
2008年,《 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
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3年,《梦幻花》获第26届柴田炼三郎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目录 · · · · · ·
疑惑之章: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解决之章:野野口修的手记
探究之章:加贺恭一郎的独白
告白之章:野野口修的手记
过去之章(一) :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 · · · · · (更多)
疑惑之章: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解决之章:野野口修的手记
探究之章:加贺恭一郎的独白
告白之章:野野口修的手记
过去之章(一) :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过去之章(二) :认识他们的人所说的话
过去之章(三) :加贺恭一郎的回忆
真相之章:加贺恭一郎的阐明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恶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恶意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恶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58 条 )








-
-
我们其实很容易宽恕别人的过错,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 因为嫉妒,多少人在别人犯错的时候,虽在安慰但心里却幸灾乐祸;在别人成功的时候,虽在祝贺心里却不甘怨恨。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
2018-01-18 17:03 7人喜欢
我们其实很容易宽恕别人的过错,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
因为嫉妒,多少人在别人犯错的时候,虽在安慰但心里却幸灾乐祸;在别人成功的时候,虽在祝贺心里却不甘怨恨。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老师和学生的关係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在做的事,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而已。
回应 2018-01-18 17:03
-
读东野圭吾的书,读到最后总有一种后怕的感觉,觉得心里凉凉的,毛毛的。 很喜欢整本书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从最开始的野野口自白,到后来随着案情不断深入发展,交替的加贺和野野口的独白,还有最后群众的独白,都是一步步让读者误以为日高的人设一开始就是残酷的坏人,而事实上是野野口精心策划的阴谋。最神来一笔的是结尾处揭露的开头描写的杀猫事件,原来那不单是为了迷惑办案的加贺以及其他警官,使他们一开始就对日高怀有...
2017-12-07 17:28 2人喜欢
读东野圭吾的书,读到最后总有一种后怕的感觉,觉得心里凉凉的,毛毛的。
很喜欢整本书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从最开始的野野口自白,到后来随着案情不断深入发展,交替的加贺和野野口的独白,还有最后群众的独白,都是一步步让读者误以为日高的人设一开始就是残酷的坏人,而事实上是野野口精心策划的阴谋。最神来一笔的是结尾处揭露的开头描写的杀猫事件,原来那不单是为了迷惑办案的加贺以及其他警官,使他们一开始就对日高怀有偏见。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始就设下了伏笔,为的是迷惑我们这些读者,让我们也深信日高的人设从一开始就不是好的。
最初读到前半部分时,所有证据都指向野野口为日高的影子写手,并且加之野野口与日高前妻的不伦之恋为杀人动机,我还觉得这个故事似乎有点平淡,无非是平常的杀人动机和杀人手法。然而,再往后读下去才发现,后面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这种反转再反转真的很棒。而以“恶意”为题也是再贴切不过了。人性这种东西总是被人拿出来探讨,可到底人性是什么,没人能够说得清。人性之恶能够去到多深,恐怕也是无法想象。以前说电视剧狗血不现实,其实是不懂,生活永远更加超越你的想象。你如何能够得知,不过是施惠者一时的善意,而这善意有可能在受惠者看来是屈辱,甚至是更黑暗更可怕的东西,而后恶意的种子被种下,生根再发芽,最终结出了美丽却致命的罂粟花。想想就觉得可怕。
回应 2017-12-07 17:28
-
裴秀智 (不要放弃,天助自助者。)
1.我想,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好办。 2.一问到男女关系,就算口风一向很紧的人,也往往会出乎意料的积极地提供线索。 3.我记得在评论作品时经常会用到“性格描写”这个词。当作者想让读者了解某个人物的时候,直接说明陈述的效果,远不如配上适当的动作和台词,让读者自己去构建人物的形象。 4.你不了解他,他之所以不跟你明说,是为了阻止你去找别人商量。他让你抱着希望,好就次牵绊住你。2019-01-14 19:56
-
糊你熊脸啪啪啪 (我甘于当副车也是快乐着唏嘘)
1.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在一种错觉上 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 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 维持这种错觉对双方而言诸都是件幸福的事 因为若看清了真相 反而—点好处都没有 我们在做的事事 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酒而已 2. 令他害怕的是 并非暴力本身 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的负面能量 他从来没有想象过 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3. 但我知道这样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 因为在他面前 你不可能没有自卑感2019-01-09 20:56
论坛 · · · · · ·
一个问题。破案的关键:野野口中指上的老茧? 难道... | 来自已注销 | 2019-02-18 | |
所以《萤火虫》是不是野野口写的? | 来自一只红豆团子 | 4 回应 | 2019-01-28 |
有没有跟我一样觉得这个书中真正都动机还是有点不... | 来自LeBron | 9 回应 | 2019-01-28 |
很多人为什么会觉得野野口修主要是妒忌?明明就是... | 来自Keigo | 1 回应 | 2019-01-13 |
初美到底是怎么死的 | 来自不食桑 | 3 回应 | 2019-01-11 |
> 浏览更多话题
电子版有售 · · · · · ·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Minotaur Books版 2014-10-7 / 16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版 2009-6 / 124931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版 2013-1-1 / 21652人读过
- 商周版 20040120 / 2795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评星很高很强大【推理】 (爱玛·包法利)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那些不可说的结局 (森森)
- 读书。小说。读这些不完全是消遣。 (Vesper.)
