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的原文摘录

  • 我在治疗中寻找一种新方法的原因是,我发现除非破坏人性中的某一面,病人的最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一直有一个不太可靠的信念:根本上说没有看不好的病人。因为我亲眼看到一些病人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摆脱了曾经将另一些人毁掉的疾病。通过更进一步的观察,我发现这种超越与治愈是一种意识的更高层次。在病人的视野里出现了更高的兴趣点,而随着这一兴奋点的改变,他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变得没那么紧迫了。他的问题没有得到逻辑的解决,只是当遭遇新的更强大的生活驱动力时,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弱。它没有被压制或沉入潜意识,它以新的形式出现并与以往划清了界限。在一个较低层面造成巨大矛盾冲突和疯狂式爆发的问题,现在就像是在山头上往下看到的山谷里的大雨,这并不意味着这场暴雨不是真的,不同的是之前你身陷其中,现在一览众山小。当然对我们的心灵来说,我们既是山谷也是山峰,要想不食人间烟火是对自己估计过高了。人还是受到潜意识的冲击,为之所动,被它折磨,但同时这个人也清楚有更高一层的意识,而不会把自己和这种随时变化的感受等同起来。这个高级别意识会客观地看待这些感受,然后告诉自己“我知道我在受苦”。我们这部经典论及昏沉时说:“昏沉而不知,与昏沉而知,相去何啻千里。”这一说法完全适用于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2-11-26 07:30:47
    —— 引自章节:二、现代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的可能。 54
  • 精神病就是人被不能为意识所消化的潜意识内容所控制。这些内容不可能被意识消化,因为意识已经否定了这些内容的存在。用宗教的语言来表达,这一否定态度等于宣称:“我们已不再惧怕上帝,并且相信一切都应以人的标准来评判。”这种藐视一切的狂妄,也就是意识的狭隘,永远都是通往精神病院的捷径。对这一现象的代表作,我推荐赫伯特·乔治·威尔斯①的《克里斯提娜·艾尔柏塔的父亲》和舒勒柏法官②的《精神疾病的回忆》。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2-11-26 21:36:55
    —— 引自章节:关于道的现象 86
  • 《慧命经》所说的“神火化形空色相”,可以让受现代思想熏陶的欧洲人放松下来。这些话听起来很欧洲,而且非常适合我们的逻辑。在我们的时代,我们以为可以躺在高度清晰的意识的功劳簿上休息了,因为我门已经把上帝的幽灵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但我们仅仅是在字面上将其甩在了身后,而能够产生上帝的心理本身还随时伴随着我们,让人觉得像是上帝或神的自主潜意识内容仍然保持着对我们的绝对控制力。今天这种控制被称为恐惧症、强迫症等,或简而言之,精神病症状。如今众神已成为疾病,宙斯统治的已不再是奥林匹斯山而是腹腔神经丛。潜意识内容创造了医生的病例,或侵蚀政治家和记者的大脑而释放出精神流行病。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2-11-27 07:20:00
    —— 引自章节:关于道的现象 86
  • 潜意识与意识相互之间有一种分离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副产品是具有相对真实性的心灵中的人物。当这些人物的心理本质没有被认出来之前,人们会认为它们是真实的,并且被投射到外部世界。当这些潜意识内容与意识发生关系时(用宗教语言来解释就是当迷信存在时),它们便具备了相对的真实性。但当意识开始远离这些心理内容时,这些内容就不再那么真实了。然而像这样的分离,只有在一个人彻底地了解了生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此人须具备奉献精神,在生活中已没有任何未尽之责,也就是说,他可以牺牲任何个人的欲望而扫清远离尘俗道路上的障碍。要想有所成就,这是必经之路。只要我们还有所牵挂,我们就做不了自己的主,只要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就证明还有比我们的自我更强大的东西。(我实在告诉你,除非你还清最后一分钱,否则决不能从那里出来——马太福音)无论我们把一件事认作是“神”还是“狂躁症”,我们都不可以对做出的选择掉以轻心。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2-11-27 07:54:37
    —— 引自章节:关于道的现象 86
