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大家小书”之一种,十余篇文章是黄裳先生介绍收自藏的稀见清代禁书以及其阅读清代文字狱档的感悟。作者旁征博引,对庄廷鑨案,曾静、吕留良案,戴名世案、汪景祺案等清朝著名的文字狱大案均作了宏观与微观的精彩评点。尤其是对残忍笔祸事件中君臣心理的独到剖析,更发人深思。
作者简介 · · · · · ·
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笔 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 记者。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原籍山东益都 北城。曾在南开中学和交通大学就读。1944 年被征调往昆明、桂林、贵阳及印度等地任 美军译员。后任《文汇报》记者、编辑。有著 作《(旧戏新谈》《妆台杂记》《过去的足 迹》《珠还记幸>((榆下说书》《来燕榭读书 记》《来燕榭书跋》《笔祸史谈丛》等行世。
目录 · · · · · ·
“名教罪人”
宽严之间
隔膜及其他
“几乎无事的悲剧”
违碍种种
避讳的故事
清代的禁书
禁书小记
《南山集偶钞》
《峤雅》
经组堂文稿杂著
《国史纪闻》
《嘉靖以来注略》
《秋水集》
查·陆·范
“光棍”的诗集
汪景祺遗诗——跋《读书堂诗集》稿本
谈禁书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禁书是一种历史现象,非常丑恶的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本来是没有这种事物的,但后来出现了,在某些时候还颇行时。我相信,它终究是要消灭的。前些时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我自己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的。当然,一时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只要具有健康、正常的头脑的人,我想都应该赞成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禁区彻底打破,并最终消灭这一丑恶历史痕迹的吧。那种一听见要取消禁区就不舒服,唯恐这种宝贝事物断种、失传的精神状态是奇怪的,不正常的。“神农”尝百草,在他心目中本来就没有禁区。后来发现了毒药,他也只是向人们提出警告,同时写入本草,研究利用。他设了“禁区”然后又用科学的方法打开了“禁区”。假使一开始“神农”就是满眼“毒草”,不敢触动,科学的本草学、药物学是不可能出现的。 三十多年以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马列主义曾是“禁区”里的“禁书”。多少人如饥似渴地“雪夜闭门”读之,后来终于诞生了新中国。“禁”的后果往往却是相反的宣传,这是反动派所始料不及的。这些事过去了还不算太久,大概我们多少总还有些印象吧。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禁书小记 -
从处理这样一名癫病患者的过程,是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用心的。推广开来,也可以看做处理类似案件的原则,那就是宁肯失之冤滥也绝不使任何可疑的反对派漏网。当然,有时候奴才奉行得过了头,也要站出来说两句“公平话”,好像皇帝自己倒是宽仁的。但奴才到底是聪明的,绝不因此变得实事求是,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清代文字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几乎无事的悲剧”,看来实在是必然的。上面是皇帝,手下跟着一批奴才,老百姓全是虫蚁,被随意提来玩弄,像猫速住老鼠一样,并不立即手掉,只是尽情摆弄,直到尽兴时本口死,还得赶在他剩下一口气之。想想这实在是特等的残忍,不过虽然登峰而未造极,后起之秀的业绩往往有青出于蓝之妙。可是推本溯源遵循的还是过去的老谱,只是翻新了花样而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几乎无事的悲剧”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笔祸史谈丛"的人也喜欢 · · · · · ·
笔祸史谈丛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笔祸史谈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笔祸史是断头史、血泪史

由《笔祸史谈丛》想到《古春风楼琐记》
> 更多书评 19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杨殳 (两间余一卒)
禁书是一种历史现象,非常丑恶的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本来是没有这种事物的,但后来出现了,在某些时候还颇行时。我相信,它终究是要消灭的。前些时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我自己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的。当然,一时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只要具有健康、正常的头脑的人,我想都应该赞成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禁区彻底打破,并最终消灭这一丑恶历史痕迹的吧。那种一听见要取消禁区就不舒服,唯恐这种宝贝事物断种、失传的精神状态...2019-08-03 13:38 4人喜欢
