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的书评 (9)

维舟 2018-05-28 10:18:49

所谓的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

要表现一个大时代,最好是通过讲述一些个人(甚至最好是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遭遇与命运——至少,在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做法。然而,一直以来,历史写作却很少采用这样的手法,传统的历史书写偏重记录上层人物的功绩,现代史学则往往执着于通过宏观的...  (展开)
Tony的爷爷 2017-11-16 10:11:34

二十三

前段时间,纪录片《二十二》火了一场。从剧场走出来时, 相信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重新审视“战争”,战争是什么呢?历史课本上的它们是权力与利益、是伤亡数字、是影响时代局势的重要因素。历史学家们,对战争的原因、进程、结局和后果,做到了详尽入微的研究,却忽略了那些真真...  (展开)
雾凇 2018-01-28 23:47:52

聚焦一战的微镜头

关于一战、二战的书有很多,有的侧重政治、外交、社会、经济,有的分析战争影响,这些书都能帮人们从宏观上的把握全貌。而像《西线无战事》、《投敌者》这类书,则是聚焦到战争一线的个体,以人为中心,从微观的角度看待。 如果把战争当作一幅完整的全景画面,那么个体的所见所...  (展开)
璃人泪@2011 2018-01-29 22:33:02

美丽的生命为何轻于鸿毛?

瑞典历史学家皮特·恩格伦曾为战地记者。看惯个体的生死荣辱,或是他以小人物的命运书写历史的灵感。《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即是这样一部视角独特的作品,它讲述了一战期间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境遇的小人物的命运。 战火中的离散与哀愁不难理解,...  (展开)
生而为人 2019-05-26 16:32:41

哀愁倒是真的,美丽从何而来?

买书缘由:“美丽与哀愁”这个书名让我着迷;再者副标题说这是“个人史”,而普通人物在历史事件下的亲身感受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趁着五折随即购入。 这本书呢,近700页的砖头,读来也挺费劲,毕竟我喜欢出门把最近在读的书带在身上,而这本书,真得好几斤吧? 内容上呢,值得...  (展开)
阿尔卑斯山的W 2019-03-27 01:56:59

以时间来记录时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生日的时候朋友送了很多书,这是其中一本,太厚的书,一时间看不完。因为这本书是以时间线来记录一战,我决定在此以时间线记录我每次阅读的感受,希望是很有趣的阅读体验。 #2018.03.17#今天在读《美丽与哀愁》,书从二十三个小人物的角度,反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的文字很...  (展开)
琴南 2023-09-01 15:56:23

有温度的战争史

我对于真实的记录一向偏爱,尤其这本书记述的还是所谓小人物的平凡故事。 战争是怎样的感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可能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而本书作者记录的对象,是23个经历过一战的普通人的故事。在一般的历史叙事中,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都只是某一事件的统计数字之一,但...  (展开)
2020-10-21 21:27:19

向死而生 向生欲死

今天意外的看了八佰,嗯,还是有些情景触动了我,虽然最后黄晓明出来说那些让我很出戏,但是整体让我还是触动了一下。一直在想前两月看的这本书。美好的愿景,战争产生了很多英雄,打造了无数的英雄形象,让人向往,让有英雄情结的人或真正热血责任的人向往并有机会去实践中去...  (展开)
东虹路旁人 2018-11-12 13:59:19

日常读书

#读完此书2018#第六十七本,通篇只有哀愁,战争中的人们毫无美丽可言,能够出现在书中的人物是幸运的,毕竟还能让后人知晓其遭遇,而那些默默死去的人,如三个死于海战的中国洗衣妇、在无足轻重的非洲战场死亡的数十万非洲苦力更无人了解其生平。今年是一战百年,最近新出了些...  (展开)

订阅美丽与哀愁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