  • 在这部经典中提到的圣果(圣胎)和金刚体指的就是这种更高级人格的创造,这些语汇在心理学上其实是象征一种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不在各种情感纠葛范围之内,也因此个体决不会受到巨大的创伤。这些词象征着不为尘世所累的意识状态。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成长在中年以后才会发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对死亡的准备。对心灵来说,死亡与出生一样重要,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于解脱了的意识在死亡时去向何方,是我们心理学家不会回答的问题,因为心理医师无论采用何种理论立场都会跨越科学的界限。他只能指出,该经典中关于解脱了的意识的永恒与任何时代的宗教思想及绝大多数人类的想法是一致的。一个对此有不同想法的个体从某方面来说是站在了人类家庭之外,个体心灵的平静很可能被破坏。所以,作为一位心理医生,我在行医时只要有可能,就会尽最大努力加强病人永生的信念,尤其对年岁大一些的病人,对他们来说这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正确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目标,因此鼎盛时期一过倒计时就开始了。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022-11-27 10:57:48
    —— 引自章节:意识与外物的分离 108
  • 他超越了基督教的怨恨,超越了欧洲人的傲慢自大,他在投身于这项任务时的理解本身便证明了一种罕有的伟大精神;而所有平庸者在接触外来文化时,不是盲目地丧失自我,就是自以为是地大加批判。他们只能接触到外来文化的外表和皮毛,而从未咂摸到它的滋味,因此也从未进入那种精神交流,那种产生新生命的最亲密的交融与渗透。 (查看原文)
    滿神的異教徒 2023-01-12 01:44:07
    —— 引自章节:纪念卫礼贤
  • 几年以前,当时的英国人类学学会主席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精神层次如此之高的民族却没能发展出科学。我回答说,这一定是一种视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不过和中国的许多其他东西一样,这种科学的原理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 (查看原文)
    若竹 2023-02-22 13:26:01
    —— 引自章节:纪念卫礼贤
  • 径直给予慷慨的施舍并不能真正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尽管这些施舍可能是他想要的。对他更大的帮助是给他指出一条明路,使他可以通过努力永远摆脱困境。 (查看原文)
    若竹 2023-02-22 13:34:12
    —— 引自章节:纪念卫礼贤
  • 中国不能没有这些概念,因为正如中国哲学史所表明的,中国从未远离过核心的心灵事实(seelischen Gegebenheiten),因此从未迷失于对单一心理机能的片面夸大或过高评价。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悖谬和极性一直都有清醒的认识。对立双方总能保平衡——这是高等文化的标志;而片面性(Einseitigkeit)虽然总能提供动力,却是野蛮的标志。如今西方开始反抗理智,推崇厄洛斯(Eos)或直觉,我只能认为这是文化进步的标志,是意识突破了专横的理智所设定的过分狭窄的界限。 (查看原文)
    若竹 2023-02-22 14:12:24
    —— 引自章节:荣格的欧洲评述
  • 正是在这里,我们开始走上了东方人早已走过的道路。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发现这条道路,显然是因为他们从未让人性的对立面过分远离,以致失去了一切有意识的联系。而中国人的意识之所以能够包容一切,是因为是与否一直保持着原初的临近性,就像在原始的心灵状态中那样。尽管如此,他们必定会感觉到对立面的冲突,于是要寻找一条道路使之从对立面中解脱出来,一如印度人所说的“无争”(nirdvandva)。 (查看原文)
    若竹 2023-02-22 14:26:44
    —— 引自章节:荣格的欧洲评述
  • 因此,西方人最好一开始不要对东方智者的秘密洞见了解太多,否则就是“邪人行正道”。西方人不要再次理所当然地认为鬼神是一种幻觉,而应重新体验这种幻觉的实在性。他应该学习重新认识这些心灵力量,而不是等到他的情绪、神经状态和妄想以极为痛苦的方式向他表明,他并非自己的唯一主宰。 (查看原文)
    若竹 2023-02-23 13:01:43
    —— 引自章节:荣格的欧洲评述
  • 每一条关于超验的说法都应当回避,因为它必定只是尚未意识到自身限度的人类精神的可笑僭越。因此,当上帝或道被称为灵魂的一种冲动或状态时,我们所说的仅仅是某种可知的东西,而绝非不可知的东西,对于后者,我们什么也确定不了。 (查看原文)
    若竹 2023-02-23 20:40:19
    —— 引自章节:荣格的欧洲评述
  • 在这里我们又发现了佛教与西方人心理的巨大差异,但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相契合之处。在禅修中应拒绝一切幻象,我们同样如此,但东方的做法与我们的动机完全不同。在东方,表达极其丰富多彩的各种境界的概念和教义占统治地位,只是在出现过多幻象时,要求对修炼之人有所保护。而我们是在歧视幻象,认为它们毫无价值,是主观的白日梦。潜意识内容所带来的境界与幻象不是缺乏想象力诱惑的抽象概念,正相反,它们交融在一张极为丰富多彩的幻网之中。东方人在这些幻象前可以做到如如不动,是因为在很久以前他们已经从中提取了精华,并把它们浓缩为深奥的教义。而我们还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些境界,更不用说提取精华了。 (查看原文)
    歪~ 2023-03-03 23:26:58
    —— 引自章节:意识与外物的分离 108