禁书是一种历史现象,非常丑恶的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本来是没有这种事物的,但后来出现了,在某些时候还颇行时。我相信,它终究是要消灭的。前些时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我自己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的。当然,一时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只要具有健康、正常的头脑的人,我想都应该赞成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禁区彻底打破,并最终消灭这一丑恶历史痕迹的吧。那种一听见要取消禁区就不舒服,唯恐这种宝贝事物断种、失传的精神状态是奇怪的,不正常的。“神农”尝百草,在他心目中本来就没有禁区。后来发现了毒药,他也只是向人们提出警告,同时写入本草,研究利用。他设了“禁区”然后又用科学的方法打开了“禁区”。假使一开始“神农”就是满眼“毒草”,不敢触动,科学的本草学、药物学是不可能出现的。 三十多年以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马列主义曾是“禁区”里的“禁书”。多少人如饥似渴地“雪夜闭门”读之,后来终于诞生了新中国。“禁”的后果往往却是相反的宣传,这是反动派所始料不及的。这些事过去了还不算太久,大概我们多少总还有些印象吧。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引自 禁书小记 回应 2019-08-03 13:38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欣悉老友黄裳旧作《笔祸史谈丛》即将新刊。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我又奉命当之序,既感荣幸,又感惶恐,尤恐祸从笔出也。猛想起我十几年前就发过一篇杂感,正从他的“笔祸史”谈起,如今也难再说得更加真切,索性就旧文新发于下以代序。 夜半,偶得半题:人贵在说真话之类。其实这类题目早就有人作而又作了,巴金师以说...2021-02-22 11:14
欣悉老友黄裳旧作《笔祸史谈丛》即将新刊。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我又奉命当之序,既感荣幸,又感惶恐,尤恐祸从笔出也。猛想起我十几年前就发过一篇杂感,正从他的“笔祸史”谈起,如今也难再说得更加真切,索性就旧文新发于下以代序。 夜半,偶得半题:人贵在说真话之类。其实这类题目早就有人作而又作了,巴金师以说真话为题就写过了一论二论三论…… 我再用之,亦非出于偶然。深思之,自己在“文革”后所写作品九乎都与此一主题有关,也可以说是当代一大“中心主题”了。以此念告老伴,她却 说:“别说了,别写了。”并向我出示当年《人民日报》9月19日8版所载评介我老友黄裳著《笔祸史谈丛》的文章,并要我细读。其实黄裳早就赠我此书,我早就通读,甚至不读也通的。我懂得这一部笔祸史是一部文人的血泪史,一部断头史;但历朝历代的文人也不是不晓利害的,却偏偏仍常有人把头颅送上。我是不想这样死的,我也知道今天ー“文革”后,十ー届三中全会后的今天是不会这样死去的。当然,又得说真话,还不是毫无余悸,毫无客主观使然的杂念的。我仍在老伴前叨叨不休,甚至想把这些私房话公之于世。 近日在上海《文学报》上见到一篇《黄宗江依然不忘张志新》短短数百字的报道,大致说我在张志新“文革”中说了真话遭致割喉再枪决案公布后,写了电影剧本,好几位导演欲拍未遂,虽亦无人公开反对云云。又道我引申地说了巴金倡建“文革”博物馆,邵燕祥倡建“文革”学,以使国人不忘教训,亦均未能有所建,这些还是由于有些人怕提“文革”,不愿彻底否定“文革”云云。现在已经久卧病構说不出话来了的周扬同志说过:张志新是个光芒万丈的共产党人,她胸中既有三且有四——三者中全会,四者四个坚持,而这三和四她都无幸赶上,然而她却具备这可以合二为一的精神了。她在那恐怖的万家墨面的年月就说过: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不容否认,但他晚年犯了斯大林式的错误等等,等等。后人愿意重提“文革”,重提张志新,也还是想借助敢说直话的张志新的亡灵或招魂或打鬼也。 俱往矣!千古多少令人爱煞敬煞的人物,粗直如张飞、李逵………斯文如屈原、司马迁、李贽、鲁迅巴金……均贵在其真;千古多少文章如《离骚》、《史记》、鲁迅杂文…无不贵在其真。真不一定就对,然必须首先出之以真,方能见其对否。其未必就是真理,然真理必真。有理有利有节固好,但直言无讳的时刻哪又顾得了这许多?顾多了也就可能真不了啦!文人如无真则是最大的无行。政治家如弄假愚民则是骗子,且是骗子中最大的骗子,即政治骗子! 关于民主自由的定义,当也有百家说法,绝非仅是两家。可否也一句白话以蔽之日:能让百姓说真话,也就实现民主自由了,也就反而能够真正地国泰民安了。 行文至此,了无风华,老生常谈耳;但我相信还会有多少位老生小旦百论千论说真话。在这一点上,我是乐观的,又不尽然,乐乎悲乎,且观之。停笔矣,乃又想到老伴,她从来是我的第一读者,这一回给不给她先看呢?……还是给她看了,沉默未语,但也不像是要和我划清界限的样子,我也就不怕,照发。 引自 后记 此篇非引后记,代序竟无章节。
