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职人(しょくにん)”一词来自日本,专指“传承守护着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并通过双手制造出良品”的生产者。职人对于制作有很执着的坚持,对自己的职业怀抱着极高的热情,不懈地投注心力于磨炼手艺,为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作品而努力,亦可称为“匠(たくみ)”。
即使在二十一世纪高科技、信息传播发达的年代里,依然坚守着职人传统,只做符合自己标准的良品——这样的职人在台湾仍可见其踪迹。
本书作者,两位对传统手工艺神往已久的90后设计系台湾女孩,毕业后没有忙就业,而是在老师鼓励下花一年时间寻访隐藏在台湾各地的老手艺人。选取52种代表性行业,52位老字号传承人,以民国旧报纸+手绘的新形式,记录下正在凋零的传统手工艺之美。
此外,她们对职人的工作场景、制作工序和工具都有相当细致的描绘,让读者除了欣赏作品之余,更可通过工具的形与象,细览职人的世界。
★ 新出版形式:以一年5...
“职人(しょくにん)”一词来自日本,专指“传承守护着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并通过双手制造出良品”的生产者。职人对于制作有很执着的坚持,对自己的职业怀抱着极高的热情,不懈地投注心力于磨炼手艺,为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作品而努力,亦可称为“匠(たくみ)”。
即使在二十一世纪高科技、信息传播发达的年代里,依然坚守着职人传统,只做符合自己标准的良品——这样的职人在台湾仍可见其踪迹。
本书作者,两位对传统手工艺神往已久的90后设计系台湾女孩,毕业后没有忙就业,而是在老师鼓励下花一年时间寻访隐藏在台湾各地的老手艺人。选取52种代表性行业,52位老字号传承人,以民国旧报纸+手绘的新形式,记录下正在凋零的传统手工艺之美。
此外,她们对职人的工作场景、制作工序和工具都有相当细致的描绘,让读者除了欣赏作品之余,更可通过工具的形与象,细览职人的世界。
★ 新出版形式:以一年52天,每天一份周报的形式,报道了全台52位各个行业老字号的手工艺人。
★ 新视觉传达:戏仿民国旧报纸版式,精工手绘、真人照片、文字访谈融为一体,风格多元化,内容丰富,满足读图时代的需求。
★ 新编排体例:分为“职人故事”“工法步骤”“制作工具”“作品橱窗”等几个小栏目,有故事有情怀,也有技艺工法干货分享。
★ 新阅读乐趣:除正篇内容,更有模拟老报纸的“分类广告”,征婚启事、离婚声明、各类巡演、皮鞋广告等各种插科打诨,小细节好玩有趣。
★ 兼具实用:每篇均提供所探访职人小店的详细地址、地图、联系电话,可按图索骥,直接购买到书中所介绍到的工艺品。
作者简介 · · · · · ·
黄靖懿
生于一九九一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视觉传达组。在新竹女中就读时发现自己对设计的喜爱,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磨练,对设计的热情更加执着坚定。二○一三年初踏入设计职场,希望能够接触更多不同领域。
严芷婕
生于一九九一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组。喜欢设计,热爱插画,认为插画是对外输出内心小宇宙的一条绝佳途径。未来抱负为:一步步向平面设计师、插画工作者领域迈进;过着以旅行为充电的生活;努力让身边的人都幸福快乐。
目录 · · · · · ·
推荐序一
职人文化的 展现
— —林承纬
推荐序二
执着的坚持
— —陈俊良
后记
北部职人
剪纸职人 :李焕章
毛笔职人 :陈耀文
珊瑚雕刻职人 :黄忠山
制鼓职人 :王锡坤
树皮编刻职人 :李永谟
名刀职人 :谢锦钟
陶瓷职人 :许朝宗
糊纸职人 :林我福
灯笼职人 :张美美
刻唛头职人 :林柏占
门神职人 :刘家正
打铁职人 :谢次郎
风筝职人 :谢金鉴
铜锣职人 :林烈旗
竹具职人 :简添盛、简斈儒
刺绣职人 :李文河
春仔花职人 :陈惠美
木屐职人 :林文树
玻璃职人 :黄安福
中部职人
蛇窑职人 :林瑞华
竹编职人 :张宪平
蔺草职人 :卢来春
木鱼职人 :李隆彰
木鸭雕刻职人 :汤日耀
漆艺职人 :赖作明
造纸职人 :黄焕彰
蛋雕职人 :简长顺
狮头职人 :施竣雄
手工扇职人 :陈朝宗
家具修缮职人 :徐坤洁
土黏香职人 :徐智雄
立体绣职人 :许陈春
香包职人 :周月容
锡艺职人 :陈志升
神像雕刻职人 :吴翔宇
花窗职人 :陈辉煌
砚雕职人 :董坐
布袋戏偶职人 :徐俊文
纸制神像职人 :蔡尔容
南部职人
绣花鞋职人 :李东志
旗袍职人 :郑道莹
帆布职人 :许胜凯
银帽职人 :林盟修
佛像画职人 :赖俊荣
砖雕职人 :王郭挺芳
榻榻米职人 :李宗勋
竹雕职人 :李先明
蒸笼木桶职人 :王开弘、王炳文兄弟
玉雕职人:黄福寿
剪黏职人 :叶明吉
寺庙雕刻职人 :蔡德太
石壶雕刻职人 :卢志松
· · · · · · (收起)
"职人志"试读 · · · · · ·
喜欢读"职人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职人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老辈人和九零后的精气神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生活美學 (烏普西侖巴)
