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毛诗稽古编〗三十卷。陈启源撰。启源字长发,江苏吴江人。康熙时诸生,博通经学,著有《尚书辨略》、《读书偶笔》、《存耕堂稿》等。是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卷末自记说:用十四年时间,三易稿乃定。朱鹤龄作《诗经通义》,陈氏实多与参正,然《通义》兼权衡众说,而是编则训访一准诸家《尔雅》,每诗篇义一准诸《小序》,诠释经旨,则一准《毛传》,以郑玄《笺》注佐之,名物多以陆玑《疏》为主。名曰《稽古编》,以表明为唐以前专门之学世。所辨正者,以朱熹《诗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吕祖谦《读诗记》次之,严粲《诗辑》又次之。所抨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为甚,辅广《诗童子问》次之。前二十四卷,依次解诗,但不载经文仅标存篇目而已,无所论者,连篇目也不存。凡前人论说已明而不需复述者,也置之不论。次为《总诂》五卷。分有举目、考异、正字、辨物、数典、稽疑六子目。末为附录一卷,综论《风...
(展开全部)
〖毛诗稽古编〗三十卷。陈启源撰。启源字长发,江苏吴江人。康熙时诸生,博通经学,著有《尚书辨略》、《读书偶笔》、《存耕堂稿》等。是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卷末自记说:用十四年时间,三易稿乃定。朱鹤龄作《诗经通义》,陈氏实多与参正,然《通义》兼权衡众说,而是编则训访一准诸家《尔雅》,每诗篇义一准诸《小序》,诠释经旨,则一准《毛传》,以郑玄《笺》注佐之,名物多以陆玑《疏》为主。名曰《稽古编》,以表明为唐以前专门之学世。所辨正者,以朱熹《诗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吕祖谦《读诗记》次之,严粲《诗辑》又次之。所抨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为甚,辅广《诗童子问》次之。前二十四卷,依次解诗,但不载经文仅标存篇目而已,无所论者,连篇目也不存。凡前人论说已明而不需复述者,也置之不论。次为《总诂》五卷。分有举目、考异、正字、辨物、数典、稽疑六子目。末为附录一卷,综论《风》、《雅》、《颂》之宗旨。其坚持汉人之说,不容一语有出入,虽未免或失之拘紧,然引据赅博,疏正详明,俱为有本所言,非臆断诸家可比,即清初征实之学,也以此书为盛。
《毛诗稽古编》三十卷,清陈启源撰,清钞本。本书半叶十行,行三十一字,小字双行字同,无板框行格,书高二十八点八厘米,宽十七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代经学研究以训诂考据见长,学风平实,号为“朴学”。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自宋代“朱子学”兴起以来,以名物训诂为主要特色的“汉学”备受压抑,这种状况一直延伸到明末。在清代,以陈启源、惠栋、胡承珙为代表的一批经学家,将汉学讲求训诂、考据、名物的学术传统重新引入诗经学研究,并确立为学界的主流思想,可谓开一时学术风气之先。
陈启源,字长发,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明末诸生。平生喜读书,晚岁精研经学,间谈佛教,有《毛诗稽古编》《尚书辨略》《读书偶笔》《存耕堂稿》传世。《清史稿》有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陈氏《毛诗稽古编》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兹引述如左:
启源此编,则训诂一准诸《尔雅》,篇义一准诸《小序》,而...
启源此编,则训诂一准诸《尔雅》,篇义一准诸《小序》,而诠释《经》旨,则一准诸毛《传》,而郑《笺》佐之。其名物则多以陆玑《疏》为主。题曰《毛诗》,明所宗也。曰《稽古编》,明为唐以前专门之学也。所辨正者惟朱子《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吕祖谦《读诗记》次之,严粲《诗缉》又次之。所掊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为甚,辅广《诗童子问》次之。其馀偶然一及,率从略焉。前二十四卷,依次解经而不载经文,但标篇目。其无所论说者,则并篇目亦不载。其前人论说已明,无庸复述者,亦置不道。次为《总诂》五卷,分六子目,曰《举要》、曰《考异》、曰《正字》、曰《辨物》、曰《数典》、曰《稽疑》。末为《附録》一卷,则统论《风》《雅》《颂》之旨。其间坚持汉学,不容一语之出入,虽未免或有所偏,然引据赅博,疏正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初诸家,始变为徵实之学,以挽颓波。古义彬彬,于斯为盛。此编尤其最著也。〔一〕
陈氏此编在清代学术界流传甚广,各种钞本、刻本层出不穷。本次我们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钞本为底本,全文影印是书。书中天头多有钱坫(字献之,清代书家,钱大昕之侄)墨笔批校文字,惜个别文字为前人修书时裁去。行间亦有朱笔校注,考订详细,足征参考之用。惟原书开本过大,本次影印时稍加缩小,以供研究者使用。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 1人在读
> 16人想读
订阅关于国家图书馆藏钞本毛诗稽古编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