当初看此本书的来源,也是因黄宗江老先生写代序时的豪气。读完后,再看代序,心中莫名悲涌。因此特意把这篇代序放在此处。
回应 2021-02-22 11:14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但是清代的文字狱论其规模之大与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诛杀之凶残更是远远超出了前代。鲁迅先生曾经推荐过《清代文字狱档》,还提出了几种清代的政书,如《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认为“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 稽,将其中的关于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2021-02-22 11:00
但是清代的文字狱论其规模之大与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诛杀之凶残更是远远超出了前代。鲁迅先生曾经推荐过《清代文字狱档》,还提出了几种清代的政书,如《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认为“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 稽,将其中的关于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得读先生的这些教诲已经五十多年,对先生所提出的任务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去实施,因为这实在太艰巨了,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及。但在平日读书时也时常记起,遇见有关文字狱的文献,也较为留心。随时记下一些零感,就是这里的一束笔记。虽然杂乱无章缺乏系统,但从中也能多少看出一些严重的事实。即如先生提到的“奴性的由来”一节,就是值得深刻省察的宿病根。几干年来人们的信条是,只有孔子之是非而没有我之是非,这就在思想上受了割,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只要听见一声吆喝,就会如中风魔,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其后果之严重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我们是已经有惨痛的经验了,那就是二十年前发生的全国大动乱。那是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的,试拿来和清朝的文字狱比较一下,其荒与离奇又哪里是雍正和乾隆想象得到的。头脑清醒站出来抗议的人也不是没有,但都被立即打翻在地不许做声。于是一场昏天黑地的大动乱开始了,同时又出现了无数形形色色的文字狱,其内容之丰富离奇,受害者命运之悲惨,也绝非几卷“文字档”所能相提并论。但寻踪觅迹,却都能从往事中发现它的踪迹,难道真的是历史循环,轮回不爽吗?恐怕还是没有找到病根、汲取教训。这本小册子如能提醒人们多少记起往事,并从中得到启示,引起思索,有助于挖掉痼疾的根源,那就是值得高兴与庆幸的了。 引自 后记 “文字狱”者,当代亦有。警醒今人,往事不可覆辙。
回应 2021-02-22 11:00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从处理这样一名癫病患者的过程,是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用心的。推广开来,也可以看做处理类似案件的原则,那就是宁肯失之冤滥也绝不使任何可疑的反对派漏网。当然,有时候奴才奉行得过了头,也要站出来说两句“公平话”,好像皇帝自己倒是宽仁的。但奴才到底是聪明的,绝不因此变得实事求是,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清代文字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几乎无事的悲剧”,看来实在是必然的。上面是皇帝,手下跟着一批奴才,老百姓全是...2021-02-21 10:55
从处理这样一名癫病患者的过程,是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用心的。推广开来,也可以看做处理类似案件的原则,那就是宁肯失之冤滥也绝不使任何可疑的反对派漏网。当然,有时候奴才奉行得过了头,也要站出来说两句“公平话”,好像皇帝自己倒是宽仁的。但奴才到底是聪明的,绝不因此变得实事求是,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清代文字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几乎无事的悲剧”,看来实在是必然的。上面是皇帝,手下跟着一批奴才,老百姓全是虫蚁,被随意提来玩弄,像猫速住老鼠一样,并不立即手掉,只是尽情摆弄,直到尽兴时本口死,还得赶在他剩下一口气之。想想这实在是特等的残忍,不过虽然登峰而未造极,后起之秀的业绩往往有青出于蓝之妙。可是推本溯源遵循的还是过去的老谱,只是翻新了花样而已。 引自 “几乎无事的悲剧” 看来古今概要,大多有相通之处。人为在世的一些名堂,和上位者也无法断裂干净。甚至被揶揄得自我怀疑和癫狂者,也不得不说,感喟而令人惊恐。