  • 一个试图了解东方的欧洲人所面对的困难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西方人,因此对这一中国经典给我的陌生感印象深刻。在某种程度上,我对东方宗教和哲学的一些了解确实对理性或直觉地了解其含义有所帮助,譬如我可以从民族学或比较宗教史的角度来理解初民信仰中的矛盾性。但这样做实质上仍然是在用西方人的方式,即把自己的心灵隐藏在所谓的科学外衣之下。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虚荣心作祟,主要还是担心更加深入的理解会使一次与异域精神的偶然接触发展为深刻的认同体验。除了本书在文献学上对于汉学家的价值之外,所谓的科学客观性会心怀嫉妒地绝不容许对它有任何其他的解释。但是卫礼贤深深地领悟了中国智慧的秘密与神奇的活力,他不允许如此有洞察力的深刻见解被浪费在各种专家们已经被打成了无数隔断的大脑中。我很荣幸,他选择我为这部中国经典作心理学角度的评论。 ……… 然而,任何人贬低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就是在侵蚀欧洲心灵的支柱。科学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工具,但它是有其优越性的工具并不可或缺,只有在被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时候才有害。科学方法一定是服务于人的,如果被推上王位就错了。它应该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分支学科,然而每一个分支都不足以独立解决问题,还需要其他分支的支持。科学是西方人的工具,靠它可以比仅靠双手打开更多的门。只有当我们认为靠科学得到的知识是唯一的时候,科学才将阻碍我们的视线。东方教给我们另一种更广泛、更深刻与更高明的知识,人类生活是它的源泉。 ………… 中国人的洞察力来自于一种最大意义上完整与真诚的生活方式,它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 (查看原文)
    参苓白术 2023-09-03 22:27:40
    —— 引自章节:《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荣格
  • 几年以前,当时的英国人类学学会主席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精神层次如此之高的民族却没能发展出科学。我回答说,这一定是一种视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不过和中国的许多其他东西一样,这种科学的原理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纪念卫礼贤
  • 在最根源处,在集体潜意识中,一切二元对立都泯灭了,如阴阳、水火、黑白、自他、主观与客观等。我们的世界是由一组组对立的概念构成的,当一切对立在你面前消失时,那种境界也许就是所谓的超越,这是荣格对涅槃与道的心理学解释。 (查看原文)
    white crow 2023-10-07 14:19:18
    —— 引自章节:译者前言
  • 可以说,性与命这两个原则都是超越个体的。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源在于精神的存在,即由于其本性(性)。每个人都有本性,但是本性却远远超出了个人的局限。生命(命)也是超越个人的,因为人的命运并不出于己愿,而是必须接受的现实。 (查看原文)
    white crow 2023-10-08 12:12:32
    —— 引自章节:关于《太乙金华宗旨》 20
  • 神这个字表达的是伸展、创造,它是鬼的反义词。在最古老的中国字型中,神是双重“申”,表示雷和电的刺激。只要内在轮转绵延不绝,元神形式的生命就永不消散。尽管不可见,可是它仍能影响人们,激励他们产生伟大的思想,做出高尚的行为。古时候的圣贤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千百年来激励着、教育着人类。 (查看原文)
    white crow 2023-10-08 16:17:45
    —— 引自章节:关于《太乙金华宗旨》 20
  • 佛教里返回涅槃与无我有关,自我和这个世界都是虚幻的,我法俱空。严格意义上讲,涅槃不理解为死亡和终结,它是超越的。而道教的目标是以改进了的形式保留自我这个概念及自我所做之业,那就是回归自身的光,在这本书中由“金华”来象征。 (查看原文)
    white crow 2023-10-08 16:19:36
    —— 引自章节:关于《太乙金华宗旨》 20
  • 意识与意志力越强,潜意识就埋得越深。在这种情况下,意识与潜意识原型的分离变得非常容易。在得到自由后,意识斩断了本能的锁链,最后达到了彻底抛弃或与潜意识对立的境界。从此意识深植于潜意识的根被拔掉了,也不用再讨原型权威的欢心。它有着普罗米修斯式的自由,同时也藐视一切神明。意识的确是爬升至尘世之上,甚至是人类之上了,但对于社会上意志比较软弱的人群,意识仍然有着被潜意识颠覆的危险。人们其实还是像普罗米修斯那样被潜意识绑在高加索山上。中国人会用基于易学的话说:在阳发展至极点的一刻,阴就产生了,所以黑夜实际上从正午就开始了。 (查看原文)
    white crow 2023-10-08 17:43:43
    —— 引自章节:二、现代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的可能。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