- 看一本少一本 (寡人有疾)
- 【书】人人,事事 (自娱者小五)
- 【书】意趣有点古怪 (自娱者小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职人志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自娱者小五 2017-04-20 17:55:39
除少数六零后和仅有的一个八零后外,这本书提及的手艺人都有六十以上的高龄了,全书常见两个词:一个是“日据时期”,许多作品确实有明显的和风,大概台湾人在匠心匠气方面更多承袭了日本的风尚;一个是“冲击”,机械化取代手制工艺,只有帆布包、家具修补等少有的几样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惋惜但无奈。手工艺和先进生产手段争夺市场,逐渐没落是必然,这种失落不在今天也会在未来。我想,只有单独将其作为文化象征刻意培育传承,把... 除少数六零后和仅有的一个八零后外,这本书提及的手艺人都有六十以上的高龄了,全书常见两个词:一个是“日据时期”,许多作品确实有明显的和风,大概台湾人在匠心匠气方面更多承袭了日本的风尚;一个是“冲击”,机械化取代手制工艺,只有帆布包、家具修补等少有的几样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惋惜但无奈。手工艺和先进生产手段争夺市场,逐渐没落是必然,这种失落不在今天也会在未来。我想,只有单独将其作为文化象征刻意培育传承,把学习与展示技能转化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职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它,这看似矛盾,但如果真的对继承者们的精神面貌和兴味所在严格把关,也未必不是可行之道。书做得特别用心,看上去很美,可我不太赞同用手绘替代实物展示,熟悉的物什精髓尽失,不熟悉的完全看不出模样,遗憾。 (展开)
1 有用 阿梗 2017-12-27 14:40:09
说实话,手绘虽然很可爱,但不太适合这种书。。
0 有用 豆腐君 2021-04-04 16:55:13
排版和创意很别致,缺点是故事有点千篇一律,比起出书,这种形式更适合报刊连载。竖排且紧凑的排版美是美的,但看完有点累。
0 有用 。 2017-04-09 11:56:30
真是很不错
0 有用 达达达的马蹄 2019-12-02 22:48:24
书本身很有意思,图片和故事都很精彩,但是竖版的排版实在是很考验内地人的眼力和习惯。
0 有用 Puppyguy 2023-01-16 00:22:31 浙江
一本书介绍了52位宝岛顶尖手艺人,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一些台湾传统民艺的周边知识,最深的感受是日据50年对台湾手工艺品类和行业形态的巨大影响,一点遗憾是书的版面设计稍显范式化整本书一个风格难免会有点审美疲劳。总体还是很棒的一本书。
0 有用 暴走脆莓 2022-12-14 09:00:35 河北
归来吧,归来哟,用剪纸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0 有用 下雨别打伞 2022-08-31 18:09:13 重庆
作为艺术品的话确实显得用心,但如果抱着想挖掘什么的心态来读,还是差点灵魂🌧️
1 有用 Morningstary 2022-08-01 09:30:04
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于是买了这本书来看看,可以看到中国台湾省的各种手工艺,大部分手工艺都是家族传承模式,加上而今丰富多元的文化冲击,很多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发展每况愈下,我觉得书本立意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对于手工艺作品这些的展现我觉得还是以纪实摄影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加抓人,因为人物多,看多了就发现每一个模式都差不多,采访内容就比较空洞了。插画也几乎无差别,没有将各种职人区分开来。多一星给博... 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于是买了这本书来看看,可以看到中国台湾省的各种手工艺,大部分手工艺都是家族传承模式,加上而今丰富多元的文化冲击,很多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发展每况愈下,我觉得书本立意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对于手工艺作品这些的展现我觉得还是以纪实摄影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加抓人,因为人物多,看多了就发现每一个模式都差不多,采访内容就比较空洞了。插画也几乎无差别,没有将各种职人区分开来。多一星给博大精深的传统手工艺。 (展开)
0 有用 Pisces 2022-04-23 11:44:47
缺乏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