这更警示我辈,讲真话之必要。不管如何说,有病则治,不可拖延。
回应 2021-02-21 10:55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欣悉老友黄裳旧作《笔祸史谈丛》即将新刊。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我又奉命当之序,既感荣幸,又感惶恐,尤恐祸从笔出也。猛想起我十几年前就发过一篇杂感,正从他的“笔祸史”谈起,如今也难再说得更加真切,索性就旧文新发于下以代序。 夜半,偶得半题:人贵在说真话之类。其实这类题目早就有人作而又作了,巴金师以说...2021-02-22 11:14
欣悉老友黄裳旧作《笔祸史谈丛》即将新刊。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我又奉命当之序,既感荣幸,又感惶恐,尤恐祸从笔出也。猛想起我十几年前就发过一篇杂感,正从他的“笔祸史”谈起,如今也难再说得更加真切,索性就旧文新发于下以代序。 夜半,偶得半题:人贵在说真话之类。其实这类题目早就有人作而又作了,巴金师以说真话为题就写过了一论二论三论…… 我再用之,亦非出于偶然。深思之,自己在“文革”后所写作品九乎都与此一主题有关,也可以说是当代一大“中心主题”了。以此念告老伴,她却 说:“别说了,别写了。”并向我出示当年《人民日报》9月19日8版所载评介我老友黄裳著《笔祸史谈丛》的文章,并要我细读。其实黄裳早就赠我此书,我早就通读,甚至不读也通的。我懂得这一部笔祸史是一部文人的血泪史,一部断头史;但历朝历代的文人也不是不晓利害的,却偏偏仍常有人把头颅送上。我是不想这样死的,我也知道今天ー“文革”后,十ー届三中全会后的今天是不会这样死去的。当然,又得说真话,还不是毫无余悸,毫无客主观使然的杂念的。我仍在老伴前叨叨不休,甚至想把这些私房话公之于世。 近日在上海《文学报》上见到一篇《黄宗江依然不忘张志新》短短数百字的报道,大致说我在张志新“文革”中说了真话遭致割喉再枪决案公布后,写了电影剧本,好几位导演欲拍未遂,虽亦无人公开反对云云。又道我引申地说了巴金倡建“文革”博物馆,邵燕祥倡建“文革”学,以使国人不忘教训,亦均未能有所建,这些还是由于有些人怕提“文革”,不愿彻底否定“文革”云云。现在已经久卧病構说不出话来了的周扬同志说过:张志新是个光芒万丈的共产党人,她胸中既有三且有四——三者中全会,四者四个坚持,而这三和四她都无幸赶上,然而她却具备这可以合二为一的精神了。她在那恐怖的万家墨面的年月就说过: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不容否认,但他晚年犯了斯大林式的错误等等,等等。后人愿意重提“文革”,重提张志新,也还是想借助敢说直话的张志新的亡灵或招魂或打鬼也。 俱往矣!千古多少令人爱煞敬煞的人物,粗直如张飞、李逵………斯文如屈原、司马迁、李贽、鲁迅巴金……均贵在其真;千古多少文章如《离骚》、《史记》、鲁迅杂文…无不贵在其真。真不一定就对,然必须首先出之以真,方能见其对否。其未必就是真理,然真理必真。有理有利有节固好,但直言无讳的时刻哪又顾得了这许多?顾多了也就可能真不了啦!文人如无真则是最大的无行。政治家如弄假愚民则是骗子,且是骗子中最大的骗子,即政治骗子! 关于民主自由的定义,当也有百家说法,绝非仅是两家。可否也一句白话以蔽之日:能让百姓说真话,也就实现民主自由了,也就反而能够真正地国泰民安了。 行文至此,了无风华,老生常谈耳;但我相信还会有多少位老生小旦百论千论说真话。在这一点上,我是乐观的,又不尽然,乐乎悲乎,且观之。停笔矣,乃又想到老伴,她从来是我的第一读者,这一回给不给她先看呢?……还是给她看了,沉默未语,但也不像是要和我划清界限的样子,我也就不怕,照发。 引自 后记 此篇非引后记,代序竟无章节。
当初看此本书的来源,也是因黄宗江老先生写代序时的豪气。读完后,再看代序,心中莫名悲涌。因此特意把这篇代序放在此处。
回应 2021-02-22 11:14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但是清代的文字狱论其规模之大与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诛杀之凶残更是远远超出了前代。鲁迅先生曾经推荐过《清代文字狱档》,还提出了几种清代的政书,如《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认为“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 稽,将其中的关于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2021-02-22 11:00
但是清代的文字狱论其规模之大与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诛杀之凶残更是远远超出了前代。鲁迅先生曾经推荐过《清代文字狱档》,还提出了几种清代的政书,如《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认为“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 稽,将其中的关于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得读先生的这些教诲已经五十多年,对先生所提出的任务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去实施,因为这实在太艰巨了,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及。