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和谁说话》是冉冉2015年出版的诗歌精选集,除了收入诗人最新组诗《空中草原》《往事与祈请》《此刻》外,还辑录了写于2012-2013年间广受好评的《当我沉默》《赶在天亮之前》及部分早期作品中的精品。
从早年的《草垛》《短歌》到《最大的雪》《大地的表情》直至近年的新作,草蛇灰线,可以看出贯串在冉冉诗歌写作中的一条或显或隐的精神脉络,那就是由自我沉浸转向寻求“真我/自性”,努力使生命格局与精神格局最终合一的对“觉”的追寻过程。在诗人看来,诗歌不只是文学/文学史意义上的一种体裁或文本,诗歌写作也不只是一次次语词的掂量寻找或修辞练习,而是写作者成就自己生命与存在的“修身的秘径”。
以《空中草原》之《喀拉峻的夜晚》为例:“空中草原/一个在天上 一个在喀拉峻……为重新看见她 为刚刚看见自己/一次短暂的盛开 懵懂的圆满/要历经多少迷途才能显现”?2014年...
(展开全部)
以《空中草原》之《喀拉峻的夜晚》为例:“空中草原/一个在天上 一个在喀拉峻……为重新看见她 为刚刚看见自己/一次短暂的盛开 懵懂的圆满/要历经多少迷途才能显现”?2014年6月,冉冉赴新疆特克斯领取第三届西部文学奖,在这个风景绝美的所在,百里沃野平畴环抱的“八卦城”特克斯与如梦似幻的“空中草原”喀拉峻让诗人相见恨晚,于是有了这组“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喀拉峻的最为优秀的诗篇”(《西部》杂志月评语)。夜晚恬静,“我”顺着风走到天上,一直走入辽远的星河,星星如盛开的硕大花朵,与岸边的诗人相互倒映……在这里,喀拉峻犹如一座通过向异世界的桥,让“我”得以飘然神游太虚,一瞥神奇的彼岸,并由此看清自己。诗人为此而感泣,更为久堕尘世失去本真的自己伤怀——而这样一次“短暂的盛开 懵懂的圆满”的获得,“要历经多少迷途”,好在诗人已然“耳垂似雪,面若子夜”。喀拉峻是一个可以感觉到神性,可以使灵魂飞升,可以和另一个自己重逢的地方:“她的歌声唤得醒诸神/她的乳汁养得活雪天的牛群和马群……蹉跎半生 她才张开翅膀/她要把天飞宽云飞淡愁飞轻”。奇瑰的想象,温暖透明的底色,简约纯粹的语言,营造出的是阔大空灵的诗与思,情与境。
对于一位“觉”的寻求者,对于一位抱有永恒诗意的“奇迹”的 渴望者,她心目中的理想诗歌显然并不限囿于文学,她更倾向于认同:诗是人类祈祷的一种形式,是不可造就的可能,是看不见的欲望的可见记录,是灵魂的神秘造就的肉体,是艺术家爱过的一切的悲哀遗物,其声色变幻永远和彼岸世界、和灵魂最幽深神秘的核心连在一起。因此,作为一个寻求过程的生命,历经所有的曲折苦难,都是为了获得来自绝对(无条件之物)的启示,并且,最终领受来自那个启示的光芒。
冉冉:女,重庆酉阳人。出版诗集《暗处的梨花》、《从秋天到冬天》、《空隙之地》、《朱雀听》,中短篇小说集《冬天的胡琴》。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首届“艾青诗歌奖”、“西部文学奖”等奖项。现居重庆。
为什么读诗的人这么少?尤其喜欢冉冉的长诗短歌。清新,空灵。
> 更多书评 2篇
> 2人在读
> 1人读过
> 2人想读
订阅关于和谁说话 冉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围琪夜画 2018-05-19 23:30:56
为什么读诗的人这么少?尤其喜欢冉冉的长诗短歌。清新,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