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0.1 对证明论学科发展的一些看法 1
0.2 本书的一些尝试 9
参考文献 11
第1部分 预备知识
第1章 基本概念的定义和举例 14
参考文献 23
第2章 基础知识 24
2.1 集合论概述 24
2.2 逻辑学概述 29
参考文献 32
第2部分 证明方法
第3章 关系运算证明方法 38
参考文献 44
第4章 三段论证明方法 45
4.1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简述 45
4.2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改进 51
4.3 量化扩展的三段论有效命题的确定方法 56
参考文献 63
第5章 数学归纳法 65
5.1 数学归纳法的发展概况 65
5.2 第一、第二数学归纳法 65
5.3 超穷(超限)归纳法(广义归纳法) 68
5.4 结构归纳法 72
参考文献 75
第6章 反证法 76
第7章 构造性证明方法 78
参考文献 80
第8章 同态证明方法和解释性证明方法 81
8.1 同态证明方法 81
8.2 解释性证明方法 82
参考文献 83
第9章 系统化证明方法(含截消方法) 84
9.1 系统化证明方法导论 84
9.2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自然演绎系统和形式系统 86
9.3 量化扩展的三段论自然推理系统 91
9.4 弗雷格的形式系统F 96
9.5 罗素的形式系统R 100
9.6 希尔伯特公理系统H 105
9.7 根岑的自然演绎系统G与截消证明方法 106
9.8 算术形式系统举例 113
9.9 几何证明公理系统举例 119
参考文献 122
第10章 归结证明方法 125
10.1 归结的基础理论 125
10.2 归结定理与归结方法 134
参考文献 137
第11章 自动化证明方法 138
11.1 自动化证明方法的思想渊源 138
11.2 自动证明机器原型之一:图灵机 139
11.3 自动证明机器原型之二:线性有界自动机 143
11.4 自动证明机器原型之三:下推自动机 146
11.5 自动证明机器原型之四:确定型有穷自动机 148
11.6 自动证明机器原型之五:不确定型有穷自动机 150
11.7 自动机接受的语言 153
11.8 自动机与数学证明的关系 155
11.9 定理证明器和推理机基本原理和证明实例 156
参考文献 161
第3部分 证明理论
第12章 可判定性理论 165
12.1 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165
12.2 可计算性理论 166
12.3 一阶语言的可判定理论 181
12.4 不可判定理论 186
12.5 可判定性与可证明性的关系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13章 相容性理论 192
13.1 相容性问题产生的根源、过程和现状 192
13.2 悖论的结构和特征 196
13.3 解悖理论(1)—— 类型理论 201
13.4 解悖理论(2)—— 情境语义学理论 205
13.5 解悖理论(3)—— ZFC公理系统 208
13.6 解悖理论(4)—— 新基础公理系统 214
13.7 集合论公理系统概览 215
13.8 数学系统相容性的其他障碍及其解决 216
13.9 算术系统的相容性 221
13.10 几何系统的相容性 238
参考文献 239
第14章 不完全性理论 242
14.1 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 242
14.2 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 247
14.3 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的发展和争议 248
14.4 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的争议和某些应用 250
参考文献 252
第15章 可靠性理论与完全性理论 254
参考文献 258
第4部分 附 录
附录1 算术公理系统 260
附录2 On Formally Undecidable Propositions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and Related Systems(Ⅰ) 265
附录3 论《数学原理》及其相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Ⅰ) 286
附录4 人名索引 301
附录5 定义索引 308
附录6 核心命题索引 313
附录7 例题索引 316
· · · · · · (
收起)
1 有用 阿文 2018-08-16 09:24:59
本书基于作者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根据希尔伯特的一个想法或者说几句话,对已有的数学证明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回顾。有志于研究数理逻辑或者是数学哲学方法论的可作为参考书,但不能作为科普读物。将证明方法进行分类,我觉得更多是哲学上的意义,并不能很好地帮助解决数学问题。前些天看二阶算数那本书也是如此,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的等价形式,但这并不能降低未解决的问题的难度。不过鉴于力迫法的出现本身就是解决连续统的独立性... 本书基于作者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根据希尔伯特的一个想法或者说几句话,对已有的数学证明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回顾。有志于研究数理逻辑或者是数学哲学方法论的可作为参考书,但不能作为科普读物。将证明方法进行分类,我觉得更多是哲学上的意义,并不能很好地帮助解决数学问题。前些天看二阶算数那本书也是如此,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的等价形式,但这并不能降低未解决的问题的难度。不过鉴于力迫法的出现本身就是解决连续统的独立性问题,这种哲学或者说方法论的倾向也就可以理解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