但在平日读书时也时常记起,遇见有关文字狱的文献,也较为留心。随时记下一些零感,就是这里的一束笔记。虽然杂乱无章缺乏系统,但从中也能多少看出一些严重的事实。即如先生提到的“奴性的由来”一节,就是值得深刻省察的宿病根。几干年来人们的信条是,只有孔子之是非而没有我之是非,这就在思想上受了割,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只要听见一声吆喝,就会如中风魔,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其后果之严重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我们是已经有惨痛的经验了,那就是二十年前发生的全国大动乱。那是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的,试拿来和清朝的文字狱比较一下,其荒与离奇又哪里是雍正和乾隆想象得到的。头脑清醒站出来抗议的人也不是没有,但都被立即打翻在地不许做声。于是一场昏天黑地的大动乱开始了,同时又出现了无数形形色色的文字狱,其内容之丰富离奇,受害者命运之悲惨,也绝非几卷“文字档”所能相提并论。但寻踪觅迹,却都能从往事中发现它的踪迹,难道真的是历史循环,轮回不爽吗?恐怕还是没有找到病根、汲取教训。这本小册子如能提醒人们多少记起往事,并从中得到启示,引起思索,有助于挖掉痼疾的根源,那就是值得高兴与庆幸的了。 引自 后记 “文字狱”者,当代亦有。警醒今人,往事不可覆辙。
回应 2021-02-22 11:00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从处理这样一名癫病患者的过程,是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用心的。推广开来,也可以看做处理类似案件的原则,那就是宁肯失之冤滥也绝不使任何可疑的反对派漏网。当然,有时候奴才奉行得过了头,也要站出来说两句“公平话”,好像皇帝自己倒是宽仁的。但奴才到底是聪明的,绝不因此变得实事求是,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清代文字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几乎无事的悲剧”,看来实在是必然的。上面是皇帝,手下跟着一批奴才,老百姓全是...2021-02-21 10:55
从处理这样一名癫病患者的过程,是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用心的。推广开来,也可以看做处理类似案件的原则,那就是宁肯失之冤滥也绝不使任何可疑的反对派漏网。当然,有时候奴才奉行得过了头,也要站出来说两句“公平话”,好像皇帝自己倒是宽仁的。但奴才到底是聪明的,绝不因此变得实事求是,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清代文字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几乎无事的悲剧”,看来实在是必然的。上面是皇帝,手下跟着一批奴才,老百姓全是虫蚁,被随意提来玩弄,像猫速住老鼠一样,并不立即手掉,只是尽情摆弄,直到尽兴时本口死,还得赶在他剩下一口气之。想想这实在是特等的残忍,不过虽然登峰而未造极,后起之秀的业绩往往有青出于蓝之妙。可是推本溯源遵循的还是过去的老谱,只是翻新了花样而已。 引自 “几乎无事的悲剧” 看来古今概要,大多有相通之处。人为在世的一些名堂,和上位者也无法断裂干净。甚至被揶揄得自我怀疑和癫狂者,也不得不说,感喟而令人惊恐。
这更警示我辈,讲真话之必要。不管如何说,有病则治,不可拖延。
回应 2021-02-21 10:55 -
杨殳 (两间余一卒)
禁书是一种历史现象,非常丑恶的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本来是没有这种事物的,但后来出现了,在某些时候还颇行时。我相信,它终究是要消灭的。前些时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我自己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的。当然,一时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只要具有健康、正常的头脑的人,我想都应该赞成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禁区彻底打破,并最终消灭这一丑恶历史痕迹的吧。那种一听见要取消禁区就不舒服,唯恐这种宝贝事物断种、失传的精神状态...2019-08-03 13:38 4人喜欢
