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史纲 短评

热门
  • 170 Kyyper 2019-01-03 21:11:08

    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内在结构的弊病: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替代或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同盟内部领导与被领导的组织原则与各国享有平等权利的准则之间的矛盾,把党际关系等同于或混淆于国家关系。

  • 48 DRYJIAYOU 2019-02-23 17:15:48

    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内在结构弊病①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替代或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②同盟内部领导与被领导的组织原则与各国享有平等权利的准则之间的矛盾,党际关系等同于国家关系,以及中苏间特别的③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以及为此而产生的证明其意识形态正统地位的斗争。

  • 43 chain 2019-05-02 10:28:09

    顶级学者,经典之作,不愧史纲的名头。个人感觉第一篇、第二篇更好,第三篇稍逊,第四篇略水。可能是因为研究的深入程度跟档案解密的程度成正比。

  • 9 momo 2021-04-06 17:25:18

    最近有一些别的事情忙,于是最后一部分读的比较慢,总的来说对这本书没有太高的评价,甚至有些后悔花钱买了实体书以及花时间去读,全书以专题方式写史,但无时不刻不在材料衔接上感受到那种着力挑选以导致的实际上的对于历史本身的漫不经心和对于兜售自己观点的强烈欲望,对于本书自己所批评的内容本书自己却在加强字里行间的演义语调使人作呕,收获最大的部分在于重新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一下专题历史思考了一些问题,并且有限地从苏联角度了解了一些新中国建设问题观点,本书观点也在虚无缥缈之间反复折冲,最后留下的确凿观点却是很废话的内容(尤其是被其他缺点所影响后),不过至少有一些材料与逻辑方式被读到了,总之是一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烂书,同时我还有更多问题需要借机思考一下,但这就只是借题发挥了。

  • 14 部局 2020-06-01 15:34:46

    分析极其透彻。

  • 5 柚子 2024-12-03 18:50:51 甘肃

    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这是孤独。

  • 7 2020-06-19 18:27:36

    “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内在结构的弊病之一是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体,以及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替代或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

  • 3 渤海海峡散人 2022-02-11 18:54:43

    第三篇应是《无悔的分手》大略,外交内政相互影响很大。

  • 2 大风歌 2024-04-27 16:36:02 北京

    总觉得这书有点问题

  • 2 千秋爱海 2025-05-04 23:21:52 辽宁

    无需多言,坦诚地说在这种——国内苏联史研究披枷带锁、东欧语言学院的每个系都如履薄冰,像从沙俄时期穿越过来的僵尸——情况下,本书毫无疑问是很好的入门简史。作为中国学生,我对苏联了解得少,在学校里学得少,和老师交流少,她们被允许教的少,更没有可以自在谈论它的距离,在心理上也习惯了回避政治,但我当然希望可以追求更完整的知识。苏联发生的大事件与中国发生的大事件几乎都有一种类似水中倒影的关联性,经济理论总是建立在社会理想的基础上,倒转了马克思理论的逻辑:经济不完全是经济,而是物质化的隐喻。看的时候常常感到心痛,很多时候都忍不住想“假如当时?”和“现在如何?”,很难想象那些经历了社会几十年的毒打的人,如何保持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有信仰,信仰却让自身营养不良。

  • 2 今天读史料了吗 2024-02-03 01:23:43 湖南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2 端木樽者 2024-06-29 15:19:19 广东

    环环相扣,把中苏之间的大事基本理清楚了,无愧是神作。杨奎松跟沈志华写的两篇最为精彩,牛军的第四篇偏于平淡。最后沈志华的跋真是点睛之笔,具有升华作用。

  • 2 雾原凯勒猫 2024-05-05 21:52:50 广东

    1.本来社团课不知给学生讲什么,没曾想本书解禁,忽然让我有了灵感,那就讲中苏关系史吧。 2.这本书我记得在三年前出版过,那会儿我虽然想要,不过没有立即购买,想着能出版的书什么时间都能买到,不必急这一会儿。然而,没过多久这本书就在全网下架,原因不言而喻。沈志华老师的书逢出必禁也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情。 我悔之不及,哀叹自己为什么没有立马买了。怀着遗憾的心情满满等待,寻找。 前不久,忽然刷到本书重版的消息,我激动得在宿舍大喊大叫,那一刻幸福突然就给了我一个求之不得的法式湿吻。我按捺不住自己,手在屏幕上发抖,当确认购买成功之后,心情才稍微平复了一些。

  • 5 肖老枪 2021-07-27 00:12:40

    沈教授在本书的最后给出结论: 中苏关系破裂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两国处于历史的不同阶段。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对世界的认识决定了两国两党的分道扬镳。 所有的历史事件只是大进程的切片。 不过对60年代的事件的披露还是很有意思。 再对照温铁军和高华等的研究分析来看这段历史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 1 四十七画生 2024-09-13 14:48:44 广东

    神作,毫无疑问, 除最后正常化一章受限于资料不够好外,其余几章完整的梳理了中苏关系发展变化,并提出了足够令人信服的结论

  • 1 住在星星上 2024-02-03 22:42:15 上海

    比沈先生的讲座还齐全 这哪里是中苏关系史 简直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 不愧治学大家 沈先生千古🙏

  • 1 顧少 2024-12-16 23:46:18 上海

    精彩之作!

  • 1 见龙在田 2024-12-07 20:30:57 天津

    能再版实在不易

  • 1 右威卫大将军 2024-11-22 10:52:26 北京

    讲的很清楚

  • 1 阅微草堂 2024-07-21 10:07:47 黑龙江

    中苏决裂的理念分析而不是现象分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