- 通识阅读1837册 (买书最好时代?)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恶意的评论:
feed: rss 2.0
61 有用 Dear Deer 2017-01-28
每个人眼里都只看到部分的真相,都是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30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17-11-29
原以为又是一出《罗生门》,看到最后环环相扣,原来对一个人毫无保留,不求任何回报的善意和慈爱,有时会真的伤害到对方的,或让其不停地做噩梦,内心永远不得安宁。过度地索取和给予,都不是爱,亦有可能是一出「路西法效应」;唯有将悲悯和善良,真正地深埋于心,永远不要让他人知道。
313 有用 铃鼓-先生 2017-06-09
用了中午时间刚刚读完,我只想说一句不愧是东野圭吾! 他到底对人生,对世界,对人性,对自己做过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这股卑劣的恶意又有谁没有过?嫉妒别人的好,憎恶别人的优秀,鄙视别人的正直!恶意的来源只是因为自己垃圾、卑劣、狭隘。最后,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的结构
101 有用 三根弦儿 2017-04-02
《恶意》 毛骨悚然,背脊一凉。毁掉一个人的方式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将之信誉前途一生所追彻底销毁。我们即便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性之恶,但是这种恶意却定然存在,越是圣人般的存在越会让这种卑劣的心态光速的膨胀和扩大,他们的光芒照着这些人无处遁形,而野野口在他死去之前用他最拙略的才华写出了主角是自己的一部小说。
51 有用 朱圆通 2017-05-16
弄了那么多玄虚 最后是个校园暴力的故事。。。
0 有用 无糖Sweetie 2019-02-23
一个因“我就是看他不爽”引发的故事。人的内心和情感就是这么的奇怪,莫名其妙产生的恶意,毁了不知世间多少人。东野圭吾的书总让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凶手永远都不是最难猜的人,最难猜的往往是为什么这么做和怎么做到。恶意这本书让我感觉惊艳的一点就是动机居然来源于人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对他人无理由的恶意居然除了唾弃、蔑视、暴力外,还带上了人命。虽说这种实际发生命案的事情不多,但校园暴力不就是恶意最强烈的体现吗... 一个因“我就是看他不爽”引发的故事。人的内心和情感就是这么的奇怪,莫名其妙产生的恶意,毁了不知世间多少人。东野圭吾的书总让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凶手永远都不是最难猜的人,最难猜的往往是为什么这么做和怎么做到。恶意这本书让我感觉惊艳的一点就是动机居然来源于人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对他人无理由的恶意居然除了唾弃、蔑视、暴力外,还带上了人命。虽说这种实际发生命案的事情不多,但校园暴力不就是恶意最强烈的体现吗?书里也多次提到了校园暴力,因校园暴力编写的书,加贺警官处理过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现在网络上不断曝光的真实事件,在读过这本书,了解了野野口真实的动机后让我觉得悲凉和可怕…人,居然是这样莫名其妙、无法理解的生物。 (展开)
0 有用 Burning youth 2019-02-23
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0 有用 黄人 2019-02-23
故事的发展非常令人意外,反正我的思想是一直被作者牵着走,在他描写野野口的那段是,我尽然真的相信野野口所描述的一切,当时读那一段的时候我心里还恨透了日高,一个作家怎么可以如此恶毒。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的发展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慢慢的展露人心,揭露校园暴力带来危害,在回味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野野口在一开始做口供的时候对力贺说的那些关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的那些话,我就觉得他是一个从小就心灵很黑暗的人,不管... 故事的发展非常令人意外,反正我的思想是一直被作者牵着走,在他描写野野口的那段是,我尽然真的相信野野口所描述的一切,当时读那一段的时候我心里还恨透了日高,一个作家怎么可以如此恶毒。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的发展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慢慢的展露人心,揭露校园暴力带来危害,在回味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野野口在一开始做口供的时候对力贺说的那些关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的那些话,我就觉得他是一个从小就心灵很黑暗的人,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他的教育都很失败,这可能也是他误入歧途的原因。感觉作者在很多时候都暗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感觉日高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的正义,不服输,不怕任何人,而且还挺善良。我觉得在力贺调查野野口和日高儿时的关系的时候就可以察觉出来,作者在很多地方都有提示,回想起来就会觉得情理之中 (展开)
0 有用 Joseph 2019-02-23
没有理由,就是讨厌你;没有理由,就是喜欢你。
0 有用 Mark 2019-02-23
“我就是看他不爽”这一人性深处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