禁书是一种历史现象,非常丑恶的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本来是没有这种事物的,但后来出现了,在某些时候还颇行时。我相信,它终究是要消灭的。前些时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我自己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的。当然,一时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只要具有健康、正常的头脑的人,我想都应该赞成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禁区彻底打破,并最终消灭这一丑恶历史痕迹的吧。那种一听见要取消禁区就不舒服,唯恐这种宝贝事物断种、失传的精神状态是奇怪的,不正常的。“神农”尝百草,在他心目中本来就没有禁区。后来发现了毒药,他也只是向人们提出警告,同时写入本草,研究利用。他设了“禁区”然后又用科学的方法打开了“禁区”。假使一开始“神农”就是满眼“毒草”,不敢触动,科学的本草学、药物学是不可能出现的。 三十多年以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马列主义曾是“禁区”里的“禁书”。多少人如饥似渴地“雪夜闭门”读之,后来终于诞生了新中国。“禁”的后果往往却是相反的宣传,这是反动派所始料不及的。这些事过去了还不算太久,大概我们多少总还有些印象吧。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引自 禁书小记 回应 2019-08-03 13:38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欣悉老友黄裳旧作《笔祸史谈丛》即将新刊。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我又奉命当之序,既感荣幸,又感惶恐,尤恐祸从笔出也。猛想起我十几年前就发过一篇杂感,正从他的“笔祸史”谈起,如今也难再说得更加真切,索性就旧文新发于下以代序。 夜半,偶得半题:人贵在说真话之类。其实这类题目早就有人作而又作了,巴金师以说...2021-02-22 11:14
欣悉老友黄裳旧作《笔祸史谈丛》即将新刊。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我又奉命当之序,既感荣幸,又感惶恐,尤恐祸从笔出也。猛想起我十几年前就发过一篇杂感,正从他的“笔祸史”谈起,如今也难再说得更加真切,索性就旧文新发于下以代序。 夜半,偶得半题:人贵在说真话之类。其实这类题目早就有人作而又作了,巴金师以说真话为题就写过了一论二论三论…… 我再用之,亦非出于偶然。深思之,自己在“文革”后所写作品九乎都与此一主题有关,也可以说是当代一大“中心主题”了。以此念告老伴,她却 说:“别说了,别写了。”并向我出示当年《人民日报》9月19日8版所载评介我老友黄裳著《笔祸史谈丛》的文章,并要我细读。其实黄裳早就赠我此书,我早就通读,甚至不读也通的。我懂得这一部笔祸史是一部文人的血泪史,一部断头史;但历朝历代的文人也不是不晓利害的,却偏偏仍常有人把头颅送上。我是不想这样死的,我也知道今天ー“文革”后,十ー届三中全会后的今天是不会这样死去的。当然,又得说真话,还不是毫无余悸,毫无客主观使然的杂念的。我仍在老伴前叨叨不休,甚至想把这些私房话公之于世。 近日在上海《文学报》上见到一篇《黄宗江依然不忘张志新》短短数百字的报道,大致说我在张志新“文革”中说了真话遭致割喉再枪决案公布后,写了电影剧本,好几位导演欲拍未遂,虽亦无人公开反对云云。又道我引申地说了巴金倡建“文革”博物馆,邵燕祥倡建“文革”学,以使国人不忘教训,亦均未能有所建,这些还是由于有些人怕提“文革”,不愿彻底否定“文革”云云。现在已经久卧病構说不出话来了的周扬同志说过:张志新是个光芒万丈的共产党人,她胸中既有三且有四——三者中全会,四者四个坚持,而这三和四她都无幸赶上,然而她却具备这可以合二为一的精神了。她在那恐怖的万家墨面的年月就说过: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不容否认,但他晚年犯了斯大林式的错误等等,等等。后人愿意重提“文革”,重提张志新,也还是想借助敢说直话的张志新的亡灵或招魂或打鬼也。 俱往矣!千古多少令人爱煞敬煞的人物,粗直如张飞、李逵………斯文如屈原、司马迁、李贽、鲁迅巴金……均贵在其真;千古多少文章如《离骚》、《史记》、鲁迅杂文…无不贵在其真。真不一定就对,然必须首先出之以真,方能见其对否。其未必就是真理,然真理必真。有理有利有节固好,但直言无讳的时刻哪又顾得了这许多?顾多了也就可能真不了啦!文人如无真则是最大的无行。政治家如弄假愚民则是骗子,且是骗子中最大的骗子,即政治骗子! 关于民主自由的定义,当也有百家说法,绝非仅是两家。可否也一句白话以蔽之日:能让百姓说真话,也就实现民主自由了,也就反而能够真正地国泰民安了。 行文至此,了无风华,老生常谈耳;但我相信还会有多少位老生小旦百论千论说真话。在这一点上,我是乐观的,又不尽然,乐乎悲乎,且观之。停笔矣,乃又想到老伴,她从来是我的第一读者,这一回给不给她先看呢?……还是给她看了,沉默未语,但也不像是要和我划清界限的样子,我也就不怕,照发。 引自 后记 此篇非引后记,代序竟无章节。
当初看此本书的来源,也是因黄宗江老先生写代序时的豪气。读完后,再看代序,心中莫名悲涌。因此特意把这篇代序放在此处。
回应 2021-02-22 11:14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但是清代的文字狱论其规模之大与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诛杀之凶残更是远远超出了前代。鲁迅先生曾经推荐过《清代文字狱档》,还提出了几种清代的政书,如《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认为“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 稽,将其中的关于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2021-02-22 11:00
