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是惊叹大陆人类学学术范式的陈旧,还在盲目制造“我者”与“他者”的对立,观察肤浅而无趣;二是惊讶文笔的幼稚与苍白,很多篇不客气的说也就是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学界第一次尝试出通俗读物。总的来说,写田野故事没错,但收录的故事太多,多而不精,各篇篇幅也都未免太短,草草了事,还没进入故事就已经结束了,读起来一点也不痛快(个人比较喜欢章邵增写巴西的两篇~)
这是一本书?我看是一个电报草稿废纸篓 这也敢拿出来
明明是挺有趣的事,有很多都写得没有意思。
我没想到国内的人类学学者还有那么多 misogynistic 的。很多文章都像是 comedy 里 setup 写好了但想不出 punchline 所出现的感觉。
写随笔都写的一般正经学术文章能写出什么花呢。有些写的还挺有趣的。忘了是王建民还是谁说的,你们出去田野就当去旅游好了,写好点的是游记,写不出来就别写。
这要小学语文老师看完得气死
读了几篇味同嚼蜡 弃了
果然再有趣的故事一贴上“人类学”的标签就变得没那么有趣。
还不如看新概念作文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一套旨在结合“科学的客观性和人际关系的辩证性”丛书。其中,《忧郁的热带》、《暧昧的非洲》和《最后的国王》热带三部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畅销书,这与那个年代,对原始、非洲、野性与蛮荒的渴望与求知无不关联。 文章太短小,或许是受限于篇幅,很多东西刚有一个开头,便匆匆结尾。就好像,又回到了《源氏物语》或《枕草子》中,啰啰嗦嗦的小片段与不知所云的叙事。很多人的写作风格,早在进入学术中定型,即使扯淡的文章也不例外。看起来是说人话的文章,其实早就不知道人话是啥。
全书最有趣的部分是书名
国内做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工作随感小合集。有些故事读来精彩且令人深省,有的篇目则平淡无趣(借用书中所提Mary Pratt的评论再恰当不过——为什么如此有趣的人,做如此有趣的事情,写出的东西却如此缺乏情趣)。很多叙述具有普遍意义,也有些情节非常私人化。作为领域术语的“田野”一词在全书过于泛滥,以至于没有单提该词的文章看起来显得特别清新。作为一本文集,足够好读,能看到数篇有意思的文章并间接了解些人类学研究的皮毛,也算值了。
好看!方法书。教我们用人类学家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他者的陌生感。
2.5星,四不像的感觉。没有一点学术论文的味道却避免不了学术的用语,散文也不像,小说也不是,纪实文学更谈不上。像是一群小学生写的作文《记有意义的一件事》。
这是一个个把心要掏出来的节奏啊
田野的假象与碎片化
好难看。如果国内人类学者只有这种程度,就太可怕了。
本来对这本书有很大期待 毕竟是国内第一本本土田野笔记集 但到手一看很失望 内容芜杂无序 很多文章根本没有出版的必要 排版装帧也很潦草 真为贵圈糟心 还是等我以后来编一本有意思的吧!(立flag打脸)两星给选题策划
有些文章确实文笔太次了点。不过总归是个有益的尝试。
> 北冥有鱼
30 有用 殷顽民 2017-02-10 20:11:40
一是惊叹大陆人类学学术范式的陈旧,还在盲目制造“我者”与“他者”的对立,观察肤浅而无趣;二是惊讶文笔的幼稚与苍白,很多篇不客气的说也就是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12 有用 似乎又 2016-10-31 10:21:22
学界第一次尝试出通俗读物。总的来说,写田野故事没错,但收录的故事太多,多而不精,各篇篇幅也都未免太短,草草了事,还没进入故事就已经结束了,读起来一点也不痛快(个人比较喜欢章邵增写巴西的两篇~)
11 有用 斥侯 2017-09-24 07:53:38
这是一本书?我看是一个电报草稿废纸篓 这也敢拿出来
6 有用 糖糖candynight 2016-12-27 10:29:56
明明是挺有趣的事,有很多都写得没有意思。
5 有用 吴明士 2017-02-01 10:06:19
我没想到国内的人类学学者还有那么多 misogynistic 的。很多文章都像是 comedy 里 setup 写好了但想不出 punchline 所出现的感觉。
6 有用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8-02-10 07:37:28
写随笔都写的一般正经学术文章能写出什么花呢。有些写的还挺有趣的。忘了是王建民还是谁说的,你们出去田野就当去旅游好了,写好点的是游记,写不出来就别写。
6 有用 Suzume 2017-08-21 17:35:12
这要小学语文老师看完得气死
3 有用 yxnsu 2017-09-15 15:10:42
读了几篇味同嚼蜡 弃了
3 有用 尺宅叟 2016-12-01 20:25:29
果然再有趣的故事一贴上“人类学”的标签就变得没那么有趣。
2 有用 垫钱不检点 2017-09-27 11:30:28
还不如看新概念作文
8 有用 永烁星光之喵 2016-10-27 18:53:36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一套旨在结合“科学的客观性和人际关系的辩证性”丛书。其中,《忧郁的热带》、《暧昧的非洲》和《最后的国王》热带三部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畅销书,这与那个年代,对原始、非洲、野性与蛮荒的渴望与求知无不关联。 文章太短小,或许是受限于篇幅,很多东西刚有一个开头,便匆匆结尾。就好像,又回到了《源氏物语》或《枕草子》中,啰啰嗦嗦的小片段与不知所云的叙事。很多人的写作风格,早在进入学术中定型,即使扯淡的文章也不例外。看起来是说人话的文章,其实早就不知道人话是啥。
3 有用 松花蛋 2017-07-11 16:49:00
全书最有趣的部分是书名
2 有用 CRO007 2016-12-21 15:00:12
国内做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工作随感小合集。有些故事读来精彩且令人深省,有的篇目则平淡无趣(借用书中所提Mary Pratt的评论再恰当不过——为什么如此有趣的人,做如此有趣的事情,写出的东西却如此缺乏情趣)。很多叙述具有普遍意义,也有些情节非常私人化。作为领域术语的“田野”一词在全书过于泛滥,以至于没有单提该词的文章看起来显得特别清新。作为一本文集,足够好读,能看到数篇有意思的文章并间接了解些人类学研究的皮毛,也算值了。
2 有用 萃萃 2016-11-07 13:29:18
好看!方法书。教我们用人类学家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他者的陌生感。
3 有用 已注销 2018-12-17 15:34:57
2.5星,四不像的感觉。没有一点学术论文的味道却避免不了学术的用语,散文也不像,小说也不是,纪实文学更谈不上。像是一群小学生写的作文《记有意义的一件事》。
1 有用 Mr. Curiosity 2016-12-31 23:23:22
这是一个个把心要掏出来的节奏啊
1 有用 江水的耳朵 2016-10-28 14:24:49
田野的假象与碎片化
3 有用 燕贼 2018-07-22 07:33:24
好难看。如果国内人类学者只有这种程度,就太可怕了。
1 有用 Vesper LEP 2017-03-29 17:12:02
本来对这本书有很大期待 毕竟是国内第一本本土田野笔记集 但到手一看很失望 内容芜杂无序 很多文章根本没有出版的必要 排版装帧也很潦草 真为贵圈糟心 还是等我以后来编一本有意思的吧!(立flag打脸)两星给选题策划
1 有用 dogwhisperer 2017-06-05 03:08:20
有些文章确实文笔太次了点。不过总归是个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