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刘力源 2021-03-26 14:48:43

    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若是两样都要讲,弄到后来,一样也做不成。 虽然是长篇,看罢之后感觉像是观了一出很长节奏又很快的戏。上一个人的故事牵引着下一个人,两个角儿之间好像手拉着手,不经意间就转入到下一段叙述中去,前面几个叫人喜欢的角儿又偶尔上台亮一亮相,虽对他们各自的故事有意犹未尽,但整体结构使人拍案叫绝。

  • 5 字母大大 2021-06-26 14:37:25

    都是喜剧,一个科举制,忙坏几代人。 谁都想一步登天当大老爷, 犹如, 大学生的宇宙终点是考公。 唉。。。 百年荣耀朝复暮,都是浮云阿。 不如三杯两盏淡酒,吹吹牛逼来的好啊。

  • 3 吃本妖一叉 2018-01-07 19:23:58

    看完,下楼买了一瓶酒,值得喝几杯。

  • 1 Luffyjun 2019-12-09 09:09:04

    哈哈哈,最近在帮然姐读这本书,感觉不太适合她的年龄~

  • 1 文若 2019-02-09 19:20:40

    太羡慕庄征君了,我也想拥有玄武湖当家

  • 3 易思棠 2020-12-15 12:01:04

    的确好看,只是散了些,讽刺意味浓厚。以长篇章回小说之体,行短篇小说之实。《儒林外史》非常奇特的一点是仿佛一条河,就这么流过一个又一个儒生或读书人或无赖的生命,又自顾自流淌去,就只让人往他们生命里看一眼。这一眼久呢,或许是好几年生命,或许短,就只发迹或者败落那一刻。这一个人物和前面十回的并没有太多勾连,不比草蛇灰线的金或者红,都是讲一家或者一府里的事。

  • 1 从这里到那里 2021-01-31 20:32:29

    身处这样的时代再来读这样一篇小说,这些从元末到万历如走马灯一样上场下场的人物,好像直到今天也仍在这世上来来往往影影绰绰,若给他们换上现代衣裤,活脱脱就是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可贵是作者,并不评判,所以看官可以悄悄在心里想,我是其中哪一个,愿做哪一个?中国小说之造诣,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个脑子被“现代文化”格式化过的人,有机会回过头去仔仔细细读这本书,获得一种无法言说的体验,实在是幸运。

  • 1 白玉京 2017-09-17 14:53:55

    逛了江南贡院后一时兴起读的…原以为只是独立的警世故事集,读来才发现由前人引入后人,滚轴似的铺开故事,写法非常有趣。名士侠客与三教九流混杂,个个形象鲜明,还有对服饰美食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同一幅世俗的全景画,愈发显出藏匿其间的出尘之士的可贵,不愧为经典之作…只是读完想重游南京了。

  • 1 椒盐水煮鱼 2021-06-27 18:30:50

    虚伪,造作,可笑,可恨又可爱的文人啊。一生为功名,到头总成空。只有秦淮的盛景盛事,或可留念。

  • 2 花椒 2017-08-12 19:40:45

    从古至今,世间从不缺斯文败类。

  • 0 尤里加加林 2020-02-28 15:33:40

    章回体小说 写法有趣 最喜1.马二先生游西湖(小吃货) 2.群贤祭祀仪式 3.杜少卿夫妇携手游清凉山 4.沈琼枝出逃宋家 5.甘露和尚分梨 江南各个名士事迹一览表 #年度阅读Top5#

  • 0 人間人002 2020-05-06 18:45:13

    读到描述南京风物那段,逃学去了趟南京。

  • 0 旅梦人 2022-09-21 08:28:09 江苏

    先敬鲍文卿。书里林林总总的人生百态比现在影视剧的人物塑造真实鲜活多了,言行举止寥寥数笔就极为传神。一个个人物既带着读者进入下一个故事,又不经意间揭露了前几回人物的结果,实在耐人寻味。

  • 0 有方騅馬 2022-10-08 10:40:14 浙江

    这书的体系也太庞大了吧?俨然一幅清明上河图,描述明清士人甚至三教九流的生活状态。至于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每个故事都是以一个人为主角说到一半,又转下一个人为主角说了,真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实在受不了。。。

  • 0 许黑羊 2022-04-24 22:43:17

    很妙,古典趣味很浓,卷轴式的铺开,作为南京人读起来更多了一些滋味。虽然是白话文,但有些说法还是不太明白意思。

  • 0 囍贴人 2023-12-30 16:29:48 江苏

    断断续续分了一年多才看完,没什么惊喜也没有失望,走马灯一样的人物一个换了一个,和当今社会里的人毫无二致。

  • 0 阿煜 2022-04-11 14:33:22

    结构独特,每一篇是一颗散珠,串在一起,好看极了。至于写人,入木三分,极尽讽刺,一鞭一条痕。

  • 0 Summerisabel 2024-03-03 00:54:53 四川

    前半部值得一读

  • 0 西风碧树 2022-08-30 15:30:34 天津

    2022.40。极尽讽刺之能事,科举制几百年来,固化了文人思维,稳定了政权统治,但也限制了科技发展。仗义多为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市井乡间也有仗义侠士,只是可怜了那繁荣富贵纸醉金迷的金陵。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