但是清代的文字狱论其规模之大与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诛杀之凶残更是远远超出了前代。鲁迅先生曾经推荐过《清代文字狱档》,还提出了几种清代的政书,如《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认为“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 稽,将其中的关于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得读先生的这些教诲已经五十多年,对先生所提出的任务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去实施,因为这实在太艰巨了,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及。但在平日读书时也时常记起,遇见有关文字狱的文献,也较为留心。随时记下一些零感,就是这里的一束笔记。虽然杂乱无章缺乏系统,但从中也能多少看出一些严重的事实。即如先生提到的“奴性的由来”一节,就是值得深刻省察的宿病根。几干年来人们的信条是,只有孔子之是非而没有我之是非,这就在思想上受了割,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只要听见一声吆喝,就会如中风魔,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其后果之严重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我们是已经有惨痛的经验了,那就是二十年前发生的全国大动乱。那是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的,试拿来和清朝的文字狱比较一下,其荒与离奇又哪里是雍正和乾隆想象得到的。头脑清醒站出来抗议的人也不是没有,但都被立即打翻在地不许做声。于是一场昏天黑地的大动乱开始了,同时又出现了无数形形色色的文字狱,其内容之丰富离奇,受害者命运之悲惨,也绝非几卷“文字档”所能相提并论。但寻踪觅迹,却都能从往事中发现它的踪迹,难道真的是历史循环,轮回不爽吗?恐怕还是没有找到病根、汲取教训。这本小册子如能提醒人们多少记起往事,并从中得到启示,引起思索,有助于挖掉痼疾的根源,那就是值得高兴与庆幸的了。 引自 后记 “文字狱”者,当代亦有。警醒今人,往事不可覆辙。
回应 2021-02-22 11:00 -
酶制剂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从处理这样一名癫病患者的过程,是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用心的。推广开来,也可以看做处理类似案件的原则,那就是宁肯失之冤滥也绝不使任何可疑的反对派漏网。当然,有时候奴才奉行得过了头,也要站出来说两句“公平话”,好像皇帝自己倒是宽仁的。但奴才到底是聪明的,绝不因此变得实事求是,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清代文字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几乎无事的悲剧”,看来实在是必然的。上面是皇帝,手下跟着一批奴才,老百姓全是...2021-02-21 10:55
从处理这样一名癫病患者的过程,是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用心的。推广开来,也可以看做处理类似案件的原则,那就是宁肯失之冤滥也绝不使任何可疑的反对派漏网。当然,有时候奴才奉行得过了头,也要站出来说两句“公平话”,好像皇帝自己倒是宽仁的。但奴才到底是聪明的,绝不因此变得实事求是,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清代文字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几乎无事的悲剧”,看来实在是必然的。上面是皇帝,手下跟着一批奴才,老百姓全是虫蚁,被随意提来玩弄,像猫速住老鼠一样,并不立即手掉,只是尽情摆弄,直到尽兴时本口死,还得赶在他剩下一口气之。想想这实在是特等的残忍,不过虽然登峰而未造极,后起之秀的业绩往往有青出于蓝之妙。可是推本溯源遵循的还是过去的老谱,只是翻新了花样而已。 引自 “几乎无事的悲剧” 看来古今概要,大多有相通之处。人为在世的一些名堂,和上位者也无法断裂干净。甚至被揶揄得自我怀疑和癫狂者,也不得不说,感喟而令人惊恐。
这更警示我辈,讲真话之必要。不管如何说,有病则治,不可拖延。
回应 2021-02-21 10:55 -
杨殳 (两间余一卒)
禁书是一种历史现象,非常丑恶的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本来是没有这种事物的,但后来出现了,在某些时候还颇行时。我相信,它终究是要消灭的。前些时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我自己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的。当然,一时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只要具有健康、正常的头脑的人,我想都应该赞成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禁区彻底打破,并最终消灭这一丑恶历史痕迹的吧。那种一听见要取消禁区就不舒服,唯恐这种宝贝事物断种、失传的精神状态...2019-08-03 13:38 4人喜欢
禁书是一种历史现象,非常丑恶的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本来是没有这种事物的,但后来出现了,在某些时候还颇行时。我相信,它终究是要消灭的。前些时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我自己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的。当然,一时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只要具有健康、正常的头脑的人,我想都应该赞成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禁区彻底打破,并最终消灭这一丑恶历史痕迹的吧。那种一听见要取消禁区就不舒服,唯恐这种宝贝事物断种、失传的精神状态是奇怪的,不正常的。“神农”尝百草,在他心目中本来就没有禁区。后来发现了毒药,他也只是向人们提出警告,同时写入本草,研究利用。他设了“禁区”然后又用科学的方法打开了“禁区”。假使一开始“神农”就是满眼“毒草”,不敢触动,科学的本草学、药物学是不可能出现的。 三十多年以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马列主义曾是“禁区”里的“禁书”。多少人如饥似渴地“雪夜闭门”读之,后来终于诞生了新中国。“禁”的后果往往却是相反的宣传,这是反动派所始料不及的。这些事过去了还不算太久,大概我们多少总还有些印象吧。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引自 禁书小记 回应 2019-08-03 13:38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出版社 (2004)8.1分 536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1)7.9分 127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笔祸史谈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锐奇学 2021-01-21
古往今来都一样,文字狱归罪于上,具体案件却多起于私怨,皇帝与臣下如何相互误解反倒是次要。
0 有用 Chained-Rhino 2019-05-30
了解文字狱的引子
0 有用 小妖 2017-01-16
说是史,其实主要讲了清代文字狱,以及影射到的现代十年,其它朝代仅主要在最后一章略有涉及。全书由一篇篇散文组成,所以就如作者所言,略显松散,且有重复之处。不过整体而言可读性较强,有不少细节的考证,以及一些冷门的发现。
0 有用 Xiaofeng 2021-01-20
缺少背景介绍
1 有用 幾度報仇身不死 2018-05-17
皇帝…不该把世路上英雄做…即谚所谓光棍也。哈哈哈~对雍正和乾隆二人黑的不要不要的。“他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成功,终于转移了一代士风,大大加强了奴性。流风余韵,至今还没有消歇净尽…”以及,四库全书原本,很多开头都有明显的错误以便“御览”时显示天子圣明,结果看都没看,然后谁也不敢再动,于是将错就错下来。。哈哈
0 有用 酶制剂 2021-02-22
“历史循环,轮回不爽”,恐怕果真如此。
0 有用 锐奇学 2021-01-21
古往今来都一样,文字狱归罪于上,具体案件却多起于私怨,皇帝与臣下如何相互误解反倒是次要。
0 有用 Xiaofeng 2021-01-20
缺少背景介绍
0 有用 陌上尘 2020-12-27
大二时翻过此书,收录在“大家小书”系列丛书。昨晚从图书馆再找来,为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装帧古朴,颇有年代感。书名虽看似宽泛,实则主要谈论的是有清一代,集中于康雍乾三个时期。黄裳是藏书家,很多本子他都曾购置,进而加以阅读。通过其叙述,可以回到那个窒息的往日,黄裳认为文字狱的发生有皇帝偶然发现、臣子主动举发、出于隔膜自投罗网、出于私仇或诈吓几种情况。论述中,不经意间也满是黄裳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情... 大二时翻过此书,收录在“大家小书”系列丛书。昨晚从图书馆再找来,为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装帧古朴,颇有年代感。书名虽看似宽泛,实则主要谈论的是有清一代,集中于康雍乾三个时期。黄裳是藏书家,很多本子他都曾购置,进而加以阅读。通过其叙述,可以回到那个窒息的往日,黄裳认为文字狱的发生有皇帝偶然发现、臣子主动举发、出于隔膜自投罗网、出于私仇或诈吓几种情况。论述中,不经意间也满是黄裳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情况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统治阶层为固化人民思维的恶行,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梦破碎了,所谓的禁书终究还是流行。 (展开)
0 有用 寒鸦万点 2020-11-01
随笔合集,不成系统;文字之祸,古今同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